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天气最容易下雨下风?_什么天气下最容易灭火
1.水是什么灭火方式
2.森林防火知识
3.中俄边境发生森林火灾,怎么预防森林火灾?
4.森林火灾的特点与应对措施
5.火险天气是什么?
6.雨雪冰冻灾害气候条件下消防兵怎样灭火救援?
7.四川宜宾连天山深夜突发山火,川渝地区为何会山火频发呢?
水是什么灭火方式
水是什么灭火方式
水是什么灭火方式,当下天气干燥,夏季高温,所以出现火灾的情况也变非常多了,很多小伙伴在灭火的时候就会用水来灭火,那么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下水是什么灭火方式。
水是什么灭火方式1它属于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方式。
水的灭火原理
水的灭火原理是冷却和窒息。水可以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可燃物的存在、温度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充分接触是着火的三大要素。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同时大量充足的水分也可以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可以很快速的把着火点的温度降下来。
所以用水灭火的效果非常显着。在用水灭火的过程中,水分会被很快吸收而蒸发,这一过程中将会带走可燃物的能量,由此可燃物的温度就会下降,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可燃气体也就会自动终止供应。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地球表面有72%被水覆盖。它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纯水导电性十分微弱,属于极弱的电解质。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电解质而有较多的阴阳离子,才有较为明显的导电性。
灭火的四种基本方法
1、隔离法:将着火的地方或物体与周围的可燃物隔离或移开,燃烧就会因缺少可燃物质而停止。实际运用时,如将可靠近火源的可燃、易燃和助燃的物品搬走;把着火的物体移到安全的地方;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道的阀门,减少和终止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域等。
2、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域或用不燃烧的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实际应用是时,如用石棉毯、湿麻袋、黄沙、灭火器等不燃烧或难燃烧物质覆盖在物体上;封闭起火的船舱、建筑的门窗、孔洞等和设备容器的顶盖,窒息燃烧源。
3、冷却法。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当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该物的燃点以下,燃烧就停止了。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到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上,防止辐射热影响而起火。
4、化学抑制灭火法: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使之参与燃烧的化学反应,从而使燃烧停止。用这种灭火方法所使用的灭火剂有乘龙牌高效水系灭火器等。
用水灭火的禁用场所
1、忌水物质,遇水放热的物质,如钾、钠、铅粉、电石等。这些物质能与水作用生成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混合物;
2、铁水、钢水及灼热物体。能使水迅速蒸发引起强烈爆炸;
3、可燃易燃液体火灾。它使可燃液体浮于水面,扩大燃烧面积;
4、电气火灾。水能导电,易造成触电和短路事故;
5、精密仪器、贵重文物资料、档案的火灾。用水扑救,会使其毁掉。
水是什么灭火方式2水可以灭火的原理
水可以灭火是由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水不是可燃物质,水的化学性质稳定,水与火接触后能大量地吸收火中的热量,使燃烧的物质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而熄灭,水与火接触能从火中吸收多少热量呢?
如果使1升水温度升高1度,就需要吸收4185焦耳热,如要使1升水从25℃升到100℃则需要吸收313.88焦耳的热,如果1升水完全变为水蒸气,还可吸收2255.72焦耳热。1升25℃的水总共可吸收2569.6焦耳热,才会全部变为蒸气,在一般的火炉上倾注1升水,马上就可使火熄灭殆尽。1升水是随手可得的,所以,人们常用水来作灭火剂。
首先,燃烧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有可燃物和助燃物,第二是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燃点。所以灭火只需要切断一方面就行。我们平常用到的最多的灭火方式就是泼水,因为它可以既隔离氧气与可燃物,又能为可燃物降温。
当然这只是对付最平常的燃烧.而如果燃烧的是油,那么泼水就无济于事了,油的比重比水小,会浮上来;还有一些东西烧着了也不能泼水,像在中学要学到的`碱金属,燃烧剧烈的火炭等。
再说水本身,它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轻易不能分解。H2+O2=H2O这个反应,从左到右是个放热反应,反映物能量降低,容易发生,而从右到左在没有催化剂没有电解等条件下让其发生却很难,在大学化学里这可以用焓啦,熵啦,热力学定律这些解释,说的通俗点就是发生反应,总是倾向于能量降低方向发生。总之,水不是可燃物,不是助燃物,这样的物质可以用其灭火。
所以水能灭火。
水取用的方法
地下取水
寻找地下水源的首选之地就是地表早已干枯的溪流与河流的河床地区。虽然这些地方的地表早已无水,但是在它们的地表下往往能找到丰富的地下水。
日光蒸馏水
日光蒸馏取水法特别适用于沙漠地区,在地面挖一个长宽约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水壶,在坑上放一块塑料薄膜,用石头或沙土将薄膜的四周固定在坑沿,然后在塑料膜的
日光蒸馏法
中央部分吊一石块确保塑料膜呈弧形,以便水滴能顺利滑至中央底部并落入收集器中。
太阳的照射使坑内潮湿土壤和空气的温度升高,蒸发产生水汽。水汽逐渐饱和,与塑料膜接触遇冷凝结成水珠,下滑至水壶中,这种方法在一天之内能收集大约半升水。
植物中取水
通过凝结植物的水汽来收集水分。在一段健壮枝叶浓密的树木嫩枝上套一个塑料袋,放袋子的时候要注意使袋口朝上,袋的一角向下,这样便于接收叶面蒸腾作用产生的凝结水。因为蒸腾作用产生的水汽上升与薄膜接触时遇冷后就会凝结成水滴。应让凝结的水珠沿着薄膜内壁流入底部收集器中。
