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甘南藏区美景诗句

2.描写盐湖的词语

3.五年级下册语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案三篇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5.描写形容天空的词语句子段落

6.把铁路修到拉萨这一课的每段段意是什么

7.《拉萨的阳光》阅读答案

8.秋天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形容甘南藏区美景诗句

形容拉萨天气干燥的词语_形容拉萨天空的成语

1. 关于甘南美景诗句

关于甘南美景诗句 1.求关于美丽的甘南草原的藏头诗

美人春词夸艳丽

丽姿迥压江南地

的然同德定同声

甘生青山明月里

南国望中生远思

草堂昨夜春风起

原如君子过而已

美人遥望西南天

丽谯一新玉楼观

的见松窗珠树客

甘公青山相对妍

南国少年推贵重

草木无心天地闲

原歌风雅继周南

美人清唱发红楼

丽姓乡近未曾游

的知新岁田蚕好

甘棠花暖凤池头

南国谁云贵公子

草长水远日悠悠

原歌江汉美宗周

美景良辰同赏乐

丽日光中见颜色

的的明灯金殿寒

甘泉使君趣丘壑

南国春光一半归

草树苍茫谁辨者

原见唐朝吕墨客

美人香草好相依

丽谯涌乎青冥兮

的然民仰如父母

甘言好语解人颐

南陌春光芳树远

草书独有怀素奇

原陵青草正萋萋

美人弄水百花池

丽草云根香暗拾

的是长庚星现世

甘雨如何遇故知

南国家人推阿秀

草堂颜色带恩私

原言捧土加培植

美人美人笑可爱

丽身世业文章在

的端妙处用功夫

甘日已移三丈外

南国佳人字玉儿

草木无名藉光彩

原野家家种荞麦

美人美酒长相逐

丽人映月开铜铺

的知世路多机穽

甘心首阳薇夫

南国人情都不远

草木滋润渊生珠

原情当坐谷孤孤

美女分明银汉秋

丽琛闻说十分收

的的孤芳冰气魄

甘泽以时丰麦麰

南楼杨柳多情绪

草根长见水交流

原翁持此天上头

美景吉日同赏乐

丽人纨素可怜色

的知梅信传东阁

甘霜甜雪如压蔗

南国家家漾彩灵

草际水边青未了

原亮曾为莲社客

2.求关于美丽的甘南草原的藏头诗

美人春词夸艳丽丽姿迥压江南地的然同德定同声甘生青山明月里南国望中生远思草堂昨夜春风起原如君子过而已美人遥望西南天丽谯一新玉楼观的见松窗珠树客甘公青山相对妍南国少年推贵重草木无心天地闲原歌风雅继周南美人清唱发红楼丽姓乡近未曾游的知新岁田蚕好甘棠花暖凤池头南国谁云贵公子草长水远日悠悠原歌江汉美宗周美景良辰同赏乐丽日光中见颜色的的明灯金殿寒甘泉使君趣丘壑南国春光一半归草树苍茫谁辨者原见唐朝吕墨客美人香草好相依丽谯涌乎青冥兮的然民仰如父母甘言好语解人颐南陌春光芳树远草书独有怀素奇原陵青草正萋萋美人弄水百花池丽草云根香暗拾的是长庚星现世甘雨如何遇故知南国家人推阿秀草堂颜色带恩私原言捧土加培植美人美人笑可爱丽身世业文章在的端妙处用功夫甘日已移三丈外南国佳人字玉儿草木无名藉光彩原野家家种荞麦美人美酒长相逐丽人映月开铜铺的知世路多机穽甘心首阳薇夫南国人情都不远草木滋润渊生珠原情当坐谷孤孤美女分明银汉秋丽琛闻说十分收的的孤芳冰气魄甘泽以时丰麦麰南楼杨柳多情绪草根长见水交流原翁持此天上头美景吉日同赏乐丽人纨素可怜色的知梅信传东阁甘霜甜雪如压蔗南国家家漾彩灵草际水边青未了原亮曾为莲社客。

3.形容“甘南美景”的词语有哪些

水天一色 [ shuǐ tiān yī sè ] 水光与天色相浑。

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郁郁葱葱 [ yù yù cōng cōng ]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青山绿水 [ qīng shān lǜ shuǐ ] 泛称美好山河。

山青水秀[shān qīng shuǐ xiù ]湖光山色 [ hú guāng shān sè ]:湖的风光,山的景色。 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江山如画 [ jiāng shān rú huà ] 山川、河流美如画卷。 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

春暖花开 [ chūn nuǎn huā kāi ]: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春雨绵绵 [ chūn yǔ mián mián ] 就是春天的小雨细细地下,很繁密的样子。但是不大,不是倾盆,而是一丝连着一丝,绵绵不断地样子。

桃红柳绿 [ táo hóng liǔ lǜ ]: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百花争艳 [ bǎi huā zhēng yàn ]: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4.有念奴娇甘南诗词吗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萧条庭院 作者:李清照 原文: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念奴娇·闹红一舸 作者:姜夔 原文: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

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

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揭来吴兴5,数得相羊荷花中。

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念奴娇·洞庭青草 作者:张孝祥 原文: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一作“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5.甘肃甘南玛曲美景作文

雪如同天上的美丽,将人们带入宇宙中庄严的幻境。

玛曲,系藏语“黄河”之意。玛曲位于黄河上游,是雪域高原的香巴拉。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雄浑与威严同在,壮美与宁静共存,所看见的一切都是大自然最浓烈、最纯净的生命形式。走进玛曲,人们的心灵可以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翔;纵然人生的旅途坎坷漫长,但在高原的天空上有希望的光芒照射,火热的燃烧,那耀眼的瞬间美丽,让人一生难以忘怀。

黄河自青海巴颜喀拉山发源,一路从西向东流入甘南草原,由于受到阿尼玛卿山的余脉西倾山阻挡,河水掉头流向西北、折返青海,形成了罕见的180度大转弯。黄河自青海流入甘肃、四川之后,环流于玛曲、若尔盖之间,并与其支流白河相汇合,在玛曲县境内蜿蜒曲折433公里,形成了“天下九曲黄河第一弯”的奇观。

这里海拔在3000———4800米之间,雪山下的湖泊星罗棋布,素有“天然草原”美称,为河曲马的中心产地,是欧拉羊、阿万仓牦牛与“河曲藏獒”的唯一故乡。

日玛草原日出,是黄河首曲最迷人的一道风景;清晨,旭日像露珠般从无垠的绿色地毯上一跃而起,万道霞光穿透晨雾,射向宽广无际的天空;傍晚,夕阳落在茫茫的地平线上,如一团火球霞光四射,淌过如梦如幻的黄河。

6.夸甘南的景色和特产等的作文500字

从家到校是一段短短的路,但只要留点神,每天从这段路上走过两个来回,总会看到一个个“短镜头”,让人有一种感动.

你看,小男孩不安分地站在爸爸车架上,两手撑着爸爸的肩膀,做着鬼脸;路边卖菜的妇人一边爱怜地笑着,一边仍不忘提醒着“小心点儿”.

骄阳下,一位老大爷踩着特制的小三轮,车座后边扎着一把花伞,花伞下坐着他的老太婆,正说着笑着,没牙的嘴巴一直合不拢.

傍晚的凉风里,一位将为人母的**挽着爱人的手,在田边散步,满脸写着幸福和憧憬.

7.美丽的甘南作文

今年暑,我和爸爸、妈妈、很多叔叔、阿姨一起去桑科草原玩,经过2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甘南藏族自治州。

下了车,迎面吹来了阵阵带着淡淡青草味的微风,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啊!好清新,我不由自主的仰头一看,天空就像一块一望无际的蓝围巾,而白云就像围巾上的一朵朵纯百合!这里的山没有秦岭的冷峻、陡峭、高大,却显得和蔼慈祥,文质彬彬,英俊而柔情。一条条迂回的小溪像一条条玉带,伸向远方,为藏族同胞和牛羊带来生命之源。

草原上牛、羊、马,成群结队的悠闲地散着步,吃着草,如果从远处看,就像无数个白色与黑色棋子在移动。突然,我们看到了盛大的场面,走过去才知道,要准备了。

不一会儿,只见一匹匹高大的骏马从远处飞奔而来,隐隐地传来“嘣、嘣、嘣……”鞭子的响声,走进了看到一群藏族同胞骑在一匹匹高头大马上奋力向前冲,这时,我们才发现马背上居然连马鞍都没有,他们两脚夹在马肚子上,一手拽着马辔头后面的皮筋,一手拿着鞭子。群马疾驰过后有一位十多岁的小男孩在后面奋力追着,虽然比别人慢了快一圈,但还是坚持不懈,直到跑到终点为止。

