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夏天最高天气多少度_南昌夏天最高天气
1.新四大火炉城市
2.南昌与杭州的气候比较
3.北京比南昌夏天哪个更热
4.四大火炉指的是那几个城市
5.南昌什么天气多
6.苏州和南昌气候比较
新四大火炉城市
新四大火炉城市
新四大火炉城市分别是:重庆、福州、杭州、南昌。
1、重庆
海拔较低,山又特别多,加上重工业又很发达,导致气流无法扩散,温度不断上升。在重庆,夏天三十多度的气温非常正常,甚至偶尔温度都会超过四十度。
2、福州
福州虽然是靠近沿海,但四周环山,是盆地地形,海风很难吹进来。加上城市发展的也很快,常出现“热岛效应”。2013年福州一跃成为“四大火炉”之首。
3、杭州
杭州夏季温度普遍高于35度,地面最高可以超过55度。
4、南昌
南昌的地形也是四周多高山,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外面的气流很难进入,所以高温难以散开,加上城市建设产生的“热岛现象”,夏季的温度经常突破40度。
中国最热四大火炉
中国最热的四大火炉城市分别为:重庆、福州、杭州、南昌。四大火炉是指中国天气炎热程度最严重的四个城市,是对夏季天气最为酷热的四个中国大城市的称呼,一般集中在中国南方的长江流域、及华北黄淮一带。判断一个城市是否炎热,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比如:最高气温、平均气温、高于35℃高温天数,空气相对湿度等。
四大火炉最早始于民国时期,当时被称为四大火炉城市是:重庆、武汉、南昌、长沙,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四大火炉。
而随着气候变化和气象站点的迁移,城市榜单也在进行变更,根据最新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榜单,通过综合分析中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最近31年的气象资料,首次向公众权威公布中国夏季炎热城市情况。
综合分析的结果是,夏季炎热程度靠前的10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分别为:重庆、福州、杭州、南昌、长沙、武汉、西安、南京、合肥、南宁。其中,排在前列的重庆、福州、杭州、南昌四个城市被不少网民冠名为“新四大火炉”。
全国高温火炉最新排名
中国十大火炉城市分别是:重庆、福州、杭州、南昌、武汉、长沙、西安、南京、合肥、南宁。
1、南京
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有梅雨季节,常年平均降雨117天,夏季的南京有持续的高温天气,由于近年来大气环流的变化和不断的植树造林,南京的炎热有了很大的改善。
2、武汉
曾经也以夏季高温而闻名,是著名的“三大火炉之一”,夏季长达135天,全年雨量充沛,特别是夏天高温多雨,经过了多年的治理,武汉的持续高温天气已经有了转变,所以只能排在中国十大火炉城市第六位。
3、重庆
被称为“山城”,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我国的高湿区,年平均气温16-18度,受气候的和地形的影响,重庆的夏季格外的长,温度大多都在35度以上,所以排在中国十大火炉城市之首。
广州、南昌、海口、南宁4个城市在四十六年间体感均温始终大于29℃,除了海口为热带季风气候,其余三城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且这个低纬度为他们的夏季带来了充足的太阳辐射量,是这些城市长期以来让人们觉得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4大火炉是哪四个城市
2019年更新新四大火炉城市,即重庆、武汉、杭州、南昌。
四大火炉是指中国天气炎热程度最严重的四个城市,是对夏季天气最为酷热的四个中国大城市的称呼,一般集中在中国南方的长江流域、及华北黄淮一带。最早始于民国时期,当时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段重庆、武汉、南昌、长沙夏季气候炎热,故被传称为“四大火炉”。随着气候变化和气象站点的迁移,城市榜单也在变更。
“火炉”这个说法最早反映的是公众的直观感受,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21世纪后,火炉城市开始以炎热指数、高温日数、连续高温日数、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等作为入选的考虑因素。
2019年更新新四大火炉,即重庆、武汉、杭州、南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榜单,通过综合分析中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气象资料,首次向公众权威公布中国夏季炎热城市情况,综合分析的结果是,夏季炎热程度靠前的10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分别为:重庆、福州、杭州、南昌、长沙、武汉、西安、南京、合肥、南宁。其中,排在前列的重庆、福州、杭州、南昌四个城市被不少网民冠名为“新四大火炉”。
扩展资料:
直观感受
“火炉”城市的说法源于民间,原先并没有气象统计学上的依据。“火炉”这个说法反映的是公众的直观感受,但一直以来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
例如,北方城市高温天数较多,但相对湿度不大,人体舒适度要好很多;有的城市极端最高气温很高,但是持续时间不长,炎热程度总体不一定就是最高的;有的城市夏季相对湿度很高,但最高气温不是很高,虽然人体感觉闷热,但炎热强度不强。当然,人体对炎热的感受与人员的身体条件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关系。
百度百科-四大火炉
我国的三大火炉是什么
中国的三大火炉是指南京市、武汉市和重庆市这三个城市。
1、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5.4°C,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
2、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9.3℃,夏季长达135天;春秋两季各约60天。
3、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
扩展资料:
1、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的重庆、武汉、南京、长沙四大夏季气候炎热,高温酷暑天气持续时间较长的城市被传称为“四大火炉”。