水的分类概念
地下水与地表水
地下水——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较少,而离子则溶解较多,通常硬度较高,蒸馏烧水时易结水垢;有时锰氟离子超标,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地表水——较地下水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较多,如果该地属石灰岩地区,其地表水往往也有较大的硬度,如四川的德阳、绵阳、广元、阿坝等地区。
原水与净水
原水——通常是指水处理设备的进水,如常用的城市自来水、城郊地下水、野外地表水等,常以TDS值(水中溶解性总固体含量)检测其水质,中国城市自来水TDS值通常为100~400ppm。
净水——原水经过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即称之为净水。
纯净水与蒸馏水
纯净水——原水经过反渗透和杀菌装置等成套水处理设施后,除去了原水中绝大部分无机盐离子、微生物和有机物杂质,可以直接生饮的纯水。
蒸馏水——以蒸馏方式制备的纯水,通常不用于饮用。
纯化水和注射用水
纯化水——医药行业用纯水,电导率要求<2μs/cm。
注射用水——纯化水经多效蒸馏、超滤法再次提纯去除热原后可以配制注射剂的水。
自由水和结合水
自由水——又称体相水,滞留水。指在生物体内或细胞内可以自由流动的水,是良好的溶剂和运输工具。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与束缚水(结合水)两种状态存在,由于存在状态不同,其特性也不同。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的比例越大,使原生质的粘度越小,且呈溶胶状态,代谢也愈旺盛。
结合水——是水在生物体和细胞内的存在状态之一,是吸附和结合在有机固体物质上的水,主要是依靠氢键与蛋白质的极性基(羧基和氨基)相结合形成的水胶体。
水是什么灭火方式3水的5大灭火作用
一、冷却作用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汽化热高,而且水具有较好的导热性。因而,当水与燃烧物接触或流经燃烧区时,将被加热或汽化,吸收热量,从而使燃烧区温度大大降低,以致使燃烧中止。
二、窒息作用
水的汽化将在燃烧区产生大量水蒸气占据燃烧区,可阻止新鲜空气进入燃烧区,降低燃烧区氧的浓度,使可燃物得不到氧的补充,导致燃烧强度减弱直至中止。
三、稀释作用
水本身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水溶性甲、乙、丙类液体,如醇、醛、醚、酮、酯等。因此,当此类物质起火后,如果容器的容量允许或可燃物料流散,可用水予以稀释。由于可燃物浓度降低而导致可燃蒸气量的减少,使燃烧减弱。当可燃液体的浓度降到可燃浓度以下时,燃烧即行中止。
四、分离作用
经灭火器具(尤其是直流水枪)喷射形成的水流有很大的冲击力,这样的水流遇到燃烧物时,将使火焰产生分离,这种分离作用一方面使火焰“端部”得不到可燃蒸气的补充,另一方面使火焰“根部”失去维持燃烧所需的热量,使燃烧中止。
五、乳化作用
非水溶性可燃液体的初起火灾,在未形成热波之前,以较强的水雾射流或滴状射流灭火,可在液体表面形成“油包水”型乳液,乳液的稳定程度随可燃液体黏度的增加而增加,重质油品甚至可以形成含水油泡沫。水的乳化作用可使液体表面受到冷却,使可燃蒸气产生的速率降低,致使燃烧中止。
森林防火知识
一、森林火灾的危害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森林火灾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是,人类在制服森林火灾上,却依然尚未取得长足的进展。
二、影响火灾的三要素
温度、湿度和单位可燃的载量。
三、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
森林火灾的起因主要有两大类:人为火和自然火
(一)人为火包括以下几种:
1、生产性火源: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
2.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吸烟,做饭,烧纸,取暖等;
3.故意纵火。故意纵火情节严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以开垦烧荒、吸烟等引起的森林火灾最多。在我市的森林火灾中,由于吸烟、烧荒和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占了绝对数量。
(二)自然火:包括雷电火、自燃等。由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1%。
四、扑火中常见的几种人身伤害事故
(一) 被火直接烧伤烧死。主要发生在扑火人员身处险地,来不及撤离。从实验数据来看,火的温度达到800-1000?C ,人只能生存7.5秒-18秒。
(二) 窒息伤亡。一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死亡,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达到1%以上,身体较弱者1分钟即可死亡,身体较强者2分钟即会死亡。二是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温气流后,咽喉产出水肿堵死气管死亡。
(三) 摔伤摔死。主要是因在扑火中,因断木、滚石砸伤,或因落崖摔伤摔死。
(四) 因违反操作规程伤亡。在扑火中,使用铁锹、耙子等工具时,没有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产生相互碰撞,或使用灭火弹不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五、森林防火中的“三早”、“两快”“一强”
“三早”,就是早发现、早出动、早扑灭。“三早”是扑救森林火灾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早发现是指早发现火情,迅速传递火情信息。早出动是指扑火队伍接到扑火命令后,迅速到达火场。早扑灭是指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将火扑灭。“三早”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扑火基本原则和“三少”(人力、物力投放少、森林火灾损失少、直接扑火费用少)的保证。
“两快”就是领导上得快和火灾扑灭快。领导上得快:接到火情后,不管是小火、大火、还是近火、远火,当地的领导要迅速带领扑火队伍奔赴火灾现场,机具投入扑火战斗,并亲自在第一线加强扑火指挥。火灾扑灭快,扑火队伍到达火灾现场后,先把队伍组织好,明确任务,分片包干,迅速行动,集中优势兵力,将火灾一举歼灭。
“一强”就是指挥强。发生火警由乡(场)领导、村干部负责指挥,一般火灾由市、县、乡领导和村干部负责共同指挥,重大以上火灾、重点防范区森林火灾由省、市、县乡领导及村干部共同指挥,并从当地实际出发,视火情和扑火力量,取科学、经济和有效的扑火方法。
六、扑救森林火灾主要分哪几个阶段
