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什么天气不能养鱼_蝌蚪什么天气不能养鱼了
1.养殖蝌蚪的注意事项
2.野生石蛙怎样人工养殖
3.蝌蚪游泳是什么天气
4.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5.牛蛙蝌蚪会出现断尾,腹部发红是什么病?
6.蝌蚪长出四只脚了该怎么养
7.蝌蚪苗怎么养?
养殖蝌蚪的注意事项
养殖蝌蚪的注意事项从容器、水质、饲料、水位、光照等方面着手。
1、容器
小蝌蚪生活在水里用腮呼吸,如果养的数量较多,容器就要选择大一点的,这样水体的溶氧量充足,蝌蚪能呼吸到氧气,才不会被憋死。只需要考虑容器的大小和饲养密度,至于是用盆子还是鱼缸都可以。
2、水质
蝌蚪喜欢清洁的水质,可以使用纯净水、矿泉水喂养,如果是自来水,则需要晾晒两三天,等水中的氯气挥发掉,才能用来养蝌蚪。保持稳定的换水频率,每隔两三天换一次,每次只换总水量的三分之一,水质和水温稳定,有利于蝌蚪生活。
3、饲料
蝌蚪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微生物为食,在家里养的时候,可以喂青苔,或者是煮熟的菠菜叶子,如果想让蝌蚪吃得有营养,则可以喂动物性饲料,如孑孓、蛋黄水等,每天喂食1-2次,小蝌蚪能够很快长大。
4、水位
蝌蚪长出四肢后就会变成小青蛙,青蛙是用肺呼吸的,不能完全生活在水里,这时候就要给它换成水陆兼备的环境,降低水体深度,增加陆地,小青蛙才不会被淹死。
5、光照
养殖蝌蚪时,需要为其提供适宜的光照,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蝌蚪的游动性才会更好,并且会更加健康,不会出现死亡的现象,因此,天气晴朗时,要将蝌蚪移到光照良好的地方。
野生石蛙怎样人工养殖
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3-10月,4—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在种蛙冬眠复苏以后,配种繁殖之前,做好种蛙的选择、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
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雌蛙,体重达150克以上性已成熟,雄蛙200克以上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龄种蛙繁殖力较强。
种蛙的培育
气温、水温、水质、光照、饵料、环境条件对蛙的健康,繁殖影响极大,生存环境与否,直接影响配种产卵量,受精率,卵孵化率和蝌蚪的成活率,根据棘胸蛙习性,种蛙池应建在安静,弱光处,池高0.8米,面积6平方米,池底铺垫卵石和石块构成的石穴,并以水草隐蔽,利于蛙栖息产卵,池内水陆面积2:1,要求池水容量相对稳定,水深8~10厘米,水质清新,pH值6.5~8,无有害寄生虫,一般在采食旺季每天换水一次,采食淡季,每间隔2~3天换水一次,每池放雌雄蛙20~30对,按雌雄1:1比例进行群养,选留的种蛙在冬眠前或春繁前必须做好群养放养准备。
选留作种的蛙在冬眠前应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冬季在温度达到12℃以上时 应保持喂食,减少冬季体内能量的消耗,保持石蛙的生长和性腺的良好发育。
保证安全越冬,搞好种蛙的培育,除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之外,还必须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种蛙以蚯蚓、黄粉虫、螃蟹、蝇蛆、昆虫等动物性饲料为主,5~9月摄食量最大,发情期间,摄食量减少,产卵后食量增大。因此,必须保证饲料供应,投喂量约为蛙体重的5~7%,以采食后略有剩余为宜;每天投喂保持均衡,不可忽多忽少,依具体情况,适情增减,投料时间一般在晚上6~7时,每天一次,定点投饲。
配种和产卵
石蛙冬眠后,卵泡迅速发育,通常在4月份,(饲养的当三月初就会开始产卵)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产卵,9月底基本结束。配种雌雄比例为1:1,种蛙池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20只,种蛙一般在夜间9时后抱对,配种母蛙于清晨4—7时排卵,产出卵块通常粘附在石块池壁,水草上,一般每次产卵300—500粒,高的可达1000~2000粒,卵粒圆球形,外胶质膜将卵粒粘连在一起,产出的卵在1小时之内尽可能不要搅动,以免卵块破碎,降低孵化率,在种蛙配种产卵时,如果惊动或强光照射,将会影响配种,排卵和受精,因此,要人为制造一个光线暗淡、幽静、水质清新、水位稳定且有长流水和流水声的适宜配种产卵的环境,在日常的饲养操作中更应注意这些。
人工孵化