这里的天蓝、云白、山平缓、草茂盛、牛、羊、马可爱。小溪不计其数,这里不仅让我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让我看到藏族同胞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联系人:张亚娜。

8.赞美“藏族”的诗句有哪些

1、听妈妈讲纳木错蒙语叫“腾格里海”,意为“天湖”。因为它是与天相交的地方。距县城61公里。湖面海拔高度4718米,面积1940平方公里,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也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湖中有三个岛屿。有石柱,石林,天生桥等自然景观。岛上有葛举派寺庙和众多洞穴古迹,湖滨水草丰美,湖水多变瑰丽。

2、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3、千山之巅, 万水之源,有着传统的文化信仰。是藏羚羊的摇篮,牦牛的乐园。蓝天,白云,西藏孕育了世世代代的藏族牧民,也造就了这独特的异地风情。危耸的皑皑雪峰,辽阔的高原牧地,这个充满神秘,充满诱惑的地方。让人没有理由拒绝,让我们用强烈的好奇。叩响雪域风情的神秘之门,一起去靠近它,探索它,感受它。

4、到了拉萨,我看见周围都是高山,山像连绵不断的长城,山上连一棵树木也没有,全是奇形怪状的石头。拉萨市就在这群山之中,是一块好大好大的盆地,我们坐的车穿过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两边都市热闹的城市和美丽的村庄。

5、这里,有最壮观的山川河流。这里,有最多彩的民族文化。这里,有最浓厚的宗教情怀。这里,有最朴实的西藏人民。

6、我们去的最后一个景点是海拔4800米“羊卓雍错”,“错”在藏语里是湖的意思,汽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山路很窄,也很险。路边有许多放养的耗牛和在高原才能见到的美丽花朵。到了山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湛蓝的湖水。只见白云从我们头顶上飘过,周围是翠绿的草地……哇!西藏太美了!

藏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族分布。拉萨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地。目前全世界藏族人口约750万左右,中国境内约700万(2016年),藏裔人口保守估计在1000万以上。

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7世纪初期吐蕃建政之后,吐蕃与唐朝的接触日益频繁。10世纪到16世纪,是古代藏族文化兴盛时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2-4] 。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安多三种方言。

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天竺传入吐蕃,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3] 。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藏族雕刻技艺高超。此外藏戏独具特色,藏医药学也是人类重要遗产[4] 。

9.关于草原的美丽诗歌,不要诗今天必须有急赶紧给我一

我爱你美丽的草原 你是大自然赋予天地间绿色的屏障 风中摇曳的格桑花迎霞怒放 漫山遍野的牛羊 在绿波中徒步淌佯 清脆的马蹄声唤醒草原雄狮 云杉是草原最美丽的新娘 打结的彩虹襄嵌在颈项 飘浮不定的云朵 是你永远的嫁妆 眺望远处依稀的山峦 那是梦中华丽的殿堂 蓝天下雄鹰翱翔 再展引领****的成吉思汗 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 是迷途的孩子回家的方向 珍珠般的蒙古包啊 溢满了牧民最真诚的祈望 举世无双的石林耸立在山岗 诠释了自然的雄伟与壮观 演绎了东方古老的神话 一条没有尽头的天路 两旁的白桦象迎宾的少女 娇羞的迎来送往 我爱你美丽的草原 多想张开双臂拥抱你的浩瀚 掬一把朝霞为你灿烂 纵然在天涯海角也不能遗忘 一张张幼黑的面庞 是草原不落的太阳。

描写盐湖的词语

1.描写“盐湖”的句子

1. 湖是活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再嬉戏。

2. 湖水在枯草丛里微微低语,远处不时传来一两只小鸭的扑翅声,使月夜的湖面更显得孤寂和冷清。

3. 数叶白帆,在这水天一色金光闪闪的海面上,就像几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轻悠悠地漂动着,漂动着。

4. 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5. 湖是硬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6. 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湖上泛着一片青烟似的薄雾,远望微山,只隐约辨出灰色的山影。

7. 浪花是海上的奇景,可她更像一位舞蹈家,她能使人抛开烦恼,尽情地欣赏。

8. 海水那么蓝,使人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纵是名师高手,也难以描摹。

9. 阳光照在波光细细的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绿。

10. 茶卡是蒙语,意为“盐海”。茶卡盐湖的湖水面积,水深明显受香节影响,雨季湖水面积可达104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十几倍,干季湖水面积明显减少。

11. 湖水属卤水型。底部有石盐层,一般厚5米,最厚处达9.68米,湖东南岸有长十几公里的玛亚纳河注入。其它注入盐湖的水流很小,且多为季节性河流。

12. 该盐湖为天然结晶盐,晶大质纯,盐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盐。因其盐晶中含有矿物质,使盐晶呈青黑色,故称“青盐”。初步探明的储量达4亿4千万吨以上。

13. 茶卡盐极易开,人们只消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开过的卤水,几年之后又重新结晶成盐层。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4. 运城盐湖处山西晋南盆地、面积132平方公里。因其湖中的黑泥蕴含七种常量和十六种微量元素,湖水中可以人体泛舟,湖中黑泥可以美肌活肤,因而也有中国“死海”之称。

15. 大盐湖里蕴藏着数不尽的食盐。那个察尔汗大盐湖,十分广阔,湖面上结着硬硬的盐盖,远看起伏不断,像大海的波浪。它的盐可以供全国人民吃6万多年。

2.描写茶卡盐湖600字的优秀作文

父母去了一趟我梦寐以求的青海湖。

我们先乘飞机到青海省,然后坐汽车去青海湖。在路上,我们的车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穿过了一个又一个山谷,就像在山里走迷宫一样。当汽车又翻过一座山时,我们眼前一亮,啊!是一大片金**的油菜花,一眼望不到边的油菜花像一块金**的地毯,风一吹就随风摆动,又像金黄的波浪。我们的车在油菜花地之间的公路飞驰,渐渐地,油菜花边缘出现了一条浅蓝色绸带——青海湖。车越行越近,绸带越来越宽,青海湖的风姿完全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我站在湖边举目四望,青海湖像嵌在山谷里的一块名贵的蓝宝石。天空显得那么蓝,那么清,那么高。青海湖的水也是那么蓝,那么清。一望无际的天和湖融成了一片,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我向远处望去,一座连绵不断的山和无边无际的绿草地,像一只大手捧着这蓝宝石。

湖水是宁静的,宛如一面明镜一样,镶嵌在山谷中,清澈透明,能映出蓝的天,百的云,红的花,绿的树,真是奇妙的“水中景”。

湖水是动感的。一阵微风吹来,刚才水平如镜的湖面上,立刻泛起了雨鳞般的波纹。层层细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追逐,在玩耍,但是当盈盈的湖水荡漾到我的脚边时,却又缓缓地退了回去,像慈母轻轻地拍打着将睡未睡的婴儿。

啊!美丽的青海湖,你的美不是我这笨拙的笔能描绘出来的。我为祖国有如此美丽的青海湖感到骄傲和自豪。

3.描写茶卡盐湖小学生五年级600字的作文

难忘美丽的茶卡盐湖

前几天,我和妈妈来到了位于柴达木盆地、介于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的茶卡盐湖,茶卡盐湖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进疆入藏的必经之地。

进入茶卡盐湖景区,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个美轮美奂的盐雕群。瞧,这只小恐龙活灵活现,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仿佛在慢慢地爬行。我骑在小恐龙的身上,与它一块儿前进。看,那儿有个大大的西王母宝瓶,上面镶嵌着许多钻石,散发出淡淡的优雅气息,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壮丽而端庄……

“嘟嘟——”一辆只有五节车厢的小火车向我们驶来。我登上小火车,小火车缓缓地行

4.关于高原寒的意思的好词好句

(一) 清晨,推开窗户,茸毛似的雪花 偷偷的给大地,围上哈达 八月的天气,忍不住天庭的寂寞 来和大地,沙漠为伍 大山被掩埋,埋不掉山中的哨所 那就是军人,不弯的脊梁 阔步于白皑世界里,有一条青藏公路 道道轮印,是高原军人的缩写 把诸多疲惫,想念浓缩其中 在马达声中,谱写军人风彩 (二) 初识青藏高原。

藏羚羊、野驴、牦牛、苍鹰,却没有人迹。就在这没有人迹的“生命禁区”里,这一群生灵顽强地抗争着,生存着,还有那灰黄的草根,以及更不起眼的蕨类植物。

生命的顽强、坚韧性,在这里得到了 有力的展示和诠释。在青藏高原,无论是在拉萨、林芝、无论是在纳木错、日喀则,还是在尼洋河、拉萨河畔,抑或是走进藏族同胞家,出现在人们口中,最多的一个字眼儿就是:神圣。