根据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和扑火特点,扑救森林火灾必须遵循“先控制,后消灭,再巩固”的程序,分阶段地进行。
(一) 控制火势阶段。控制火势阶段是初期灭火阶段,其任务主要是封锁火头,控制火势,把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燃烧,也是扑火地最紧迫阶段。
(二) 稳定火势阶段。在封锁火头,控制火势后,必须取更有效地措施扑打火翼(火地两侧部),防止火向两侧扩展蔓延,是扑火地最关键阶段。
(三) 清理余火阶段。火被扑灭后,必须在火少迹地上进行巡逻,发现余火要立即熄灭。
(四) 看守火场阶段。主要任务是留守人员看守火场。一般荒山和幼林地起火监守12个小时,中龄林、成龄林地起火监守24个小时以上,方可考虑撤离,目的是防止余火复燃。
七、扑火安全守则
1.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
2.扑火队员必须接受扑火安全培训。
3.遵守火场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严禁单独行动。
4.时刻保持畅通的通讯联系。
5.扑火队员需配备必要的装备,如头盔、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和扑火
机具。
6.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天气变化,尤其要注意午后扑救森林火灾伤亡事故高发
生时段的天气情况。
7.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可燃物种类及易燃程度,避免进入易燃区。
8.注意火场地形条件。扑火队员不可进入三面环山、鞍状山谷、狭窄草塘沟、
窄谷、向阳山坡等地段直接扑打火头。
9.扑救林火时应事先选择好避火安全区和撤退路线,以防不测。一旦陷入危
险环境,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设法进行自救。扑救地下火时,一定要摸清火场范围,并进行标注,以免误入火区。
10.扑火队员体力消耗极大,要适时休整,保持旺盛的体力。
八、扑救山火的有利时机
(一)初发火。初发火火势弱,面积小,只有扑火队伍及时赶到扑救,火较易一举歼灭。
(二)下山火。下山火蔓延速度慢,火势弱,容易扑打。尽可能将下山火消灭在下山阶段。
(三)夜间。夜间特别是凌晨温度低,相对湿度大,风小,火势弱,蔓延速度慢,低凹处的火会自灭;上山火也缓慢爬坡,有时不打自灭。整个火场的火线容易出现断条,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指挥得力,很快就可将火扑灭。但扑打夜间火,一要注意天黑山陡,防止摔伤扑火人员等,二要认真清理,以免第二天气气温上升,风力加大出现复燃火。
有利的灭火天气。林区的小气候常多变,在扑火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阴、雨、雪天气,应集中兵力,奋起灭火,以防天气转晴,难以扑救。
九、旅游区的森林防火
为防止旅游区发生森林火灾,主要措施是:一是建立防火体系,组织扑火队伍,储备充足的扑火物资,建设必要的防火设施。二是制定景区野外用户管理办法,严格措施。三是加强对游人的宣传教育,进山门票要有防火主要事项,旅店中要有防火告示,电视、**、广播等有防火宣传,各旅游线和景点都要有防火标牌。四是景区森林防火指挥部与旅行社、驻景点单位鉴订森林防火责任状,实行导游 包游人,对进入重大景区的人员,实行进山实名登记制。五是清除旅游线路上的枯枝落叶等森林可燃物,减少火灾隐患。六是加强巡逻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子防火戒严期,封闭重要景点,以确保安全。
十、扑火时应如何强化安全措施
一是指派有扑火经验的同志担任前线指挥员。
二是临时组织的扑火人员,必须指定区段和小组负责人。
三是明确扑火纪律和安全事项。
四是检查扑火用品是否符合要求,扑火服十分宽松,阻燃。
五是加强火情侦察,组织好火场通信、救护和后勤保障。
六是选定进退路线和安全区。
七是从火尾入场扑火,沿着火的俩翼火线扑打。
八是不要直接迎风打火头,不要打上山火头,不要在悬崖、陡坡和破碎地形处打火,不要在大风天气下、烈火条件下直接扑火,不要在可燃物稠密处扑火。
九是正确使用扑火机具。
十一、脱险自救方法
一是退入安全区。扑火队(组)在扑火时,要观察火场变化,万一出现飞火和气旋时,组织扑火人员进入火烧迹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区。
二是按规范点火自救。要统一指挥,选择在比较平坦的地方,一边按规范俯卧避险。发生危险时,应就近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把脸放进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
三是按规范迎风突围。当风向突变,火掉头时,指挥员要果断下达突围命令,队员自己要当机立断,选择草较小,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头,憋住一口气,迎风猛冲突围。人在7.5秒内应当可以突围。千万不能与火赛跑,只能对着火冲
中俄边境发生森林火灾,怎么预防森林火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森林防火来讲,尤其如此。对于每一个林业人来讲,防的功课远要比救的功课更重要。森林防火,是林业人提起来就头痛的事情,防火带给基层林人的巨大压力,甚至已经超过了造林绿化的主业。
森林火灾的起因只有两种,自然与人为,而人为火灾又占据绝对的高比例,在非山林地区,人为失火基本上就是引发的森林火灾的根源,特别是农事生产用火和祭祀上坟,是人为的两大主因。预防森林火灾,功课在平时,关键是一个“防”字。
一、在森林防火期封山育林。通常来讲,森林防火期一般安排在10月30日至来年的5月31日,但现在很多地区开始全年防火。在封山育林期间,每个进山路口最好设置防火检查站,防止带火种进山,同时防火队员还要加强巡山,防止野路上山人员携带火种。
二、在防火关键期要守山头地块。像冬至、春节、清明、春季生产期间,要对重点林区的坟场进行监管,防止因烧纸放鞭炮引发山火,同时劝导老百姓用鲜花代替烧纸。
三、配备森林消防专业队和专业的扑火工具。很多人总以为救火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儿,其实不然,救火不但需要过硬的技术,还得掌握基本的常识性问题,一旦山火发生后,怎么上山?怎么扑火?在什么位置扑等,都有详细的细则和技术要求。林业人都知道,防火有个“三打”原则,即对火灾实行“打早,打小,打了”,早就是早发现,早发现火势小易控制,而了指的是必须一次性打死打灭,绝不能留隐患,一般来讲灭火后都要在现场守候一段时间,以防复燃。
四、提前对林下可燃物进行清理。在经过一个夏季的茂盛生长之后,林下一般都会积下大量的树叶和枯草,厚厚的堆积在树下,如果一旦着火,基本上无法控制。
当下,已经进入春季防火的关键时期,农耕开始,很多农民开始烧荒种地,加之春季风多,特别是近年来的气候基本上都是“冬干连春旱”,春季雨水少,最容易引发火灾。另外,春季还是郊游的黄金时期,野外出行增多,增加了防火的控制范围。而且最关键的是,清明节马上来临,这是最让林业人头大的节日。
森林火灾的特点与应对措施
一、何谓森林火灾?发生森林火灾的"三大要素"是什么?如何划分灾害等级?
