农业气象预报最新_农业天气晴雨记录
1.古人是如何看天气
2.南方开启晴雨交替模式,此种天气对各行各业带来了哪些坏处?
古人是如何看天气
在夏商时代,人们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需求,让天气预报成为刚需。不过,当时没有气象科学,人们光靠抬头看天和占卜来观测和预报天气。当然,预报准确率就不得而知了。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了古人们的看天经验。《诗经》中《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北风其喈,雨雪其霏。……”雱,雨雪盛大;喈,风疾。霏,雨雪纷飞。意思是说寒冷北风吹到、风大,带来的雨雪也大。
经验是古人进行天气预报的主要依据。远在汉代,就已经有利用琴弦感应湿度的原理预测晴雨的事例了。元末明初娄元礼在《田家五行》一书中也说:如果质量很好的干洁弦线忽然自动变松宽了,那是因为琴床潮湿的缘故;出现这种现象,预示着天将阴雨。他还谈到,琴瑟的弦线所产生的音调如果调不好,也预兆有阴雨天气,这也是合乎科学道理的。
时光悠悠过了几千年,天气预报并没有成为一门系统性的实证科学,但是人们对天气现象的认识在深入。其间,宋朝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公元1076年某一县城发生龙卷风的情况,是东亚关于龙卷风方面的最早记录,他阐述了彩虹形成的原因,记载了“球形闪电”。《梦溪笔谈》也记录了沈括成功预报降雨的个例。
明朝郑和下西洋反映了古人对天气认识的加深,他在航行中开始主动利用风能。
时光回溯到三百多年前,我国才出现了连续的气象记录和专门从事气象工作的部门——“钦天监”。钦天监设立于清康熙十六年,即1677年,类似现在的气象部门。他们统一制作了测雨器,并且令直隶地区(相当于今天的省),逐日记录晴雨,观测雨、雪、风、雷等天气现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地面气象观测网。靠这个观测网,京都(即北京)积累了从清雍正二年(1724年)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连续180年的观测记录——《晴雨录》。这成为中国现存档案中,年代连续最长的雨量观测资料,可以说是中国气象走向定量化的一个标志。
依靠连续科学的观测记录,天气预报终于有希望走出蒙昧的旧时代,向现代化迈出了一小步。
南方开启晴雨交替模式,此种天气对各行各业带来了哪些坏处?
今年自从出现新型冠状疫情以后,大部分人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会在一些细小方面都会引起注意,就比如说天气问题。最近一些细心的网友发现,南方已经开启了晴雨交替的模式,面对这种情况的话,对于各行各业来说将会有一定的坏处,比如说会影响旅游业、学生上学不方便,上班工作也不方便等等,下面就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
1、对农业产生影响
虽然大家知道春雨滋润大地,万物苏醒。但是一直都这样,对于农业来说是会有所影响的。这种模式会影响一些植物的生长,比如说油菜,小麦,大麦等等。虽然现在还没有到收获的季节,但是一直这样晴雨交替的话,会影响到这些植物的生长发育。
2、对学生上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今年新型冠状疫情出现以后,大部分的学生是在家上网课的。这样做也为了有效的控制疫情,不得不说是比较不错的一种方式。但是大家也需要注意,疫情已经慢慢地将要结束了,学生将要面临上学的问题。要是一直都开启晴雨交替的模式,那么学生在上学的途中就会增加困难度。
3、会出现发霉的情况,影响人体健康
南方开启晴雨交替的模式,但是温度相对不高,毕竟现在还是春天,所以很容易出现一些东西发霉的情况。由于今年情况的特殊,很多东西买了发货不及时,那么更换就会有一定的困难。人们长期生活在发霉的地方,是会影响到人体健康的。
通过以上的介绍,估计大家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整体来说,晴雨交替的模式会产生很多的坏处,这些坏处主要是生活当中的一些细小的问题。主要在衣食住行方面,希望大家能够引起重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