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天气预报30天_老河口天气预报2345
1.黄河有多长
2.什么气温适合钓鱼?
3.人类第一颗气象卫星是多射的?
4.贵州旅行攻略|来贵州最值得去的10个地方
黄河有多长
黄河流域界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南北相差10个纬度,东西跨越23个经度,集水面积75.2万多平方公里,黄河全长5464公里,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米。流域内石山区占29%,黄土和丘陵区占46%,风沙区占11%,平原区占14%。各地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尤其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十分严重。
黄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兰州以上大部分为半湿润区,兰州以下,西北部为干旱区,南部和东南部为湿润区,其余为半干旱半湿润区。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春季蒙古高压衰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北上西伸,气温回升,降水增多;夏季大部分地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盛行偏南风,水汽丰沛,是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段;秋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衰退,蒙古高压向南扩展,降水开始减少,但常发生连阴雨天气。气温的地区分布特点是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渐降低。多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大于14℃,最低的地区小于-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洛阳盆地44.2℃,年极端最低气温为河源地区-53.0℃。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为秦岭,局部达900毫米以上。年降水最多的站为泰山顶达1108.3毫米;年降水量少的地区为内蒙古杭锦后旗、临河一带,在150毫米以下,年降水最少的站为内蒙古杭锦后旗的陕坝,只有138.4毫米。上游降雨强度较小,历时较长,暴雨极少,日降水量很少超过50毫米;中下游降雨强度较大,历时较短,暴雨较多。陕西、内蒙古交界处的乌审旗,17年8月1日发生过一次特大暴雨,暴雨中心木多才当,10小时降雨1400毫米(调查值),超过世界最高记录;三门峡至花园口间,1982年7月底至8月初的一次大暴雨,暴雨中心宜阳县石 镇24小时降雨734.3毫米,也是黄河流域罕见的大暴雨。
由于气候和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黄河的水文情况非常复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径流的时空变化大。丰水年与枯水年的比值,干流为2.5~3.5倍,支流为2.5~40.8倍。各地区的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11~0.53。多水区和少水区径流深相差140多倍。年径流系数最大为0.7,最小只有0.01。
第二,汛期长、洪水次数多。一年中有伏、秋、凌、桃四个汛期,总历时长达10个月。伏、秋汛合称为大汛,由降雨形成。其洪水来源有兰州以上、晋陕区间、龙门至三门峡区间、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和大汶河流域。上游洪水涨落比较缓慢,历时较长,兰州水文站一次洪水历时平均40天,最长可达66天,最短22天;中游洪水涨落较快,尤其晋陕区间的洪水陡涨陡落,历时较短,干流龙门站洪水历时平均46小时,最长80小时,最短20小时,连续洪水一般为3~6天,涨水平均8小时,最长30小时,最短2小时;支流洪水更是来猛去速;下游干流洪水主要来自中游,其特点与来源有关,但又受高含沙量变动河床和滩区建筑物的影响,往往使洪水演进规律发生异常变化。凌汛主要发生在宁夏、内蒙古和黄河下游两个河段,均由冰塞、冰坝壅水形成。黄河下游的冰情变化极不稳定,约有十分之一的年份不封河,有的年份则三封三开。60年代以来由于三门峡、刘家峡水库防凌运用,冰情有较大变化,凌灾有所减轻,但盐锅峡水库至刘家峡河段于1961~1962年度,青铜峡水库上游于1967~1968年度,天桥水库上游河曲河段于1981~1982年度都曾发生过严重冰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桃汛是宁夏、内蒙古河段开河时融冰水和河槽蓄水下泄形成的冰凌洪水,流至下游正值桃花开放季节,洪峰不高,涨落较缓。12年后为了下游灌溉,三门峡水库调蓄桃汛水量,下游不再有桃汛洪峰。
第三,含沙量高并且水沙异源。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和中游三门峡以下水多沙少;黄河中游三门峡以上水少沙多,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携带大量泥沙进入黄河,支流窟野河温家川水文站最大含沙量达1700公斤每立方米。干流陕县水文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形成了居世界首位的多沙河流,由于河流含沙量高带来了特殊的产流、汇流、产沙和输沙规律,并造成河槽冲淤游荡,河床剧烈变化,水位变化无常。
黄河水文工作是治黄的基础,是各项治黄工作的重要依据。黄河水文观测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大禹治水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就以树木标志水位;殷代(公元前13~前11世纪)又开始有描述雨情和占卜预测洪水的记载;战国时的慎到(公元前395~前315年)曾在黄河龙门流浮竹观察水流速度;秦代(公元前221~前206年)建立了报雨制度;西汉后期(公元前77~前37年)创造了雨量筒,开始降雨的定量观测;西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对黄河泥沙进行过观测论述;隋朝(公元581~618年)设立“水则”观测水位;明万历元年(1573年)开展了“塘汛”;到了清朝(1644~1911年)自兰州以下多处设立水志桩测报水情,并在泺口观测过含沙量。黄河下游传递水情的手段也由快马改进为电话。
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的黄河水文工作已发展到用近代科学技术方法。1912年设立了泰安雨量站。1915年设立了支流大汶河南城子水文站。1919年至1933年又先后增设了黄河干流陕县、泺口、柳园口及支流泾河张家山等水文站和支流渭河咸阳、交口镇、阳平关、泾河船头等水位站。1933年陕县发生了一次大洪水,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造成了黄河下游的严重水灾,引起了国民对测报洪水的重视,促进了黄河水文工作的发展。1937年黄河水文观测站点有增加,曾达到水文站(包括渠道站,下同)43处,水位站29处,雨量站185处。后因战争影响,一大批测站停测,1939年只有水文站26处,水位站4处,雨量站80处。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又恢复到水文站60处,水位站33处,雨量站73处。建国前夕1949年尚有水文站44处,水位站48处,雨量站45处。民国时期还进行过部分水文资料整编,开展过水文分析研究,随着通信技术的改进,报汛手段除电话外又设立了专用电台,但总的情况发展仍然比较缓慢,站网稀疏,设备简陋,技术粗放,资料不系统。
