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列克星敦房价_美国列克星敦天气
1.初学水彩画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2.什么是小飞行女神的神秘失踪?
3.航母发展史
4.胡蜂号航空母舰的参加大战
初学水彩画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初学水彩画需要准备画笔、画纸、颜料和调色盒以及一些工具。
1、画笔
从事一般性的写生或创作需要准备大、中、小三种型号的圆头画笔,还要准备一把约三至四公分宽的板刷和一两只平头画笔。
水彩笔是由笔杆、笔毛及金属套管等3部分组合而成。最重要的是笔毛的材料,一般有貂毛、松鼠毛、牛耳毛、猪鬃、狸毛、小马毛及尼龙毛等多种。其中貂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含水性佳且耐用,是最高级的水彩笔,有西伯利亚貂(kolinsky)及红貂(Red Sable)两种。
尼龙毛笔的聚集性很强,弹性大,但含水量较小,颜料不易释出。猪鬃笔弹性强,但质地较硬,适合处理粗糙的效果,其他的有牛耳毛、松鼠毛、小马毛及国内产生的狸毛水彩笔也可选择。
2、画纸
画纸可以选用冷压水彩纸,对于初学者来说,适宜的画幅尺度一般不要小于20cm*30cm,也不要大于40cm*50cm,长和宽的比例则根据兴趣和题材内容而定。
纸张通常是由棉(Cotton)、亚麻(Linen)、碎布(Cotton Rags)或木浆等材料所制成,木浆制纸很便宜,放置过久容易变质、发黄及碎裂,通常做为速写练习之用。好的水彩纸应该是由棉、亚麻或碎布所制成,而且纸张本身或样品目录均会标示其成分。
3、颜料和调色盒
颜料选用管装的即可,水彩画颜料种类很多,但一般绘画时不可能所有的颜色都用。为调色便利,一般按照色彩的冷暖类别依次排列。
色彩的常用排列依次为:深红、大红、朱红、橙色、土黄、中黄、柠檬黄、永固浅绿、宝石翠绿、湖蓝、群青、普蓝、培恩灰、凡戴克棕、熟褐、熟赭。除使用普通调色盒以外,还可以使用其他白色的塑料盘或瓷盘调色。
4、工具
刷笔用的水罐、带有喷雾口的小瓶或纸巾等,另外海绵也是用来清洗和修改画面的常用工具。
扩展资料
学水彩画,要注意的十种构图方式:
1、S字形(电光形构图法):比斜线平行构图法更具强力的动态构图。
2、垂直并行线构图法:画面呈现稳重感,且具有幽静典雅之美。
3、倒置三角形构图法:画面有不安定感,为开朗.奔放之最佳构图。
4、斜线平行构图法:具有强烈动态感,对初学者而言较为困难。
5、三角形构图法:最古老的构图法,使用上以宗教画居多,画面具有安全感与崇高的气氛。
6、十字形构图法:由垂直线与水平线交叉构成,而得到极为平衡之构图,代表安定的感觉。
7、椭圆形构图法:属于古老构图法之一,常用于宗教画上,但画面过于集中而显得单调,故少用于传统画上,而常用在商业图案广告上。
8、对角线构图法:在西画上应用最广泛,具有动态要素。
9、菱形构图法:予人坚强的印象,具有安定感。
10、X字形构图法:由两条斜线交又而成,常用在街景、水道等,有集中于画面焦点的特色。
百度百科--水彩画
什么是小飞行女神的神秘失踪?
1994年6月7日,美国12岁的小姑娘维基·范·米特,大西洋的夙愿,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小飞行女神”。
维基是6月5日从美国的缅因州奥吉斯塔机场起飞的。在飞越大西洋之前,她熟练驾机绕场数周向大家告别,然后就开始飞行。维基在苏络兰的格拉斯哥国际机场降落之后,追踪而来的数十名美国记者将她围得水泄不通,有的称呼她为“小飞行女神”,有的干脆叫她“小阿米尼娅”,维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只不过重现了当年伊尔哈特创造的飞行奇迹。”
豪兰岛是太平洋波利尼亚群岛中的一个小珊瑚岛,长约4000米,宽约3000米。这儿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岛上长满了槟树,显出一种神秘的氛围。然而,从1925年开始,豪兰岛似乎已变成一个神秘莫测的世界,离奇古怪的海难事故接踵而来,令人感到惊恐不安。为了弄清原因,美国曾于1936年12月作出决定,准备派一艘设备齐全的海洋调查船到豪兰岛海域进行科学考察。但在备航期间,却又发生了一件令人惊讶的:1937年3月,巴西的一艘大型货轮在豪兰岛海域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后经巴西、美国、英国、法国的多方调查,仍杳无音讯。为了慎重起见,美国有关当局又决定推迟海洋调查船的起航时间。
1937年6月,赫赫有名的“空中神行太保”、世界航空界红极一时的阿米尼亚·伊尔哈特**宣布,她决定驾驶“艾里克特”号飞机做一次惊人的横渡太平洋的试验飞行。飞行路线是:从新几内亚伊里安岛的莱城经豪兰岛到夏威夷。这在当时,连男性飞行员都不敢尝试,何况豪兰岛海域是海难频繁的“魔鬼区”。因而,伊尔哈特**的这次横渡太平洋的飞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并纷纷通过新闻界表示他们对她的崇敬、鼓舞与支持。美国有关当局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将在豪兰岛上空的部分测航任务委托她去完成,伊尔哈特**非常愉快地应诺了这一外加任务。
阿米尼娅·伊尔哈特的飞行,在开始阶段进行得非常顺利。至6月下旬,她已完成了大部分试验飞行课目。在进入太平洋之后,伊尔哈特**决定在新几内亚的莱城休整几天,为最后横渡太平洋这段最艰难的航程养精蓄锐,并对应急物资作些必要的补充。
经过数日的休养,阿米尼娅·伊尔哈特已恢复精神,决定于7月1日从莱城起飞,进行中途不着陆的4200公里续飞航程抵达豪兰岛,刷新她于1935年创造的3700公里的纪录。但此次出师不利,正当她准备驾机起飞时,天气突然变坏,不得不推迟起飞时间。
7月2日,天气晴朗,空中万里无云,是飞行员们所盼望的大好日子。9时正,伊尔哈特**从莱城机场起飞,在空中绕了一圈后就朝豪兰岛方向飞去。飞到1000公里时,机场和她进行通话。当阿米尼娅·伊尔哈特的飞机离豪兰岛只有一个小时的航程时,突然传来了伊尔哈特**惊恐不安的呼叫声:“我的飞机飞进了一种类似海绵体的‘湿海风肺腔’里,这既不是天空,也不是海水,而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混合物,有一股强大的磁场……
“我的飞机遇到了浓雾,又像是急剧向上升腾的蒸气。我仍然看不见陆地……我的位置在豪兰岛以西约160海里……机上的汽油只够飞行半小时……”后来干扰越来越大,豪兰岛机场上的报务员愈来愈听不清了。当地时间19点20分时,伊尔哈特与豪兰岛之间的电讯完全中断。
意外来得如此突然,使豪兰岛机场上的人们一片焦虑不安。塔台上的报务员张大嗓门一遍又一遍地呼叫着:“k·h·a·q……”可就是收不到伊尔哈特**的回音。这时,豪兰岛机场上的指挥官命令一群士兵把几个汽油筒点燃,以便让伊尔哈特**能够看见这片陆地。烈焰顿时将豪兰岛的天空映得通红,人们仰望天空,一片空空如也,连一只小鸟也没有看到。时间流逝表明,伊尔哈特的飞机油量已耗尽,她应该在豪兰岛降落了。人们的情绪也紧张到了极点,盼望她能奇迹般地从空中出现,然而,火染的夜空依然万籁俱寂,看不到一丝飘物。豪兰岛机场上的一架军用飞机向伊尔哈特最后发出信号的那个海域上空飞去,也一无所获地返回了机场。这时,大家都已意识到,可悲的事情已经发生,阿米尼娅·伊尔哈特**真的出事了。
豪兰岛上的美军机场立即向夏威夷报警,并向在豪兰岛海域航行的所有船只发出了求救信号。
7月2日深夜23时许,一艘英国巡洋舰“埃齐勒断”号,突然收到一微弱的呼救信号,尽管报务员已竭尽全力,企图与这个信号取得联系,但呼救信号很快消失了。然而,这突如其来的信号,无疑为搭救阿米尼娅·伊尔哈特提供了一线希望。