2、南方长江纬度区域的福州、重庆、长沙、南昌、杭州、上海、南京七大夏季气候炎热,人口密集的省会城市被传称为“七大火炉。
3、九大火炉一般指长江流域的九座城市。温度从高往低分别是福州、重庆、长沙、南昌、杭州、上海、南京、武汉、合肥。
4、北方高温不同于南方高温在于北方高温出现在每年的六月份和七月份,而南方地区是七月份和八月份。北方地区主要有两块区域容易出现高温,分别是新疆吐鲁番盆地和华北平原以及黄淮地区。
参考资料:
南昌与杭州的气候比较
南昌气候概况
一、地理位置
南昌,位于江西中北部,东径约115°27’~116°35’北纬约28°10’~29°11’之间;其中,市区位于北纬28°35’~28°55’,东径115°38’~116°03’之间。处赣江、抚河下游,濒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西南岸;地势平坦,湖泊星罗密布,全市平原面积2651.79平均公里,占总面积的35.8%;水系面积2146.04平方公里,占29.0%;全市西北以岗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87.2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2%,丘陵面积879.62平方公里,占11.9%;岗地面积1637.7平方公里,占22.1%。
在全市总面积中,除水域面积外,占总面积70%的陆地,绝大部分已得到开发。其中:耕地面积402万亩,占总面积的36.24%;园地6.9万亩,占0.62%;林地160万亩,占14.41%;城乡居民及用工工矿用地66.7万亩,占6.01%;交通用地45万亩,占4.07%。五项合计,共占全市总面积的61.35%。
二、气候概况
1、南昌气候特点
南昌市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内,受东亚季风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市内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且作物生长旺季雨热匹配较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气象条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是,由于每年季风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气温变化较大,降水分布不均,高温干旱,低温冷害和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发生较频繁,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气温南昌地区(下同)气候温和,历年平均气温在17.1~17.8℃之间,≥0℃积温6256~6530℃。气温变幅大,盛夏极端最高气温达40℃以上,隆冬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
降水南昌雨水充沛,历年平均降雨量1567.7~1654.7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匀,汛期4~6月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年际间降水量差异较大,最大的可达1倍以上,雨量最多的是1954年达2356毫米,最少的1963年仅1046毫米。
日照南昌光照充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772~1845小时,7、8月最多,2、3月最少。光照分布与农作物生长旺季基本同步,对农业生产有利。
太阳辐射南昌为太阳辐射观测二级站,进行总辐射和净辐射观测。1986~2003年平均总辐射量为4279.02兆焦耳/平方米,1992~2003年平均净辐射量为2078.67兆焦耳/平方米。
风南昌市地处季风气候区,濒临鄱阳湖,风能资源较丰富。由于风力受地形和地理位置影响较大,南昌、新建、进贤均有部分地区临鄱阳湖,风力较大,属风能可利用区;安义不临鄱阳湖,除特殊地形外,风力较小,无利用价值。
2、季节特征根据气候学划分季节标准和历史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南昌地区有春、秋季短,夏、冬季长的特点。虽然四季长短不同,但季节特征明显:春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雨。
三、南昌灾害性天气
1、雨涝南昌市雨季一般从4月初开始,至7月初结束,持续3个月左右。但不同年份雨季长短和降水量差异很大,雨季最短的1987年仅67天,最长的1998年达119天,相差52天。雨季降水量最多的1954年达1755毫米,最少的1990年仅449毫米,相差1306毫米。根据1951~2003年雨季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南昌市发生严重雨涝8年(1954、1962、1973、1983、1995、1998、1999、2003年),一般雨涝8年(1952、1955、1969、1970、1975、1977、1989、1993年)。除1961、1990年等少数年份外,几乎每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雨涝灾害。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一种气象灾害。严重干旱还会造成江河干涸,人畜饮水困难。南昌市夏秋季出现伏秋干旱较频繁,春旱和冬旱比较少见。根据1951~2003年伏秋期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南昌市发生严重干旱7年(1958、1963、1966、1974、1976、1992、2003年),一般干旱16年,一般干旱和严重干旱发生频率为43%。
3、春寒3月中旬至4月中旬冷暖气团交替影响江南,此时正值早稻、棉花、蔬菜等春季作物播种育苗的重要季节。根据南昌1951~2003年气象资料统计,“春寒”发生频率为60%,其中重度“春寒”40%,有的年份还多次出现,如1987年最多出现5次,另有10年各出现2次。“春寒”对南昌地区早稻播种育秧和棉花、蔬菜播种育苗影响频繁,危害较大。
4、小满寒出现在春末夏初(小满节气前后)的低温冷害。发生时段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此时正值早稻幼穗分化阶段,“小满寒”出现会使幼穗分化受阻,造成短穗,小穗或小粒,使产量降低。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南昌1951~2003年中出现“小满寒”的年份只有7年(1959、1975、1978、、1987、1990和1993年),发生频率为13.2%,其中达到重度危害标准的仅一年(1990年)。因此,“小满寒”在南昌发生频率不高,影响不大。