建国后,党和对黄河治理十分重视,在治黄工作的推动下,黄河水文工作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50年代。建国初期,黄委会统一了全河治理,确定了治理黄河的目的是“变害河为利河,上、中、下三游统筹,干支流兼顾”的方针。黄河水文工作根据治黄要求,以为防洪服务为主进行恢复发展。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治黄工作进入了由防洪过渡到治本的阶段。黄河水文工作除继续为防洪作好水文测报外,并为黄河治理规划、工程建设、河道治理、引黄灌溉、水土保持等全面服务。50年代末期,在国民经济“”的形势下,黄河水文工作也加快了建设步伐,在1958年和1959年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之后,1960年又提出“开展全面服务,保证治黄重点,大力支援农业,洪水枯水泥沙并重,大中小河兼顾,基本站、实验站并举,定位观测与调查研究结合”的方针,全面高速度地发展,但是也出现了建设过快、战线过长、工作不切实际的现象。总的来说,50年代是一个展阶段,水文站网已初步形成,水文测验已全面展开,测验规范己大力贯彻,实验观测分析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历年资料整编已全部刊印出版,逐年资料整编体系也已建成,水文情报预报,已在防洪防凌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黄河水文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0~70年代虽曾受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但后期又得到了恢复发展,稳步提高。在这一阶段里,由于黄河干支流相继建成了15个大型水库,支流上也修建了大量中小型水库,引黄灌溉和水土保持面积不断扩大,使黄河水文自然变化规律受到了很大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治黄对水文工作提出了完善站网,提高测验质量,算清水账、沙账,加强水文情报、预报,深入探讨水文变化规律的要求。据此进行了调整发展站网,整顿加强设施,以土洋结合和开展协作的方法研究创造了适应黄河特点的测验工具仪器,改进了技术,提高了水文测报质量,开展了气象预报和水质监测,增加了服务项目,全面展开了实验研究和水文分析计算并开始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各项水文工作都获得了新的进展。
进入80年代,遵照国家“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和治黄工作确保防洪安全,合理利用和保护水的精神,以改革为动力,以洪水测报为中心,研制、引进了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开始建立自动测报系统,逐步向现代化迈进。
一、站网建设
水文站网是水文工作的战略部署,建国后即以全面控制洪水、径流、泥沙为原则,恢复旧站,建设新站。1950年全河水文站即已恢复到民国时期的最高水平,1955年全河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已为1949年的4.7倍、2.7倍、13.8倍。1956年编制了黄河流域水文站网规划,为科学合理地建设站网提供了依据。1960年站网密度已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泥沙站网大大超过了一般河流。1960年以后,为了适应黄河流域自然情况和治黄工作的新变化,又修订了四次站网规划,其中60~70年代三次,80年代一次。60年代受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曾不适当地撤销了一大批测站。到了70年代逐渐恢复和发展并设立了一批小河站。1990年全河水文站网已有水文站451处(其中渠道站129处),水位站60处,雨量站2357处。其中属黄委会系统的分别为139、35、763处。全河水文站每万平方公里4.28站,为1949年每万平方公里0.52站的8.23倍。全河雨量站每万平方公里31.32站。水文站体制也由全部水文站常年驻站观测,改为大部分支流站实行站队结合。随着水文站网的逐步完善,黄河流域的径流、泥沙、洪水等各项水文因素的形成变化,已得到全面控制。
二、水文测验
(一)基本测验
测验工作是水文工作的基础。建国后,各项基本观测迅速全面展开。在测验设施方面,除了进行高程和平面控制建设外,主要创建了适合各站特性的各种测验设施,用测船测验的水文站一般架设吊船缆道,山溪性河流架设缆车(吊箱)缆道,断面较窄河床比较稳定,漂浮物较少的水文站架设流速仪缆道。在洪水时用浮标测流的水文站都架设了浮标投放器。1987年全河已架设吊船缆道64处(其中黄委会系统37处),缆车和流速仪缆道252处(其中黄委会系统94处)。黄委会系统除黄河下游河面特别宽,游荡多变的夹河滩水文站外全部架设了缆道。兰州水文站还建成了半自动流速仪缆道,宁夏固原水文站架设了双刹型电动独轮缆道。电动升降缆车己作为中国水文业务技术经验之一,列入世界气象组织推行的《水文业务综合子》向各国推荐。少数使用机动船的站,则加大了马力,建立了机船组,提高了测洪能力。河口水文实验站建造了黄河上最大的600匹马力40.15米长的浅海测量船。
在测验工具仪器方面,首先配齐了各站必需的测验和测量工具仪器,然后根据各站特点逐步改进提高。雨量观测,由雨量筒改进为自记雨量计和遥测雨量计,1990年雨量自记程度全河已达46%,其中黄委会系统达到60%。水位观测由直立固定水尺发展到活动水尺和各种适合测站特性的自记水位计、遥测水位计,1987年水位自记程度全河已达20%,其中黄委会系统达到24%。测速仪器由一般流速仪改进为防沙防草流速仪。测沙工具由直立式悬移质样器改进为横式样器,进而研制了同位素测沙仪。泥沙颗粒分析仪器初期为筛分析、比重计、底漏管,于1960年改为粒径计,1980年发展为光电颗分仪。
测验规范是测验工作的法规,为了统一测验标准,提高测验质量,1951年黄委会首先制订了一个简单的测验规定。1956年后认真贯彻了水利部颁发的《水文测站暂行规范》,并制订了补充要求,改进了测验方法。在测流方面,对测流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过试验研究,不断改进提高。泥沙测验方面,建国一开始就十分重视,除了各站一般泥沙测验外,还有部分站开展了精密泥沙测验。1956年按测验规范规定改为输沙率测验。为了研究泥沙的形成、输移规律,1950年就开始在黄委会系统14个水文站上取样进行颗粒分析,到了80年代全河已发展到124站,其中黄委会系统68站。黄委会系统颗粒分析室也由1950年的1处增加到1980年的12处,后又调整为7处。
冰情是黄河上又一种复杂的水文现象,观测冰情的站1960年全河已达400处,其中黄委会系统181处。为认真贯彻水文测验规范的规定,除一般冰情观测外,还开展了特殊冰情观测。
开发利用黄河水,不仅需要掌握水量还必须了解水质。1958年开展了天然水为主的水化学成分测验。12年开展了水质污染监测后,天然水化学成分测验与水质监测相结合。15年建立了黄河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系统,增加了水化学成分测验站,布设了大量的水质监测站点。分析方法除天然水化学成分贯彻《水文测验试行规范》外,水质监测污染物分析均按特定的规范执行。80年代逐步引进了各种先进的分析仪器,改进了分析技术,分析质量已达到国际标准。黄河水质状况经过调查和对监测资料分析研究,基本搞清了黄河水质的主要水化学成分和矿化度分布情况。大量的数据和分析资料说明建国后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1990年低于三类水质的河长,干流为34%,支流达59%。
水文调查是弥补水文定位观测不足的一项重要水文工作。自50年代初开始,黄委会就组织了多次黄河干支流洪水调查,获得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如黄河干流三门峡1843年的洪水,洪峰流量36000立方米每秒;黑岗口1761年的洪水,洪峰流量30000立方米每秒;支流伊河龙门镇公元223年的洪水,洪峰流量20000立方米每秒;沁河九女台1482年的洪水,洪峰流量14000立方米每秒等,都是大大超过实测资料的罕见特大洪水。80年代黄委会勘测规划设计院将全河172个河段的调查洪水成果汇编成册,刊印出版。沿黄甘肃、宁夏、山东等省(区)也将调查洪水资料汇编刊印。
由于测验工作不断充实,测洪能力不断加强,测流历时不断缩短,测验方法不断改进,测验精度不断提高,水沙不平衡现象逐渐减少,散乱的水位流量关系逐渐变为较规律的曲线,为治黄提供了完善、可靠的水沙、水质等资料。
(二)实验观测
