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城热水怎么走

2.内蒙古宁城县为何垃圾围村?

宁城热水怎么走

宁城24小时天气预报查询_宁城24小时天气

不知道你从哪去,估计你不是宁城的吧,你先要是到赤峰,你就去汽车站买大巴票,有直达热水的,不用去天义,他是2个方向的,你去了天义就绕远了,你要是从承德那面过来,就直接在热水那下就行了,热水袋宾馆多了,没有电话。

内蒙古宁城县为何垃圾围村?

但凡降水天气过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富家窝铺村弥漫着酸臭味,村民说这是畜禽粪便等垃圾散发出来的气味。在这个3100人的村庄,竟有6处以上较大的露天垃圾堆放点,有的堆成山,有的绵延三四百米,有的散落四处达四五百平方米……

记者不久前在宁城县访发现,由于缺资金、缺保洁,导致一些乡村遭垃圾围困,乡村振兴之路亟须解决垃圾“挡道”难题。

垃圾长时间不清理 挡道熏人污染河水

在富家窝铺村村民倪淑娟家门前,有个超过400平方米的垃圾场,死猪、牛粪、塑料袋等各式垃圾一直堆到村中的主路上,触目惊心,令人作呕。她说,这里原来是个坑,七八年前开始,垃圾越堆越多,从来没人清运,把道占了或者上面来检查,村民或村里就找来推土机往里推一推。一到热天,臭气熏天,苍蝇扑面。她8岁的孙子袁宇奇对记者说:“在家门口待久了会头晕恶心,但我好想出去玩。”

记者走访近20个村庄发现,几乎每个村庄都在遭受垃圾围困,街道边、沟渠里、田埂旁不时可见大堆的垃圾,乡村“污颜秽色”毫无美丽可言,一些村民见到记者主动大倒苦水。

西辽河上游的老哈河是当地的母亲河,竟也沦为一些村庄的垃圾场。在天义镇岗岗营子村村口一个大垃圾场赫然入目,乌鸦在其间飞落,浑黄的老哈河水携着垃圾穿流而过。一位海姓村民骑着电三轮来倒垃圾。“谁会在意对河的污染?”他说,十里八村包括县城的一些垃圾都往这里倒,特别是一有大检查,外村的垃圾就偷偷转移来了。

记者访了一些村干部,他们一致反映,无钱清理是垃圾围村的主因。富家窝铺村村支书王凤山无奈地说,村里没有集体经济,外债欠下30多万元,上面有检查或者严重影响生活了才找人清理一下。去年全村清理垃圾费用共4.5万元,但只付了1万余元。大明镇一棵树村村支书马文廷说,垃圾清理费是目前村里最大的开支,去年上半年清理了一次,费用1.3万元,一分也给不了,“垃圾成了村里最头疼的事”。

地膜“上天入地” 田野“非黑即白”

在宁城,春耕前的广阔田野基本被地膜所覆盖,白色或黑色的残破地膜或伏在地上或吊挂树梢。一些村干部和群众反映,宁城县近年大力推广覆膜种植,提高了产量,但也留下了污染。风一吹哪哪都是,污染环境;埋到地里难降解,土壤肥力下降;点燃焚烧,污染空气,甚至引发过火灾。

在旱地较多的大明镇哈尔脑村,地膜污染尤为严重。村口大量黑色、白色残破地膜缠挂树枝、灌木,随风狂舞,发出呼呼声,有的随风飞上天空,有的贴地飘行,有的成堆垛在地头。经营粮油、农资的姜玉山担忧地说,近几年地膜越用越普遍,不少水浇地也用上了地膜,你到地里看看,一眼望去,不是黑的,就是白的。

在大明镇哈达村村口,

看到一辆旋耕机正在春耕作业,所过之处地膜被切碎连同秸秆茬搅拌进土壤。“年年覆膜,不旋进地里没法种地。”村民彭景惠说,他家15亩地已使用了8年地膜,土壤里的碎地膜越积越多,碎地膜包裹住导致发不了芽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而在他家地旁,另一户农民则把地膜和秸秆茬归拢后一点了之,浓烟弥漫,几公里外都能瞭见。

记者访发现,由于种地效益低、清膜有成本,多数农民对地膜的危害关注不够,处置不当。汐子镇丛家窝铺村村民康广军说,清理地膜不得花钱?另外,清不清理,清理完怎么无害化处理,这还事关农民的教育问题,咱农民哪有这方面的知识啊。

农村垃圾归何处 多措并举除障碍

宁城县的“垃圾围村”现象是我国不少农村的一个缩影。一些干部群众和学者建议,各级协力建立乡村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切实扫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垃圾障碍。

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韩成福认为,应适度加大对村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保障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和正常运转,同时各级出资金、出政策扶助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提升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内蒙古大学环境与学院副教授尹雪峰说,应加大力度推广可降解地膜,也可研制可回收地膜,并研发性价比较高的地膜回收、清理机械。

马文廷等干部群众建议,出台相关法规,允许村委会向村民收取适当的垃圾清理费,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活动。同时,以学生课堂、农民讲堂为平台,配套奖惩措施,大力推进农民文明素养提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