5、寒露风发生时段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寒露节气前后)。轻度“寒露风”多出现在9月上半月,仅对双季晚稻早熟品种抽穗扬花有影响。重度“寒露风”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仅影响双季晚稻中、迟熟品种抽穗扬花,而且会使灌浆结实受阻,造成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严重时甚至造成绝收。根据南昌1951~2003年气象资料统计,“寒露风”发生频率为52.8%,约2年1遇。其中重度“寒露风”发生频率为28.3%,约4年1遇。因此,“寒露风”对双季晚稻的影响不可低估。
6、霜冻南昌霜冻最早出现在10月份,最晚结束在次年4月份。年平均霜日数为18.9~29.2天,南昌最少,安义最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55.7~276.2天,安义最短,进贤最长。全年以12月和次年1月霜日最多。初霜使晚秋作物停止生长,终霜则会影响早春作物生长发育甚至发生冻害。
7、冰冻冬季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往往带来降雪和冰冻天气,使油菜、蔬菜和柑桔等果树遭受冻害。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南昌地区年平均降雪日数8~10天,积雪日数4~5天,最大积雪深度20~40厘米。日最低气温在0℃以下的冰冻天气主要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最低气温一般为0℃~-3℃,-5℃以下低温仅1~2天,个别年份可达-7℃~-9℃,-10℃以下低温极为罕见。结合越冬作物冻害指标分析,油菜、柑桔等作物有时会受到冻害影响。如1991年冬季南昌受强冷空气影响,极端最低在-9℃以下,其中最低达-12.1℃,造成柑桔严重受冻,部分桔树被冻死,对柑桔产量影响很大。从冻害地域分布来看,安义相对较多、较重,新建、南昌、进贤较少、较轻。
8、热害雨季结束后,受稳定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南昌常出现连续晴热天气。当日平均气温≥30℃,日最高气温≥35℃,并且持续5天以上,便会出现高温热害。高温酷暑不但危害人们生命健康,而且影响作物生长发育,持续高温导致早稻成熟期提前,造成灌浆不足,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根据灾害指标和历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南昌早稻高温逼熟发生频率为22.6%,大约4年1遇,其中达到重度危害的有4年(1971、1978、1988和2003年),发生频率为7.5%。轻度发生的有21年,频率为40%。没有出现高温热害只有8年,约占15%。因此,酷热期间采取防暑降温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9、风灾风力达8级(相当风速17.2~20.7米/秒)以上称大风。大风不仅影响交通安全,也会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南昌地区有冷空气大风和雷雨大风两种,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6~12.4天,南昌最多,安义最少。虽然出现机率不高,但危害不可轻视。
10、雹灾冰雹属强对流天气,虽然发生机率小,持续时间短,但破坏性很大,对人们生命财产和农作物危害严重。根据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南昌地区年平均出现冰雹日数只有0.2~0.3天,约3~5年出现1次,多发生在3、4月份。新建县的石岗、西山一带发生较多。
11、雷击南昌地区是雷电多发区,年平均雷暴日数50~60天,全年各月均会发生雷暴,但最多出现时段是3~9月份。据省防雷中心不完全统计,1998~2002年,南昌地区共发生雷击灾害50起,其中1998年最多达15起,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有的还造成了人员伤亡。
杭州
杭州的气候特点
杭州市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一年中,随着冬、夏季风逆向转换,天气系统、控制气团和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杭州市由于地貌类型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杭州市光、热、水的地域分配不均,局部地区小气候资源丰富。但因季风在进退时间上和持续强度上的不稳定性,常出现冷热干湿异常,导致灾害性天气。
一、日射和日照
杭州市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时数 1800~2100小时,日照百分率(某时段内实际日照时数与该地理论上可照时数的百分比)41~48%。在地域分布上,平原多于山区。桐庐、富阳以北,萧山、余杭及市区的东北部,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8千卡/平方厘米以上,日照时数超过2000小时,日照百分率大于45%,为全市高值区。市域中部的河谷平原、新安江库区及临安县东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06~108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1950~2000小时,日照百分率45%左右。丘陵山地,因地形遮蔽和云雾、热雷雨较多,光照较差,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一般在100千卡/平方厘米以下,日照时数不足1900小时,日照百分率小于41%,在山垄窄坞,日射和日照只有平原的70%左右。
据天目山气象站观测,山区的日射和日照,在海拔500米以下,随地势的升高而变弱,变短;海拔500~1000米,因云雨较多,出现最低值;海拔1000米以上,随地势升高转而变强、变长。杭州市日射和日照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5~10月)的太阳总辐射量、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均大于冬半年(11月~次年4月)。其中,盛夏7、8两月,日射强、日照长。除山区外,全市大部分地区月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2.5~14.5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230~260小时,日照百分率达55~60%或以上。冬季日射弱,日照短,12月~次年2月各月平均总辐射量都在6千卡/平方厘米以下,日照时数不足150小时,日照百分率小于50%。春(3~4月)、秋(9~10月)两季为过渡季节,日射和日照量居中,相比之下,春季阴雨天气较多,各值比秋季要小。只有天目山顶部例外,除7、8两月,冬季各月平均日照时数也多,11月~次年1月各月日照百分率均超过50%。