人们介绍着那神圣的藏传佛教,人们相赠着那圣洁的哈达,人们唱着那神圣的,雪山、雄鹰、天路,人们捧起那神圣的,雅鲁藏布江、尼洋河水。总之,来到雪域高原,感觉这里的一切都是神圣的。

描写青藏高原的好诗好词好句描写青藏高原的好诗好词好句。在青藏高原上,望着蓝天白云,雪山雄鹰,怎不感叹它的高远辽阔?在雅鲁藏布江、尼洋河边,掬一捧河水,送入口中,擦在脸上,清凉中怎不感叹它的纯洁?这些,自然就联系了神圣。

青藏高原让人仰望,怎能只是它的海拔高度!(三) 雪域边疆的歌声,令人陶醉着迷。“是谁带来远方的呼唤,是谁留下永久 的期盼?青藏高原那高亢 宏亮优美的歌声,让人感受到了悠久的历史,辽阔的草原,恢宏天穹。

心灵似乎得到净化,仿佛置身于无边的草原,无忧无虑,无愁无脑,歌声中透露出美,那是旋律的美,声音的美,场景的美,人性的美,感情的美。这时候的我已经融化,已经和声音、旋律、情景 融合在一起。

歌声表达了我的感情,歌声透露出我的心愿,我是大自然的一物,我与自然同在,自然在歌声瞬间中永恒!(四) 梦,从西宁开始书写,如痴如画的诗篇 卑禾羌的青海湖,与天空依偎肩并着肩 一望无际的油菜花,赛过了空气的新鲜 声扬数里,遮天蔽日,鸟粪如雨且鸟岛无人烟 卡日曲黄河源的牛头碑,吸引无数人驻足参观 瞠目结舌的望着文成公主,远嫁逻些的策马扬鞭 置身于此,,仿佛穿越了历史虚幻的空间…… 河流密集的地方,格尔木就在聚宝盆的旁边 龙卷风和海市蜃楼,在茫茫戈壁之地屡出不鲜 察尔汉盐湖中美丽的结晶,比比皆是上万成千 胡杨树林在微风中,动情的起舞翩翩 路横水面,车荡波心是,万丈盐桥独有的景观…… 亦称可可赛极门锋的玉珠峰冰川,纵横巍峨壮观 美丽而危险的少女是,蒙古语对它矛盾的评焉 海拔6500多米的道家圣地,玉虚峰在它左边 海拔7723米的最高峰,木孜塔格更是直耸入天 一万平方千米的岩溶地貌,不逊于云南石林奇观 所有这些震撼都坐落在,。

5.描述西藏的诗句

《拉萨》

天启我!是天启我

这一个神秘的拉萨

是天把高山、浩瀚、白幡推到我面前

使我屏住呼吸

放声痛哭!这一把沧桑的脸

双手合十也无法平息的纯净

与圣洁.

啊,放弃,这尘世!

在雪线之上有我不眠的眼

有我神秘的布达拉宫

在拉萨,我身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1323464心俱碎

蓝色盖我,白色葬我.阳光

阳光.备受爱怜的阳光

在拉萨的旷远寂静中

我仆倒在地

《我住过的那一间帐篷》

我住过的那一间账房,

在高阔在无比高阔的羌塘,

她是青藏高原的腹地,

唐古特神圣的北方,

好大一片荒凉.

我住过的那一间帐房,

在一片野牦牛栖居的牧场,

六月里翻滚八千里雪浪,

云雾托起山冈,

哦呦呵——好苍茫.

我住过的那一间帐房,

四周都是威猛的护法金刚,

盐湖女神在空中飞翔,

转经筒支在了天上,

经幡拴着太阳.

我住过的那一间帐房,

是牛毛做的墙羊角做的桩,

吉祥的菩萨供在中央,

炉灶上取暖卡垫上睡眠,

头顶还有天窗.

我住过的那一间帐房,

夏天在山上冬天来到湖水旁,

就像一艘船漂过海洋,

一走一停一落一涨,

阿爸始终摇着橹桨.

我住过的那一间帐房,

门口卧着狗还有一堵牛粪墙,

女人打酥油男人去放羊,

风干肉吃得我健壮,牛奶喝出幻想.

我住过的那一间帐房,

是世界上最高的帐房,

有那么多热爱我的姑娘,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想流浪,

有一天我告别了故乡.

《哈达颂》

在我的老家,

到处都是喇嘛,

他们终生都是为了敬献哈达.

不用说你就是仙女的飘带,

飞扬出人间的吉祥;

不用说你就是珠峰的圣雪,

飘落成梦的衣裳.

——拉萨,拉萨,你就是世界的哈达.

不用说你就是母羊的鲜奶,

是飘上天的雅鲁藏布江;

不用说你就是情人的相思,

是那无语的歌唱.

——袈裟,袈裟,你就是天堂的哈达.

不用说你就是夏天的清风,

送来冰塔女神的凉爽;

不用说你就是冬天的温暖,

漫过冻土的高冈.

——庄稼,庄稼,你就是望果节的哈达.

不用说你就是捧起的诚信,

把月亮的芳香挂在脖子上;

不用说你就是阳光的熔造,

柔软成祝福的金幛.

——骏马,骏马,你就是奔驰的哈达.

我有一条洁白的哈达,

我要献给遥远的香巴拉;

我有一条彩色的哈达,

我要献给我的藏土妈妈;

我有一条金色的哈达,

我要献给无量山的强巴,

——强巴,强巴,你就是革命的哈达.

在我的老家,

生活着我的阿爸阿妈,

他们终生都是为了敬献哈达.

6.咸水湖的六大湖

里海——世界最大的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湖。

死海——世界最低的湖,也是含盐度最高的湖。 大盐湖——美洲最大的盐水湖。

艾耳湖——澳大利亚最大的湖。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湖。

纳木错——世界最高的盐水湖。 地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腹部,亚洲与欧洲之间,东、北、西三面湖岸分属土库曼斯坦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和阿塞拜疆共和国,南岸在伊朗境内,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属海迹湖。

基本概况 里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内陆湖,那为什么又被称为“海”呢?从里海的自然特点来看,里海水域辽阔,烟波浩淼,一望无垠,经常出现狂风恶浪,犹如大海翻滚的波涛。同时,里海的水是咸的,有许多水生动植物也和海洋生物差不多。

另外,从里海的形成原因来看,里海与咸海、地中海、黑海、亚速海等,原来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经过海陆演变,古地中海逐渐缩小,上述各海也多次改变它们的轮廓、面积和深度。所以,今天的里海是古地中海残存的一部分,地理学家称之为“海迹湖”。

因此,人们就把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湖称为“里海”了。其实,它并不是真正的海。

里海的南面和西南面被厄尔布尔士山脉和高加索山脉所环抱,其他几面是低平的平原和低地。里海南北狭长,形状略似“S”型,南北长约1200公里,是世界最长及唯一长度在千公里以上的湖泊。

东西平均宽约320公里,湖岸线长约7000公里,面积371000平方公里,大小几乎与波罗的海相当,规模为亚速海的10倍,相当全世界湖泊总面积(270万平方公里)的14%,比著名的北美五大湖面积总和(24.5万平方公里)还大出51%。湖水总容积为76000立方公里。

组成部分 里海有曼格什拉克、哈萨克、土库曼、克拉斯诺沃茨克等海湾。里海的水面低于外洋海面28米,湖水平均深度约180米。

里海的湖底深度不同,北浅南深,湖底自北向南倾斜,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北部一般深4~6米;中部水深170~790米;南部最深,最大深度可达1025米。里海有岛屿约50个,面积约350平方公里。

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库拉河、捷列克河等130多条河流注入。1940~10年,平均每年流入的淡水量286.4立方万公里,其中伏尔加、乌拉尔和捷列克河约占90%以上。

整个海区可分为北、中、南三部分,其间被许多岛屿和浅滩隔开。北里海,岸坡平缓,水深很浅,仅4~8米,最深也只25米;海底为波痕状沉积平原,水量只占总水量的 1%。

中里海,依大高加索山脉的岸线多陡坡,东岸频临曼格什拉克高原,较为险峻。底部,东为陆架,西为杰尔宾特海盆,深达 790米;水量约占里海的三分之一。

南里海,海岸低平,东西陆架较宽,往西为洼地,是里海最深的地方,水量较大,约占全里海的三分之二。海底沉积物,北里海多含贝壳的砂;中里海洼地多泥和砂质泥,东西两岸近海则多贝壳、砾石砂和粘泥;南里海深水区为泥和含有薄层硫化铁的粘泥,东西两岸边缘区为砂、灰质泥、贝壳和砾石。