森林火灾是指在森林燃烧中,失去人为控制,对森林产生破坏性作用的一种自由燃烧现象。 发生森林火灾的"三大要索"是指:森林可燃物、气象条 件和火源。以上三个因素同时具备。则发生森林火灾,若其中有一个因素不具备条件,则不发生森林火灾。 我国《森林防火条例》中规定,森林火灾分为4个等级。 1.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1公顷。 2.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不足一百公顷。3.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不足 1000公顷。 4.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
二、何渭森林可燃物?它们是怎样分类的?
森林中所包含的有机物质都可以燃烧,通称为森林可燃物。一般可分为:
地下可燃物--指枯枝落叶层以下半分解或分解的腐植质、泥炭和树根等。由地下可燃物燃烧 而形成的火叫做"地下火"。"地下火"特点是燃烧速度慢,燃烧时间长,温度高, 不易扑救,对林木损失较大。
地表可燃物--指枯枝落叶层以上到1.5米以内的所有可燃物。包括枯枝落叶、杂草、矮灌、幼树、倒木、伐根等。由地表可燃物燃烧形成的火叫做"地表火"。"地表火"比地下火燃烧速度快,比较容易扑灭。
林中可燃物--指距地1.5米以上的可燃物。包括乔木的枝干、枯木等。由林中可燃物燃烧形成的火叫做"树冠火"。"树冠火"不易扑救,在有大风的作用下,易形成狂燃大火或产生"飞火"、"火旋风"、"火暴"等。
三、造成森林火灾的火源有哪些?
造成森林火灾的火源有2大类:
1.自然火源:指由某些自然现象中所引燃的森林火灾。如雷击火(落地闪电)、火山爆发、滚石火花、泥炭自燃等。
2.人为火源:指人类生活、生产用火所引起的森林火灾。如烧荒、烧炭、烧砖、烧防火线、机车喷火、暴瓦、高压线脱落、乱丢烟头、野炊取暖、上坟烧纸、小孩玩火、呆傻人弄火、坏人放火等。 不论是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都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各地森林防火指挥部门应针对管辖区内的火源发生和变化规律,取相应的对策来加强火源管理,控制林火发生。
四、 影响林火发生的主要气象要素有哪些?
对林火发生有明显影响的主要气象要素有:
降水量--降水量大小直接影响林区可燃物的含水量, 可燃物含水量越高,着火率越低;可燃物含水量越低,着火率越高。如果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或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一般不发生或少发生森林火灾。
气温--日最高气温往往是该地着火与否的主要指标。 林火发生最多的时间,多半是白天气温出现最高的时段。因为气温升高加速可燃物自身温度升高、含水量变小,易接近燃点。所以高温天气是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要特别引起警惕。一般气温在-10-25℃幅度内常有林火发生。如气温 : >25℃以上可燃物生长变绿,体内含水量增加,则发生林火机会也随之减少。
风速--风对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起两个作用。一是使未燃烧的可燃物蒸发变干,易燃;二是可燃物燃烧后,通过风带来新鲜氧气,使火燃烧的更旺。所以大风天气多,火灾次数也多。风又是林火蔓延的重要因子,风速越大,火烧面积也越大。俗话说"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就是这个道理。可见"风"是火险的一个明显标志。
相对湿度一相对湿度越大,可燃物含水率也随之增大。通常相对湿度在75%以上则不易发生森林火灾; 75-- 55%可能发生火灾; 55%以下容易发生火灾; 30%以下可 能发生特大火灾。 此外还有连旱日数长短、云量多少等都能影响森林火灾的发生。
五、森林火灾出现的振幅和变化规律怎样?
全世界每年发生森林火灾20万次左右,被烧林地面积几百万公顷,约是世界现有林面积的0.1%。我国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达万次,被烧林地百万公顷左右。我国森林火灾面积占造林面积的1/3。 森林火灾是有变化规律的,从年变化上来看,多出现在降水量少,连旱日数比较长的年份;从季变化上来看,我国东北、华北一带多出现在春、秋两季,天气晴朗、降水量少,植被干旱,多大风天气。也就是每年的4、5、6月和 9、 10、11月份。冬季由于气温低,积雪覆盖,不易发生火灾。夏季降水量大。可燃物生长旺盛,含水量大也不易发生火灾。我国华东、华南、西南地区火灾季节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此时正是干季,晴日多、降水少、温度适时,而其他月份正是湿季,不易发生火灾。我国西部新疆地区森林防火期界于南北之间,主要集中在7、8、9月份。特别是雷击火集中在7--8月份较多;从日变化上来看,森林火灾多发生 在上午10时至下午16时之间,正是一日内气温偏高,湿度偏小、风速较大的时段,此时发生火灾,火势发展强、蔓延速度快、不易扑救。
六、何为林火蔓延?影响因子有哪些?
森林植被燃烧后,火就会不断向四周扩展。通过热对流、热幅射,热传导的方式不断向前伸延、扩大燃烧面积, 把这种燃烧现象称为林火蔓延。影响林火蔓延的主要因子是:1.可燃物种类和含水率:可燃物的形状、结构、大小;含水量不同,则蔓延快慢也不同,如矮小干枯的杂草、 灌木燃点低、蔓延快。湿润、粗大的枯枝、倒木不易燃,蔓延慢。2.风:是决定林火蔓延方向和速度的主要因子。有风促进空气流通,加速燃烧反应,风速大蔓延速度快,顺风火比逆风火蔓延快,侧风火界于两者之间。3.地形:地形凸凹起伏,引起小气候改变,造成水热差异,影响林火蔓延。如阳坡和山脊,蔓延快;阴坡和山谷蔓延慢;上山火比下山火蔓延快;陡坡比平缓地蔓延快。4.昼夜变化:白天有日光照射,气温高、湿度小、风速大、可燃物干燥、林火蔓延快;夜间与白日相反,林火蔓延慢。所以扑火人员都是在夜间趁着火势弱、蔓延慢,抓紧时间一举打灭。
七、扑灭森林火灾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哪些?