为此,美国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全力营救他们的“飞行女神”。7月4日早晨,太平洋舰队首先从珍珠港抽调出15艘驱逐舰和轻巡洋舰,随后又调动了巨大的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战舰“科罗拉多”号和“亚利桑那”号,组成了一支庞大的搜索舰队。美国同时还向这一地区的国家,发出帮助寻找女飞行员的请求。虽然其营救对象只有一名女飞行员,但所组织的搜索阵容之庞大,却是史无前例的。
7月6日傍晚20时许,法国的海洋调查船“联盟”号,抵达豪兰岛海域女飞行员失踪的海区,参加海上援救,并立即发出了呼叫联络信号。至夜间23点时,“联盟”号突然收到干扰很强的呼救信号,他们只能听清“我是k·h·a·q”。与此同时,豪兰岛机场也收到了这个信号。报务员立即呼叫:“伊尔哈特**:请告诉你现在的位置……”、“我在……”,“我在一个岛上”,“我的飞机在海上漂浮”。当人们隐隐约约地听完这些回音之后,强大的干扰波再次淹没了“艾里克特”号的信号。
同一天,辛辛那提和洛杉矾两地的几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也曾隐约地听到了伊尔哈特**求救的电讯,其中有两组数字:179和16。经飞行专家们分析,这两组数字应该是经度与纬度。但一经组合起来就有四种可能。但豪兰岛在赤道以北,为西经178度15分,北纬14度20分。考虑到伊尔哈特7月2日晚上,电讯中断的最后位置,营救者决定把搜索目标集中到西经179度、北纬16度和东经179度、北纬16度附近。
搜索舰队在几十架飞机的配合下,夜以继日地在这两个区域搜索着。虽然天气晴朗,大海一片微波荡漾,非常有利于海上搜索营救行动,但他们没有发现任何目标。极为令人费解的是,求救信号依然时有时无。7月9日,“联盟号”又给“艾里克特号”发出呼叫信号:“如果你身体健康,并且在陆上,请发出4长声。”在“联盟号”一遍一又一遍的重复呼叫中,终于得到了响应。下午15时35分,“联盟号”收到了三长一短的回音信号。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是否说,伊尔哈特**的身体良好,但不在陆上?营救者仍不解这三长一短回音的含意。“联盟号”继续发出呼叫信号,收到的仍旧是相同的回答,夏威夷电台和旧金山的贝壳电台也都收到了同样的电讯。据此,营救人员便想出了一个确定位置的方法,即在豪兰岛、旧金山和夏威夷同时用无线电测向器测定伊尔哈特**发电讯的神秘位置,然后通过几何作图法在地图上标出这三条直线,这三条直线的交点就是她所在的位置。
果然,伊尔哈特**求救信号于7月10日再次出现,三个地方的无线电测向器同时抓住目标,结果发现,交汇点就在豪兰岛以北约500公里的海面。事实上,这个海区已经被搜寻了好几遍,而且在接到电讯的当时,他们既没有发现这个海区的任何漂浮物,也没有监听到所发出的求救信号。营救人员被坠入云里雾里,整个搜索舰队全部陷入茫然不知所措中。
7月10日下午,已经过了一个星期,远征的“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也赶到了伊尔哈特**出事的海域,由美国海军准将墨芬坐镇指挥,他立即下令再次投入大规模的搜索救助行动。数十架飞机在海上轮番不停地巡逻了两天两夜,这位女飞行员的行踪仍杳无音讯。
伊尔哈特**到底在什么地方?那些使人发疯的呼救信号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使墨芬海军准将烦恼不已。可在7月12日早晨,副官托马斯·门罗突然闯进了墨芬将军的办公室。他报告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法国人发现了伊尔哈特发出的烟火。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这天早上7时35分,“联盟号”的了望哨突然看到了右舷10公里海面有一团桔**的烟火升起,了望哨立即把这个新发现报告给船长苏纳斯。苏纳斯船长闻讯后,立即朝那个方向观察,果然有一团烟火漂浮于海面,他立即向“列克星敦号”发出了电报。墨芬将军听完这个报告之后,立即指挥“联盟号”前去救援。
苏纳斯船长接到命令后立即指挥“联盟号”全速向目标驶去,并不间断地发出呼叫信号。墨芬准将焦急不安地等待着来自“联盟号”的消息。然而,“联盟号”最后还是送来了令人沮丧的消息。桔**的烟火不但对他们的呼叫置之不理,而且总是距离“联盟号”10公里左右,逃避营救者的追踪。在跟踪近2小时后,这团烟火突然升空而起,在30多米高的空中,像幽灵般地旋转了几下,一声巨响,一道“海天大闪电”后,它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了。船上的法国人全懵了,难道这是天外来客飞碟所为?
几十年过去了,由于不断发现伊尔哈特的遗物以及崇拜者的集会活动,特别是小维基在1994年重现了她当年的横渡大西洋的航线,又引起人们对这位30年代的“飞行女神”深深的怀念,以及对这神秘的世纪之谜的重新猜测。
航母发展史
美国航母
航空母舰是一种离奇的庞然大物,它具有最强大的威力,但又不堪一击。过去,它曾驰骋疆场,风靡一时。1940 年以前,航空母舰还被海军里的许多人看作是附属于战列舰的舰只,然而仅仅过了 5 年,它就取而代之,淘汰了战列舰。如今 60 多年过去了,人们对航空母舰的前途众说纷纷,有许多人认为,这种庞然大物注定要衰亡。
常常有人说,战列舰耗资太大。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最末一代航空母舰,耗资同样惊人,配备的舰员更多。现在,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造价平均大约 40 亿美元,舰员超过 6,000 人。
回答上述种种疑问决非三言两语,这困于一个简单事实:不论是最原始还是最先进的航空母舰都具有双重用途,即能使人们同时征服海洋和天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 2/3,在人类试图控制海洋时,具有有效控制海洋手段的人们获得了最大的利益。同样,征服天空的权力,是属于那些实力强大的人。但是,大海是难以驾驭的,它浩瀚无垠,早期的飞机无法跨越。还有,即使在今天,超音速远程飞机一旦离开陆地,在海上进行任何距离的飞行,也会遇到麻烦。天空是没有界限的,但地球上的海空却是许多岸基航空部队无法逾越的一道屏障,这种情形还要继续下去。
初期航空母舰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它使人们很快认识到了航空母舰的潜在价值。1908 年,美国海军曾准备让一架飞机从一艘战列舰上起飞,由于它没有购买任何飞机,结果两年来一事无成。倒是一篇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航行在汉堡-美国航线上的一艘德国邮船准备让一架携带邮件的飞机从它的前甲板平台起飞,来加快向纽约投递邮件。这是在空中发生战争的第一个信号。人们当即怀疑,德国军事当局以邮政为掩护,正在试验一项攻击美国的新技术。这篇报道,使不久前负责与飞行事务保持联系的海军物资局局长助理华盛顿·欧文·钱伯斯海军上校受益不浅。他迅速获准负责飞机在军舰上起飞的试验,并于 1910 年 1 月 9 日,在新型巡洋舰“伯明翰”号的前甲板上安装了一个起飞平台。
华盛顿·欧文·钱伯斯海军上校
钱伯斯物色飞行员比物色军舰还难。但是,在探询了包括威尔伯·莱特在内的好几位飞行家后,他遇到了与另一位大名鼎鼎的飞行先驱格伦·柯蒂斯一道工作的表演飞行员尤金·B·伊利。伊利表示愿意为海军干这件事。为了敲打一下美国海军,《世界报》决定支持另一位柯蒂斯飞行员 J·麦克迪从航行在汉堡-美国航线上“宾夕法尼亚”号邮船上起飞的尝试,这就增加了这一的戏剧性。麦克迪在 11 月 12 日试飞,但他起动引擎时,螺旋桨打到加油用的一个油壶,破坏了桨叶。