水文特征 海流主要为气旋性环流,各个海域又可形成若干局部性环流。北里海,伏尔加河径流入海后分成两支:主要的一支沿西岸向南流;另一支沿北岸向东流,在东北部形成一个小型的反气旋型环流。

流速随风而异,一般为10~15厘米/秒,有强劲偏北风时,西部流速达30~40厘米/秒,最大可达 100厘米/秒。中里海被一个大型的气旋型环流所控制。

南里海的西北和东南部,各有一个气旋型环流。因而,使里海西部形成一支自北向南的沿岸流,平均流速为25~35厘米/秒,而东部则出现自南向北的沿岸流。

平均流速约为10~15厘米/秒。 水温分布随季节和地区而不同。

冬季,表层水温南北差异较大,2月北里海仅0.1~0.5°C,南里海可达8~10°C。夏季,温差较小,一般为24~27°C。

水温的垂直分布也随季节而变化。冬季,北里海和中里海,水温几无变化,南里海在50~100米深处有温跃层。

夏季,中部的30~50米深处和南部海区,上下层温差较大。 里海共有130条入海河流,每年入海径流量为300立方公里以上。

其中伏尔加河入海径流量为 256立方公里,占里海总径流量的85%。入海经流量有较大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直接影响着盐度和水位的变化。

海水中氯化物的含量较低,而硫酸盐和碳酸盐的含量较高。海水的盐度约比大洋水的标准盐度低三分之二。

中部和南部,一般为12.0~13.0,伏尔加河三角洲以外,盐度仅0.2。盐度的季节变幅常在 0.17~0.21之间。

12月至翌年4月,北里海常有结冰现象,冰厚一般为0.5~0.6米,最厚为1米。在强劲北风作用下,流冰可向南漂移到阿普舍伦半岛附近。

水位的长周期和超长周期的显著变化是里海最引人瞩目的现象。 研究证实, 里海19世纪初期的水位要比4000~6000年前的水位低22米。

7~11世纪间,出现较低水位。1930~1957年间,由于伏尔加河上建水库,工农业过量用水,气候干燥等影响,致使水位又下降。

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里海水位保持在-28.5米左右。水位季节变化大,春夏高而冬季低,年变幅可达33厘米。

里海的风增减水十分显著,伏尔加河三角洲海域,有时风减水达4~5米,风增水也可达2米。 里海的水位,7月。

7.写茶卡盐湖小学生五年级600字的作文

前几天,我和妈妈来到了位于柴达木盆地、介于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的茶卡盐湖,茶卡盐湖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进疆入藏的必经之地。

进入茶卡盐湖景区,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个美轮美奂的盐雕群。瞧,这只小恐龙活灵活现,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仿佛在慢慢地爬行。

我骑在小恐龙的身上,与它一块儿前进。看,那儿有个大大的西王母宝瓶,上面镶嵌着许多钻石,散发出淡淡的优雅气息,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壮丽而端庄……“嘟嘟——”一辆只有五节车厢的小火车向我们驶来。

我登上小火车,小火车缓缓地行驶着,它领着我们来到了神奇神秘的盐湖深处,远处,蓝天白云,无尽的草原,有挖盐船在挖盐;近处,一望无际的湖水,水晶状的晶体盐洁白耀眼。啊!车上、地上、空气中散发出一阵阵咸味,摸摸自己的头发,搓搓身上的衣服,真的感受到了一股股咸味。

小火车一停,我迫不及待地跳下火车,和盐湖零距离的接触。我欢快地走在雪白的盐滩上,如同走在冬天茫茫的大雪上,好不惬意!我躺在可供全国人民使用75年的盐滩上,留下了一张张照片。

如果我不说这是茶卡盐湖,光看照片,你肯定误以为这是我冬天的雪景照。在盐湖,我还体验上最原始的人工盐方法。

我把盐的大“勺子”放进盐湖里,再把大“勺子”用力地拉起来,一大“勺”沉甸甸的盐便被捞了上来。调皮的我用袋子装满了一袋子的盐。

这里的盐呈现出微微的青色,被称为大青盐。大青盐个个晶大质纯,口感醇香,是上等的食用盐。

我一路走一路玩,“啪——”粗心大意的我一不小心滑入湖水中,我顿时成了“落盐鸡”。湿了鞋子和小半条裤子的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茶卡盐湖,我盼望着能够旧地重游。

五年级下册语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案三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读准“妖、娆”等1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废寝忘食”、“杯水车薪”等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们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和建设者们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搜集、了解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谈歌赏图,揭示课题。

1.听过《天路》这一首歌吗?(出示歌词),歌中所唱的《天路》指的是什么?(青藏铁路)

2.揭题,读题。通过课前预习,你对青藏铁路有哪些了解?

3.读句:“一条长长的“铁龙” ……到达雪域圣城——拉萨。”(配地图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借助学习提示的帮助进行学习。自由读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方面内容?

2.交流(遇到困难、战胜困难)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面对困难部分:

1.默读课文,想想筑路大军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2.交流:读出课文中句子,再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看谁有能概括成一个词。(难以控制施工温度、天气恶劣、极度缺氧)

3.风火山隧道只是整条铁路的一部分,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它来写呢?(带读第四自然段,理解“冻土”)由此可见,修筑铁路面临的困难是非常大。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困难,有感情地读一读。(练读,随机交流)

“风火山一带经常……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你在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情景?结合理解:撕扯 七零八落 不翼而飞 劈头盖脸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理解“杯水车薪”(从字面了解到在文章中的意思,想象缺氧所带来的严重威胁)

资料介绍:风火山地区自然条件严酷,这里平均海拔4900米左右,年均气温-7℃,寒季最低气温达-41℃,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被喻之为“生命禁区”。

4.根据题目,作者为什么不重点描写修路的过程,却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遇到的困难呢?(学习写法:侧面描写)

(二)战胜困难部分:

1.面对困难,筑路大军们又是怎么做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用自己的话简单说。(找到*的温度、奋勇作战、建成高原制氧站)

3.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部分读给大家听。(练读,随机交流)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昼夜”“反复”), 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

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工。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理解“废寝忘食”,想象科技人员是怎样废寝忘食地工作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写法指导:如果说刚才遇到的困难是侧面描写,那么现在的克服困难就是(正面描写)。

(三)补充资料:《生命禁区的早晨》

四.理清文路,升华情感

1.正是建设者们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有感情地朗读)

2.“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个句子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请你找出一共有几次,读一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3.交流:(贯穿全文,起了连接作用,体现了筑路大军的强大决心,更是对我们所拥有的智慧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自豪。)

4.如果你就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看着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5.青藏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给西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了自己的热血和青春。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们。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处为他们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

(生动笔写,交流)

五.课后作业

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板书: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难以控制温度

遇到困难 天气恶劣

极度缺氧

战胜困难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和新词。

2、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3、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教学重点:

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教学准备:

青藏铁路有关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最近一周我们走进祖国西部,游览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探寻了神秘的丝绸之路,观赏了茫茫戈壁滩上高大挺秀的白杨树,祖国的西部景色具有迷人的民族风情。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大屏幕展示拉萨美景,师简介拉萨概况: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世界上海拔的城市。)

指名谈拉萨印象。

师:可是多少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印象是,“出国易,入藏难”。西藏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早在1958年,在的关怀下青藏铁路就开工了,但是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铁路还没有进入西藏,在20世纪拉萨是全国一座未通火车的省会级首府城市。因此,青藏铁路的修筑不仅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已经成为现实。(板书课题)

揭题,读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二、检查预习情况

大屏幕出示本课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读准字音并解释重点词语

三、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交流:阅读提示有3个要求

⑴ 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⑵ 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⑶ 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2、整体感悟:你觉得阅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读懂全文最重要?(第二问)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强调了这一点。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四、直击重点,自学探究

过渡:“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的心愿誓言,但真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条修建的很艰难的铁路,(师补充资料,结合看屏幕上的青藏铁路示意图:青藏铁路要经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要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长1142公里,要经过550公里的永久性冻土区。解释冻土区: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的冰,有些坚冰厚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难题。)而风火山是最难的难题,但是最终,科技人员和突击队员攻克了难关,使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1、(屏幕出示句子:“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1)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因为这里有三大难关:多年冻土区,恶劣天气,极度缺氧)(板书)

(2)为什么说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①因为科技人员找到了*混泥土的温度,*了冻土区。 (板书:*冻土)

②因为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恶劣的天气,继续顽强的工作。 (板书:顽强工作)

③因为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攻克了极度缺氧难关。 (板书:建制氧站)

(3)你们说这是一批什么样的建设者?(勇敢的、坚强的、智慧的,不怕苦不怕累……)

(4)是啊,他们的确是一批勇敢坚强、充满智慧的青年突击队员。你们谁想成为这样的一名突击队员?我们就请这位突击队员来读1~3自然段,要读出你们的决心来。

突击队员决心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可是风火山隧道一开凿,问题就出来了。

2、师读:一次次爆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1)西方媒体的预言说明了什么?