为了掌握黄河的水沙特性,除了大量的基本水文测站外,还开展各项实验观测,探求水沙的形成变化规律。
1953年首先在河口建立了前左水文实验站,进行黄河三角洲淤积延伸和尾闾摆动规律的观测研究。1956年开始在上诠、三门峡和三盛公相继建立了大型水面蒸发站,研究了水库水面蒸发和一般蒸发器与天然水面蒸发的关系,并为计算大范围陆面蒸发提供了资料。1957年在花园口游荡性河段建立了河床演变测验队,进行了河床冲淤摆动变化规律的观测研究。在高村以下的自然弯曲河段和由人工控制、半人工控制的弯曲河段建立了弯曲河道观测队,进行了弯曲河道变化规律的观测。1958年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岔巴沟设立了子洲径流实验站,观测研究了黄土地区径流形成变化规律和水土保持的影响。同年又设立了三门峡库区水文实验站,随着位山、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天桥、巴家嘴等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都相继成立了实验站(队),开展了以库区泥沙运行规律为主的观测研究。累计建立实验站(队)14个,测取了各种水文实验资料,撰写了大量的分析报告和专著,这些成果已在治黄规划、河道整治、水库建设管理运用、河口治理等治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资料整编
建国初期,根据治黄规划的急需,1952~1956年对1953年前的全部黄河基本水文测验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编,于1956年刊印出版。在此基础上,确定自1954年的资料开始转向逐年整编,并建立了在站整编、集中审查、复审汇编、刊印出版四个步骤和保证质量提高工效的制度。每年的测验资料一般隔年刊印出版。整编方法除贯彻全国统一规定外,又结合黄河特点进行了补充16年开始试行电子计算机整编,年从国外引进了电子计算机,此后正式展开并开始筹备和建设水文资料数据库,以推动资料整编工作的改革。
水文实验资料整编,自1960年整编三门峡库区实验资料开始,相继展开对各实验资料的整编,同时还进行了小河站资料整编,并在整编资料基础上作了五次黄河流域水文特征值统计。在70年代初还进行了黄河流域特征值的量算,将原用的黄河流域面积745000平方公里修改为752443平方公里,原用的河长4845公里修改为5464公里。
截至1990年共整编刊印了各种水文资料368册,除提供水利部和黄委会有关单位使用外,还供应了其他165个单位部门应用。
三、水文气象情报预报
情报工作。向黄河防汛总指挥部报汛的水情站网,在50年代,由1949年的11处增加到1959年的404处。水情传递手段,一开始就用了公用电报、电话和专用电台、电话相结合的通信网。水情拍报办法,由简单的定时拍报,改进为分段次标准拍报。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水文情报系统。60年代,水情站网曾一度大幅度下降。10年开始回升,70年代末稳定在500处左右。鉴于淮河15年8月大洪水时水情信息不灵的教训,黄委会在三门峡以下建立专用无线通信网。自80年代初开始,在三门峡至花园口间建立自动遥测系统。现在黄委会水情部门建立了雨、水情信息自动接收、处理、传输系统,大大提高了水情传递时效。
水文预报。1951年开展了黄河下游的洪峰预报;1955年发展到黄河中下游干支流的降雨径流和洪水过程预报;1959年又发展到上游,并全面开展了洪水、枯水、冰情,长期、中期、短期各种预报。60年代末到70年代,取协作的办法,加强预报技术的研究,并组织了一次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黄委会的大协作,研究改进了黄河长期暴雨洪水预报。70年代末又组织了一次有关省(区)和流域水文、水利部门的协作,研究建立了黄河下游洪水预报系统。15年黄委会成立了气象组织,由全部依靠沿河气象部门提供天气预报,改为自行开展天气预报,并与有关省气象台建立了汛前长期降水预报会商和汛期暴雨联防,把天气预报与水文预报结合起来,增长了洪水预报的预见期。1982年后,逐步推广运用电子计算机,并在三门峡至花园口间建立自动遥测联机实时洪水预报系统,改进了以三花间预报为重点的全部预报方法,提高了预报精度。天气预报也建立了卫星云图,测雨雷达及各种气象信息自动接收处理系统,并开始研究建立专家系统,改进预报方法,提高了预报准确率。黄河的水文、天气预报已开始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建国以来,黄河水文气象情报预报,已对历年黄河防洪、防凌工作提供了约300万站次情报,4000多站次预报,尤其在1958、1981、1982年的黄河大洪水中,准确及时地提供了洪水情报和预报,使防洪工作取了有力的防御措施,以最小的损失取得了战胜各次洪水的伟大胜利。
四、水文计算和分析研究
这是治黄规划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是治黄的重要科学依据,建国以来进行了大量的工作。1954年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简称黄河技经报告)时,对黄河干支流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水文分析计算,同期还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的降水和径流形成变化规律,此后在修订补充治黄规划时对有关内容又进行了深入分析计算。60年代首先统一了全河主要水文站的主要水文数据,确定了陕县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23.5亿立方米,平均年输沙量为16亿吨,并围绕探求根治黄河水害的途径和三门峡水库改建,进行了有关水沙分析研究。鉴于钱宁1959年提出黄河下游淤积的主要成分是粒径大于0.05毫米的粗沙,1965年后对此进行了粗沙来源的调查研究。同期,1962~1965年对上游刘家峡至盐锅峡河段的冰塞开展了观测研究,提出了计算方法。进入70年代后,根据水利电力部(简称水电部)指示,黄委会编制了黄河治理规划,并以黄河下游河道治理和防洪为主进行了水沙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除搞清了黄河下游的粗沙来源外,还研究了黄河泥沙的输移规律,分析计算确定了黄河下游花园口的可能特大洪水流量为55000立方米每秒。同时,对三门峡、花园口的主要历史洪水进行了分析,系统研究了黄河下游的凌汛,取得了不少有重大价值的成果。到了80年代在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时,再次进行了水沙分析计算,并对多年来分析研究的泥沙运行规律、历史洪水、黄河冰情、黄河水,以及黄河流域的气候等进行了综合分析,撰写成专著。还开展了高含沙浑水流变特性试验和水内冰、河曲段冰塞的观测研究,取得了许多宝贵成果。
黄河的水文研究,自1981年撰写冰情论文参加国际冰情学术讨论会后,开创了黄委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新局面,已有不少水文研究成果进行了十余次国际交流,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水文科研成果,推进了黄河水文研究工作的发展。
建国以来,作为防灾减灾和水开发利用基础的黄河水文事业,得到了党和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到1990年仅黄委会系统事业费就有人民币2.2亿元。建立了一支业务熟练、思想过硬的水文队伍。全河水文职工到1990年为4680多人,其中黄委会系统2500多人,已建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黄河水文系统。广大的黄河水文职工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尤其工作在水文测报第一线的水文职工,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与暴雨、洪水、泥沙、冰凌作斗争,仅黄委会系统就有31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40多年中黄河水文工作已为治黄提供了大量的水文资料和水文气象情报、预报,水文分析研究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黄河特色的水文事业发展道路,无论在黄河治理开发和流域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黄河是世界上水文变化最复杂、测验条件最困难的河流,尤其随着黄河的治理和流域经济发展,黄河水文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文测报质量远不能适应需要,水沙量尚未完全算清,水文规律尤其是在新的变化中的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黄河水文工作者必须不遗余力地、孜孜不倦地在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站网,加强测报,深入研究,更加努力克服困难,使黄河水文事业不断发展提高。