石蛙卵呈球形,类似鱼眼,卵直径约2~3毫米,卵外层胶,质膜呈圆形,卵产出落水后,胶质膜吸水即膨大,卵胶质膜彼此相连成卵块,呈葡萄状,卵块吸附在产卵池内的石块,水草或池壁上,未受精的卵3天后动物极明显变黄,植物极白色不透明,受精卵开始发育至蝌蚪孵出,整个孵化期是胚胎发良的时期,胚胎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这个时期要求环境生态条件稳定避免阳光直射,人工捞取受精卵操作时必须仔细,轻缓,否则就会降低孵化率。在孵化过程中,水要清洁,水温23—28℃,pH值中性 为宜,孵化密度每个孵化框一窝不可分开。
根据石蛙人工孵化试验观察,棘胸蛙卵在产出后5—10分钟,动物极呈黑色,植物极呈白色,蛙卵在23~28℃水温下孵化,第五天可见受精卵动物极黑点变长呈线,第七天胚胎呈条状,一端大、一端小、第八天胚胎明显显示头和尾、蝌蚪成形,并且会晃动,第十天就有少许蝌蚪孵化出膜,第十三天有76%孵出,第十五天全部孵出,孵化率达96%以上, 蛙卵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应做到温度适宜、水质无污染、蛙卵消毒、孵化池增氧等技术要求。
在繁殖季节,每天早晨巡池1次,母蛙排卵1小时后应将卵块取出,采卵时注意保持卵块的整体性,勿搞破,搞散、搞碎、取出的卵轻轻放于事先准备好的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孵化过程中除防止天敌侵害时,还应严格掌握孵化的生态条件,包括水温、水深、水质等要求、水温23—28℃,水深8—10厘米,pH值6.5~8,水质清新无污染,并含充足的氧气,光照自然即可,但忌阳光直射。温度是孵化的主要生态条件之一,它比起牛蛙的孵化温度来说低了些,高温对其孵化很不利,温度过高,会使胚胎发育到某个阶段停止,最后坏死,其中尤以发育到神经胚这一段时期死亡率最高,这是因这个时期胚胎正处于神经管的形成、脑的分化,原始消化管形成及胚层的初步分化时期对外界不良环境反应特别敏感的缘故。
石蛙蝌蚪与幼蛙的饲养管理
石蛙的蝌蚪对外界环境及敌害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较差,稍不注意,将会造成很大损失,而石蛙的幼蛙,是经过十多天的停食变态,变态后的小幼蛙,身体虚弱,对环境十分敏感,特别是在头10天里,其肺和消化道都非常脆弱,因此,饲养管理水平高低是影响其成活率的关键。
(一)、蝌蚪饲养管理技术
石蛙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母蛙产卵后,其卵经人工孵化10~15天可以孵出蝌蚪。小蝌蚪孵出后身体呈棕**,体长0.6~0.8厘米。呈鼓锤状,通常吸附在池底和卵膜上,很少活动,也不觅食,到了三天后活动量增加,并开始觅食,根据试验观察,蝌蚪生长发育要经历:初期、,前期、中期、后期四个阶段。生长后期也叫蝌蚪变态期。蝌蚪各个时期的生长特点和对饲养管理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
1、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喂食,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并开始觅食,所食饵料以豆浆、牛奶、蛋黄以及活体浮游动物,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水pH值高于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般以10~15厘米为好,每1~2天换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栅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可到1~1.5厘米长。
2、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 ,蝌蚪开始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补料初期主要以高蛋白流汁饵料为主,如蛋黄、豆浆、并辅以嫩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晚上均可,每天2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可投喂一只鸡蛋黄,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厘米,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外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10~20日龄的蝌蚪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厘米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