(2)他们认为不可能,那你们认为可能吗?

(3)我们的青年突击队员是如何把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

五、读后访

1、合作要求

(1)自己边读边画出修建青藏铁路的遇到困难和如何克服困难的语句,(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工程的艰难和建设者的勇气与智慧。)

(2)让我们把自己当作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走进工地,去访筑路工人攻克风火山的艰难历程。要求:根据访提纲上的问题提示,把自己的同桌当作青年突击队员进行访。

2、访提纲

(1)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第一个困难: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第二个困难:恶劣天气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第三个困难:极度缺氧。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2)这些困难给你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或者后果?

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3)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混凝土的温度,*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刚才我们二十多个小记者访了二十多个突击队员和科技工作者,现在谁来在摄像机前向全国观众报道一下风火山现场情况。(提示:按“冻土区”“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分成三个,做现场三次报道。可边报道边访)

六、现场报道

1、如何攻破“多年冻土区”。(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理解“下马威”。

①什么是下马威?(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②风火山给青年突击队员什么下马威?

③这些下马威可能给工人和工程带来什么危害?(威胁工人生命安全工程化被迫停工)

④但是,这一切难得倒我们的筑路大军吗?为什么?

(3)是的,因为这群勇敢坚强的青年突击队员心中装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齐读第7自然段)

2、如何克服“恶劣天气”。(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想象“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和“劈头盖脸”是什么样子。

(3)导读第8自然段前5句(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跟读后半句,强调突出作用)

(4)看图,想象工人们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面前可能会怎样?

(5)是啊,房子吹倒了,屋顶掀翻了,头砸破了,脸流血了,冷啊!疼啊!可是,当队员们想到西藏人们贫困的日子和迫切的期待,他们咬紧牙关,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呼喊:“把铁路修到拉萨!”(齐读两遍)

3、如何解决极度缺氧。(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什么是“杯水车薪”?为什么会杯水车薪?

(3)看图,想象工人背着氧气瓶在隧道里工作是什么样?

(4)胸闷,头痛,呕吐,四肢无力……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这是多么可怕的难关啊!但是建筑大军硬是让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为什么?他们的胜利依靠的是什么?

①是工人们的勇气和毅力。

②是科技人员的智慧。

③是党中央的关怀。

④是西藏人们的支持。

……

(5)因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铁路工人的坚强决心,也是全国人们的共同心愿。同学们,带着全国人民的心愿,让我们大声地呼喊出铁路工人的决心。(齐读10~11自然段)

七、总结升华

1、(屏幕出示最后一个句子: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地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从最后的省略号里,你们读懂了什么?(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运营,拉萨正式告别无铁路的历史,开通了拉萨至西宁、北京、成都、上海、广州等多条线路,并装备当今世界最豪华的旅游列车。现在,从拉萨乘座火车到北京,仅需48小时。)播放录像: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2、同学们,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

3、面对着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八、作业

给课文插图配解说词。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试着为这张照片写一写解说词

板书设计: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多年冻土-----*冻土

天气恶劣-----顽强工作

极度缺氧-----建制氧站

篇三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点: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青藏铁路有关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1、出示中国版图,初步了解西部。

2、观看拉萨风光,初谈印象。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阅读提示有3个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三、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1、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整体感悟:你觉得阅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读懂全文最重要?(第二问)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强调了这一点。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四、直击重点,自学探究

过渡:是啊,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自读课文,勾出课文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五、想象情境,领悟内涵。

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抓住以下几点随机点拨。)

1、研读“困难1”

(1)了解困难:“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2)体验困难: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②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3)克服困难: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道里实地考察,发现冰岩温度的变化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混凝土的温度,*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体验情感: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4)感情朗读,激发情感。

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工,当我们体会到这些,你会怎样读这段话?(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

师:所以,面对困难,谁不知道──“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2、研读“困难2”

(1)了解困难;“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2)体验困难:把对你触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并联系实际或结合资料进行想象。

(3)克服困难:

①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②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4)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师:天气恶劣,繁重危险,多么特别,多么凶险的施工!当我们体会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段话呢?(读第8.9自然段)

师:所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六、拓展教学,丰富形象

1、拓展:青藏铁路工程足以让世界震惊。[补充资料青藏铁路工程概况]

师:既然这项工程难度之大,让人难以想象,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小结: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联系生活,激发豪情:这就是壮丽的青春,这是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他们奏响了生命的音,他谱写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新篇章!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在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提前三年全线竣工,在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同学们,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面对着这样一群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生动笔写)

3、交流自己收集到得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老师点拨:(借助)了解西部大开发十年家乡陕西省的成就,激励学生学习西部建设者的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心。

七、总结

板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修筑困难  海拔、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极度缺氧、天气恶劣

 建设者   昼夜、反复 勇克难关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顽强拼搏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建设者的无私、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

 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题目导入新课:

 师: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大家请看,这个题目里有一个地点,是——拉萨。根据课文预习,谁来介绍一下拉萨?

 预设学生介绍拉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海拔3658米.它是祖国西南边陲的重镇,历来是西藏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藏传佛教圣地。拉萨素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俗民情独特、名胜古迹众多、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

 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觉生字词,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自觉生字词,不懂的做标记。

 2、默读课文,思考:(1)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默读勾画。

 出示: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3、学生交流预设:生1:这条铁路穿越的世界屋脊,这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生2:我觉得修铁路的路程好远,修建好难啊。

 师:你们说是很有道理。现在谁来读一读?把你心中的这种感受读出来。生读课文。

 师:那么在青藏铁路施工的过程中,筑路工人遇到了哪些巨大的困难?又是如何战胜的呢?用横线画出。用波浪线画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9自然段,把你的体会写在句子旁边,再和同桌好好交流交流。(生自学,师巡视辅导)

 三、品词析句,学习表达:全班交流: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9自然段,把筑路工人遇到的巨大困难用横线画出。又是如何战胜的呢?用波浪线画出。把你的体会写在句子旁边,再和同桌好好交流交流。(生自学,师巡视辅导)

 (一)研读“困难1”冻土层(板书)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预设:生1: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前面,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渣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我从这句话体会到想要在多年冻土区开凿隧道难度极大,在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眼里,都是无法做到的,也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衬托出西部建设者遇到困难的那种勇敢,实干的精神。

 生2:“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我体会到,工程刚开工,就遇到控制温度的难题,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增温洞壁就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这些困难都属于世界级的难题。作者还用的拟人的手法,说明冻土层给筑路工人带来的巨大困难。

 2、师:我们的筑路大军面对多年的冻土区,退缩了吗?他们是如何战胜这个困难的?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道里实地考察,发现冰岩温度的变化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预设:生1:我从“昼夜、反复、终于”这些词理解到科技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终于战胜了困难;

 生2:我从“逞凶一时”看到,这只是暂时的困难,筑路大军经过努力,克服冻土层这个世界级难题,也说明筑路大军很乐观。

 3、感情朗读,激发情感。

 师:所以,面对困难,谁不知道──“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二)研读“困难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1、预设:生1:我从“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中的“刚刚、一夜之间、竟、转眼间”这些词语感受到这里的天气极其恶劣,变化很快。

 生2:我从“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体会到这里极度缺氧,不仅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人的生命都得不到保障。

 2、师: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面对含氧量不到平原一半的极度缺氧这样巨大的困难,我们的筑路大军退缩了吗?他们又是如何战胜这些困难的?

 攻克恶劣天气和缺氧:(课件出示)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体会:引导理解科技人员为了战胜困难,忘记吃饭,忘记睡觉,不分昼夜的实验着,工作着,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抓拟人句。

 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3、感情朗读。

 师小结:恶劣的天气和极度缺氧让筑路大军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但我们的筑路大军没有退缩,他们的心中始终有着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你觉得筑路大军能一次又一次的战胜困难,他们靠的是什么?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精神?

 (三)研读决心信心:

 预设:科技人员的智慧和汗水,工人的勇气和毅力、吃苦耐劳、积极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文中有一句话,“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文中出现多次,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它有什么作用?

 预设:生1:这句话既是文章的题目,又贯穿文章的始终,是文章的线索。

 生2:这句话表明了筑路大军的决心和信心,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志向,所以,他们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师小结: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今年7月1日,青藏铁路将试运行通车,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坐火车到拉萨去,请一定不要忘记修建这条铁路的建设者们为之而付出的血汗!