在这一竞争的推动下,诺福克海军船厂第二天(星期天)大干了一整天,在“伯明翰”号的前甲板上方装了起飞平台。这是一个长 25.3 米、宽 7.3 米的木质跑道,从巡洋舰的舰桥开始平缓地向前甲板倾斜。11 月 14 月晨,伊利的柯蒂斯推进式双翼机被吊上军舰,飞机经过改装,装了两个气囊,以便失去高度撞到水面时减少飞机的冲力。
“伯明翰”号按时驶出汉普顿水道,进入切萨皮克湾,沿途有 4 艘驱逐舰在固定地点为它保驾,下午 3 时左右,天气好转,可以进行试飞。当巡洋舰平稳地以 10 节航速耕波犁浪时,伊利发动了他的 50 马力引擎,开始从跑道上下滑。双翼机离开跑道,眼看着它一个劲地往下跌,机轮、气囊和螺旋桨的叶梢碰到了水面,观看这次起飞的人都为伊利捏把冷汗。但是,尽管螺旋桨受了些损伤,它仍然在旋转,使飞机开始爬高。飞机离开了军舰,渐渐消失在蒙蒙细雨中。世界上飞机第一次从军舰上起飞获得了成功。
1910 年 11 月 14 月,伊利从“伯明翰”号起飞
天空灰沉沉的,伊利很快无影无踪。他在离军舰大约 2.5 海里的地方安全降落。这件事立刻轰动了美国海军。钱伯斯提出,所有的巡洋舰都应装上这种平台。同时,还有人提出了把起飞平台装在战列舰炮塔上面的设想,以及一些奇特的见解。的是,这股热情没有就此完结,“伯明翰”号试飞的主要结果是,美国海军在 12 月里选派了第一个飞行学员西奥多·G·埃利森海军上尉,去接受格伦·柯蒂斯的训练。
下一步更加雄心勃勃。钱伯斯获准让尤金·伊利在重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上降落。这次飞行难度更大,对军舰本身也有相当危险。在巡洋舰舰尾上方安装了一长近 30 米、宽 9.6 米的平合,平台从主桅底部开始一直伸向舰尾之外,外伸板是倾斜的。这次飞行做了这样的安排:伊利在军舰航行时降落,以便能利用逆风的风速,比较容易地控制飞机。他的飞机没有制动装置,舰上的降落阻拦装置也很原始,是由 22 根两端系有沙袋的拦阻索组成的。
1911 年 1 月 18 日这天,旧金山湾的天气不好。更糟糕的是,“宾夕法尼亚”号舰长认为该舰所处的水域太小,无法进行机动,于是决定抛锚,让舰尾迎风。对任何飞行员来说,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这样的配合实在是糟糕造项。也许伊利对这种情况下难以克服的危险全然无知,他驾驶飞机飞向“宾夕法尼亚”号,降低高度冲向舰尾。当飞机贴近平台的倾斜尾板时,他拉起飞机,然后关闭引擎。由于飞机的冲力和顺风,轮架下面的挂钩只挂住了后 11 根拦阻索,飞机在距平台前端 9 米的地方停了下来。
1911 年 1 月 18 日,伊利降落在“宾夕法尼亚”号
尤金·伊利的成功标志着海军航空兵襁褓阶段的开始。不过,当时对此寄以厚望,条件并不成熟。伊利是一位娴熟的表演飞行员,一个专门拍危险镜头的杂技演员,所以才敢冒生命危险在舰上降落。仅就这一点而言,美国海军要有足够的飞行员和飞机随时完成飞行任务,尚需有待时日。此外飞机本身还处在早期开发阶段,既没有跟地面进行通讯的设备,也没有装备比手榴弹杀伤力更大的武器。上述情况,对于人们了解为什么抛弃能够在甲板上降落的陆上飞机,转而研制水上飞机,不无益处。水上飞机是机翼装有浮筒的专门设计的一种飞机,或者在机轮旁边装有气囊,能够浮在水面的陆上飞机。象伊利那样,水上飞机从坡道上起飞,可以在母舰附近水面降落,然后用吊杆吊到甲板上。1911 年 2 月,格伦·柯蒂斯在圣迭戈港进行了这一试验,军舰仍然是“宾夕法尼亚”号。
为了继续进行飞行试验,美国国会在一个月以后给海军拨款 2 万 5 千美元。正如钱伯斯海军上校所说的那样,不到一年时间就取得了几项惊人的进展:从飞机上可以照相;飞机能一气飞行好几个小时;中等风浪的情况下可以把飞机吊到舰上。不久,第二名海军军官约翰·罗杰斯海军上尉被送到莱特兄弟那里受训。海军购买了两架柯蒂斯式 A-1 型飞机和一架莱特式飞机。1911 年 7 月,飞机进行了第一次试飞。
挫折也随之而来。1911 年底,尤金·伊利功成名就才几个月,便在一次事故中丧生了。除了一封感谢信外,对于伊利的飞行,美国海军没有给予任何报酬,只有一家私人基金会为他支付了 500 美金,这么是个绝妙的讽刺。25 年后美国国会给他追授一枚飞行十字勋章承认了他对美国海军航空兵事业的贡献。
1914 年 4 月,当美国和墨西哥再次发生纠纷的时候,美国海军有 12 架水上飞机。为了显露新式空中武器,其中 6 架被派到维拉克鲁斯进行侦察。它们由“密西西比”号战列舰搭载,出色地为登陆部队完成了侦察任务。但一位飞行员在他的飞机水平尾翼带着一弹孔返回时,新间界竟把这件事报道成“第一次空战”,这未免有些滑稽。
第一个原始的弹射器,是 1911 年由西奥多·埃利森海军上尉在纽约哈蒙德港格伦·柯蒂斯工厂里制造的。那只是一个由 3 根下斜的绳索和一块砝码组成的加速器。负责海军飞行的钱伯斯海军上校看到这种设计有缺陷,于是不屈不挠地改进自己的弹射装置。他的装置使用压缩空气,很象一个鱼雷发射管,把飞机推出军舰的甲板。1912 年 6 月,这个装置造好,安装在安纳波利斯的桑提码头上。这一年的 11 月 12 日,埃利森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弹射起飞。此后继续进行试验,1915 年 10 月,在“北卡来罗纳”号装甲巡洋舰的后甲板装了一部弹射器的试验样机。1915 年 11 月 5 日,它弹射起飞了一架柯蒂斯 AB-3 式飞机,飞行员亨利· C·马斯丁海军少校。1917 年初,“西雅图”号和“亨廷登”号装甲巡洋舰上装上了这样的弹射器,在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弹射器使被拆掉,原因是它们影响军舰为船只护航。
1915 年 11 月 5 日,马斯丁驾机作首次弹射起飞
1920 年 7 月,美国海军提出了 3 年内建造 4 艘航空母舰的。一年后,又提出至少要优先建造 3 艘。这一步走得太快了。美国海军雄心勃勃的,受到国会人为的财政紧张的影响。很难说国会的财力已经枯竭,自从凡尔塞和会以后,世界政治舞台的活动趋于缓和,国会不愿拨出大笔钱重整军备。海军部全体委员希望在 1929 年财政年度中,批准建造一艘能搭载 24 架飞机的大型航空母舰。这艘航空母舰的设计,是 1918 年 8 月古多尔(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的设计师)所作的研究方案,舰长 240 米,排水量 22,000 吨。1918 年 10 月,又对这个方案进行了修改,航速 35 节、排水量 24,000 吨,配备 10 门 152 毫米火炮。1919 年 3 月,海军部全体委员会决定增加 4 门 203 毫米炮和 6 门 152 毫米炮,4 个鱼雷发射管,和 4 门 102 毫米高炮。这样的火力配备表明,它是一艘大型军舰,可节省修造局修改 34,800 吨战列巡洋舰原有设计的时间。后来,这几艘战列巡洋舰改装成了 4,3000 吨的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
设计别出心裁,有两个岛式上层建筑,一左一右。舰首和舰尾配有 203 毫米炮。132 毫米炮配置在两舷舷侧,在舰尾飞行甲板端部下面配置双联装 152 毫米炮。每个岛式上层建筑都有一个象战列舰那样的很大的笼式桅。据计算,正常排水量刚刚超过 29,000 吨,航速 35 节,主机功率 14 万马力。
可是,国会寸步不让,拒绝在 1920 年、1921 年财政年度批准建造任何航空母舰。用于建造普通船只的经费被压缩到 1916 年的水平,对于试制耗费钱财的“新玩意儿”,更是无从谈起。要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进行试验,同意把一艘大型舰队煤船“木星”号改装成航空母舰。该船是 7 年前建造的两艘煤船之一,排水量 5,500 吨,航速 15 节;它的姊妹船在 1918 年的一次事故中沉没。现在,由于舰队大多数战列舰已经烧油,或改成烧油,“木星”号成了一个累赘。它是美国海军第一艘用汽轮机-电动机动力装置的大型船只。1917 年,它曾把第一批海军飞行员送到英国。