在扑灭森林火灾时,只要控制住发生火灾的任何一因素,都能使火熄灭。 1.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燃点以下。 2.阻隔可燃物,破坏连续燃烧的条件。 3.使可燃物与空(氧)气隔绝。 取的基本方法有: 冷却洛一在燃烧的可燃物上洒水。化学药剂或湿土用来降低热量,让可燃物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使火熄灭。 隔离法一取阻隔的手段,使火与可燃物分隔、使已燃的物质与未燃的物质分隔。一般取在可燃物上面喷洒化 学药剂,或用人工扑打、机翻生土带、用高速风力提前火烧、适度爆破等办法开设防火线(带)等,使火与可燃物、 已燃烧的可燃物与未燃烧的可燃物分隔。同时通过向已燃烧的可燃物洒水或药剂;也能增加可燃物的耐火性和难燃性。 窒息法一通过隔绝空气使空气中的含氧率降低到14--18%以下,而使火窒息。一般用机具扑打,用土覆盖, 喷洒化学药剂,使用爆破等手段使火窒息。
八、航空护林包括哪些内容?
航空护林包括巡护、报警、投递火报、跳伞扑火、机降 灭火、空中灭火(利用飞机从空中洒扬化学灭火剂)等项工 作由于飞机具有速度快,观察区域大,机动性强等优点, 因此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远和原始林区多用飞机巡护。发现森林火情后,速向管辖区内森林防火指挥部门投递火报。指出起火地点、火灾种类、火场面积、林火蔓延方向、蔓延速度、地面上人扑打路线等。如果飞机发现火情早、火场燃烧面积小,则可机载灭火队员直接实施空投或用 直升机降的办法,将扑火队员送人火场,实行"打早、打 小、打了",消灭林火在初始阶段。如果火区较大,林火蔓、 延速度快,则利用飞机喷洒化学灭火剂、阻火剂限制火区扩大,减少火势,与地面扑火人员配合将林火扑灭。此外,使用飞机给火区运送扑打工具、生活给养、抢运伤员等。
九、扑救森林火灾如何避免烧死烧伤?
扑救森林火灾是一项紧急性任务。扑火队员面对高温烤的、浓烟意呛以及精疲力竭。火场中可燃物有时能产生200℃以上的地面温度和1000℃空气温度,而人体在高于120℃的环境中就丧失功能。所以高温、浓烟、身体过分消耗是发生扑火队员伤亡的危险三角。故参加扑火人员一定要注意: 1.上火场要配戴安全防护装备,包括头盔、服装、手套、靴子、安全罩、眼镜、滤毒面罩,以避免高温、烟熏造成晕迷、窒能被火烧死。 2.服从有扑林火经验的人员指挥,注意观察周围火环境和林火发展特点。 (1)扑火时不要在火区线内活动,要沿着火场的边线前进。 (2)打草原火时,不能乱打硬拼;预防风向风速突然变化、火舌燎伤;打上山火时不要顺着火头爬山扑打,防止被火包围;打地下火时,注意不要掉进腐质层中,被火烧伤; 打林内火时,注意不要被倒树砸伤;打大火时,要选择火势 弱的地方为突破口,不要在火势强的地方强攻;对于一时攻 不上去的火,要回避火头,待机歼灭。风大、火强撤退时,要沿已灭火线返回,避开顺风 火,防止被火吞没。休息时,宿营地周围要打好安全防火线,以防被火包围。
十、被林火包围时,应如何进行自救?
由于风向突变或地形特点,参加扑火人员有时被火包围,脱险的办法是:
1.在附近,先点火烧除一块空地,作为安全区然后进入进火。
2.若来不及点火,要立即选择近处土坑、河滩或河 沟。把衣服用水浸湿,蒙在头上,卧倒进火。
3.用衣服把头包好,选择杂草矮小或好走的地方,一口气迎着火猛冲出去,也可以安全脱险。(吴士英)
十一、我国森林防火的任务和范围包括哪些?
森林防火是森林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根据《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行政领导负责制,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护林防火组织,在大面积林区进行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宣传组织群众,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订立森林防火制度,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防火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落实护林防火各项方针政策及其规章制度,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保护森林安全。其工作范围包括国家、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森林和林木。
十二、我国在森林防火、灭火工作中用了哪些新技术?
1.人工促进降雨:在森林火险期内,选择适合降雨的天气条件,用人工催化降雨的方法进行防火、灭火。目前,我国用于促进人工降雨的催化剂有:干冰、碘化银等。利用飞机、降雨火箭,高等作为播撤工具,将催化剂带入高空云层中促进人工降雨。
2.森林化学灭火:用化学药剂阻滞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的一种灭火方法。以磷酸氨、尿素等为主剂制成化学灭火剂,通过飞机或背负式灭火器,将化学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火头或火线上进行灭火。此外,利用化学除草剂开设防火线。
3.利用红外线探火仪和红外摄影来探测林火。应用红外线热幅射原理,可以发现初起林火和地下火,可透过烟雾,拍摄火线及火区,监视火烧迹地余火和测算火烧迹地面积等。
4.利用人造地球卫星探测林火:通过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准确测定森林火灾的位置和火场范围。并通过火灾发生发展情况的彩色照片进行火灾分析,为森林防火指挥部门提供可靠的森林火灾的信息和依据。
5.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大量气象因子数据,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火险预报、计算并确定最适合的防火方案。
十三、建国以来我国最大的一次森林火灾发生在何时何地?应吸取哪些教训?
建国以来我国最大的一次森林火灾发生于1987年5月6日至6月2日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北部林区。这是一起震惊中外的特大森林火灾,给国家森林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过火林地总面积114万公顷,其中受害森林面积87万公顷。应吸取的教训是
1.主管森林防火的领导存在官僚主义,表现在"着火忙一阵,过后无人问"。
2.对"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护林防火方针没有真正贯彻落实。表现在"宁可得病多花钱治,不愿无病少花钱防"。
3.管理混乱,纪律松弛。表现在制度不严,责任不 明。防火人员随意调,防火期间不上岗。
4.缺乏应有的技术设施,控制火灾能力薄弱。
5.防火队伍素质低,不重视防火科普宣传和法制教育。
6.不尊重人才,不尊重实际。没有把林火管理纳入科学的轨道。 国家森林防火总指挥部总指挥同志于1987年8 月在特大森林火灾后的大兴安岭的西林吉写下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加强护林防火能力,保护我国绿色宝库"的指示。为我国今后林火管理指明了方向。作为我国每一个公民,应加强森林火灾意识,做到护林防火,有责。
火险天气是什么?