 板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困难解决精神

 冻土层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吃苦耐劳

 恶劣天气无私奉献

 极度缺氧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乐观向上

 科学创新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4继续增加对西部开发的了解。

 教学重点

 1.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2.学习本课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增进对西部的进一步了解,培养对西部的感情。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青藏高原、青藏铁路及拉萨等方面的资料。

 2.教师收集有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出示拉萨的或影象,师简介拉萨概况,学生初步感受。)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资料,现在就你们收集的资料,你也来谈谈你心目中的拉萨好吗?

 学生交流资料内容,了解拉萨这个城市。

 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中央决定在2001年的10月18日开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板书文题师生共同读题

 [从介绍拉萨这个城市入手破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拉萨概况,知道修建青藏铁路的目的。]

 二、结合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的

 师生交流,明确学习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三、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脉络

 1.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以批注。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成为文章的主线,文章中四次出现。

 四、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句子

 师: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五、共同探究,体会修筑困难

 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抓住以下几点随机点拨。)

 1.“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②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③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④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感受那种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进行施工的现场。

 [借助一些资料,能够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施工现场的严峻,进一步体会“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何等不容易的事。”]

 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①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②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③指导朗读第8、9自然段,感受天气恶劣,又特别,又凶险,又繁重的施工现场。

 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六、品读文章,称赞挑战精神,置留作业

 1.再一次感读全文,要把自己的豪迈建立在建设者的勇克难关,顽强拼搏之上,共奏生命强音,谱写铁路建设史的新篇章。

 2.把此时你最想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和同座商量一下,尽情抒发你对建设者们的崇尚、爱戴、赞美之情吧。

 3.青藏铁路的竣工,将引起西藏的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建设者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生动笔写)

 4.可让学生自读《詹天佑》,进行比较阅读。如,詹天佑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和要挟下,修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今天中国人修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詹天佑率领工人们顽强拼搏,以创新设计和吃苦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西部建设者凭着科技和奉献精神,攻克了世界级难题。从比较中感受到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发展,今非昔比的繁荣昌盛。还可引导学生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5.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兴趣,鼓励有条件的学生浏览“青藏铁路网”,关注青藏铁路的建设情况。

 练习设计

 1.用“√”选择带点字的读音。

 妖娆(rāonáo)隧﹙suìshuì﹚道机械﹙jièxiè﹚青藏﹙zàngzhàng﹚狰狞﹙nínglíng﹚巍峨﹙wèiwēi﹚

 2.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

 用一杯水去营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帮助不大,无济于事。()

 顾不得吃饭,忘了睡觉。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3.写出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多次在文中出现,起到什么作用?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3、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难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祖国的西部,有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那里群峰层峦叠嶂,湖泊纯净明亮,还有皑皑雪山绵延不断,那里的人们虔心信佛……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同学们猜的很对,是美丽神秘的西藏。西藏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但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自然条件的限制,高原人民只能长期固守自给自足落后封闭的生活。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学习词语。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狰狞废寝忘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这是一条怎样的铁路的。

 明确:青藏铁路工程从青海格尔木开始,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风火山隧道是青藏铁路中最难的一段。

 3、有媒体预言:只要风火山在,铁路就修不到拉萨去。但是我们读完课文,同学们告诉我这样的预言实现了吗?

 明确: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三)深入研读

 1、小组合作探究:自读课文4---9段,勾画出理解描写工程艰难和建设者如何克服困难的含义深刻的语句

 (1)建设者们面临的难题有哪些?(多年冻土、极度缺氧、恶劣天气)

 (2)为什么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①因为科技人员找到了喷射混泥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冻土区。

 ②因为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恶劣的天气,继续顽强的工作。

 ③因为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攻克了极度缺氧难关。

 2、如果让你来评价他们,你会用什么样的评价词?

 明确:勇敢、坚强、智慧,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有恒心毅力的建设英雄。

 师总结:同学们,为了把铁路修到拉萨,10万筑路大军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克服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的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在雪域高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2001年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有力地还击了西方媒体的预言,让中国的筑路工人在世界上扬眉吐气。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四次。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个简短有力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作者行文的线索。要在青藏高原修铁路,让火车开到拉萨,当时国内外都是一片质疑声。而这句朴素无华的话语充满着信心与决心,在文中的四次出现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这句话在开工前、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时反复出现,在文中前呼后应,与尾句“拉萨已经遥遥在望”形成一条穿珠的彩线。

 (四)巩固提高

 青藏铁路的竣工,将引起西藏的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建设者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

 (五)小结作业

 小结:播放音乐《天路》,青藏铁路,不仅是一条天路,更是科技路、环保路、幸福路,民族团结路。

 作业:搜集与青藏铁路相关的资料相互分享。

 五、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传递出的精神才是本节课重点需要同学们去领悟的知识点。因此本节课我设计的重难点是体会文章重点词句,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因此,本节课在深入研读环节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能在合作的学习中不断体会情感,也能在合作学习中找准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顺利实现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描写形容天空的词语句子段落

描写形容天空的词语句子段落

描写形容天空的词语句子段落

蓝天 晴空 天空 苍穹 天穹 天幕 天色 蔚蓝 湛蓝 深邃 云霞

云彩 云朵 浮云 宇宙 星际 晴朗 阴暗 漆黑 昏黄

万里无云 净如秋水 晴空万里 碧空万里 万里长空 无边无际 广阔无垠

碧空如洗 天色微明 满天阴雨 天空阴暗 天气晴朗 朝霞满天 白云朵朵

曙色微明 曙光东升 朝霞似锦 阴睛不定

1、夏天的夜晚热得很,我坐在门前纳凉。抬头仰望天空,只见天空就像平静的海面,湛蓝、静谧。月亮像只白玉盘,明亮得让星星都躲得远远的,闪烁着星光,就像顽皮的小孩在眨着眼睛。天空是多么诱人啊!

2、夜晚,晶莹透亮的星星缀满了墨黑的天空,把天空装饰得袼外美丽。

3、秋天的天空是奇妙的。清晨,皓蓝的天空,在被阳光照得极其辉煌的银杏树的衬托下,显得如凡?高笔下的油画作品,令人心旷神怡;到了中午,碧蓝碧蓝的天空变得更高了,当你仰望它时,就仿佛有一只眼睛,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学识,透露出富有哲理的目光与你对视,让你有一种微妙,甚至毫无察觉的轻松感;傍晚,这天空,这云彩,更加美丽动人了,在夕阳的映照下,似彩练,如紫烟,又像百花齐放,真是美不胜收!

4、广阔的天空像一个巨大的舞台,火烧云扮演着各种角色:狡猾的“狐狸”、滑稽的“唐老鸭”、可爱的“米老鼠”、温驯的“小绵羊”……它们一会儿钻出来,一会儿又溜回去,把天空变成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5、早上,晴空万里,朝霞满天。太阳公公把一切都镀上了金边。云开雾散了,天空顿时霞光万道,金色耀眼的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睛。鱼鳞似的白云渐渐地消失了,天幕的蓝色也淡了点儿,只有明亮的太阳安安稳稳地继续肴它的航程。

6、电闪着,雷打着,风卷着云,雨乘着风,整个天空上呀,就像个唱戏的大舞台。

7、天空像是一只大鸟丰满的翅膀,全是白色羽毛般的浮云。

8、你看,夏夜的星空美极了!在你的头顶上方,一条由北而南的银白色的光亮带子,横亘天空,那不就是吗?美丽的里,闪烁着无数的星星,在它的两边隔岸住着传说中的牛郎和织女。

9、—块透明的蓝天,像一张丝手帕,蓝天上停留着一些细碎而洁白的云块,像是绣在纱巾上的花朵。

10、清晨,蓝水晶般透明的天空覆盖着我们的城市,天上无云,地上无风,街道是那么的、凊亮。

11、北方乡村的傍晚,当晚霞消退之后,天地间变成了银灰色。

12、春天的凌晨,仍旧有浓浓的寒意。天空呈深灰色,稀疏地撒着几颗星星,一闪一闪地放着寒光,就像一件黑色的衣服上镶着几颗闪亮的纽扣。

13、地上的风景很美,但更美的还是在天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天空的明净和深邃,空气清朗透明。新鲜的、轻盈的空气静静地像波浪似的摇荡着,(m.mrnum.Com)滚动着,似乎在高处它也感到更加自由了。

14、辽阔的夜空里,一颗颗亮晶晶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有的像在赛跑,有的像在调皮地滚动,还有更多的星星汇集在一起,组成了一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天河。那天河就像一架闪光的银桥,横跨在夜空中。

15、窗外的夜空是湛蓝湛蓝的,稀疏的星星闪着点点寒光,像要与月亮比一比到底谁亮似的。月亮先是金**的,徐徐地穿过一绺绺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再向上。她身穿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玉盘似的脸,挂着温和的笑容,静静地望着大地。

16、夏夜,我坐在院子里,望着那星群密布的蓝天。望着望着,我觉得天空变成了一个蓝色的大湖,湖里长满了银菱,一只弯弯的小船,从湖那边向湖这边驶来。瞧,里面还坐着个菱的姑娘呢!