二、气温
(一)年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气温。杭州市年平均气温15.3℃~17℃。地域分布上南部高于北部,平原高于山区。全市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南部新安江水库区、寿昌盆地和梅城盆地,在17℃以上;中部建德乌龙山以北和分水江两岸河谷平原以及东北部平原,为16.0~16.9℃;西北部临安昌化、於潜河谷平原和低丘谷地为15.0~15.9℃;天目山、昱岭、白际山和千里岗等海拔25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下。全市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天目山顶部,为8.9℃。一年中,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一般3.0~5.0℃(南北温差2℃左右),山区低于3℃;以7月最高,月平均气温28.0~29.0℃(南北温差1℃左右)。天目山顶部的月平均气温,1月份偏低6℃,7月份偏低9℃。春秋季为气温转换季节,其中4月回温最快,月平均气温比3月高6℃;秋季至初冬降温最快,10月、11月平均气温下降在5.5 ℃以上,以气温论,1、4、7、10月分别代表杭州市的冬、春、夏、秋四季。
(二 )山地气温直减率。山区气温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但受地形、坡向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很大。在中山地带气温直减率(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的下降值)一般是低层大于高层,南坡大于北坡,夏秋季大于冬春季。但在新安江水库区附近,受水体调节,气温直减率变化较为复杂。另外,山间盆地冬半年冷空气容易下沉积聚,晴夜辐射冷却作用又十分强烈,常形成“冷湖”和逆温(气温随海拔高度而增加)现象。天目山南侧全年逆温的出现频率达67%左右。按高度不同,大致可分为两个逆温层:第一层,海拔150~500米,平均强度大于0.7℃/100米;第二层,海拔800~1100米,平均强度约0.3℃/100米。
(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建德和临安昌化为全市两个高温中心,最热月7月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在34℃以上,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为42.9℃(1971年7月31日)和41.9℃(1966年8月6日),同期,钱塘江两岸海滨平原气温较低,月平均最高气温低于33℃,极端最高气温为38℃左右。杭州市区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2.1℃(1930年8月10 日)。西北部临安昌化是全市冬季气温最低的地区,1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1.3℃。但极端最低气温却常出现在南下冷空气能够长驱直入的东北部平原,1977年1月5日,萧山有-15.0℃的低温记录,比西北部低丘谷地还低近2℃。南部新安江水库区最冷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及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为1.9℃和—8.0℃,是全市冬季最暖和区域。天目山顶最热月的月平均最高气温23.8℃,极端最高气温也仅30.6℃;最冷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6.1℃,极端最低气温-20.2℃(1967年1月16日),均为全市最低。杭州市区1951—198 5年出现的最低气温为-9.6℃(1969年2月6日)。
(四)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杭州市平均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为23.8~24.9℃。北、中部平原区年较差较大,在24.5℃以上;南部新安江水库区及梅城盆地年较差较小,一般不超过24.0℃。年平均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为7. 9~11.0℃。此值山垄谷地较大,临安昌化达11.0℃;低丘谷地一般,为9.0~ 10.0℃;东北部平原地区较小,8.0℃左右。全年,各月平均日较差值秋季最大,冬季最小。山区的平均年、日较差通常较小,天目山顶部分别为22.5℃和7.3℃,属全市最小。
(五)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杭州市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1月中下旬,终霜日出现在3月中旬前后,无霜期一般为230~260天。富阳以北的谷地冷空气容易侵入,初、终霜日比其南部地区分别提早5~10天和推迟10~15天,无霜期也相应缩短20天左右。特别是北部临安昌化的河谷山垄地带,冷空气的平流冷却作用和地表夜间辐射冷却作用较强,又易于叠加,初霜日早而终霜日迟,无霜期较短,仅为232天左右。南部新安江水库附近的建德、淳安初霜日最迟,终霜日最早,无霜期可达254~263天。全市有霜日数各地一般为23~26天,北部河谷平原多于滨海平原,滨海平原又多于南部新安江水库区。山区全年气温较低,初霜日提早和终霜日推迟。天目山顶部初霜日平均为11月1日,终霜日平均为4月4日,无霜日平均仅209天左右。
(六)稳定通过10℃的初日、终日和积温。杭州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终日分别出现在3月下旬~4月初和11月中下旬,持续日数230~250天;≥10℃积温4700~5700℃。南部新安江水库区、河谷平原≥10℃初日的平均日期出现在3月20~25日,持续日数240天以上,≥10℃积温5300~5700℃ ,为全市热量条件最好地区;中部河谷平原和东北部平原≥10℃初日的平均日期出现在3月25~31日,持续日数235~240天,≥10℃积温5000~ 5300℃。西部低丘及东南部低山丘陵地区≥10℃初日的平均日期出现在3月底至4月初,持续日数230~235天,≥10℃积温4700~5000℃;西北、西南部中低山区≥10℃初、终日的平均日期分别出现在 4月3日以后和11月11日以前,持续日数少于230天,≥10℃积温不足4700℃,为全市热量条件最差地区。