(fire weather)
(王正非,潘家震)
有利于林火发生,影响林火行为及其控制的各种特征天气。天气、森林可燃物和火源,是构成森林火灾的三个要素。林火天气集中反映了干旱、高温和大风等特殊的天气条件,因此讨论林火天气时,必须考虑火险天气要素和形成的火险天气型。
火险天气要素
所有天气要素对于火险都有影响,但最直接的影响有以下几个:①降水量与降水区间:枯死的可燃物其形状、大小、配置格局的不同,吸收和保持湿润的时间都不一样。它的干湿不仅取决于降水量,还和降水区间的长短有关。细小可燃物,如枯草、落叶、松针和松散的枯枝落叶层等,吸收和失掉水分都非常快,甚至可能由毫无着火性在几个小时后变为很高的燃烧性。而中等可燃物的水分变化较前者缓慢,如小枝、木棍、表面腐殖层等,和外界水分交换较慢,并有一定吃水能力。这类可燃物左右着某一区域的林地能否燃烧蔓延和林火控制的难易。它们的含水量大小决定着灭火难易。至于粗大而且结构紧密的可燃物,如大圆木、深层的腐殖质和泥炭层等物质,这些水分变化更缓慢,其干湿反映了降水情况的长期累积。②温度:是激发可燃物着火性的主要因子。可燃物含水量依靠温度蒸发,温度越高蒸发力越强,可燃物变干越迅速。温度的作用和降水相反。在高温下,需要引燃的热量变小,容易着火。狂燃烈火往往在气温较高的时间里发生。温度对于中等可燃物和粗大可燃物的水分积累和减少有着密切关系,它不仅是火险的月变因子,也是季节变化因子。③相对湿度: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升高,则相对湿度立即减小,并且加速可燃物变干。一般相对湿度和可燃物含水量保持平衡关系,空气湿度小,可燃物含水量减少,相反则增加,尤其对于细小可燃物更为敏感。以50%的空气相对湿度为临界线,小于50%容易发火;相对湿度超过50%以上,则可燃物的含水量基本停止蒸发,相反要从空气中吸收水分。④风:风速和风向对着火性和火行为影响极大。风一方面加速水分蒸发,另一方面为燃烧蔓延的火输送氧气。同时,风的平流动力作用还可使火沿风向加速度蔓延。当风速4米/秒时,火的蔓延速度比无风时增加2倍;风速增至8米/秒,则火的蔓延速度可增达4倍。但是,风力超过6级时,小的火源热量容易被风吹散,燃烧的热能不能积聚成热源,却有熄火作用。⑤气压:虽然它对火的燃烧蔓延没有直接影响,但气压是气团和气旋或反气旋的重要指标。在特定的时间或地方,对未来天气变化有明显的指示性,特别对于直接影响火发生发展的气温和风的预报,有赖于气团性质和气压配布形势。⑥高层大气状况:根据气温的垂直分布和高层风的状况,能够判断地面的大气稳定与不稳定,以及逆温层的存在与局部低空急流有无发展趋势等,这对于已经发生的林火能否导致飞火、火暴或狂燃火具有重要意义。⑦大气能见度:是发现火的重要因子。每当森林处于高火险,同时发生能见度不良时,就给指挥扑火造成障碍。这对于气象部门是个很难处理的问题,有赖于防火人员凭自己的经验判别哪种情况是燃烧的烟幕,哪种情况属于霾或烟雾或飞扬的尘埃。
最重要的火险天气型
火险天气在中国主要的有下列几种类型:①干燥气团型:夏季或秋季从极地大陆袭来的冷干气团,经过中纬度时,逐渐变性升温,但保持其干燥的本性,长期停滞,引起地表水分蒸发旺盛,地被物容易引火燃烧。据中国东北林区统计,在高压脊控制下,104次森林大火中,这种类型的占32%。②气旋活动型:这种类型在中国东北林区更为突出。当贝加尔湖或蒙古气旋进入大兴安岭林区时,形成很长的冷锋面,使大兴安岭南部林区、小兴安岭、长白山等林区几乎全包括在暖区内。这时的天气特征是西南大风,高温,有时相对湿度小于10%。同时,冷锋面过境,伴随着较强的雷电,降水量却很小(很少超过5毫米)。因此,这样干燥的气旋为森林提供了有利的引火燃烧和蔓延的条件,易引起森林火灾,尤其当气旋连续通过时,容易酿成特大火灾。根据10~1981年的统计,大兴安岭林区的6次特大火灾都是这类型;在104次大火灾中,属于贝加尔湖或蒙古气旋的竟达35%。③副热带高压型:夏季西太平洋上常出现很强的高压,即所谓副热带高压,有时向西扩展,控制华中全部和华南一部分地区,特别是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东部、贵州省东北部等地林区发生久旱不雨的天气,7、8月份有时连续晴朗高温,从而这一时期便成为这些地区林火的多发期。如重庆市历史上7月份出现的森林火灾次数,竟达全年的48%。④高原大风型:西南高原在干季高空受西风急流控制,低空、地面受蒙古冷高压影响,早春气温回升较快,出现干燥天气,特别是间歇性的高原大风,更促使干季中出现特别干燥的天气,增加森林的燃烧蔓延的危险性。当500百帕高空图上极涡偏于西半球,中纬度环流呈纬向型,并且高空盛行西南气流时,出现较好天气,容易升温,湿度变小,使火险升高。而500百帕图显示强盛的欧洲高压脊,乌拉尔山东侧为阶梯型低压槽,并在700百帕图上有小槽过境,这就预示云贵高原将有一次大风过程。因此,这种过程最容易使已经着起的林火蔓延成灾。
参考书目
A.A.Brown and K.P.Dis,Forest Fire Control and Use,2nd Ed.,McGraw-Hill Book Company,New York,13.火险预报