3、生长中期(20~55天)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可以停止投饲流汁饵料,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熟蕃茄,南瓜、米饭和鲜嫩水草之类,这一时期的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在饲养上要按时投给蝌蚪足够采食的饵料,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饲养密度以300,100尾M2为宜,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良,到65日龄有些蝌蚪长出后脚,蝌蚪成活可达75%。
4、生长后期(55—75天),也叫蝌蚪变态期,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其间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5日龄左右,体长达4厘米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10天(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一长出,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这一时期如果饲养管理不当,蝌蚪就难以变态或在变态中,大量死亡,因此必须精心合理地饲养管理,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植物性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饲料。在管理上要造就一个适合于蝌蚪变态的生态环境,做到:分级饲养、水质清新、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即在蝌蚪长出后肢时就要将蝌蚪放到变态池内饲养,变态池内水深不得超过10厘米,水的面积与陆地面积各半,并要创造变态蝌蚪易于登陆的条件,在上岸变态缩尾巴时,光线要阴暗,要保持环境的幽静,在达到以上饲养、管理及蝌蚪变态条件的情况下,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15天,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6%左右,蝌蚪分级饲养,同一日龄蝌蚪按个体大小不同进行分级,每月1次,以利于统一投饲管理,合理掌握好饲养密度,在分级过程中进行分群组合,以同级个体适当的密度,进行分池饲养,饲料要品种多样、优质,正确掌握好合理的投饲量,不可过少过多,每天定点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均衡,随日龄增长而逐渐适当增加,在蝌蚪采食旺季,或变态前后,应更严格做好投喂管理工作,以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或因环境条件的不适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早期孵化的蝌蚪应加强饲养,促其当年变态,晚期孵化的蝌蚪应合理控制饲喂量,不使其当年变态,让蝌蚪越冬,以降低死亡率。
蝌蚪随着外界气温的下降其活动和摄食量逐渐减小,当池水水温降到10℃以下时,就基本上停止活动和觅食,趋于冬眠状态,当水池水温降到2℃时,对蝌蚪就构成生命威胁,部分抵抗力差的蝌蚪就会被冻死,当外界气温降到0℃以下,池水表面冻结时,在几小时内就可造成蝌蚪死亡。因此,棘胸蛙蝌蚪进入越冬期后,就要将池水升到20厘米以上,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在池上加覆盖物,池内活水常流以防池水结冰。
石蛙蝌蚪在养殖过程中,除严格掌握以上饲养管理技术以外,还必须做好防敌害工作,如鼠、蛇、鸟的危害,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二)、石蛙幼蛙的饲养管理技术
刚变态的幼蛙体型小,体长不到一厘米,体重在2克左右,比原来的蝌蚪还小,采食量和消化力都不及变态前的蝌蚪,幼蛙饲料有蝇蛆、黄粉虫、蚯蚓等运动性饲料。虽然,幼蛙尾巴缩掉就开始觅食,但觅食量很少,一般每二天采食一次,每次只能吃一条二日龄的小蝇蛆或小蚯蚓:饲料的投喂时间在傍晚天黑前,投料量视其采食量而定,一般保持池内略有饵料剩余为宜。10天以后,幼蛙就进入正常的活动和觅食状态,每只蛙每天可食一条4日龄的蝇蛆,幼蛙在一月龄之内喂蝇蛆为主,一个月以后可以投喂蚯蚓——日本大平2号蚯蚓,以后以蚯蚓为主料,一般不喂蝇蛆,到一个半月以后,可以喂给本地小蚯蚓,随着幼蛙日龄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所投喂的蚯蚓也要不断地增粗,且喂量也要不断加大。到2月龄以后就可投如筷子粗细的蚯蚓。饲喂幼蛙时在投饵方式上注意将活的饵料投放在池内食台上,不能直接投到池水中以免污染水质,并应掌握定位、定时、定量、定质的原则,每日投饵在傍晚前后,按体重的5—7%进行投喂,同时也因个体大小、食欲、气候、气温、数量而酌情增减,饲料要求种类多样,新鲜富营养,足量、少次的进行投喂,以保证蛙营养全面,生长迅速、少患疾病。