三、降水
(一)平均降水量和雨日。杭州市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1600毫米之间,年雨日130~160天 。但在环流和地形影响下,各地降水量和雨日多寡悬殊,其分布总趋势是自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自河谷平原和新安江水库区向丘陵山地递增。市域西北部、中部、西南部山区,雨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雨日大于160天,为多雨区。特别是天目山东西两边的市岭和双石,昱岭东北部马山,白际山东侧的陈家村、樟村、千里岗的白马、西岭和建德大坑源等地,年平均降水量多达1800毫米以上,雨日超过165天。临安、富阳以南沿江至寿昌盆地、梅城盆地及新安江水库区年平均降水量1350~1500毫米,雨日145~155天。东北部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毫米以下,雨日少于150天,为全市少雨区。萧山、余杭的滨海、水网平原,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200毫米,雨日不到140天。
(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杭州市全年有两个雨季和一个多雨时段。第一个雨季自5月初前后开始,6月底至7月上旬结束,俗称梅汛期,多由极锋(梅雨锋)北移,雨带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停滞而产生。该时段内,雨量集中,有大到暴雨出现,平均降水量350~550毫米,约占年总量的25~31%。多雨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至西北部山区,平均都在500毫米以上。第二个雨季出现在8月底到9月底,因受台风或极锋南移影响所致,俗称台风秋雨期,平均降水量120~220毫米,约占年总量的8—13%。多雨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区和东北部平原。天目山东侧为台风暴雨的频发中心,平均在200毫米以上。此外,3~4月为一多雨时段,称春雨期,平均降水量200~300毫米,约占年总量的13~23%。7、8月和10月至次年2月为两个相对干季。前一干季为盛夏伏旱期,即夏干期,全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夏季风极盛,高温少雨,除西北部天目山区和中部昱岭山区平均降水量超过350毫米外,大部分地区平均降水量为250~300毫米,东北部平原沿钱塘江河谷到新安江水库区降水量最少,平均在250毫米以下,后一干季为冬干期,因受蒙古南下的极地大陆干冷气团影响,连续五个月的平均降水量仅300~400毫米,占年总量的20~27%。
(三)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年降水相对变率。杭州市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年降水 量的相对变率(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各年降水量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对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为12~17%。其中临安、淳安、建德西部和西南部、萧山东部多在15%以上,其它地区为12~15%。全年各月的相对变率以3~6月最小,为25~35%,说明春雨量和梅雨量相对稳定,而常年3~6月降水量为年降水总量的一半,故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洪涝和湿害。7、8两月降水较少,相对变率较前期有所增加(35~50%),故易出现伏旱,只在台风降水和9月秋雨影响下,旱情才得以缓和或解除。10月至次年2月冬干期,降水多寡悬殊,相对变率最大(50~80%),常出现“燥冬”或“烂冬”年份。
(四)暴雨日的分布。除冬季外,杭州市各地都可能出现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年平均2~5天。6月为最多,9月次之。暴雨日的地域分布,以东北部河网平原、滨海平原为最少,年平均2天左右;中部和南部的低丘谷地及新安江水库区年平均3~4天;山区最多,年平均都在4天以上,几个暴雨中心均达到或超过5天。日降水量≥100毫米的大暴雨日各地年平均少于2天。其中,东北部平原区和新安江水库区在0.5天以下。日最大降水量,梅汛期西部山区可达200毫米上;台风秋雨期有超过300~400毫米的特大暴雨,每每出现在天目山东侧和东部平原。
四、蒸发和湿度
(一)蒸发量。杭州市年平均蒸发量为1150~1400毫米。地域分布上南部大于北部,新安江水库区附近的建德、淳安达1350毫米以上,天目山南侧的临安镇在1150毫米以下。全年蒸发量季变特点明显。全年以夏季(6~8月)为最大,盛夏7、8两月晴热少雨,月平均蒸发量高达170~230毫米。春(3~5月)、秋(9~11月)两季次之,平均月蒸发量75~150毫米。冬季(12月~次年2月)为最小,1月的月平均蒸发量一般不超过50毫米。
(二)相对湿度。杭州市年相对平均湿度和月平均相对湿度在75~85%,大致上北部大于南部。萧山、余杭、临安和富阳夏秋季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均为80%左右,淳安、建德和桐庐等地大多低于80%。全年相对湿度以梅汛期(6月)为最大,月平均湿度在80%以上,以冬干期(1月)为最小,一般月平均不超过78%。天目山顶部相对湿度的年变化最为明显,7、8两月高达90%左右,为全市最大;12、1两月低于65%,为全市最小。
说点生活体验到的。
结合实际一点。。。就拿今年来说,杭州6,7,8月份的温度在34-39度之间,以晴天为主,今年雨水很少。其中8月份最热的时候达到43度左右。现在杭州的温度(10,11月份)比往年都要高一些。杭州的冬天最低温度零下4度左右。属于湿冷的状态。。
北京比南昌夏天哪个更热
南昌的八一广场全国著名,是居天安门广场之下的第二广场。
南昌很早就有火车了,每到夏天铁轨上就会死很多人,为什么?天气一热,就有很多人跑到铁路上乘凉,一不小心就睡过去了,火车来了也不知道。
南昌最高气温一般是在40度左右,你也许会说这有什么奇怪的,很多地方都有这么高的温度。对,但是我去过很多城市,一样的温度值,感觉却大不相同。南昌是闷热,就是热的连风都是滚烫的。只要没空调的地方,不管你是在阳光下还是在阴处,都是一个字:热!