CV 1“兰利”号
海军全体委员会不乐于改装这艘船,把这次改装仅仅看做权宜之计,总比没有航空母舰好。不久,它的名字改为“兰利”号,以纪念先驱塞缪尔·皮尔庞特·兰利;代号为航空母舰 1 号,或CV 1。“兰利”号虽说长度不够(全长只有 150 米),航速也低,但也不无优点:船舱深,可为飞机和修理车间提供宽大的库房;所需舰员少。1920 年 3 月,它进了诺福克海军船厂,进行为期两年的改装。改装期间,拆除了上层建筑和装卸吊杆,重新布置舱室,装了一个长 162.8 米、宽 19.5 米的木质飞行甲板。
“兰利”号的 6 个大舱全部进行了改装,首舱改成航空汽油舱,紧靠首舱的两个大舱改成两个机库。两个机库总共容纳飞机 56 架。在飞行甲板下面,在贯通首尾的轨道上有两台移动式 3 吨吊车,可以把飞机从机库用到升降机上,再由升降机提到飞行甲板。这里用“机库”一词不太贴切,因为它没有机库通常用的机库甲板,只有 4 个库房,飞机得用吊车放到库里。在两舷中部,各有一部吊车吊放水上飞机。飞行甲板和库之间有一片很大的空间,用来进行飞机机务的有关作业。
“兰利”号最初完工时,有点象日本的“凤翔”号,在左舷侧装了一个铰链式烟囱,在飞行作业时可以放倒,后来又装了一烟囱。驾驶台位于飞行甲板右舷舰首下部,两个伸缩桅在飞行作业时可以放低到同飞行甲板一样平。虽然这艘军舰其貌不扬,象一辆蓬马车,但在 1922 年 3 月服役后,飞行员们都喜欢它。该舰安装了直通飞行甲板,可载飞机 20 余架,主要用来为战列舰进行空中掩护和进行海上侦察之用。从此,世界海军系列中有了航空母舰。
二次大战初期,美国官方对轴心国军事力量的增长,依然奉行不介入政策。1938 年 5 月,国会通过了海军扩建方案。根据这项法案,允许建造 4 万吨级的航空母舰。但是,美国海军批准建造的航空母舰仍为 2 万 7 千吨,总吨位限制在 17 万 5 千吨。美国海军部全体委员会为了抢时间,决定建造约克城级同型舰,一方面继续进行新级航空母舰的设计。这艘舰就是“大黄蜂”号,是在“企业”号服役 5 天后批准建造的。它于 1939 年 9 月动工。抢时间建造“大黄蜂”号是明智的,这不仅为对日作战及时提供了另一艘快速航空母舰,也使修造局有时间来准备新设计,把航空母舰的建造技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CV8 大黄蜂号
美国海军最终决定建造大型航空母舰。这一决定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比起 30 年代所做的任何其它决定的影响都大。海军部全体委员会的基本要求是提高载机量,还要求速度快,防护性好。结果,新型航空母舰的设计,排水量从 CV9A 的 20,400 吨一下提高到 CVI9E、CVI9F 的 25,000 吨和 26,000 吨。CV9 的最终设计为 27,100 吨。1940 年夏天,国会通过了《舰队扩大百分之十法案》和《两洋海军法案》,废除了以前的法定限制。前一个法案批准建造 3 艘 27,100 吨级航空母舰,后一个法案批准追加建造 8 艘。根据这项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成了最终打垮日本的有力武器,虽说它们在两年之后才竣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母舰的突击能力是作为袭击港湾基地中的作战舰艇而显示出来的。在太平洋海区,明显的战例就是珍珠港。1941 年,日本为了钳制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以便取得战区制海权,保障日本军队能争取时间顺利地侵入马来半岛、菲律宾群岛和荷属东印度的东部,就决定袭击珍珠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海军大将亲自拟定作战。由南云忠一海军中将指挥的这支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由 20 艘舰只组成(其中航空母舰 6 艘),有舰载机 360 架,于同年 12 月 7 日檀香山时间 7 时 49 分袭击了珍珠港。日海军舰载机分两个波次对珍珠港进行约两个小时的轰炸,共击沉舰艇 8 艘(战列舰和巡洋舰各 4 艘),击伤舰艇 11 艘,另外击沉油船一艘,击毁各种飞机 464 架。自己仅损失飞机 29 架。由于日本人得到的情报不够准确,“企业”号和“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没有在珍珠港遭劫。再者,日本人在作战中忽略了两个关键打击目标即工厂和油库。这样,美军受创舰只可以修理,防御设施可以重建。
珍珠港是美国航空母舰作战史上的里程碑。战列舰部队已经不存在,不可能用战列舰战术了;唯一选择的是,用纯粹的航空母舰战术来进攻日本人。此后,美国海军尽管没有正式颁发文件,实际却已经放弃用战列舰来作为舰队主力,改而组编航空母舰特混舰队,重视已有相当经验的海军航空兵。
在二次大战中,航空母舰的突击能力更显示在航空母舰编队的相互之间的对抗上。主要战斗行动都是在双方航空母舰编队之间进行的海战,那就是珊瑚海海战以及随后爆发的使太平洋战局发生转折的中途岛海战。1942 年 5 月 7-8 日,美日双方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在澳大利亚东北面的珊瑚海上,进行了仅仅是航空母舰之间的一场海上战斗。7 日上午,日海军舰载机在搜索过程中,把美军的“涅骚”号油船和“西姆斯”号驱逐舰误认为是包括一艘航空母舰的特混编队。于是从“瑞鹤”号和“翔鹤”号上立即起飞轰炸机、鱼雷机和战斗机 78 架的全部攻击兵力。可是,随后的舰载侦察机的搜索报告证实了最初的情报有误,但此时要改变攻击目标已经来不及了。其结果是虽然炸沉了“涅骚”号油船和“西姆斯”号驱逐舰,但却错过了对美航空母舰攻击的战机。就在上午 11 时许,美方舰载机发现了日近距离掩护编队中的轻型航空母舰“祥凤”号,于是“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起飞了近百架飞机,他们突破“祥凤”号的“中岛”型歼击机的拦截,对“祥凤”号实施了攻击,顷刻间,使它命中 13 枚和 8 条鱼雷,从舰首到舰尾燃起大火,15 分钟后就沉没了。
第 2 天上午,美舰载侦察机中队于 8 时 22 分在离其航空母舰 190 多海里处发现日本的航空母舰编队,两分钟后,“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截获到日本侦察机发出的搜索到美方航空母舰编队的无线电报,日美双方几乎是同时侦察到对方。于是历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舰之间的海战开始了。日、美双方都取了先发制人的手段,各自出动航空母舰上的全部攻击兵力,日方起飞了鱼雷机和轰炸机共 70 架,美方起飞了鱼雷机和轰炸机共 67 架,并起飞了 15 架歼击机进行空中掩护。美舰载机不是在距目标 20 海里的接近路上就是在对方航空母舰上空遭到猛烈的拦截,展开了激烈的空中交手战。10 时 57 分,“列克星敦”号对“翔鹤”号进行攻击,一分钟后“约克城”号也对其发起攻击,该舰直接命中 3 枚而受伤。“瑞鹤”号见美方飞机来势很猛,就驶入临近的暴风雨区以摆脱攻击。另一方面,11 时 20 分,日本鱼雷机和轰炸机几乎是同时地从“列克星敦”号两舷进行攻击。“列克星敦”号中了 5 枚,左航又中了两条鱼雷,3 颗近弹所掀起的水柱淹没了飞行甲板,整个攻击只持续了 9 分钟。舰上损管队很快扑灭了火源,并抽掉水柜中的水,以消除鱼雷爆炸所产生的产倾斜,使该舰又可全速航行。正当舰上回收飞机,进行加油、补充,准备再战之际,于 12 时 47 分“列克星敦”号舰底突然发生剧烈爆炸,飞行甲板的升降口随即冒出浓烟。这是航空油舱被鱼雷击中后,舱内的汽油流进邻近舱室,汽油挥发逐渐聚集在一起而引发剧烈爆炸,最后于傍晚时沉没。在“列克星敦”号遭到攻击的同时,“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也受到日本鱼雷和轰炸机的攻击,但该舰顺利地规避了鱼雷,只中了一颗重磅。穿透飞行甲板,在下面的储藏室内爆炸了,除有 37 人死亡外,没有造成其它损伤。第一波飞机攻击后,双方航空母舰都后撤,脱离接触。当日方再想进行第二波攻击扩大战果时,但为时已晚而失去战机。