什么气温适合钓鱼?
问题一:什么样的气温和天气最适宜钓鱼。 朋友,你好!钓鱼最适宜的温度是水温在25度的时候活动最为频繁,也是鱼觅食最猛的时候,一般水温在18至25度之间鱼的活动就会很频繁,觅食量与次数会增加;一天当中一般觅食为四个阶段:第一个是上午9:00到11:00,第二个阶段是:下午15:00到19:00场第三个阶段是21:00到23:30,第四个阶段是:凌晨02:00到05:00。大鱼上鱼的高峰一般是二、三、四阶段,尤其是夏天尤为明显,鲫鱼一般是第一跟第二个阶段。最适宜天气一般是气温在21至25度,微风(风力3级以下),晴天,爽朗不闷;钓大鱼,最适宜天气,湿度要高一点为宜,下点小雨,带点雾天气,第二及第三个阶段时间为最佳时间垂钓。以上是本上亲身经历所总结的经验供你参考,最佳的效果还是要根据当地习性结合实际情况,这样效果会更佳。
问题二:什么样的天气好钓鱼 气候和钓鱼
鱼类对气候的变化是十分敏感的,在天气变化无常的情况下。
一、选择时间出钓:首先要了解天气情况,掌握近期天气预报变化,然后再选择哪天出钓;到了钓点后也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选择最佳时间垂钓,若早上走时天气凉爽,中午烈日当头,那么,早晚抓紧时间垂钓,可到午时稍加休息或用餐,到下午四时后再施钓。
二、择时选择钓位:根据天气预报变化,及水深情况,选择钓位,这也是钓鱼人的秘诀。春夏秋冬都涉及这个问题,如春天施钓,首先要选择日照时间较长、向阳、背风、有建筑物遮挡的浅水区,而夏天却要选择日照时间短,有阴凉的深水区施钓;秋天和冬天接近于夏、春钓法。要想钓得好,就需根据天气变化情况,灵活挪动钓位,夏天从时间上讲,要钓早晚,从日照角度和水深上讲,早晚钓浅,中午钓深,钓背阴。总之要想钓到鱼,多钓鱼,就不要一天死守一个钓点,守株待兔。
三、择时变化钓组。
四、择时变化钓饵:天冷水凉时(如初春、秋末、冬季),从饵料的味道上讲,就要以腥荤为主,红虫、血虫、蚯蚓都是上等饵料,虾粉、蚕蛹粉及腥味的商品饵,也是面饵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剂。天热水凉温度高时,却要以香、甜为主,为防止小鱼闹钩,大部分钓友都用面饵,这时的面饵就要突出香甜味,用白糖、蜂蜜等加到饵中,也会收到好的效果,颗粒饵料穿皮筋钩挂钩做饵料之前,先在香味的液体中泡一会,或在白糖水、蜂蜜水中蘸一下,都会增加上鱼率。
天气和钓鱼
下雨对钓鱼有什么影响
(1)春雨,春天气候多变,若下雨时气温不高,且伴随冷空气南下,使得水温下降,鱼儿食欲降低,难钓。若气温已到温水性鱼类适宜温度,又无冷空气入侵,这时水中容氧量大,鱼儿最活跃,觅食量大,好钓。
(2)夏雨,对夏雨要作具体分析,夏雨以阵雨较多,夏季天气较热,雨前气压很低,水中容氧量减少,鱼儿缺氧难受,无心觅食。所以在夏季下雨特别是雷雨前垂钓,是很难钓到鱼的。在夏季,只要不是雷雨,暴雨,下雨时,上层水温迅速降低,密度增大,而下层水的密度较小,形成上层水与下层水的对流流动,水中容氧充足,鱼儿食欲旺盛,正是垂钓的好时机。
(3)秋雨,在仲秋以前,一般气温,水温都比较稳定,适宜鱼类活动,而下雨又可以给水体增加氧气,鱼儿食欲旺盛,垂钓效果好,不要错过良机。但若是中雨偏大,又不间歇,雨点落入水中,点点水花很难看清浮漂,这时不宜用手竿,用海竿效果较好。中秋以后,气温下降较多,秋凉水寒,正如俗话说的,“一场秋雨一场寒”,水温随降雨进一步降低,大大影响了鱼儿进食,所以对钓鱼不利。下雨,有时给垂钓带来困难,但有时也带来难得的机遇,望钓友们好好把握机会,君不见古人云“斜风细雨不须归”吗。
谈气象条件对垂钓的影响
气象条件的差异,直接影响着钓鱼的效果。随着科学飞跃发展和垂钓技术的不断提高,气象条件对垂钓的影响,越来越引起广大垂钓爱好者的重视。为探讨这一问题,我查阅了《中国钓鱼》杂志1991~1998年垂钓行家和气象专家们所发表的24篇有关气象条件对垂钓影响的文章,并结合多年垂钓实践加以系统总结,与广大垂钓爱好者共同探讨,以供参考。
一、季节对垂钓的影响
一般说来,春天和秋季是钓鱼的旺季,冬季是钓鱼的淡季。
早春天气变暖,水温上升,过冬的鱼儿开始觅食,但鱼类多在中午暖和深水处活动,所以此时利于在深水中钓底层鱼。在水草丛生、芦苇拔节的时期,到浅滩处最有利于钓鱼。
夏季雷雨过后空气清新的时刻,风平浪静的清晨和傍晚是垂钓的好时机。但在盛夏,日光强烈,水温高,同时水中的饵料充足,又是幼鱼发育时期,此时难钓大鱼,以早晚......>>
问题三:什么天气钓鱼最好 下雨天或刚下过雨,鱼很活跃,是垂钓的好时候。鱼经过一夜的休息,早晨开始寻找食物,这时鱼很爱吃钩。下午四点开始也是鱼儿进食的一个高峰
稳定的天气
当天气没有剧烈的变化,只是维持持续稳定的变化时, 鱼儿跟人一样非常按他们的作息表来活动。每天基本 上早晚进食。其实大白天它们也会出来找食,只是时 间非常短暂而已。其特点是每天它们的进食时间基本 上是一样的。所以前一天你在10:00AM钓上鱼的话, 如果天气没有变化,你很有可能在接下来几天内的 同一时间内钓上鱼。
冷空气
特别是夏天,鱼儿变的非常活跃在冷空气到来之前。 但是一旦冷空气控制了这个地区,鱼儿大概是感冒了, 变得不太进食,直到冷空气过后的一到两天。抓住冷 空气到来的前一天是夏钓的关键。
暖空气
特别是春天,暖空气让鱼变的非常活跃。持续的暖风 可以让鱼集中到浅滩,水草边。
风与浪
有风便有浪。浪可以使湖边的泥土等冲入湖中,使得 湖水混浊。鱼儿喜欢躲在混浊中抓小鱼。(浑水摸鱼?) 其实浪还有一个秘密。当在清澈的水域中工鱼时,可 以适当的产生一些波浪,这样水中的鱼儿便看不清你。
雨
雨水带来了氧气,使得鱼儿活跃。其实雨水使得地面 上的昆虫等食物流入湖中。而且在河口会形成混水与 清水交接的地方。鱼儿喜欢躲在混浊区域找清水区的 食物。鱼儿很聪明吧。但是雷鸣与闪电,鱼儿也会受 惊而躲进深水区。有雷鸣与闪电时千万不要开船出去, 因为你会成为整个湖的天线。如你能回来,肯定能中 **。
问题四:什么样的天气最适合钓鱼? 1.稳定的天气当天气没有剧烈的变化,只是维持持续稳定的变化时, 鱼儿跟人一样非常按他们的作息表来活动。每天基本 上早晚进食。其实大白天它们也会出来找食,只是时 间非常短暂而已。其特点是每天它们的进食时间基本 上是一样的。所以前一天你在10:00AM钓上鱼的话, 如果天气没有变化,你很有可能在接下来几天内的 同一时间内钓上鱼。2.冷空气特别是夏天,鱼儿变的非常活跃在冷空气到来之前。 但是一旦冷空气控制了这个地区,鱼儿大概是感冒了, 变得不太进食,直到冷空气过后的一到两天。抓住冷 空气到来的前一天是夏钓的关键。3.暖空气特别是春天,暖空气让鱼变的非常活跃。持续的暖风 可以让鱼集中到浅滩,水草边。4.风与浪有风便有浪。浪可以使湖边的泥土等冲入湖中,使得 湖水混浊。鱼儿喜欢躲在混浊中抓小鱼。(浑水摸鱼?) 其实浪还有一个秘密。当在清澈的水域中钓鱼时,可 以适当的产生一些波浪,这样水中的鱼儿便看不清你。5.雨雨水带来了氧气,使得鱼儿活跃。其实雨水使得地面 上的昆虫等食物流入湖中。而且在河口会形成混水与 清水交接的地方。鱼儿喜欢躲在混浊区域找清水区的 食物。鱼儿很聪明吧。但是雷鸣与闪电,鱼儿也会受 惊而躲进深水区。有雷鸣与闪电时千万不要开船出去, 因为你会成为整个湖的天线。如你能回来,肯定能中 **。
