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报天气可以把度数颠倒吗?

2.天气预报白天是指几点到几点

3.常用天气预报时间用语“今晚到明天”是啥时间段

4.白天和夜晚的时间划分

5.天气预报的白天和夜间

6.白天气温变化的规律

预报天气可以把度数颠倒吗?

白天的天气如何_天气白天夜晚转换

预报天气可以颠倒预报的数字,但文字也要调整。

如果预报今天的温度白天到夜间是-14℃—-21℃那么可以说成-21℃—-14℃就成为白天是-21℃、晚上比白天的气温高-14℃了。

颠倒后的天气预报应该是:今天早上到白天的温度是-21℃—-14℃。即预报今天的气温是早上气温低,到白天的温度上升了。

天气预报白天是指几点到几点

天气预报白天是指8时至20时。

从预报时段上来讲,天气预报中白天就是指8点到20点,夜间就是指20点到次日的8点,14点到16点就是午后时段,傍晚指16时到20时。今夜到明天是指晚上20点到次日20点。气象部门之所以按照8时、20时来预报未来24小时的天气,主要是由于可供预报员分析天气形势、做出预报结论的气象观测数据、资料、天气图就是8时至8时、20时至20时采集的。

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数据,例如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等等,然后使用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来确定未来空气变化。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天气预报总是有一定误差的。

天气预报常见术语介绍

天气预报中所用到的专业术语很多,其实在气象上都有具体的规定。比如我们最常用到的关于天空状况的术语,有晴、多云、阴三种。晴是指天空无云或虽有零星云层但云量小于天空面积十分之一的现象。多云是指有4-7成的中、低云或6-10成的高云时的天空状况。阴是指天空阴暗,云层密布,或天空虽有云隙而仍感到阴暗,偶尔可以从云缝中见到微弱阳光的天气现象。

像我们经常说的小雨、大雨、暴雨这些词都是对降雨量级的描述,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具体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深度小雨10毫米,我们称为小雨;深度在10毫米到25毫米我们称之为中雨;25到50毫米称为大雨;而大于50毫米我们就称之为暴雨。

常用天气预报时间用语“今晚到明天”是啥时间段

天气预报中的时间

“早晨”是指6点~8点;

“上午”指8点~12点;

“下午”指12点~18点;

“傍晚”指16点~20点;

“白天”指8点~18点;

“夜里”指18点~次日6点;

“上半夜”指18点~24点;

“下半夜”指第二天0点~6点;

“半夜”指22点~次日2点.

“午后到上半夜”指从中午12点~24点(次日0点).

天气预报中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指的是今天早晨八点到明天早晨八点。 广播、电视台每天都有天气预报节目,在天气预报中“今天白天”指的是今天上午8:00到晚上20:00的12小时,“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指的是20:00到次日早上8:00的12小时。

白天和夜晚的时间划分

白天是指上午8:00到晚上20:00的12小时,夜晚是指20:00到次日早上8:00的12小时。

而在天气预报中,“白天”同样是指8时至20时,“夜间”同样是指20时至08时。目前气象部门已经推出了逐三小时的天气预报,未来还将逐步推出逐小时的天气预报,以便公众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每个时间点的天气情况。

天会变短的原因

每年9月,白昼缩短的速度最明显。由于地球倾斜自转,同时绕太阳作公转运动,从夏至以后,太阳对地球的直射点逐日南移;到秋分日时,直射赤道;秋分后太阳直射点移到赤道以南,这样分布到北半球的阳光逐日减少,所以北半球白昼的时间也逐日缩短。

昼短夜长这种变化,纬度越高的地区越明显。为此,赵之珩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城市:9月,哈尔滨白昼将减少92分钟,沈阳为80分钟,北京为75分钟,上海为54分钟,厦门为40分钟。

天气预报的白天和夜间

有具体的时间,白天是指8点~18点;?夜里是指18点~次日6点。

天气预报中的时间:

“早晨”是指6点~8点;?

“上午”指8点~12点;?

“下午”指12点~18点;?

“傍晚”指16点~20点;?

“白天”指8点~18点;?

“夜里”指18点~次日6点;?

“上半夜”指18点~24点;?

“下半夜”指第二天0点~6点;?

“半夜”指22点~次日2点.?

“午后到上半夜”指从中午12点~24点(次日0点).

白天气温变化的规律

(一)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在赤道附近为16-18km;在中纬度地区为l0-12km,两极附近为8-9km。夏季较厚,冬季较薄。 这一层的显著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大约每上升100m,温度降低0.6。C。内于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发射出来的热量的影响而膨胀上升,上面冷空气下降,故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的对流,对流层也正是因此而得名;二是密度大,大气总质量的3/4以上集中在此层。在对流层中,因受地表的影响不同,又可分为两层。在l-2km以下,受地表的机械、热力作用强烈,通称摩擦层,或边界层,亦称低层大气,排人大气的污染物绝大部分活动在此层。在1-2公里以上,受地表影响变小,称为自由大气层,主要天气过程如雨、雪、雹的形成均出现在此层。对流层和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二)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到约50km的大气层为平流层。在平流层下层,即30—35knl以下,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所以又称同温层。在30—3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平流层的特点:一是空气没有对流运动,平流运动占显著优势;二是空气比下层稀薄得多,水汽、尘埃的含量甚微,很少出现天气现象;三是在高约15—35km范围内,有厚约20km的—层臭氧层,因臭氧具有吸收太阳光短波紫外线的能力,故使平流层的温度升高。 (三)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80km高度称为中间层。这一层空气更为稀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四)热层 从80km到约500km称为热层。这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热层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尔会出现银白并微带青色的夜光云。 (五)逃逸层 热层以上的大气层称为逃逸层。这层空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部分分子发生电离;使质子的含量大大超过中性氢原子的含量。逃逸层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故又常称为外大气层。由于空气受地心引力极小,气体及微粒可以从这层飞出地球致力场进入太空。逃逸层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该层的上界在哪里还没有一致的看法。实际上地球大气与星际空间并没有截然的界限。逃逸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略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