(fire danger forecast)
(段秀英,潘在晨)
根据有关天气因素、可燃物状况和火源等,对森林火灾发生、发展所进行的预报。通常用火险等级(或指标)表示。各种火险预报方法都有它规定的等级表,包括火险指标、火险等级、管理措施三个部分。火险预报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它不单预报林火能否发生,同时还对已发生的林火的蔓延和强度进行定量预测,为林区防火、灭火和林火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火险预报,最初是从单因子预报开始的,后逐渐由单因子发展到多因子。1928年加拿大赖特(J.G.Wright)用相对湿度进行火险天气预报,1936年美国吉斯伯恩(H.T.Gisborne)提出多因子预报方法,1944年苏联涅斯捷罗夫(В.Г.Нестеров)提出多因子的综合指标法。1950年后,研究和使用火险预报的国家愈来愈多,中国研究了双指标等方法。10年以后,美国和加拿大相继提出了国家火险级系统,适合全国性的大区预报。80年代初中国的火险预报已开始向林火发生和林火行为的综合预报发展。
火险预报一般方法
这类方法较多,典型的有:①综合指标法:根据无雨期间的空气饱和差、气温及雨量多少的综合影响,预测森林的燃烧性,确定相应的指标。由下雨后若干天内,空气温度和饱和差乘积之和决定,计算式如下:
式中T为综合指标;ti、di分别为降水后第i天的空气温度(0℃)、水汽饱和差(mb)。计算指标时,须在每天13时,测定空气温度和饱和差的变化,并根据每天的降水量进行修改。如当日的降水量超过2毫米时,则取消以前积累的综合指标值;降水量大于5毫米以上时,则将降雨后5天内的综合指标值减去1/4,然后累积,即能得出火灾危险天气等级的综合指标。②实效湿度法:森林可燃物的易燃程度,取决于含水量大小,而可燃物的含水量,则受空气湿度的影响,它们之间总是趋于平衡。因此,可判断空气湿度对可燃物含水量的影响,以估计燃烧性。其计算公式如下:
实效湿度(%)=(1-a)(a0h0+a1h1+a2h2……+anhn)
式中 a为系数,一般取值0.5;h0,h1,h2,……hn分别为当日,前一天,前二天,……前n天的平均相对湿度。实效湿度与燃烧性关系由下表查得。③双指标法:着火指标由每天的最小湿度与最高气温来确定,火的蔓延指标由实效湿度和最大风速来确定。根据着火指标(I)与蔓延指标(S)即能确定森林火灾危险等级。其计算公式如下:
I=A1e-B1H+A2TB2+C1
S=A3e-B3R+A4VB4+C2
式中 H为最小湿度(%);T为最高温度(℃);R为实效湿度(%);V为最大风速(米/秒);C1、C2均为统计常数。根据当日13时上述气象要素观测值,用计算检索图即可查出当日的着火指标与蔓延指标。两个指标变化范围都是0~100。危险级从“不燃”到“强燃”,从“小蔓延”到“强烈蔓延”,都分为五级。
实效湿度与燃烧关系表
美国国家火险等级系统
简称NFDRS。该火险等级系统由四种指标组成,即:①人为火发生指标(MCDI):即可能发生人为火危险的数值估算,它根据某一火险级内人为火源情况和着火组分(IC)决定;②雷击火发生指标(LOI):即可能发生雷击火危险的数值估算,它根据着火组分(IC)和闪电危险性(或称雷暴活动)得出;③燃烧指标(BI):由蔓延组成(SC)和能量释放组分(ERC)计算得出,它是国家火险等级中的主要内容,与林火强度和火焰长度相互关联,反映着林火的行为特征;④火负荷指标(FLI):即国家火险等级的最终指标,表示防火部门对控制区有可能发生的林火需要扑火力量的基本准备。
美国国家火险等级系统划分的可燃物类型有20类,要求输入的火险因素也较多。林火天气站除需要测定13~15时空气温度和湿度、风速、云量,以及24小时最高最低湿度和相对湿度外,还需记录降水持续时间、可燃物湿度棒含水量和闪电活动等。通过林火信息检索系统(AFFIRRS)火险级可以由计算机处理,也可以通过查表计算。
加拿大森林火灾天气指标
指标系统由三个湿度码、两个中间指标(最初蔓延指标、调整后的落叶层湿度码)形成火灾天气指标(见图)。三个湿度码反映三种可燃物类型的水分变化:细小可燃物湿度码(FFMC)反映地表枯枝落叶层在天气要素的影响下的干湿变化;下层落叶层湿度码(DMC)反映下层落叶层(具有松散有机物结构的可燃物层)的水分变化;干旱码(DC)反映深层落叶层(由细密的有机物组成的可燃物)含水量变化。三个湿度码在计算时除计入当日天气要素外,还要代入昨日的码值。在三个码值的基础上,加上风速后形成两个中间指标,然后再组合成最终的指标——林火天气指标(FWI)。
加拿大林火天气指标系统图
除了上述的几种火险预报方法外,澳大利亚、法国、民主德国、日本等也都有适合本国特点的火险预报方法。
参考书目
A.A.Brown and K.P.Dis,Forest Fire Control and Use,2nd Ed;McGraw-Hill Book Company,New York,13.
雨雪冰冻灾害气候条件下消防兵怎样灭火救援?