17、只要不下雨,不下雪,拉萨的天空总是瓦蓝瓦蓝的。那光洁的蓝天,像很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精致的蓝缎子。看上去,它好像离你很近,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一样,又好像离你很远,怎么也不能接近。蓝茎茎的天空陪衬着雪白的云,煞是好看。

18、海边的天空是可爱的,高高的空中,明丽的蔚蓝色,流动的彩云在空中随风翩翩起舞,彩云随着早、中、晚时间的变化,不断变换着颜色,时而金黄,时而洁白,时而像火一样红。

19、天空变蓝了,像是深沉的大海,显得无比的柔和和静美。

20、我仰望着深蓝色的万里长空,没有一丝儿云彩,太阳公公高高地挂在中天,耀眼的光芒刺得我们眯缝着眼睛。

21、一场大雪过后,天空像海一样蔚蓝,并且比海蓝得更晶莹剔透。

22、放眼望去,天空乌蓝,几点寒星像是缀在天幕上的金花。

23、天空中,月亮领着群星在广阔的晴空里各就各位。

24、不知是何时养成的习惯,我常常独自一个人仰望天空,思索着,幻想着。记得小时候,我趴在窗台上,望着蓝色的天穹,看白云,看星星,想嫦娥,想,似乎入了仙境。天空给了我很多童年的梦!

25、天空高远、洁净,片片白云轻轻飘着,像大海里浮动的白帆。

26、天空靠着地平线是绯红的,在较高一些的处所转成了淡金色,再上去是黄的,再上去,又是碧色,一种被光辉植染出来的浅碧色,再上去到了天顶,则是一种清洁而鲜明的蓝色了。

27、天,像被人泼上了橘子水,橙红橙红的;又像是一个喝多了醇酒的胖汉,红得醉人。

28、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片薄薄的白云,像被阳光晒化了似的,随风缓缓浮游着。

29、云开雾散了,天空顿时霞光万道,金色耀眼的阳光照得我睁不开眼睛,把大海照得波光闪闪。

30、秋高气爽,天空像被擦拭得一尘不染的玻璃,轻柔的云朵,雪白雪白的,如棉絮一样。

把铁路修到拉萨这一课的每段段意是什么

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这篇通讯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抒彩。作者主要用这样几种抒情方法:一是直抒胸臆,通过8个感彩强烈的感叹句,充分表达了筑路大军的信心与决心以及所遇困难的严峻以及克服困难和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二是运用恰当的比喻,如,“铁龙”“下马威”“逞凶一时的冻土”“巨大的拦路虎”,更加突出了建设者的豪情壮志。三是语言直白简洁,有很强的节奏感,字里行间充溢着乐观情怀。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咏三叹,反复出现了四次。这个简短有力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作者行文的线索。

要在青藏高原修铁路,让火车开到拉萨,当时国内外都是一片质疑声。而这句朴素无华的话语充满着信心与决心,在文中的四次出现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这句话在开工前、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时反复出现,在文中前呼后应,与尾句“拉萨已经遥遥在望”形成一条穿珠的彩线。

②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越过“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和院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东西部沟通往来和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③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结合全文可以知道在海拔4 905米的风火山上,冻土层、冰岩都是“世界级”难题,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难怪西方媒体如此预言。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④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一个下马威!

“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下马威”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威势。文中指刚开工时,就遇到控制温度的难题: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增温则洞壁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这些困难,都属于世界级难题。

(2)对词语的理解。

银装素裹:素,没有染色的。裹,包,缠。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文中指风火山被冰雪覆盖的样子。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文中指保温大棚被狂风破坏而零乱不堪的场面。

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文中指风火山上的天气极其恶劣,狂风能将屋顶的铁皮瓦刮走。

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文中指气候恶劣,不给人们任何预防和躲避时间,一场冰雹就突如其来地袭击了筑路大军。

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文中指风火山海拔高,氧气含量不到平原的一半,氧气瓶所提供的氧气满足不了人正常的生理需要。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文中指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为攻克世界级难题勤奋工作。

3、课文相关资料

拉萨西藏自治区首府,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海拔三千六百五十多米。“拉萨”在藏文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的象征。早在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国家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 072米,经过海拔4 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就着手研究进藏铁路问题。在、周恩来、等老一辈***的亲切关怀下,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1958年开工,年交付营运。但是,限于当时的经济实力和高原、冻土等筑路技术难题尚未解决,格尔木至拉萨段停建;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全长1 142公里,投资262亿元。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院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是被人们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铺轨建设的决战之年,年底将完成铺轨工作,2007年7月将正式通车运行。

青藏铁路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民族意义、地区意义,也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拉萨的阳光》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拉萨的阳光

唐俑

①作为一个旅行者,对拉萨的向往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在身临其境之前,拉萨的诱惑力仅停留在“神秘”之类的字眼上,一旦踏上这块土地,动人心魄的东西就具体而生动起来?如今,当我重新寻找我在那里停留长达四年的理由时,才发现,真正“功不可没”的是那里的阳光。

②相信凡是到过拉萨的人都对拉萨的阳光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作为举世闻名的“日光城”,拉萨最初给人的印象是一座没有阴影的城市——没有别的城市比她更坦荡更亮丽了。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拉萨的阳光极富人性,她已经超出了自然的意义。她不仅用她特有的温暖抚摸你的肌肤,还给你的灵魂提供清洁的水。走进拉萨的阳光,你没法儿不觉得走进了一池春水,你在里面痛快地畅游,痛快地洗涤,不必担心受到污染,因为她本身就是上好的除污剂。

③我同时还注意到了阳光下西藏的一群群野狗。那些自由散漫的无家可归者,并不以无家可归为憾事,阳光就是它们的家。它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阳光下,在阳光下觅食、吵架、生儿育女,又在阳光下嬉戏、追逐,在阳光下制造战争,又在阳光下握手言和,将阳光的温情和宽厚阐释得尽善尽美。

④它们几乎无孔不入,从墙根到大街,从豪华饭店到贫民窟,从寺庙到臭水沟,成群结队的样子仿佛一队队不可一世的占领者。但是没有人以它们为恶,没有人感到因此而受到威胁。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已经学会了用阳光的方式接纳它们,供养它们。在这里,所有的生灵都是佛祖的儿子,所有的生灵都公平地拥有着生存的权利。

⑤我亲眼看到一只壮如牛犊的大黑狗,被一辆呼啸而过的汽车将后腿齐根碾断,我以为它必死无疑。两天以后,我再次路经事发地,看到大黑狗还活着,褐色的眼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的下半部已被一大块布包住,就像包住婴儿的襁褓。大黑狗的面前堆满了食物:糌粑团,奶渣、馒头、饼干、生牛肉。一位刚会走路的小女孩蹲在大黑狗面前,正在给狗喂矿泉水,小女孩天真无邪的脸在阳光下散发着善良的光芒。她的小嘴不停地嘟囔着,大概在对大黑狗表示安慰,或者在对伤害它的人表示谴责。她的小手笨拙地动作着,喂进狗嘴里的水还不及滴在她鞋上的多。不远处,小女孩的母亲静静地注视着阳光下的女儿和狗,目光里充满赞许和怜悯。

⑥我不想描写我所受到的震撼和感动,我知道这种震撼和感动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当时我只是想,要是在别的地方发生这种事,那只狗不做人们腹中之物,也得做游魂冤鬼。我并非有意要作这样的区别——这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作为一个旅行者,我看惯了太多的冷漠、无情,看惯了对自身生命之外的生命的漠不关心,如今我看到这样一幅在别人眼里也许微不足道的风景,并因此而感动、而热血奔涌,我想我要感谢的,不仅仅是我的眼睛。

⑦那是一个严寒的冬天,小女孩不小心弄到鞋上的水很快结成了冰,但是那天阳光灿烂,我感到阳光如温泉一般流过,我硬如坚冰的心首次充满柔情。

⑧到拉萨看风景,阳光不可不看。而到拉萨看阳光,林卡(藏语,可译为“园林”。——编者注)不可不去。

⑨大概没有别处的人比拉萨人更懂得休闲了。作为最健康的休闲方式,逛林卡几乎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每至周末或者别的节日,拉萨所有的林卡都洋溢着他们的欢歌笑语,从园林罗布林卡到曾是强盗出没的咕玛林卡。他们合家出动,带上布幔和帐篷,带上收录机、各种食物和青稞酒、酥油茶,选择一块绿茵茵的草地围上布幔,拉上帐篷,围住一方阳光。他们在阳光下分享食物,谈情说爱;在阳光下唱歌跳舞,玩起一种掷骰子的游戏,将阳光搅扰得心花怒放。