问题五:什么天气适合钓鱼 秋天钓鱼技巧 秋天是第二个钓鱼的黄金季节,但并非这季中的任何时候,任何位置都好钓鱼。若要如愿,还须遵循以下方法。 ? 一、勤钓仲晚秋 懒钓处暑前? 每年的“立秋”,通常在公历八月上旬。这期间,虽已进入秋季,但刚刚入秋的气候与夏末没有多大差别,气温水温仍然还很不适合鱼类的正常生活。一天中,鱼们除了早晚短暂的一两个钟头游弋到靠近岸边的浅水和遮阴处觅食外,大多数时间还是栖息于深水,显得停而少游,动而不吃。所以,这时候的钓者,大可不必因考虑到立秋过后好钓鱼而要忙里愉闲去至江河塘堰搞事倍功半的全天钓。最好是少跑多息,养精蓄锐,为下一步真正的“黄金”时节作好思想和钓具上的准备。进入“白露”以后,天气已逐渐凉爽,水温也下降到鱼类喜爱的温度。此时,饱受了盛夏苦日的鱼儿又开始活跃起来,四处游弋觅食。尤其在“寒露”,“霜降”节气的晚秋,鱼儿为填肚越冬要贮存食料就显得更加馋嘴贪吃,易上钩、易钓获。钓者须把握住这一大好时机。? 二、主钓阴凉处 也要钓阳边? “立秋”后,大晴天气还是较多,中午时分,日照紫外线对水层的辐射穿透力也仍较强烈而致使水温常居高不下。不过,这时与夏天相比,在日照相背和阳光辐射不到的大树下,竹林边和房屋旁这些有高大障碍物的地方,水温会比无遮无挡的亮水处要低几度。所以,秋天垂钓,主要应选择阴凉处下竿。其因也就在此。但这期间的早晚,特别是“秋分”过后多为阴雨的晚秋,也要考虑改“阴”钓“阳”。 三、勤钓雨雾日 莫钓骤变天? 秋天,是一个风云多变,时会骤冷骤热的无常季节。一旦出现几天突发性的骤冷骤热,不仅这种忽高忽低的气温会直接影响到水温升降的突然失常而使鱼类感到特别不适,还会由于突发性的骤热更加缺氧导致鱼儿也突然少摄食,甚至不摄食。所以,骤冷骤热天气不宜垂钓。? 同样,秋天也多会是阴雨连绵或晴有早雾天气。若是有小风细雨或是早上有水蒸雾气这种大气环流的情况,就能增加河堰水中的氧气而会变得更加水活鱼欢。这时候,钓者就正好“秋钓雨蒙蒙”“晴钓早雾中”。? 四、夏天钓鲤莫大忙,好钓还在菊花黄? 鲤鱼,喜欢阳光,但怕强光。进入秋季,尤其在“秋分”到“寒露”的八月桂花香九月菊花黄这一期间,不仅气温水温很适合它的生存,睛天日照的强弱更适宜它的恋光习性。所以,这个时候,在水深2~3米的桥墩下,大树旁,暗礁边以及河底多卵石,底沉多泥沙的地方下竿,一般都能钓获,甚至常会遇到大鲤。让你乐感“春夏钓鲤莫大忙,好钓还在菊花黄”这一鱼谚之美。
问题六:一天当中什么时候钓鱼最好?什么天气最好? 一天之中最佳的钓鱼时辰得根据鱼儿觅食时间而定,季节不同出钓的时辰也各有讲究。
一般来说,一天之中钓鱼最理想的时间是:不冷不热全天钓,烈日炎炎早晚钓,夏末秋初阴雨钓,寒冬腊月中午钓。
一日三迁,早晚钓边。在正常的天气里,鱼儿于日出前后开始,在水草区和岸边觅食。由于太阳升高,天气变热水温升高,鱼儿在春、夏、秋中午开始由浅水区游向深水区域。鱼儿每天觅食时间从日出前开始至日出后3小时-4小时(冬季例外)。午后按相反时间,在日落前4小时-3小时(春季早些)又开始觅食活动。
问题七:什么天气钓鱼最好 下雨天或刚下过雨,鱼很活跃,是垂钓的好时候。鱼经过一夜的休息,早晨开始寻找食物,这时鱼很爱吃钩。下午四点开始也是鱼儿进食的一个高峰
稳定的天气
当天气没有剧烈的变化,只是维持持续稳定的变化时, 鱼儿跟人一样非常按他们的作息表来活动。每天基本 上早晚进食。其实大白天它们也会出来找食,只是时 间非常短暂而已。其特点是每天它们的进食时间基本 上是一样的。所以前一天你在10:00AM钓上鱼的话, 如果天气没有变化,你很有可能在接下来几天内的 同一时间内钓上鱼。
冷空气
特别是夏天,鱼儿变的非常活跃在冷空气到来之前。 但是一旦冷空气控制了这个地区,鱼儿大概是感冒了, 变得不太进食,直到冷空气过后的一到两天。抓住冷 空气到来的前一天是夏钓的关键。
暖空气
特别是春天,暖空气让鱼变的非常活跃。持续的暖风 可以让鱼集中到浅滩,水草边。
风与浪
有风便有浪。浪可以使湖边的泥土等冲入湖中,使得 湖水混浊。鱼儿喜欢躲在混浊中抓小鱼。(浑水摸鱼?) 其实浪还有一个秘密。当在清澈的水域中钓鱼时,可 以适当的产生一些波浪,这样水中的鱼儿便看不清你。
雨
雨水带来了氧气,使得鱼儿活跃。其实雨水使得地面 上的昆虫等食物流入湖中。而且在河口会形成混水与 清水交接的地方。鱼儿喜欢躲在混浊区域找清水区的 食物。鱼儿很聪明吧。但是雷鸣与闪电,鱼儿也会受 惊而躲进深水区。有雷鸣与闪电时千万不要开船出去, 因为你会成为整个湖的天线。如你能回来,肯定能中 **。
问题八:冬季什么天气好钓鱼 一般人认为,冬天对于钓鱼来说,是刀枪入库的日子,其实不然,冬天钓鱼大有作为呀,而且相反,冬钓相对于其他季节,有一些明显的特性,也有许多的优势。
一是冬天的鱼自然没有其他季节活跃,但绝不是不吃不动,冬天能钓鲫鱼、鲤鱼、鳊鱼,冬天的鱼吃口老实,信号小,但小杂鱼很少,信号也很少。
二是冬天鱼不爱活动,喜欢集群于深水中、杂草中过冬,只要钓鱼人懂得寻找鱼群,钓上一条这里就是一窝,照样很爽。
三是冬天宜走不宜守。毕竟冬天的鱼活动距离不长,体能消耗不大,食欲不如其他季节旺盛,吃一条蚯蚓可以慢慢消化几天时间。打一个窝子,至多能把窝子附近不远处的鱼诱过来,远处的鱼即时能闻到诱饵的香味,也未必愿意屈尊过来吃一口。
所以人常说:夏天鱼找饵,冬天饵找鱼。冬天钓鱼不管什么钓法,固守不是好办法(高密度塘除外),应提着竿子,找你认为可能有鱼的各种地方钓,并且要不停的引逗。因为钓点多,往往比夏天固守一处钓的鱼还多。
具体钓法:
冬天钓鱼可谓不拘一格,可以挂蚯蚓红虫传统钓,可以用台钓钓组挂红虫,也可以用饵料,也可以海竿串钩挂红虫。
在自然水域,鱼密度不大的时候,用饵料比较难钓。冬季用饵香型一定要浓。香饵用麝香系列饵,比较适用于冷水,腥饵用老鬼腥鲫、冬鲫、红虫1号2号这些浓腥的饵料,最好先打部分饵料作为窝子,然后用拉饵钓,效果好一点。
1、传统钓:传统钓就是打几个窝子,然后走钓。
2、台钓红虫钓法:可打窝子,类似于传统钓法。可不打窝子,一般倾向于不打窝子,到处蒙,也能上鱼。钓组空钩调平水
或一目,钓两目,因为红虫很轻,这样是确保到底。用有倒刺的小钩子,横穿三四条红虫,不要担心露钩尖。漂相是稳稳的送漂,也有下顿或黑漂。
3、海竿串钩钓法:轮子上上细线,用1号线,0.8号子线,栓4~5只钩子,饵用红虫,挂小号铅坠,打向水域的深水处。
这样的钓法提竿时机很难把握,一般是在 *** 轻响两次时轻提竿,感觉有鱼就摇起来,无鱼紧线后继续等信号。
冬钓的天气以初雪天最佳。刚才还一钩不动的水域,当雨夹雪纷纷而至时,鲫鱼忽然开口疯咬,其次是气寒水暖的天气,
鲫鱼摄食较欢,这种天气清晨可见水面有蒸汽上升,可考虑选择水较深的小型水库,钓堤坝或堤坝周围石块 *** 的山坎旁,
大概这些地方的地温较高,鱼喜欢待在那儿。也可考虑存鱼密度较大的小面积浅水鱼塘,但下钩应尽可能离岸远一些。有人以为冬天的晴天是钓鱼的好天,晴天只有较浅较平坦的小面积水域偶然可以钓到鲫鱼。其原因,大约是在太阳光直接照射下,导致水温上升使鱼聚集在此。
为了增加渔获量,冬天钓鱼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多打几个窝,可以在同一钓位使用 2 支或 3 支钓竿,深浅远近兼顾。某一钓点倘若有获,则应当死守,且作为下次垂钓的优先选点。
冬天适合钓鱼的天气总结:
一般的阴天,甚至刮风、风雪等寒冷天气都是秋末、冬季和春季垂钓鲫鱼的好天气,而冬季的晴天出钓则应在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才会有鱼咬钩。所以冬钓鲫鱼选择天气的要诀应是:钓阴不钓晴,钓晴两头行。
问题九:什么样的天气适合钓鱼? 10分 1.稳定的天气当天气没有剧烈的变化,只是维持持续稳定的变化时, 鱼儿跟人一样非常按他们的作息表来活动。每天基本 上早晚进食。其实大白天它们也会出来找食,只是时 间非常短暂而已。其特点是每天它们的进食时间基本 上是一样的。所以前一天你在10:00AM钓上鱼的话, 如果天气没有变化,你很有可能在接下来几天内的 同一时间内钓上鱼。2.冷空气特别是夏天,鱼儿变的非常活跃在冷空气到来之前。 但是一旦冷空气控制了这个地区,鱼儿大概是感冒了, 变得不太进食,直到冷空气过后的一到两天。抓住冷 空气到来的前一天是夏钓的关键。3.暖空气特别是春天,暖空气让鱼变的非常活跃。持续的暖风 可以让鱼集中到浅滩,水草边。4.风与浪有风便有浪。浪可以使湖边的泥土等冲入湖中,使得 湖水混浊。鱼儿喜欢躲在混浊中抓小鱼。(浑水摸鱼?) 其实浪还有一个秘密。当在清澈的水域中钓鱼时,可 以适当的产生一些波浪,这样水中的鱼儿便看不清你。5.雨雨水带来了氧气,使得鱼儿活跃。其实雨水使得地面 上的昆虫等食物流入湖中。而且在河口会形成混水与 清水交接的地方。鱼儿喜欢躲在混浊区域找清水区的 食物。鱼儿很聪明吧。但是雷鸣与闪电,鱼儿也会受 惊而躲进深水区。有雷鸣与闪电时千万不要开船出去, 因为你会成为整个湖的天线。希望帮助你
问题十:什么样的气温和天气最适宜钓鱼。 朋友,你好!钓鱼最适宜的温度是水温在25度的时候活动最为频繁,也是鱼觅食最猛的时候,一般水温在18至25度之间鱼的活动就会很频繁,觅食量与次数会增加;一天当中一般觅食为四个阶段:第一个是上午9:00到11:00,第二个阶段是:下午15:00到19:00场第三个阶段是21:00到23:30,第四个阶段是:凌晨02:00到05:00。大鱼上鱼的高峰一般是二、三、四阶段,尤其是夏天尤为明显,鲫鱼一般是第一跟第二个阶段。最适宜天气一般是气温在21至25度,微风(风力3级以下),晴天,爽朗不闷;钓大鱼,最适宜天气,湿度要高一点为宜,下点小雨,带点雾天气,第二及第三个阶段时间为最佳时间垂钓。以上是本上亲身经历所总结的经验供你参考,最佳的效果还是要根据当地习性结合实际情况,这样效果会更佳。
人类第一颗气象卫星是多射的?