列克星敦号的最后一幕
珊瑚海海战中,日方总共损失轻型航空母舰“祥凤”号、驱逐舰一股和 3 艘小艇,航空母舰”翔鹤”号受伤;未能实现侵占莫尔兹比港,使其从海上扩大南部占领区的企图受挫;美方损失总计有: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油船“涅骚”号和驱逐舰“西姆斯”号沉没,航空母舰“约克城”号受伤。“约克城”号返
回珍珠港后,经过两昼夜的抢修,就又能出海执行战斗任务了。珊瑚海海战标志郎本海军航空兵作战达到了顶峰,这是日本人在整整 5 个月以前偷袭珍珠港开始的一连串胜利中的最后一次胜利。而美军则在战略上取得了重大胜利。
中途岛海战是继珊瑚海战役后,日、美双方航空母舰进行的一次大决战。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的头 5 个月里,日军夺取了马来亚、缅甸、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主要岛屿、新几内亚的一部、新不列颠和所罗门群岛以及香港等地。至此日本为了夺取油源和橡胶等丰富的战略自然的第一阶段的战略行动就告完成。但是,山本海军大将以及整个日本海军都认为,他们的首要使命是歼灭美国的航空母舰。山本认为,中途岛这个弹丸之地是整个作战的关键。日本人一旦控制了中途岛,就等于在以珍珠港为顶点,以美国西海岸为底边的美国防御三角区上插进一个楔子。山本认为,这一行动肯定会诱使美国人出击,来保卫中途岛。迄今为止,虽然美国航空母舰取得的战果甚微,但很明显,如果不干掉他们,接踵而来的只能是灾难。
进攻中途岛的日海军联合舰队由山本海军大将指挥,辖有三个舰队、一个进击部队和两个驻岛部队。主力部队由山本亲自指挥,进击部队(4 艘航空母舰组成的特混部队)由南云中将指挥,入侵部队由近藤中将指挥,北方部队由细川中将指挥。驻岛部队中有挺进部队。另有岸基航空部队,在威克岛驻有战斗机 36 架、轰炸机 10 架和 6 架;在夸贾林岛驻有战斗机和鱼雷机各 72 架。美军由于获得日军的电报密码,早已得知日军的企图。防守中途岛的部队统由美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指挥,辖有两个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和一个驻岛部队。第 16 特混舰队由斯普鲁思斯海军少将指挥,第 17 特混舰队由弗莱彻海军少将指挥,这两支特混舰队在海上统一行动时,则由弗莱彻负责指挥。另有潜艇 25 艘在中途岛西面的海上通路上布好了阵位。从双方参战的兵力来看,日军校比美军拥有绝对的优势。
1942 年 5 月 26 日到 29 日,日海军联合舰队兵分三路从本洲北部的大凑港、本洲广岛湾的柱岛锚地和塞班岛。关岛出发。赴中途岛的战斗部队大都从技岛锚地出航,舰艇行动非常隐蔽,无线电保持静默,以企图在战术上能够做到出其不意,使美方舰队待中途岛遭到袭击后才能做出反映,从而达到吸引美太平洋舰队驶出珍珠港后,逼其在不利的情况下进行决战,而一举将其摧毁。
6 月 3 日 8 时,日本主力部队航行到中途岛西北约 900 海里处,主力部队中的警卫部队离开主力部队向阿留申群岛方向行驶,以掩护进攻该岛的战斗。9 时,由田中少将指挥的 12 艘两栖登陆部队的运输舰及其护卫舰艇已前出到中途岛西南 500 海里处,即被美海军巡逻机发现。6 月 4 日晨,日海军进击部队就要向中途岛进行空袭时,南云中将与其参谋人员还不知道他们的运输舰群已于昨日被美军发现并遭到了攻击。4 时 30 分,从进击部队的 4 艘航空母舰上共同组成的第一攻击波共 108 架飞机开始起飞,15 分钟后就起飞完毕。在 6 时 45 分距中途岛不到 30 海里处,遭到美
方飞机拦截,第一攻击波飞机起飞后,4 艘航空母舰上紧接着都忙于准备第二攻击波的飞机,以便用来进攻美特混编队。由于中途岛上的飞机都已升空,地面部队也都处于临战状态,使日方空袭未能见效。第一攻击波便在返航之际发出电报,除报告情况外,并建议有必要进行第二次攻击。7 时 15 分,南云见到电报后,就下令第二攻击被准备向中途岛攻击。这样,“赤诚”号和“加贺”号上鱼雷机就得卸去鱼雷改装。于是,已经在甲板上的鱼雷机又被回收到机库。正当人们紧张地进行卸鱼雷装之际,进击部队的搜索机在中途岛方位 10? 距离 240 海里处,发现美方 10 艘军舰,航向 150?,航速 20 节,此时是 7 时 28 分。在 8 时 20 分搜索机又进一步查明该编队中有一艘航空母舰,双方距离约为 200 海里。这时进击部队中担任掩护第二攻击波的战斗机随即升空,以加强其空中的战斗巡逻。8 时 30 分第一攻击波飞机返回,准备着舰。而早已准备就绪停在“飞龙”号和“苍龙”号飞行甲板上的 36 架轰炸机还处于待命出击的状态,不便着舰。此时南云命令先收回飞机核准备好后再出击。当各航空母舰都在整理甲板准备收回飞机之际,在“赤城”号和“加贺”号上已经很疲乏的地勤人员又把鱼雷机回收到机库去;到 9 时 18 分才将第一攻击波和第二攻击波的战斗机全部收回。最后确定在 10 时 30 分起飞 102 架飞机,对美特混舰队进行攻击。另一方面。8 时 30 分,美特混舰队中的航空母舰“企业”号、“大黄蜂”号和“约克城”号先后派出飞机攻击日本进击部队。此时双方距离 200 海里,超过鱼雷机的作战半径,但美特混舰队为了争取主动,仍冒险取超远距离的长途奔袭。当“企业”号和“大黄蜂”号的舰载机到达指定阵位时,海面上发现不了任何目标,于是各飞行中队就各自分散搜索,但大多数飞机由于没有搜索到目标只好返航。“大黄蜂”号上的第 8 鱼雷机中队的 15 架飞机,在 9 时 20 分搜索到日方的 4 艘航空母舰。此时,他们已无法获得战斗机的掩护和轰炸机的配合,只好单独向“赤诚”号发起攻击,但在接近路上遭到日方近 50 架飞机的拦截,结果全部被击毁。10 分钟后,“企业”号的第 6 鱼雷机中队的 14 架飞机,接着“约克城”号的第 3 鱼雷机中队的 12 架飞机都发现了目标。各自发起攻击,但都遭到日机的拦截,只有第 3 中队的 5 架鱼雷机最后向“飞龙”号投掷了鱼雷,但无一命中。两个中队只有 8 架飞机返回。就在 10 时 24 分,日方 4 艘航空母舰上的飞机都已发动引擎,舰只转向顶风,就在起飞攻击的关键时刻,“企业”号和“约克城”号的轰炸机中队到达目标上空。这两个中队完全出于偶然,各自选定不同的目标进行俯冲攻击,他们从 5,000 多米的高空几乎垂直地俯冲到 700 多米处进行投弹,没有遇到日方飞机的拦截。此时,日方战斗机仍在低空准备拦截对方的鱼雷机。结果“约克城”号的两枚命中“赤城”号, “企业”号飞机的 4 枚命中“加贸”号,另外 3 枚命中“苍龙”号,3 艘舰都爆炸起火,并引起附近飞机、、油箱等的连锁爆炸。最后,这 3 艘航空母舰都先后沉没了。
现在,日海军进击部队只剩下一艘“飞龙”号航空母舰,他于 10 时 40 分起飞轰炸机 18 架在 6 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发起攻击。飞行途中,他们发现返航的美方舰载机就尾随飞行,但在接近路上遭到对方战斗机的拦截,最后只剩下 8 架轰炸机于 12 时许向 “约克城”号俯冲投弹,该舰命中 3 枚,经过损管,于 14 时许又可以以 19 节航速继续航行。12 时 50 分,“飞龙”号又起飞 10 架鱼雷机,在 6 架战斗机的掩护下飞向目标,在接近路上同样遭到美方战斗