地表温度很多人都会忽略,其实地表温度才是我们的贴身体会的温度。前几天我和同事做试验,放一个鸡蛋到外面十分种,看看能不能熟。十分钟后果然熟了,大家都看的口瞪目呆,其实在39度的时候,地表温度都可以达到56度。当然这是在我们南昌。
前年我在一个小区住,小院子里到处都是高耸的梧桐树,还没到7月,树上就停满了知了,每天都在它们的叫声中入眠,到了7月中,天气突然热了起来,我就发现它们几乎是通宵达旦的哀号,早上起来一看树下,哟,怎么地上到处都是知了的尸体,热死的。
院子里还有一条不知道是谁家抛弃的小狗,每天都批着满身的长毛到处闲逛,它因为怕热每天都到有脏水的地方把毛打湿,所以非常的邋遢。可是到了7月中的时候,它便消失了,听守门的老头说可怜的小狗热疯了,一下就跳入了不远出的护城河了,河水太脏没两下小家伙就没动弹了。
南昌的7月,各大商场都人满为患,看起来生意好的不得了,特火暴,可是在有一次采访工作人员的时候,他们满脸苦衷的说:都是些来享受商场中央空调的人们。商场附近的老人家、放假没事的小孩子们,每天门还没开呢,他们就在门口候着了,进去后基本上就是大半天,下午继续来,晚上则呆到打烊。销售额自然不可能和人数成正比。
我家养的热带鱼,最近都常常不怎么动弹,懂行的人说,它们都觉得热了。
四大火炉指的是那几个城市
火炉城市是中国对天气酷热的城市的称呼。科学上用出现35℃以上高温日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城市的炎热程度,一年中最高气温超过35℃的日子达20天以上,而且出现过40℃以上的高温天气,大家把这样的城市称为“火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降价、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们购车代步;加上空调的普及,这些都在向大气排放热气。城市里的人口、高楼、道路密集,混凝土、柏油路使太阳辐射升温快,散热慢,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城市的温度在逐步升高,越来越多的“火炉”涌现出来。
“三大火炉”:民国时期,重庆、武汉、南京是长江沿线较具知名度的大城市,夏季气温比较炎热,被传称为“三大火炉”。
“四大火炉”:长江流域的南昌、重庆、武汉、南京四大夏季气候炎热的大城市被传称为“四大火炉”。 四大火炉中最闷热无风的城市就属南昌。
还有人称重庆、武汉、南京、济南是四大火炉。
“七大火炉”:长江纬度区域的南昌、重庆、武汉、南京、长沙、杭州、上海七大夏季气候炎热的大城市被传称为“七大火炉” 。
火炉城市的说法都源于民间,最早是在中学地理课本上写的“吐鲁番、武汉、济南、南京”。
还有一种说法是武汉、南京、重庆、南昌
“四大火炉”
民间多将武汉、南京、重庆及南昌并称为中国“四大火炉”。从历史气象资料分析,这4座城市夏季高温天气多,夜间气温高,空气湿度大。
据南京灾难性天气气候研究所专家介绍,科学上用出现35℃以上高温日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城市的炎热程度。南京、重庆、武汉、南昌等城市每年的高温日的确居于榜前。按照资料统计,四大城市夏季35℃以上高温天气,平均每年19.3天,37℃以上高温天气平均每年4.5天;夜间28℃以上的最低气温,平均每年13.2天,30℃以上的最低气温平均每年1.9天。再加上“满城无风”的闷热,难怪拥有了“火炉”之名。
重庆之热源于地形,“渝炉”堪称老山炼丹,是全国有名的盛夏高温区。今年重庆相比北方高温稍显温柔,6月初的强降雨过程为初夏渝城消去几分暑气,不过重庆人却不为此感到庆幸。家住重庆永川的韩先生说:“重庆的招牌菜是7-8月份的伏夏天,压轴戏是9月的秋老虎,今年的高温还未开始。”而专家解释山城夏季多雨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排放物(二氧化硫、微小粉尘等)的增加影响到太阳辐射,导致了降水量提升,高温日相对减少。”这样的“人工降雨”一定程度上是环境污染的“意外收获”。
江城武汉可称“一代炉魁”。此地江河湖泊众多,水汽大量蒸发,团团热气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减慢了地面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汗出如浆,闷热难耐。1934年某日武汉41.3℃的纪录为江城夺得“炉魁”之称。
南京深得江南“夏九九”的精髓:扇子勿离手,出汗如出浴。宁沪两地高温堪称伯仲,不过上海临海地形让南京自叹不如,“因为海陆间气压差,上海的晚上比南京凉爽很多,虽然两地日最高温差不多,但是日平均温度上海就比较低。”南京大学大气系钱教授解释说。
在历史上,重庆、武汉、南京的前三把“火炉”交椅坐得稳当,“第四火炉”归属则一直存在争议,南昌、济南、上海、广州等地都曾榜上有名,最终南昌终于胜出。2003年夏,南昌有22天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9.7℃,地面最高气温超过60℃。市民们纷纷跳进赣江消暑,江上每天呈现千人共泳的壮观场面。同年11月已是深秋时分,南昌某日最高气温竟达31.2℃。眼下“火炉城市”纷纷要求摘帽,只有南昌至今尚未提出申请。
凤凰卫视著名的气象节目“凤凰气象站”中,气象员评出了新“火炉”城市的前三名,它们分别是福州、广州、杭州,至于老四的位置,还有待定夺,老“火炉”武汉、重庆以及“新丁”上海、济南都是候选大热门。
南昌什么天气多
南昌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温和,日照充足,一年中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南昌是典型的“夏炎冬寒”型城市,夏天炎热,有火炉之称;冬天较寒冷。年平均气温17℃-17.7℃,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15.2℃。