要点一:加强部署,全体动员,提高官兵应对恶劣气候条件下灭火救援的思想意识。
据气候历史资料统计,今年1月份以来出现的大范围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是自1954年以来冰冻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严重的一年。就连平时极少见到雨雪冰冻天气的广东、广西的中南部也出现了严重的冻雨或冰冻天气。恶劣天气给受灾地区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严重影响,也给消防官兵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开展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许多官兵尤其是来自南方的官兵从未遇到过这样恶劣的天气,更没有参加过类似条件下灭火救援工作的训练,缺乏灾害性雨雪冰冻天气下灭火救援的经验。应对这样的恶劣天气,做好部队灭火救援动员部署尤其重要。一方面各级消防部队要结合冬季防火工作、部队安全防事故工作的部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召开动员会的方式,组织全体官兵深入学习贯彻上级关于雨雪冰冻天气救援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让每个官兵深刻认识到,做好恶劣气候条件下的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是消防部队的职责所在,动员部队针对气候、路况、灾害特点,充分做好“打大仗、打恶仗”的思想和器材物资准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好各项灭火救援工作。另一方面,各级消防部队要针对恶劣气候条件的特点,加强官兵的安全防护教育,既让官兵对恶劣气候条件下灭火救援工作的艰巨性有足够的认识,同时也让官兵掌握必备的个人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
要点二:突出雨雪冰冻气候特点,扎实做好灭火救援准备工作。
雨雪冰冻恶劣气候条件下的灭火救援准备,关键在于“人、车、水”三个要素,因此也要重点做好人员的适应性训练、车辆的安全防护和水源的有效保护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官兵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灭火救援的适应性训练,增强官兵实战能力。针对雨雪冰冻灾害等恶劣气候条件的特点,加强官兵应对恶劣天气灭火救援的理论学习,提高官兵的理论知识,同时,执勤部队要针对严寒条件下灭火救援的不利因素,组织官兵开展体能、技能、战术训练,积极开展雨雪、湿滑场地水带铺设、车辆行驶以及灭火救援战斗展开等技战术科目的适应性训练,积极创设火灾、交通事故救援、建筑倒塌救援等有针对性的训练课目,完善事故处置预案,不断提高部队应对恶劣气候的作战能力。
二是做好执勤车辆的安全防护,确保车辆“开得动,拉得出,打得赢”。 在寒冷低温的情况下,各类消防执勤车辆要取严格的防冻保暖措施,严防车辆因油路凝结打不着、消防车出水口和水带接口处结冰打不开等特殊情况的发生。为此,各执勤部队要制定出严格的车辆器材维护保养和防冻保暖的制度,在雨雪冰冻气候条件下,每天至少做到“一检二热”,即各执勤中队每天要对全部灭火救援车辆和器材装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车辆和器材装备完整好用;“二热”即全部执勤车辆和常用的灭火救援器材装备每天至少要进行两次发动预热,防止车辆装备因寒冷天气无法启动,耽误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针对雨雪冰冻气候条件下路面积雪或结冰的情况,各类执勤这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安全需要,提前给执勤车辆加防冻液和防滑链,确保行车安全。
三是加强消防水源维护。针对寒冷低温导致江河湖泊等天然水源结冰、市政消火栓、阀门、管道易被冻结冻裂无法使用的情况,执勤中队要及时掌握水源情况的变化,加大与市政、供水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积极做好市政消火栓的防冻保暖和保护维修工作,做好水源的普查和“六熟悉”工作,保障灭火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要点三:加强营区保暖和个人防冻保暖工作。
雨雪冰冻条件对人体的生理机能产生严重影响,易出现畏寒、反应迟钝、动作迟缓的生理反应,同时严寒也容易引发感冒、发烧等病症。然而,火情警情没有规律,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一旦有警需要战斗员立即从安静的状态进入高度紧张和迅速行动的状态。这样强烈的反差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导致官兵意外受伤。为此,部队必须做好营区和个人的防冻保暖工作。一是做好营区保暖工作。各级消防部队要根据自身特点,及时配备和启用各种取暖保暖措施,做好“三热”工作,确保官兵穿得暖、吃上热饭、洗上热水澡。二是做好官兵个人防寒保暖工作。各地要根据实际为基层中队官兵增发热水袋、棉被、保暖手套、棉鞋、棉衣、棉裤等,确保官兵休息好,适应寒冷气候条件下作战,防止冻伤或感冒。
要点四:加强教育管理,杜绝部队安全事故发生。
各地消防部队要结合冬季防火、春节安全防护等工作,适时在部队开展“百日安全竞赛活动”,抓好部队的稳定工作。一是要积极开展雨雪冰冻天气下灭火救援安全工作的学习教育,不断强化消防官兵的安全意识。二是制定完善人、车安全管理措施,确保人员稳定,防止消防执勤车辆在赶赴火场或归队的途中打滑造成交通事故。三是狠抓执勤车辆、器材装备、防冻措施落实,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要点五:加强后勤保障工作,解决灭火救援后顾之忧。
结合雨雪冰冻灾害气候特点和官兵战士身体状况等特点,着重做好以下四项后勤保障工作。一是要科学安排伙食,加大富含热量的食物和抗寒的食物在官兵日常饮食中的比例,比如食堂配餐中增加薯类、肉禽蛋等高热量食品,以及每天熬制姜汤、酸辣汤给官兵饮用等,以此提高官兵的体质和抗寒防冻能力。二是积极做好卫生和防病工作,增强官兵防病抗病能力,杜绝各类传染病、食物中毒等事故的发生。三是夜间出警和长时间作战要准备足够的食品,及时补充身体热量,确保战斗力。四是出警归队后要及时做好人、车、装备的安全防护,及时更换补充战斗人员因灭火救援打湿的防护服,做好车辆油料、物资的检修补充,及时检修各类装备器材,迅速恢复战备状态,为下次出警做好充分准备。
四川宜宾连天山深夜突发山火,川渝地区为何会山火频发呢?
四川和重庆的高温导致了大规模的野火,烧毁了树木,威胁到当地的环境。在重庆涪陵大火被成功扑灭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五星镇甚至天山附近也发生了大火。现场仍在救援中,由于火灾现场山高岩陡,救援难度较大,当地气象部门正在努力处理。四川省气象局启动森林火灾气象服务,保障应急响应,部署加强森林火灾灾区监测预警服务。西昌、木里等地已生产出24种专项预报服务产品,发布了多级火灾遥感监测产品。
省气象局派工作人员随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工作组赶赴凉山火场开展指挥调度。凉山市气象局召开森林防火气象保障服务部署会议,部署气象应急设备、专业气象服务、应急响应等工作。凉山州局和相关县局已启动森林火灾应急响应,每天开展森林防火灭火专项天气预报服务,每小时提供火场附近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气象数据,为科学灭火提供气象保障。重庆涪陵区发生的两起山火最初被确定为老人烧毁野蜂袋和高温强风下民用电线断裂的原因。南川地区发生的两起森林火灾的原因是干枯枝叶在高温下自燃和某企业供电线路负荷过大。
当气温持续升高时,森林火灾的可能性会急剧增加,夏季燃料会离着火点更近,再加上干旱造成的水分减少,燃料会比较干燥,更容易着火。由于高温和干旱的共同作用,野火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大量研究结果也表明,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全球范围内的野火数量不断增加,这对人类和地球环境都是双重打击。绝大多数火灾是人为引起的,占98%!我们说的不仅仅是故意纵火,还有其他原因,如在山上烧纸祭祀,乱扔烟头和燃烧稻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