胡蜂号航空母舰的参加大战
胡蜂号等抵达马朱罗时,由于美国海军第五舰队中的其他航空母舰尚未全数返回,亦需时休整,为善用时间,胡蜂号、埃塞克斯号及圣哈辛托号临时组成第六分队(Task Group 58.6),由第二分队的阿尔弗雷德·蒙哥马里(Alfred E. Montgomery)少将指挥,前往空袭南鸟岛及威克岛。19及20日,胡蜂号等先空袭南鸟岛,再于26日空袭威克岛,然后返回马朱罗,于6月1日抵达。
美军此时正筹划进攻菲律宾;陆军航空队分别于6月3日及9日空袭帕劳、沃莱艾岛(Woleai)及雅浦岛。6日第58特遣舰队前往空袭马里亚纳群岛,以削弱日军空中力量。胡蜂号编属蒙哥马里指挥的第二分队,同行舰有旗舰邦克山号、蒙特利号及卡伯特号。11日四支分队空袭了关岛、天宁岛及塞班岛;到12日克拉克的第一分队调往空袭关岛,而胡蜂号等三支分队则继续轰炸天宁岛与塞班岛。13日各支分队继续轰炸诸岛,为即将登陆美军清场。14日晚第一与第四分队暂时调往北方,空袭小笠原群岛;而美军陆战队则在15日开始登陆塞班岛,由胡蜂号等两支分队继续支援。 美军登陆塞班岛之际,小泽治三郎正执行豊田副武的阿号作战,试图与美军舰队决战,以扭转劣势;而雷蒙德·斯普鲁恩斯则一直在搜索小泽舰队。18日斯普鲁恩斯发现日本舰队离开菲律宾,前来支援马里亚纳,即时预备迎击日本舰队,并召回北上小笠原群岛的两支分队。四支分队在当日正午于塞班岛以西海域会合,并开始搜索日军的第一机动舰队。6月18日下午,日军侦察机发现美军第58特遣舰队。小泽治三郎欲善用日机较远的续航距离,命舰队避开美军攻击范围,留待19日与关岛的日机一举进攻;而此时斯普鲁恩斯仍未得悉日军舰队确实位置。米切尔于半夜提议舰队向西前进,使航空母舰可赶及在19日早上进入作战半径,派飞机攻击日军舰队,但斯普鲁恩斯以掩护塞班岛登陆部队为先,命舰队于晚上继续向东撤,待日出后才再向西推进,以免遭遇日军埋伏。日出前,日军侦察机多次发现美军舰队,但美军仍未掌握日军动向。次日菲律宾海海战爆发。
19日早上5时30分,一架从蒙特利号起飞的F6F战斗机发现两架日机,并击落一架,海战正式展开。6时30分,贝劳森林号在关岛发现日机,稍后舰队派飞机空袭当地,并歼灭关岛机场的日机。7时30分,日军侦察机发现第四分队部分舰只,但后续侦察机被埃塞克斯号及兰利号等击落。小泽稍后在8时30分、56分、10时及11时派出四波攻击,每波攻击的出击架次分别为69架、128架、47架及82架(大凤号及翔鹤号均于早上出击后被潜艇攻击,下午沉没)。
第一波攻击由西面直指美军舰队,于10时被李中将的战列舰雷达发现;23分舰队开始派战机拦截。此时日机离舰队只有72英里(116千米),但却因浪费过多时间重整阵形,令美军战机得以及时爬升拦截。[13]最终日机多半被埃塞克斯号、企业号、列克星敦号、邦克山号、科本斯号及普林斯顿号等的战机击落;只有一架日军轰炸机成功突围,在49分投弹命中南达科他号。这也是整场海战中日军仅有的一次直接命中;而日机第一波攻击只有27架成功返航。
日军第二波攻击在11时7分为美军雷达所发现;半小时后埃塞克斯号的F6F率先迎击,而胡蜂号等其他航母的F6F则在稍后加入。正午日军的六架彗星式轰炸机成功突破拦截网,并先后攻击邦克山号及胡蜂号。在胡蜂号上空不远爆炸,杀死一人,击伤12人,但未影响飞机升降。最后美军击落最少70架飞机;而日机只有31架飞机成功返航。
第三波攻击由北面进攻,在下午近1时为美军发现。此次美军战机未能有效拦截,只击落七架飞机;几架日军轰炸机更突破防守,向埃塞克斯号投弹,但无一命中。
第四波攻击于下午2时由南面进攻,33架往北攻击美舰,另外49架则留在关岛西南海面索敌;此时美军战机正降落补油,拦截再次失效,部分日军轰炸机得以切入美军舰队。23分后,胡蜂号被两架日机投弹攻击,但及时回避,未有受损;邦克山号亦遭两架日机攻击,也没有受损。与此同时,埃塞克斯号、科本斯号及大黄蜂号的飞机前往攻击关岛,并追击降落该处的日机,击落30架;成功降落的19架日机亦受重伤,最终只有九架飞机可继续使用。整日战斗,日军损失接近315架飞机,其一面倒之战况,使美军戏称当日战斗为“马里亚纳射火鸡大赛”。
6月20日,第四分队被派往攻击关岛一带的日军据点,而胡蜂号等另外三支分队,则往西追击日军舰队。下午3时40分,企业号的侦察机发现小泽的舰队。虽然无线电讯号不清,米切尔仍即时命舰队预备派出机队攻击,冒险在入黑后收回飞机。57分,米切尔终于接收到完整的侦察报告,并在4时5分确认日军舰队位置,下令舰队派飞机前往攻击。21分,胡蜂号等航空母舰派出216架飞机升空,只有普林斯顿号暂时待命,在稍后派飞机作第二波攻击。小泽勉强派出75架飞机迎战,同时抛弃油船,加速撤退,并准许各舰单独机动回避。稍后胡蜂号率先攻击落后的油船,并击沉两艘;贝劳森林号及约克城号的轰炸机成功以鱼雷击沉飞鹰号航空母舰;企业号尝试攻击长门号战列舰及最上号重巡洋舰,但无一命中;瑞鹤号航空母舰则先后被企业号、约克城号及圣哈辛托号派出的机队攻击受损,一度下令弃船,但舰体实际损伤不大,且损管得宜,弃船命令不久后便取消;邦克山号、蒙特利号及卡伯特号的机队略过刚被胡蜂号机队攻击的油船,继续往西索敌,最终轻伤千代田号及榛名号。海战结束后,日军第一机动舰队只剩下35架飞机可用。
此时美军飞机开始返航,并在晚上8时45分开始降落。米切尔下令军舰开启所有照明,并命驱逐舰向天发射信号弹;而航空母舰则以探射灯引导飞机降落。不过美军飞机此时燃油短缺,争先降落,秩序大乱;部分飞机更误判驱逐舰灯号为航空母舰,几乎与之相撞。混乱到近11时终于结束,美军单在降落时就意外损失了80架飞机,而战损只有20架。
20日舰队继续搜索落水的飞行员,并预备向西追击。凌晨邦克山号及企业号先派夜间侦察机索敌;日出后各舰再派后续侦察机。此时小泽舰队早已远去,已超出美军航母的作战距离,且米切尔仍忙于搜索机师;但斯普鲁恩斯仍希望舰队可追击受创的日军舰只,故命李的战列舰先行前往追击,并临时调胡蜂号及邦克山号掩护战列舰,其他舰只则在稍后跟上。[29]最终美军仍未有发现,加上驱逐舰燃油短缺,舰队在晚上开始撤退,并在22日于海上补油,于23日返回塞班岛。同日胡蜂号等舰往埃尼威托克休整,于24日抵达。而克拉克的第一分队则再往空袭小笠原群岛,于27日返回埃尼威托克。
关岛、天宁岛及小笠原群岛
6月30日,戴维森(Ralph E. Dison)少将接替蒙哥马里指挥第二分队,改以胡蜂号为旗舰;而富兰克林号则在早前23日加入分队。当日胡蜂号的第二分队与克拉克的第一分队离港,于7月4日再次空袭小笠原群岛;再于6日轰炸关岛及罗塔岛。7月9日美军占领塞班岛,而胡蜂号等继续空袭关岛及天宁岛。21日及24日美军分别登陆关岛北部及天宁岛,并于8月10日及2日占据两岛。胡蜂号则在7月23日改为空袭雅浦岛、乌利西及帕劳,于27日撤返休整。29日,富兰克林号由第二分队调往第一分队继续作战;而约克城号则由第一分队调到第二分队。第二分队最终在8月2日返抵埃尼威托克。8月4日,胡蜂号与第一分队再往空袭小笠原群岛,并在5日攻击后返回埃尼威托克休整待命。 10月2日,胡蜂号等第一分队舰只离港,在10月8日在海上与另外三支分队会合,前往空袭冲绳岛。10日舰队大举攻击冲绳,出击架次高达1,396架,重创冲绳港口。此时豊田副武估计美军将空袭台湾,命在台的福留繁预备迎战;当时日军驻台战机约有230架。
一如日军所料,12日美军舰队往南空袭台湾。哈尔西派胡蜂号的第一分队空袭台湾南部;第二分队空袭台湾北部;第三分队空袭台湾中部;第四分队则集中攻击高雄。清晨各舰派战机作第一波攻击;福留繁则派战机拦截,同时派轰炸机攻击美军航母,台湾空战爆发。美军在空战明显占优,第一波攻击后,日军只剩下60架战机可用;第二波攻击后更全被摧毁,没有战机可迎战第三波攻击;福留繁的指挥部亦在空袭后夷为平地。傍晚日军鱼雷机发现美军舰队,陆续展开攻击,但无一成功,更损失42架。美军当日出击数达1,378架次,只损失48架飞机。