卫星气象学的诞生
——1960年第一颗气象卫星的发射1960年4月1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从此,卫星气象学诞生。之后三十多年间,全世界共发射一百多颗气象卫星,形成了全球气象卫星网,消灭了全球五分之四以上地方的气象观测空白区,使人们真正能够看云识天气了。
“天有不测风云”,是过去人们对天气预测准确度的一种担忧。自从气象卫星进入太空以后,“气象预报”就从天而降了,人们可以从电视台等播发的天气预报中得知“天时”,再也不必像前辈人那样,出门时总是有备无患地带着雨具。
气象卫星的出现距离现在时间并不长。它实质上是一个高悬在太空的自动化高级气象站,是空间、遥感、计算机、通信和控制等高科技结合的产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获得了德国的一些军用火箭。这些火箭被用来进行高空观测,拍回了地球及其云层分布的高视点照片。对这些照片的研究引出了利用气象卫星从空间观测地球上云分布的概念。
1960年4月1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
这颗“泰罗斯”卫星装有电视摄像机、遥控磁带记录器及照片资料传输装置。它在700千米高的近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1135圈,共拍摄云图和地势照片22952张,有用率达60%,具有当时最优秀的技术性能。
之后三十多年间,全世界共发射一百多颗气象卫星,形成了全球气象卫星网,消灭了全球五分之四以上地方的气象观测空白区,使人们能获知连续的、全球范围内的大气运动规律,作出精确的气象预报,大大减少了灾害性损失,成为拯救人类生命的“救星”。
1968年8月,从一颗“艾萨”卫星向地面发出的云图中,气象学家们看到在加勒比海上空有一个破坏性很大的台风云构造,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这个台风云构造越来越大,这预示着一场罕见的强台风很快就要来临。气象部门立即向当地居民发出警报,要求他们迅速向北转移。结果避免了一场可能会造成五千多人死亡的悲剧。又一次,被命名为“卡拉”和“卡米尔”的飓风曾经被国际气象组织准确地测出,并及时预报,使30万人撤离,5万人免于丧生。
气象卫星有如此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促使许多国家竞相发展。现在,由许多国家组成的全球气象卫星观测网已经形成。它包括俄罗斯和美国的极轨气象卫星以及欧盟、日本、印度、俄罗斯的静止气象卫星。
我国的气象预报在解放初期还属于国家机密,只为军方提供服务,那时老百姓大都通过自然现象、天气谚语和经验来判断天气变化。气象装备也是一些简单的百叶箱、地温表、雨量筒等。
但是,党和国家对发展我国的气象卫星事业一直很重视。早在1969年,总理就提出,要发展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第一颗和第二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1号A和B分别于1988年和1990年发射成功。19年6月10日晚上8时零1分,我国又成功地将第一颗静止气象卫星“风云”2号发射升空,并获取了可见光、红外、水汽三种图像。其别是红外和水汽图像在观测动态范围、图像的层次、清晰度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视野更为广阔,能覆盖以我国为中心的约1亿平方千米的地球表面,可以观测和提供我国及邻国的云图、温度、水汽、风场等气象动态,对准确进行长期天气预报及灾害预报具有重要的作用。“风云”2号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气象卫星技术正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自从我国有了气象卫星之后,没有漏报过一次台风,从而减少了因台风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统计,我国从卫星防灾减灾中获得的效益,每年至少有40亿元。而且,在林火监测、洪水范围、冰雪覆盖、洋面温度、渔场位置、河口泥沙沉积等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气象卫星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今,气象预报也已经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百姓生活。百姓似乎也习惯了利用气象预报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出行、旅游、健身等。
贵州旅行攻略|来贵州最值得去的10个地方
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闻名世界的黄果树瀑布、龙宫、赤水、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璨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贵州浓郁的民族风情犹如醇美的茅台酒令人心醉。侗家鼓楼和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石头寨,精湛的银饰花带、绮丽的挑花蜡染、多彩的民族服装,侗族大歌、傩戏歌舞、芦笙铜鼓,壮观的斗牛大赛,惊险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啧啧称赞!
贵州地大物博,山水秀美,这一期给大家推荐来贵州最值得去的10个景点,也是可以深刻感受贵州文化的几个地方!
南京旅行攻略 来南京最值得去的6个地方 北京 旅游 详细攻略 你可以来北京这么玩
景点介绍:
由5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而成,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寨子的尽头是一片田园风光,整齐的梯田,风景十分震撼。
这里的商业步行街,出售琳琅满目的苗族特色商品,最有看头的属苗族银饰,工艺精湛,价钱便宜。
如果赶上节日,会举行长桌宴,数十张桌子摆满苗寨特色 美食 有酸汤鱼、酸菜、腊肉等,绝对吃个爽。
门票:
截止7.31日,所有游客贵州所有A级景区免门票,具体咨询景区;
普通票:11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tips:
景区门票含观景台、博物馆、鼓藏头家、活路头家、刺绣坊、蜡染坊、酿酒坊表演场;
交通:
凯里火车南站有直达大巴,35一人,一小时一班。凯里火车站下车转公交去凯里凯运司 汽车 站乘至西江的班车,20元/人,平时1小时/班,节日有加车,车程约1小时;包3-4人车120元。也可从雷山县乘班车至西江,7元/人,约2小时,末班车在下午16:00左右。
用时:1天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旅行贴士:
票:北门在山底,西门在山顶,推荐去北门。买观光车门票,5元一次。看站牌坐到离你住的地方最近的站下。
住宿:苗寨里面客栈民宿很多,大家可以提前订好,特别是 旅游 旺季,价格都还好,大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里面的很多客栈都是可以看到夜景的,没有必要为了夜景订某一家,因为拍夜景都是去观景台!