年降雨量1600—1700毫米,降水日为147-157天,年平均暴雨日5.6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5%。年日照时间1723-1820小时,日照率为40%。年平均风速2.3米/秒。年无霜期251-272天。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适合植物花卉生长,是营造“花园城市”的理想地区。
苏州和南昌气候比较
排除人文和经济的因素外,我认为南昌不错,晴空万里,蓝天白云。在苏州的话,基本一年360天都是灰蒙蒙的。
苏州气候
苏州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多雨,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无霜期年平均长达233天。境内因地形、纬度等差异,形成各种独特的小气候。太阳辐射、日照及气温以太湖为高中心,沿江地区为低值区。降水量分布也具有同样规律。气温平均日较差为7.5℃,春季最大为8.2℃,秋季次之为7.7℃,冬季为7.5℃,夏季最小为6.9℃。4月份气温日较差最大,为8.5℃;而7、8月份则最小,为6.8℃。
苏州人的着装普通、随意,多姿多彩。旅游时您只要穿上舒适、休闲、方便的服装即可。当然,苏州的季节变化也较明显,1月平均气温2-3℃,7月平均气温28℃,所以,如果您是初春或深秋来此旅游,最好在准备一件冬衣,以防突袭的寒气。
。。。。。。
南昌气候概况
一、地理位置
南昌,位于江西中北部,东径约115°27’~116°35’北纬约28°10’~29°11’之间;其中,市区位于北纬28°35’~28°55’,东径115°38’~116°03’之间。处赣江、抚河下游,濒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西南岸;地势平坦,湖泊星罗密布,全市平原面积2651.79平均公里,占总面积的35.8%;水系面积2146.04平方公里,占29.0%;全市西北以岗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87.2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2%,丘陵面积879.62平方公里,占11.9%;岗地面积1637.7平方公里,占22.1%。
在全市总面积中,除水域面积外,占总面积70%的陆地,绝大部分已得到开发。其中:耕地面积402万亩,占总面积的36.24%;园地6.9万亩,占0.62%;林地160万亩,占14.41%;城乡居民及用工工矿用地66.7万亩,占6.01%;交通用地45万亩,占4.07%。五项合计,共占全市总面积的61.35%。
二、气候概况
1、南昌气候特点
南昌市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内,受东亚季风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市内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且作物生长旺季雨热匹配较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气象条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是,由于每年季风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气温变化较大,降水分布不均,高温干旱,低温冷害和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发生较频繁,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气温南昌地区(下同)气候温和,历年平均气温在17.1~17.8℃之间,≥0℃积温6256~6530℃。气温变幅大,盛夏极端最高气温达40℃以上,隆冬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
降水南昌雨水充沛,历年平均降雨量1567.7~1654.7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匀,汛期4~6月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年际间降水量差异较大,最大的可达1倍以上,雨量最多的是1954年达2356毫米,最少的1963年仅1046毫米。
日照南昌光照充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772~1845小时,7、8月最多,2、3月最少。光照分布与农作物生长旺季基本同步,对农业生产有利。
太阳辐射南昌为太阳辐射观测二级站,进行总辐射和净辐射观测。1986~2003年平均总辐射量为4279.02兆焦耳/平方米,1992~2003年平均净辐射量为2078.67兆焦耳/平方米。
风南昌市地处季风气候区,濒临鄱阳湖,风能资源较丰富。由于风力受地形和地理位置影响较大,南昌、新建、进贤均有部分地区临鄱阳湖,风力较大,属风能可利用区;安义不临鄱阳湖,除特殊地形外,风力较小,无利用价值。
2、季节特征根据气候学划分季节标准和历史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南昌地区有春、秋季短,夏、冬季长的特点。虽然四季长短不同,但季节特征明显:春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雨。
三、南昌灾害性天气
1、雨涝南昌市雨季一般从4月初开始,至7月初结束,持续3个月左右。但不同年份雨季长短和降水量差异很大,雨季最短的1987年仅67天,最长的1998年达119天,相差52天。雨季降水量最多的1954年达1755毫米,最少的1990年仅449毫米,相差1306毫米。根据1951~2003年雨季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南昌市发生严重雨涝8年(1954、1962、1973、1983、1995、1998、1999、2003年),一般雨涝8年(1952、1955、1969、1970、1975、1977、1989、1993年)。除1961、1990年等少数年份外,几乎每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雨涝灾害。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一种气象灾害。严重干旱还会造成江河干涸,人畜饮水困难。南昌市夏秋季出现伏秋干旱较频繁,春旱和冬旱比较少见。根据1951~2003年伏秋期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南昌市发生严重干旱7年(1958、1963、1966、1974、1976、1992、2003年),一般干旱16年,一般干旱和严重干旱发生频率为43%。