10月13日,舰队再次空袭台湾,出击数下降至4架。傍晚美舰队被日军攻击;富兰克林号舰岛受损,无人伤亡;而堪培拉号重巡洋舰则被鱼雷重创,要由拖船协助离开战场。14日舰队派146架战机及100架轰炸机再次攻击台湾,顺道掩护堪培拉号撤退;陆军航空队则在中国大陆出动109架B-29轰炸机轰炸高雄。当晚日军鱼雷轰炸机再次夜袭,休斯敦号轻巡洋舰被鱼雷重创,一度下令弃船;由于两艘受创巡洋舰离台湾及先岛群岛仅90英里(145千米),哈尔西于15日命三艘巡洋舰及八艘驱逐舰组成拯救小队,协助两舰拖行;又派科本斯号及卡伯特号作空中支援。舰队则缓缓向西南撤走。
10月15日第四分队往空袭吕宋;日军则于当日及16日再次空袭拯救小队;休斯敦号于16日再被一枚鱼雷击中,入水超过6,300吨,舰长一度决定弃船,但同行驱逐舰决定继续拖行。此时东京电台称美军第三舰队已受重创。哈尔西得悉后,认为日军误判拯救小队为第三舰队,索性顺水推舟,以拯救小队作饵,引诱日军攻击,命第二及第三分队埋伏。16日早上,日军命那智号及足柄号等由濑户内海出发,往南追击,却在冲绳外海被邦克山号两架飞机攻击。此时福留繁得悉美军航空母舰未有受损,命巡洋舰队即时撤退。美军埋伏虽然失败,两艘重创军舰仍得而撤走,在27日终于抵达乌利西环礁(Ulithi)。
10月17日,胡蜂号往南航行,以支援美军重夺菲律宾;而小泽治三郎则命舰队阻止美军登陆,并以自身航空母舰为饵,引开美军舰队,由栗田健男的第二舰队到莱特攻击美军登陆部队;稍后因此引发莱特湾海战。18日胡蜂号与第四分队空袭马尼拉。美军在20日开始登陆独鲁万市,而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则在当日下午登上滩头,宣告自己重返菲律宾。 10月21日,胡蜂号与第四分队在海上补油。22日胡蜂号的第一分队与第二分队的汉考克号前往乌利西补给,而第四分队则前往莱特。24日,莱特湾海战爆发;当晚哈尔西召回第一分队,然后自己与另外三支分队及李中将的战列舰往北,追击小泽的诱敌舰队。25日8时22分,托马斯·金凯德中将的第七舰队被粟田的中央舰队攻击,向哈尔西求救;但哈尔西只命第一分队加速西进,未有即时调头。
此时胡蜂号等第一分队舰只正在补油。9时17分,第一分队开始往西推进,并在稍后加速至30节,以尽快支援第七舰队。10时30分胡蜂号等派出侦察机及第一波攻击机队,但飞机仍要一个半小时才可抵达莱特湾。正当第一分队的飞机赶往莱特湾时,粟田已经开始向北撤退。12时42分,胡蜂号等派出第二波机队;而第一波机队恰好联络上克利夫顿·史伯格少将(Clifton Sprague)的分遣舰队(Task Unit 77.4.3,Taffy 3,于不久前遭粟田舰队及神风自杀飞机攻击)。克利夫顿指示机队往北索敌,而自己则继续命残存的驱逐舰搜索圣鲁号的生还者。下午1时16分,大黄蜂号的机队发现粟田舰队,但仅击中利根号一枚,且没有爆炸;第二波攻击亦一无所获。整日第一分队共出击147架次,被日军击落十架。
26日清晨5时,胡蜂号的第一分队终于与南下的第二分队会合,而汉考克号亦返回第二分队。6时两支分队派出第一波飞机追击粟田,又在8时10分及12时45分派出第二波及第三波攻击,最终仅击沉能代号及早霜号,并重伤熊野号。次日胡蜂号的第一分队再次空袭菲律宾,于28日与第三分队一同前往乌利西休整,分别在29日及30日及抵达。30日麦凯恩接替米切尔,指挥快速航空母舰。 1944年12月8日,美国第三舰队正在乌利西环礁休整。多艘埃塞克斯级并排组成著名的杀手阵列(Murderers row),准备离开菲律宾群岛。由前景数起为胡蜂号、约克城号(CV-10)、大黄蜂号(CV-12)、汉考克号(CV-19)及提康德罗加号(CV-14),可以明显看到胡蜂号、约克城号和提康德罗加号外表已漆上第33号10A型伪装迷彩,这张照片由一架自提康德罗加号起飞的飞机所摄得。11月2日,第一分队与第三分队离开乌利西,前往莱特,以进一步削弱日军空中力量,并接替受神风特攻队重创的第四分队。5日两支分队在波利略外海与第二分队会合。
三支分队会合后,分别攻击仁牙因湾、北锡布延海及马尼拉湾三地的日军机场及补给舰只,并击沉了那智号,摧毁地面多架飞机。下午舰队旗舰列克星敦号被自杀飞机击中,多人死伤,麦凯恩被迫将旗舰由列克星敦号转至胡蜂号;而列克星敦号在抢修后继续作战。6日舰队再次空袭三地,在傍晚到外海补油。第二分队与受创的列克星敦号返回乌利西休整修理,并由第四分队接替;而胡蜂号则到关岛搭载新航空团,由薛曼在埃塞克斯号上暂代麦凯恩指挥舰队。
搭载新航空团后,胡蜂号在13日与舰队会合,继续作战,并集中攻击日军运输舰,以阻止其增援欧墨克市(Ormac)。13及14日,舰队击沉了木曽号、曙号、秋霜号、冲波号、初春号及十多艘运输舰,并击伤潮号,摧毁地面多架飞机。15日舰队撤向雅浦岛西面海域休整;而第三分队则返回乌利西休整,由第二分队接替;同日麦凯恩将旗舰改设在第二分队汉考克号。
11月17日,第一、第二及第四分队再次空袭吕宋,于20日撤到后方补油;21日第四分队离队空袭雅浦岛,然后到乌利西休整;而胡蜂号的第一分队亦在23日到乌利西,于24日抵达。12月1日,胡蜂号等再次离开,前往支援盟军登陆民都洛,但不久哈尔西接到麦克阿瑟的讯息,将登陆延迟到15日;胡蜂号等在即日再次返回乌利西。12月3日,所有分队都返抵乌利西休整。
12月10日及11日,舰队离开乌利西,前往民都洛。胡蜂号仍留在蒙哥马里的第一分队,同行舰有旗舰约克城号、科本斯号及蒙特利号。14日至16日,胡蜂号等昼夜派飞机封锁吕宋各地的机场,使日机无法起飞攻击登陆舰。 1944年12月18日,第三舰队在东菲律宾海遭到台风眼镜蛇正面吹袭。胡蜂号以雷达拍下这张台风风眼以及整体结构图,这也是历史上第二次由船只雷达观测取得的台风结构。风暴最终使美军三艘驱逐舰沉没,近800人死亡。而其损失之大,也使得哈尔西之后广受批评。12月17日,舰队在外海补油,但海面刮起强风,海面波涛汹涌,令舰队作业困难,无法补油。恶劣天气由舰队以东的热带扰动引起;该热带扰动在乌利西以北形成,向西北偏西移动,并快速增强,亦即后来的台风眼镜蛇。由于海浪走向与冬季的东北风一致,哈尔西并未察觉台风迫近。
18日海面风浪加剧,但舰队的天气预报仍然错误,且气压于日出前一直稳定,海面继续吹北风,故哈尔西命舰队再次补油。此时风浪开始使舰只脱队;各舰汇报的天气资料回异,又造成更多混乱。上午10时,气压开始急降,风向同时呈逆时针,海面翻起巨浪;胡蜂号在下午2时录得风速达每十分钟73节,阵风最高更超过每十分钟100节,舰上的雷达甚至拍到风眼,台风显然就在附近。哈尔西即时命舰队往西南回避;然而脱队及较慢军舰已无法脱离,甚至有驱逐舰通过风眼。最终美军三艘驱逐舰沉没;蒙特利号及科本斯号机库起火,前者更要撤返珍珠港维修;相对之下,胡蜂号等大型舰只损伤轻微,仅入水过多。
当日傍晚4时,舰队终于脱离风暴。6时天气转为明朗,舰队开始搜救落海官兵。其时哈尔西尚未得悉有驱逐舰沉没,直到次日凌晨方得知三艘驱逐舰失去联络。搜救后舰队撤返
利西,于24日抵达。28日尼米兹批准舰队在美军登陆仁牙因湾后,进入南海。
12月30日,舰队离开乌利西。此时第一分队开始由亚瑟·拉德福(Arthur W. Radford)少将指挥。舰队稍后于1945年1月3日及4日空袭台湾及吕宋的日军机场,却因天气恶劣,效果不彰。7日舰队集中攻击吕宋,再受恶劣天气阻碍。9日美军开始登陆仁牙因湾,几乎没有遭遇抵抗;而舰队则往北空袭台湾及琉球群岛,但恶劣天气仍旧困扰舰队,无法有效攻击。 1月10日,胡蜂号等快速航空母舰穿过巴斯海峡,前往空袭法属印度的日军补给。哈尔西认为伊势号、日向号及部分日军战列舰,在莱特湾海战后撤到越南,故先攻击金兰湾。
1月12日,舰队抵达越南外海。凌晨3时30分,第五分队的夜战航空母舰先派飞机侦察。早上6时40分,战列舰及巡洋舰等往炮轰金兰湾的战列舰。到7时30分,第一、二及三分队的航空母舰开始派飞机空袭。整日舰队出击数达1,465架次,部分飞机更沿海岸搜索目标轰炸,攻击范围遍布越南南部。第三分队空袭了归仁及西贡,并击沉了香椎号、两艘护航驱逐舰、九艘满载的运输舰及一艘油船;被日军俘虏的法国巡洋舰拉莫特-皮凯号(La Motte-Piquet)亦在金兰湾被击沉。最终美军共击沉45艘日军军舰及商船,并摧毁多艘油船。由于港内没有日军战列舰,美军的炮舰在早上8时已经撤返。晚间舰队撤往东面补油,并回避台风。海面大浪使舰队到14日才完成补油。