必玩项目: 吃酸汤鱼!这是当地特色,去了肯定要去尝尝,苗寨里面有一家叫胖妈酸汤鱼特别出名。 穿苗服。里面很多点都有出租苗服,选一个你觉得最美的点再去租就好! 看梯田。超级无敌适合照!!!拍夜景!!这个一定一定要去,在观景台拍,可以坐观光车上去,也可以散步慢慢走上去的,看情况选择 博物馆,体验蜡染,这些都是看个人喜好的。苗寨没有必要玩太久哦 但一定要住一晚,建议不超过两天。
景点介绍:
镇远自汉高祖五年设县开始,已有2200多年 历史 ,是云贵高原上 历史 最悠久的名城。
镇远的母亲河舞阳河,以S形穿城而过,形成一幅八卦图,故镇远又被称为八卦古镇。
由首尾相接的三条街道构成,街道两边客栈、餐馆和店铺云集。特色小吃琳琅满目。
古镇西侧有新大桥,东侧的祝圣桥是镇远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当地人称之为老大桥。
登上古城边的玉屏山,还可以俯瞰古城和舞阳河全景。古镇最大的特色之一也是夜景。
门票:免费;
tips:摆渡过河0.5元/次/人(18:00后1元);
交通:
自助:从贵阳乘火车至镇远,每天有约20班火车,车程约4小时,再从镇远 汽车 站或火车站出来坐1路公交县委、县站,票价2元;
自驾:可走三穗至黎平的高速公路,路况很好。
用时:一天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旅行贴士:
建议玩一个白天一个晚上的景点。晚上沿着河边漫步欣赏夜景,在一个北边靠近青龙洞有比较好环境的河边餐厅悠闲吃个晚餐。白天到青龙洞、爬石屏山、走各古巷。游船白天晚上坐各有一番风味。
风景美,慢节奏,干净,小吃很多,夜生活丰富,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城市能够把这些词汇组成一股清流,这就是镇远。城里小吃很多,推荐豆花烤鱼和杨梅汤。
白天可以爬石屏山,从复兴巷或者周围的小巷子进去上山无需买票,路边标识有工商银行,本地人粉馆,进了小巷子往上山方向有个猪槽井,再往前就是景区了,半山腰有个道观,门口写着售票点,平时没人看守,当地人基本从这上山,另外石屏山晚上俯瞰镇远夜景也很壮观,山上石梯小道有小射灯,不过要注意安全。
景点介绍:
黄果树瀑布是中国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大瀑布之一。
景区内有六个观景台,可以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赏瀑布的壮美。
黄果树瀑布的水帘洞、陡坡塘等景区是86版电视剧《西游记》的取景地。
摄影爱好者可以带上专业的单反,拍摄一组全景瀑布照片,非常震撼。
门票是两日内有效,但每个景区只能去一次。
门票:
成人票:黄果树景区160人民币/黄果树奇石馆70人民币/天星桥索道票10人民币/景区观光车50人民币 (3月1日-11月30日 周一-周日);
成人票:黄果树景区160人民币/黄果树奇石馆70人民币/天星桥索道票10人民币/景区观光车50人民币 (12月1日-次年2月28日 周一-周日);
半票: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15--18岁(不含)以内的未成年人;
免票:身高1.4米以下的儿童、现役军人、14周岁(含)以下儿童、残疾人、60岁以上老年人凭本人有效证件;
tips:
黄果树景区门票包含景点:黄果树大瀑布、天星桥、陡坡塘;
身高1.4米以下、不单独占用座位的儿童免费乘坐景区观光车;
黄果树大扶梯:50元/人(往返双程)30元/人(单程);
交通:
在贵阳市金阳客车站坐直达黄果树的大巴,车程2小时;在安顺客运东站坐至黄果树的大巴,票价20元/人,车程约1小时;
用时:5小时左右
开放时间:7:30-17:30,其中小景点开放时间详见景区现场公示;
旅行贴士:
景区已经统筹规划过车辆了,私家车来早的话可以停在景区的停车场。在景区里只能坐里面的车,有两种选择:一是景区里有观光车可以坐,大巴那种,但是要排队等待;二是景区里有出租车团队,50元一个人,作为每个景点之间的摆渡车,三四个人的话还是推荐这种,随上随走,出租车会来住的客栈接,最后也会送回客栈,挺方便的。大瀑布泛起的水雾还是蛮大的,所以最好还是提前备好塑料雨衣,当然景区也有。
景点介绍:
黔灵山公园以明山、秀水、幽林、古寺、圣泉、灵猴为特色,被誉为“黔南第一山”。
山顶的弘福寺是贵州最大的佛教丛林,为贵州首刹,始建于清代,据说寺里祈福很灵验。
弘福寺及下山的这段路上猕猴特别多,不少游客来黔灵山公园就是为了看这些猕猴,猴子是公园放养的。
半山处有个动物园,动物种类丰富,景区里的麒麟洞,是当年关押张学良将军的地方。
门票:
普通票:5人民币;弘福寺:3人民币;山顶索道:单程20人民币;
交通:
景点位置: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枣山路187号;
乘1、2、10、12、13、16、22、23、33、41、51、53、66、71、72、77、209、217、226、227、228、235、238、248、311、314、602、608、夜7、夜8路至黔灵山公园下车;
用时:3小时左右
开放时间:6:30-16:00
旅行贴士:
性价比很高的公园,收费才5元。公园很大,内容丰富,有寺庙,规模不小的动物园,还有旅途中时不时出现的猕猴们。可以赏湖划船,还能看溶洞。可以玩大半天。公园生态很好,湖里有鱼,有天鹅。黔灵山公园全是茂密的树木,空气异常清新,三五成群或者独自一人登山者络绎不绝。沿着石板路,没走多远,就见到了不怕人的猕猴,悠闲地溜达着,不在意来往和驻足路人的目光和举止。也有坐在树上品尝着刚刚从游人手中抢来的战利品。因为是野生散养猕猴,所以只要你一踏进这座山,在哪里都能看见猴子。
景点介绍:
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得名于“梵天净土”,是一座避暑和佛教名山。
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梵净山原始生态保存完好,有许多珍稀物种,山区没有人工打造景色的痕迹。
主峰“蘑菇石”是一道著名景观,上大下小,高约十米,在山上矗立了10亿年之久,是拍照留念的圣地。
门票:
门票+往返观光车+往返索道:290人民币 ;
交通:
景点位置:
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杭瑞高速附近太平乡黑湾河梵净山景区;
旺季在铜仁 汽车 北站(铜仁火车站前200米)每天有多班客运车辆发往梵净山;淡季需先坐车到江口县 汽车 站,再转车去梵净山。
用时:一天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08:00-16:30
旅行贴士:
1提前一天在网上订票。2一定要第二天一早进景区,才可以静心观赏完整景点 。3一定要看好天气预报预定门票,天气阴天或下雨上山基本浪费。4一定要穿暖和一些,最好外套穿防风衣并带手套/热水/干粮。
详细解释:
1,要提前一天在网上订票!可以通过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智游铜仁/ 梵净山景区 购买。(景区没有人工售票,所有票都是提前一天在网上提前预定。每天预定名额5000张,如果超额了,景区会识情况第二天中午12:00之后不定时进行放票。正常一次放票3000张。一般一天放1次或2次看当天景区可承载量) 非常不建议大家在节日又天气不是特别好时候当天抢票,因为等排到你进去时候在上山就已经看不到啥了。
2,景区如果搭乘缆车,并快速攀爬浏览也要3-4小时,如果想要细致玩下5-6小时,加上期人多各种排队等待的时间。所以建议大家越早越好,一般7:30-8:00景区就开放(具体时间可以看或公众号)。建议提前抵达游客中心一些,需根据到达前后顺序凭到机器取票。票会显示进入景区的场次。每个场次限制100人入内。所以越早抵达越好。
3,进山门后先搭乘景区交通小巴经过很长且曲折的山路抵达缆车乘车点,大概30分钟。然后在乘坐高级奥地利快速缆车大约20分钟到达缆车终点站。终点站往上需爬750米到达蘑菇石。一路若爬不动有滑竿(相当于简易轿子)抬上去,收费感觉是论斤两的。男的听起来都收费300。