3、春寒3月中旬至4月中旬冷暖气团交替影响江南,此时正值早稻、棉花、蔬菜等春季作物播种育苗的重要季节。根据南昌1951~2003年气象资料统计,“春寒”发生频率为60%,其中重度“春寒”40%,有的年份还多次出现,如1987年最多出现5次,另有10年各出现2次。“春寒”对南昌地区早稻播种育秧和棉花、蔬菜播种育苗影响频繁,危害较大。
4、小满寒出现在春末夏初(小满节气前后)的低温冷害。发生时段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此时正值早稻幼穗分化阶段,“小满寒”出现会使幼穗分化受阻,造成短穗,小穗或小粒,使产量降低。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南昌1951~2003年中出现“小满寒”的年份只有7年(1959、1975、1978、、1987、1990和1993年),发生频率为13.2%,其中达到重度危害标准的仅一年(1990年)。因此,“小满寒”在南昌发生频率不高,影响不大。
5、寒露风发生时段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寒露节气前后)。轻度“寒露风”多出现在9月上半月,仅对双季晚稻早熟品种抽穗扬花有影响。重度“寒露风”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仅影响双季晚稻中、迟熟品种抽穗扬花,而且会使灌浆结实受阻,造成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严重时甚至造成绝收。根据南昌1951~2003年气象资料统计,“寒露风”发生频率为52.8%,约2年1遇。其中重度“寒露风”发生频率为28.3%,约4年1遇。因此,“寒露风”对双季晚稻的影响不可低估。
6、霜冻南昌霜冻最早出现在10月份,最晚结束在次年4月份。年平均霜日数为18.9~29.2天,南昌最少,安义最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55.7~276.2天,安义最短,进贤最长。全年以12月和次年1月霜日最多。初霜使晚秋作物停止生长,终霜则会影响早春作物生长发育甚至发生冻害。
7、冰冻冬季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往往带来降雪和冰冻天气,使油菜、蔬菜和柑桔等果树遭受冻害。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南昌地区年平均降雪日数8~10天,积雪日数4~5天,最大积雪深度20~40厘米。日最低气温在0℃以下的冰冻天气主要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最低气温一般为0℃~-3℃,-5℃以下低温仅1~2天,个别年份可达-7℃~-9℃,-10℃以下低温极为罕见。结合越冬作物冻害指标分析,油菜、柑桔等作物有时会受到冻害影响。如1991年冬季南昌受强冷空气影响,极端最低在-9℃以下,其中最低达-12.1℃,造成柑桔严重受冻,部分桔树被冻死,对柑桔产量影响很大。从冻害地域分布来看,安义相对较多、较重,新建、南昌、进贤较少、较轻。
8、热害雨季结束后,受稳定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南昌常出现连续晴热天气。当日平均气温≥30℃,日最高气温≥35℃,并且持续5天以上,便会出现高温热害。高温酷暑不但危害人们生命健康,而且影响作物生长发育,持续高温导致早稻成熟期提前,造成灌浆不足,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根据灾害指标和历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南昌早稻高温逼熟发生频率为22.6%,大约4年1遇,其中达到重度危害的有4年(1971、1978、1988和2003年),发生频率为7.5%。轻度发生的有21年,频率为40%。没有出现高温热害只有8年,约占15%。因此,酷热期间采取防暑降温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9、风灾风力达8级(相当风速17.2~20.7米/秒)以上称大风。大风不仅影响交通安全,也会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南昌地区有冷空气大风和雷雨大风两种,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6~12.4天,南昌最多,安义最少。虽然出现机率不高,但危害不可轻视。
10、雹灾冰雹属强对流天气,虽然发生机率小,持续时间短,但破坏性很大,对人们生命财产和农作物危害严重。根据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南昌地区年平均出现冰雹日数只有0.2~0.3天,约3~5年出现1次,多发生在3、4月份。新建县的石岗、西山一带发生较多。
11、雷击南昌地区是雷电多发区,年平均雷暴日数50~60天,全年各月均会发生雷暴,但最多出现时段是3~9月份。据省防雷中心不完全统计,1998~2002年,南昌地区共发生雷击灾害50起,其中1998年最多达15起,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有的还造成了人员伤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