15日上午,舰队空袭了高雄及左营港,并击沉了旗风号及松号,惟低能见度使空袭成效欠佳。下午舰队再次西进,并于16日空袭了香港、广州及海南。恶劣天气及密集防空火炮虽令空袭多有阻滞,但美军仍击沉多艘日军运输舰。17日东北季候风加强,迫使舰队撤回吕宋西面海域补油,然后再次空袭台湾。
21日早上,舰队开始派飞机攻击台湾各地机场及海港。日军的自杀飞机于中午发现美军第三分队,随即展开攻击,先后击伤兰利号及提康德罗加号;第二分队亦遇袭,但未有受损;汉考克号于同日因飞机降落意外而爆炸起火,但损毁不算严重。傍晚提康德罗加号撤返乌利西,而胡蜂号等则往北航行,预备空袭冲绳岛及硫磺岛。
22日,舰队空袭了冲绳,并作详细摄影侦察,搜集情报,以作日后登陆之用。晚上舰队撤走,于26日返抵乌利西休整修理。同日斯普鲁恩斯接替哈尔西指挥美军舰队,编制上改为第五舰队,而快速航空母舰编队亦再次易名,为第58特遣舰队(Task Force 58),由米切尔指挥。
冲绳岛、硫磺岛与日本
1945年时,一架SB2C俯冲轰炸机正准备降落在胡蜂号的飞行甲板上。2月10日,第五舰队鱼贯离开乌利西,前往空袭日本本土。胡蜂号仍留在第一分队,分队由克拉克指挥,有旗舰大黄蜂号、本宁顿号及贝劳森林号。舰队先往东北,于12日在天宁岛与陆战队作演习,然后加速往北前进,准备空袭东京。
2月16日,舰队先派五波战机,扫荡东京湾一带的机场。第三分队的战机率先抵达东京上空,又攻击了港口设施;而第二分队虽遭遇近百架日机拦截,但击落近40架。第一分队则攻击了东京及横须贺一带的工业设施。中午米切尔派轰炸机空袭东京大田区等地的工厂;傍晚则派夜间战斗机攻击机场。17日舰队前往硫磺岛,预备支援即将登陆的美军。第四分队于当日攻击了父岛及母岛;第二及第三分队则到硫磺岛以西。18日各分队再次空袭父岛,然后分散部署:第一、第四及第五分队往南补油,而第二及第三分队待命,预备支援登陆美军;美军战列舰则连日炮击岸上设施。
2月19日,美国陆战队开始登陆硫磺岛,硫磺岛战役爆发。其时胡蜂号等尚在外海补油,并作防空演习。20日起,胡蜂号等开始派飞机支援登陆部队,偶尔亦轰炸舰炮不可及之日军据点。由于舰载机的凝固汽油弹大多未有爆炸,故效果不佳。日机整日断续侵扰舰队,但多次攻击均告失败。2月21日,第二及第三分队空袭父岛及母岛;由第一及第四分队专责支援滩头部队;第五分队亦加入日间战斗。不过萨拉托加号甫进入执勤海域,即遇袭受创,被迫撤返美国维修,自此未再参与战斗;俾斯麦海号更被自杀飞机击沉,企业号因此要独自担任夜战航空母舰,并连续174小时派出及回收飞机,直至3月2日。23日舰队到外海补给,然后改道北上,再次空袭日本本土。
2月25日早上,舰队派机队空袭东京,却因天气恶劣,几乎无功而返。下午米切尔中止所有飞行作业,欲改于次日空袭名古屋,然而海面天气进一步恶化,翻起大浪,使舰队无法及时进入攻击范围。26日早上,米切尔取消攻击,命舰队于次日补油,然后攻击冲绳岛;第四分队则在补油后到乌利西休整。3月1日,胡蜂号等空袭冲绳岛,并作详细摄影侦察。当晚舰队撤回乌利西休整,于4日抵达。
3月14日,舰队离开乌利西,前往支援冲绳战役,并先空袭,削弱该处的日军空中力量。此时舰队编制再稍有调动,但第一分队整体不变。 1945年6月,胡蜂号的水兵在甲板上拉起绳网,将前部飞行甲板作为临时排球场。此时两架F4U海盗式战斗机,正于舰岛上空飞过。早在冲绳战役期间,胡蜂号被日军轰炸机击伤得返国维修,拍照当时正预备重返战场;而与胡蜂号同日遇袭的富兰克林号则仍在维修,且之后再未参战。3月18日上午,舰队开始派出机队,空袭各地机场,但宇垣缠在美军攻击前,已派出仅余的飞机升空,正前往攻击第四分队,故美军收获不大。企业号先于早上被日军击中,但未有引爆;无畏号成功拦截自杀攻击,舰体轻微受损;下午约克城号被击中,舰体爆炸,在抢修后继续作战。
同日,美军侦察了神户及吴市,发现日军于港内的大批军舰,故米切尔于19日命舰队空袭濑户内海。由于第二分队只有富兰克林号一艘大型航空母舰,胡蜂号在当日加入第二分队,以增强实力。当日美军击伤了大和号、日向号、榛名号、生驹号、葛城号、龙凤号、天城号、凤翔号、海鹰号、利根号及大淀号等舰。
但美军亦遭日机反击。早上7时10分,一架日军轰炸机避过侦察,在胡蜂号上方俯冲投弹。穿透舰员住舱,在机库甲板爆炸起火。当时舱内挤满进食早餐的夜间当值人员,故此爆炸造成多人死伤;但火灾迅即受控,未有波及更多飞机及,到8时胡蜂号已可进行飞机回收作业。8时后一架日军自杀飞机再次避过侦察,试图撞向胡蜂号,但在舰侧升降台数呎外落水爆炸,未有造成更多死伤。最终胡蜂号共有101人死亡,269人受伤,但仍可继续起降飞机作战。同日富兰克林号被日军轰炸机重创,一度在海上失速,但最后仍得以撤走。企业号及部分第四分队军舰调往第二分队,以掩护其撤退。
3月20日舰队往南撤退,仍派飞机轰炸南部机场;而胡蜂号则担任第二分队旗舰。下午第二分队再遭遇自杀飞机,一艘驱逐舰受损,而企业号的甲板则被友军防空炮击中。
21日第一分队遭到MXY-7樱花特别攻击机袭击,将之悉数击落。傍晚圣哈辛托号加入第一分队。各舰于22日到外海补油,而胡蜂号、企业号及富兰克林号等舰则分别撤返乌利西及美国修理;第二分队要到4月才重返战场。
3月24日,胡蜂号返抵乌利西,并稍作维修,预备返国。28日,胡蜂号与富兰克林号一同前往珍珠港,在4月3日抵达,并卸载。5日胡蜂号前往华盛顿州布雷默顿,在13日抵达普吉湾海军船坞,于22日进入干船坞维修。
6月2日,胡蜂号完成修理,在近岸试航训练。9日胡蜂号预备再次前往西太平洋,先在11日于阿拉米达搭载额外飞机及官兵,然后在13日前往珍珠港,于19日抵达。稍后胡蜂号未有即时前往前线,并在22日及29日,于近海训练夜间飞行。 1945年8月6日西太平洋海上,胡蜂号及舰队正前往空袭日本。值得注意的是,在舰岛上画著两个记分板来记录轰炸结果。当日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枚,而胡蜂号等则在8月9日及9月10日空袭日本多处机场,使日军的本土决战战略幻灭,无法派出大量自杀飞机反击。最后于8月15日,日本终于宣布投降。7月11日,胡蜂号启程前往埃尼威托克,在18日顺道空袭威克岛,于19日抵达。21日胡蜂号前往会回第三舰队,终于在26日加入第四分队。此时舰队正轰炸濑户内海及吴市,集中攻击日军残存军舰,并最终击沉伊势号、日向号、榛名号、利根号、天城号、青叶号、大淀号、磐手号及出云号;击伤葛城号、龙凤号、海鹰号及北上号。
7月31日舰队出海回避台风,于8月初在海上补给。此时尼米兹截获情报,指日军正于本州以北集结自杀飞机及部队,欲突破美军防线,降落到马里亚纳的B-29轰炸机基地,命舰队即时前往攻击;正当舰队航行之际,小男孩于8月6日在广岛上空爆炸。8日舰队本州北部的机场;同日苏联正式向日本宣战。9日美军在长崎上空投下胖子;而舰队则在9日及10日再次空袭本州,摧毁超过251架轰炸机,击伤另外141架,使日军最后反击破灭。11日舰队到外海补油;此时日本开始考虑投降条款。12日舰队回避台风,再于13日至15日空袭东京。15日中午,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投降,舰队即时中止当日的第二波空袭,但继续拦截接近舰队的日机。
据胡蜂号统计,二战期间舰上机队共击落了30架战机,摧毁地面411架;并击沉了114艘船舰,击伤305艘;总出击数达10,200次。而舰上防空炮共击落16架飞机。
8月16日,英军的英王乔治五世号加入第四分队;埃塞克斯号及伦道夫号在20日加入;而不屈号(HMS Indomitable, R92)则在21日加入。22日胡蜂号等舰派飞机侦察内陆,搜索战俘营。25日,正在名古屋外海的胡蜂号与其他航空母舰遭到台风吹袭。胡蜂号30呎的前部飞行甲板受损,因此无法参与日本在9月2日的投降仪式,但仍继续在外海执勤。28日,胡蜂号向日本的美军战俘营空投物质;而其旗舰一职在31日转到列克星敦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