4,蘑菇石一边是往老金顶一边通往红云金顶。看推荐的路线是先上老金顶在到红云金顶上下都是单行线,红云金顶现在是抖音网红圣地。但是一定是手脚并用,带好手套,胆量足够才能登峰!红云金顶上两边殿可以拜拜之外,顶下普渡广场旁还有个承恩寺也是可以拜拜。
景点介绍:
马岭河峡谷内群瀑飞流,翠竹倒挂,溶洞相连,两岸古树名木点缀其间,千姿百态。
两岸峭崖对峙,河谷幽深,以雄、奇、险、秀而独具特色,被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
峡谷内瀑布众多,上百条形态各异的瀑布构成了闻名遐迩的马岭河瀑布群。
河上江心铁索桥、海狮桥两座大桥将江两边的游览步道连为一个环状。
门票:
普通票:80人民币 (3月1日-11月30日 周一-周日)
普通票:60人民币 (12月1日-次年2月28日 周一-周日)
交通:
贵阳长途 汽车 总站乘坐到兴义的长途 汽车 ,每天8:00、8:40、9:00、16:00、19:00、19:30发车,价格95元;然后从兴义乘中巴到马岭河,车费2元,乘出租车的话大约15-20元;
用时:2小时左右
开放时间:07:30-18:30
旅行贴士:
电梯票40/人 不论单程或往返。步行往返整个大峡谷的话大概3-4个小时,边走边看,如果还要漂流的话,那么建议安排一天的时间,才会比较尽兴。
景点介绍:
原名打鸡洞,是一座规模宏伟、造型奇特的洞穴宝库。
洞内空间开阔,岩质复杂,拥有40多种岩溶堆积形态,被称为“岩溶博物馆”。
遍布有各种形状的石笋、石柱、石芽、钟旗等,洞道纵横曲折,石峰星罗四布。
整个洞穴是单向游览路线,只要进洞就必须走完全程,从出口出来后,再搭乘电瓶车才能回到景区门口。
门票:
织金洞通票:140人民币 (3月1日-11月30日 周一-周日)
织金洞通票:120人民币 (12月1日-次年2月28日 周一-周日)
tips:
织金洞通票包含门票和观光车票;
游客在购买进洞参观门票需一并购买交通车票,交通车票不实行优惠;
交通:
织金火车站有始发,途径市区、 汽车 站的蓝色依维柯中巴到织金洞镇上,票价10元,车会途径大峡谷,但终点站距离织金洞游客中心还有近2km,下车的地方有摩的可坐;
用时:4小时左右
开放时间:
08:30-17:00 (3月1日-11月30日 周一-周日)
09:00-16:30 (12月1日-次年2月28日 周一-周日)
旅行贴士:
织金洞的主要特点是“大、奇、全”。洞内长度达12.1公里,相对高差150多米,最宽跨度175米,一般宽高在60米一100米,总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堆积物平均高度为40米左右,最高的达70米,囊括了全世界溶洞堆积物类别的40多种堆积形态。
规模宏大、形态万千、色彩纷呈,是织金洞景观的显著特色。漫步其中,宽如宫殿,阔如王国,气势磅礴,呈现出万干气象,无限风光。
织金洞内的看点很多,印象最深的有:佛祖普渡重生、垂调织金、琵琶宫、十万大山、霸王盔、银雨树、掌上明珠等,其中霸王盔、银雨树、掌上明珠被称为镇洞之宝。堪称世界级的溶洞景观。
景点介绍:
加榜梯田是苗族寨子世代耕耘的杰作,依山而开,随山势地形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秀丽线条。
这里不仅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而且线条优美,从整体形态来看,加榜梯田集天下梯田之精华。
梯田间的山村、小寨与其交相辉映,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体现出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加榜梯田在每年4、5月间开始灌水,10月初最适合摄影。
门票:免费(具体请咨询景区)
交通:
(1)从江——加榜梯田
从江 汽车 站每天8:40、12:30有发往加榜乡的班车,买到加车村,现在从江到加榜乡的班车都会路过加车村,司机会提醒你下车,方便很多。
(2)榕江——加榜梯田
在榕江 汽车 站乘13:00发往宰便班车,上车买票,并不能保证天天都有车,如果下大雨很有可能会塌方,车子就没有了,上车后告诉司机在党扭路口下车,27元/人,车程约3小时。下车后即可看到去往加车村的小面包车,100元/车,能坐7人,平均10-20元/人。徒步约9km,3-5小时。
(3)从加车村返回党扭路口,可由所宿农家乐叫车送至路口,到党扭路口后,搭过路中巴车去往从江、榕江方向,车次有很多,其中宰便至凯里的班车9:00-10:00之间路过党扭路口。
用时:4小时左右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旅行贴士:
景点介绍:
大瀑布位于丹霞地貌区,是我国丹霞地貌上最大的瀑布,也是我国长江流域上最大的瀑布。
沿途可观赏到丹霞地貌、高山飞瀑和竹海等景观;赤水大瀑布在谷底,最为壮观。
景区中段的位置会有中洞瀑布,很多游人会错过此处,相较于大瀑布而言不算高,却更加秀美妖娆。
观瀑台、浪琴湾、飞虹桥、疑无路、仙舞台、暗瀑石等小景,也为瀑布公园增添了色彩。
门票:
交通:
乘车线路:赤水 旅游 车站—两河口(终点站),然后走路1公里到达景段门口;
乘车时间:早上7点半左右和10点左右,下午13点左右,15点30左右(往返时间一致);
自驾路线:
1、贵阳——兰海高速——杭瑞高速——遵赤高速——旺隆站下道——途经燕子岩——赤水大瀑布
2、遵义——兰海高速——杭瑞高速——遵赤高速——旺隆站下道——途经燕子岩——赤水大瀑布
3、重庆——成渝环线高速——成遵高速——赤水站下道——途经燕子岩——赤水大瀑布
4、成都——成泸高速——仰天窝枢纽立交——成遵高速——赤水站下道——途经燕子岩——赤水大瀑布
用时:5小时左右
开放时间:
08:00-17:00 (3月1日-11月30日 周一-周日)
08:00-16:30 (12月1日-次年3月31日 )
旅行贴士:
大瀑布在景区尽头,可以沿水边徒步,一路风景不错。不想走太多路路好像也可以坐一段观光车。赤水大瀑布,瀑布从红色丹霞悬崖上倾泻而下,气势磅礴,它高76米,宽80米,比黄果树瀑布还高8米。
景点介绍:
位于荔波县城南部30余公里的群峰之中,因响水河上横跨着一座青石砌成的七孔拱桥,故而得名。
景区融山、水、林、洞、湖泊和瀑布为一体,秀美幽静,还有浓郁的瑶族风情。
这里于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特有的古朴,幽静等特点为游客赞不绝口。
门票:
普通票:130人民币 (3月1日-11月30日 周一-周日);
普通票:110人民币 (12月1日-次年2月28日 周一-周日);
半票:学生凭有效证件;
tips:
天钟洞8元;
园区内往返观光车40元;
交通:
小七孔景区位于贵州省荔波县城你。南部30余公里的群峰之中,距大七孔景区5公里。县城新 汽车 站到小七孔,东门可以乘坐11路公交车,无人售票,单一票价7元,可扫车上的二维码付款买票。公交车运营时间7:00-19:00,发车间隔10-15min,单程27公里,大约行驶半小时。
自助:荔波县城可在街上招手拦车,推荐去主干道往广场方向去的路边等。县城到小七孔东门10元/人,西门15元/人。
景区需乘坐景区观光车,入住景区酒店的游客,请联系入住酒店进入景区。
内部交通路线:东门站——小七孔桥——临时站(老幼病残站)——水上森林——翠谷瀑布——上几定湿地——服务中心——卧龙潭——鸳鸯湖——天钟洞。
用时:4小时左右
开放时间:8:00-16:00
旅行贴士:
从荔波古镇开车去小七孔风景区东门大约20几分钟,走206省道。一定要从东门进,因为小七孔跟大七孔的景区大门都在这儿。在停车场把车停好去买了门票跟导站车票,门票是套票,120元,包括了小七孔跟大七孔,导站车是往返票,20元一位,候车地点在大七孔景区门口。
先去小七孔需要坐景区导站车到七孔桥,也就是小七孔景区得名而来,然后从七孔桥开始徒步,小七孔是一条1.6公里左右的美丽峡谷,最特别的是它因为矿物质沉淀跟阳光折射而呈现出的碧蓝色湖水跟68级跌水瀑布。
如果不急着赶路可以沿着主路走到西门,通常这一段游人较多特别是旅行团,因为景观都集中在主路两侧,但大多旅行团不走回头路,到西门就离开了。从西门过桥到峡谷对面徒步回来,虽然景色较少但是曲径通幽又很凉爽,非常有徒步乐趣,重要的是人特别少,慢慢走完一圈也就3个小时左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