⑩这时候,作为一位匆匆过客,无论你怀着什么样的动机,无论你是有意还是误入任何一顶帐篷,你都会受到友好的款待:先敬你三杯青稞酒,再为你捧上香喷喷的酥油茶。你不能不喝,你无法拒绝,因为你无法拒绝女主人阳光般的热情和笑脸。你喝下去了,于是你感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没有了;你无须懂他们的语音,就可以同他们交流……

11拉萨,我美丽的姑娘,何时能再沐浴你温暖的阳光?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08年第11期,有删改)

1.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描绘了两处阳关下的特定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照示例,结合语境,自选角度品味语言。

示例:到拉萨看风景,阳光不可不看。而到拉萨看阳光,林卡不可不去。

品析:这段话以较整齐的句式概括上文的内容,开启下文的描述,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巧妙过渡,使全文融为一体。

(1)她不仅用她特有的温暖抚摸你的肌肤,还给你的灵魂提供清洁的水。

(2)当时我只是想,要是在别的地方发生这种事,那只狗不做人们腹中之物,也得做游魂冤鬼。

3.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拉萨的阳光”蕴涵了哪些含义。

4.文中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严寒”与“温泉”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

1.对拉萨阳光及风土人情的喜爱与赞美;母亲赞许地看着小女孩给受伤的大黑狗喂水,周末或节日拉萨人逛林卡。(意思对即可)

2.(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亲切自然地写出了拉萨阳光坦荡亮丽、极富人性的特点,她能给人以温暖,并洗涤净化人的心灵。

(2)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拉萨与别的地方对待伤狗的不同态度和做法相对比,突出拉萨人淳朴善良的品格。(赏析能指出运用的手法或语言特点,表述符合文意即可)

3.(1)指拉萨坦荡亮丽、极富人性的温暖的阳光;

(2)指小女孩心灵散发出的天真无邪的善良的光芒;

(3)指拉萨人对待客人阳光一般的热情和笑脸(答“拉萨人健康、快乐的生活”或“拉萨人热情、欢快、爽朗的性格”等也可。)(意思对即可)

4.不矛盾。“严寒”指的是时值冬天的天气,而“温泉”形容“我”心灵的震撼与感动,温婉地告诉读者:小女孩内心散发出的天真无邪的善良的光芒给“我”的心灵以温泉般的感动。(观点正确,阐述理由准确、清晰,意思对即可)

秋天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1、从月份上来说,阴历七至九月从立秋到立冬,阳历为9至11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这一段时间。在中国秋季从立秋开始,进过初秋、中秋和深秋,到立冬结束。

2、从气象来说,北温带的秋季在8月23日(处暑)~11月20日(小雪);南温带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满)。

3、从气温来说,10~22℃期间分别为春秋季。

秋天[qiū tiān]?

又称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北半球为9至11月,南半球为3至5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1]?。气象工作者研究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

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上面,城市里会开始清扫大量的落叶,山区则涌进不少观赏红叶的游客们。

词语释义

1、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文学言治尚於 唐 虞 ,言义高於秋天,有华言矣,未见其实也。” 北周庾信《小园赋》:“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 前蜀 尹鹗 《菩萨蛮》词:“ 陇 云暗合秋天白,俯窗独坐窥烟陌。”

2、唐张谔《九日》诗:“秋天林下不知春,一种佳游事也均。”胡适《尝试集·十一月二十四夜》:“现在他们说我快要好了,那幽艳的秋天早已过去了。”

从中国秋始日期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东北地区是中国东部秋始来得最早的地方。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不断侵入,但势力不是很强,常在中国北方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华西常有绵绵秋雨出现。

秋季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华西秋雨、南方寒露风、霜冻及低温冷害。总体来讲,进入秋季,太阳高度角渐低,温度渐降;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

秋天别名

高秋(秋高气爽之意)

素秋?白秋(五行思想中秋=金=白)

白帝(掌管秋天的神)

金秋(秋=金;丰收?植物的颜色)

三秋(初秋、仲秋、晩秋的三个秋)

九秋(秋的九十天=三个月时间)

秋天节气

秋天一共有6个节气,分别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气象

秋季的气温会逐渐下降,但是一般较冬季缓慢。由于干湿状况的差异,不同地区会出现阴冷多雨,或干燥凉爽的气象状况。在较冷的深秋,由于昼夜温差大,白天蒸腾的水汽会在夜间凝结,或为露,或为霜。

天文

秋季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逐渐南移,秋分之后越过赤道,太阳直射南半球。从北半球看来,太阳的角度渐渐变低,昼夜长短差距变小。在秋分时,昼、夜等长。 在秋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由远渐近。从黄道平面看来,太阳位于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的背景上。

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立秋时节,江淮一带的天气仍十分炎热。

根据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

秋的含义,实际上是庄稼快成熟的意思。立秋以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晚稻拔节孕穗,棉花裂铃吐絮;中稻、夏玉米进入灌浆成熟阶段。华南东部和西部,抗旱、防洪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立秋后的华南,时令虽仍属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黄",一个金色"秋天"就要到来了?

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是去的意思。处暑即暑气至此而止,也就是到了处暑,炎热的夏季就要过去,气温开始逐渐下降,雨量渐少。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在江淮地区,各年的差异很大,有的年份,处暑期间天气的炎热程度比夏日更甚,出现了俗称的“秋老虎”天气,正因为如此,江淮一带地区有将处暑解释为“处在暑日之中”的。故提醒百姓此时既要注意防暑。在北方此时昼夜温差逐步增大,早晚要适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昼暖夜凉的条件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庄稼成熟较快,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所以提醒农民朋友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安排好田间农事。

秋分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南方地区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

秋分以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明显减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现;不过,降雨日数却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阴雨连绵,夜雨率也较高。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南方秋多夜雨的气候特色。

南方地区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寒露

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对秋收十分有利。中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海南和西南地区这时一般仍然是秋雨连绵,少数年份江淮和江南也会出现阴雨天气,对秋收秋种有一定的影响。

“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趁天晴要抓紧收棉花,遇降温早的年份,还可以趁气温不算太低时把棉花收回来。江淮及江南的单季晚稻即将成熟,双季晚稻正在灌浆,要注意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南方稻区还要注意防御“寒露风”的危害。华北地区要抓紧播种小麦,这时,若遇干旱少雨的天气应设法造墒抢墒播种,保证在霜降前后播完,切不可被动等雨导致早茬种晚麦。寒露前后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的适宜播种期,品种安排上应先播甘兰型种,后播型品种。淮河以南的绿肥播种要抓紧扫尾,已出苗的要清沟沥水,防止涝渍。华北平原的甘薯薯块膨大逐渐停止,这时清晨的温在10℃以下或更低的机率逐渐增大,应根据天气情况抓紧收获,争取在早霜前收完,否则在地里经受低温时间过长,会因受冻而导致薯块“硬心”,降低食用、饲用和工业用价值,也不能贮藏或作种用。

霜降

霜降节气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可见霜降是开始见霜的意思。但是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中国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东部、青海南部、祁连山区、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尔泰山区、北疆西部山区、东北及内蒙东部等地年霜日都超过100天,淮河、汉水以南、青藏高原东坡以东的广大地区均在50天以下,北纬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天,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是没有霜降的地方。

霜的出现表明地面最低温度已达0℃以下,对农作物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初霜,初霜愈早对作物危害愈大。中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见霜;东北大部、内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现在沈阳、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萨一线;11月初山东半岛、郑州、西安到滇西北已可见霜;中国东部北纬30°左右、汉水、云南省北纬2°左右的地区要到12月初才开始见霜;厦门、广州到百色、思茅一带见霜时已是新年过后的1月上旬了。

霜降时节,凉爽的秋风已吹到花城广州。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土壤冻结,冬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华北大豆收获,尚未下地的晚麦宜选用春性品种赶快抢种,已出苗的要查苗补种。长江流域正值冬麦播种的黄金季节。油菜一般已进入二叶期,应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防治蚜虫。灾区受洪水影响尚未种下去的迟油菜,可先用湿灰粪拌种,在室内催芽后播种,以加快出苗。“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晚稻成熟后抓紧收获,以防雀害和落粒。华北地区大即将收获,要加强后期管理。

霜降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干季,要高度重视护林防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