管理上要注意保持池周安静、光线暗,白天采取避光措施,池水深一般为10/15厘米,水质要求与蝌蚪期相同,禁用含氯自来水,换水视水温、水质变化定,20~26℃时每天换水一次,气温超过37℃时,水深保持10—20厘米,采取活水饲养,水池、饲料台应定期地进行消毒,特别是高温,蛙活动采食的旺季,更应做好消毒防预工作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对幼蛙采用分级饲养,按蛙的个体大小的不同来分级,组合进行饲养,养殖密度一般掌握在100~300只/平方米,为防鼠害,蛙池上口加盖上纱窗盖,防止潜逃,同时做好防冻防暑工作,成蛙的饲养管理与幼蛙有类似之处,此不作一一阐述。
(三)、石蛙的安全越冬
蝌蚪的越冬可在室内进行,水温低于10℃时,蝌蚪即趋于休眠状态,不吃不动,潜于水底石缝或草丛中,越冬时水深保持20厘米,采用常流水,蛙池加盖,保温等防冻措施,如发生水表面结冰则应将冰面敲破,以使水体有一定的氧气交换,不至于使蝌蚪窒息死亡,幼蛙冬眠一般水深为15厘米左右,以不淹没洞穴为宜,并留有一定的陆地,遇低温、冰冻天气,也应有塑料薄膜加盖保温防冻措施,室外的池,晴天可掀开薄膜让阳光照射,晚上封盖,冬眠温度低时一般不需喂料,气温回升,蛙就会上来活动,并有摄食能力,此时应给少量饲料,以增强蛙的体质。越冬时应保持环境安静,防御敌害,防止水质变坏。
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各种气温或保温设备,如温室、热水管道等,或者利用温泉水、工厂余热水来提高池水温度,蛙可不冬眠而继续活动、摄食、以利加快其生长,缩短养殖周期。
六、蛙病病因分析
任何蛙病的发生,都是外界环境的各种致病因素与蛙体自身反应特性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致病力又随着环境不良因素的增加而增强。环境恶化,蛙体抵抗力下降,某些致病菌可以从腐生转化为寄生(如弧菌、气单胞菌),毒力加强。所以蛙病是否发生,不仅取决于病原体的质和量,更取决于环境质量和蛙体的抗病能力,故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是防治疾病的前提。
具体说棘胸蛙的致病因素包括三个方面:
(一)、生物因素: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生物。水环境中除存在一些致病微生物外,多数是兼性致病菌。平时,蛙常与养殖环境中的弧菌、粘菌、假单胞菌和氧单胞菌等兼性致菌接触,虽有感染也不发病,但随着环境的恶化,抵抗力的减弱,这些细菌由不致病转化为致病。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不但影响棘胸蛙,也影响致病生物;假如我们满足棘胸蛙所需的环境条件,就可增强棘胸蛙抵抗能力;相对削弱致病生物的侵袭能力,其中水的温度,酸碱度(pH)值、溶解氧;硫化氢,甲烷等有毒气体,汞铅等重金属,以及农药等,可以直接造成棘胸蛙致病或致命。
(三)、饲养管理因素
在棘胸蛙养殖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等人为因素,往往引起发病与死亡。如不合理的放养密度,投饵不科学(腐败变质,饥饱不匀,缺乏某种微生素、矿物元素所致的代谢疾病等)
预防蛙病的基本措施
(一)、设计和建筑蛙场时应符合防病条件
1、在建蛙场前,首先应对供水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必须水源充足,水的理化特性适合棘胸蛙生长,水中不含有病源,附近没有污染源,水中没有或较少含有病源。
2、在设计进、排水渠道时,应使每只蛙池能独立地从进水渠来水,并能直接将池水排入排水沟,不可造成蛙池串灌现象,这有利于防止蛙病蔓延和防治疾病。
3、如能建造一个蓄水池,使在其中沉淀、净化、或进行水质消毒处理,那就更理想了。
(二)、加强和改进饲养管理技术
1, 、尽量就地繁殖蝌蚪和培育幼蛙,避免因从外地运来蝌蚪、幼蛙时将异地蛙病带入。
2、合理密养,做好“四定”投饵是增强其抗病力,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四定”投饵在实践中,还应根据季节、气候、蛙的摄食及生长情况等适当调整。
3、加强日常管理,保持蛙池环境卫生,勤巡池,发现病情及时治疗,控制疾病发展和蔓延。
4、捕捉、搬运、放养时应细心操作、防止蛙体受伤。
5、加强越冬期间管理,注意水质和温度化,并尽量缩短停食时间。
6、培育抗病力强的品种。
(三)、控制和消灭病原
1、建立检疫制度;
2、彻底清池消毒;
3、对蝌蚪、蛙体、工具、食物进行消毒;
4、坚持蛙病流行前的预防。
八、常见疾病的防治
(一)、蝌蚪的病害及防治
1、、车轮虫害
症状是体表及鳃的表面呈现有青灰色斑,或尾部发白,这是由患病蝌蚪分泌的粘液和球死表皮所形成的,此病以5~8月流行最盛,且多发生在密度大,蝌蚪发育缓慢的池中,虫体寄生鳃上时,使呼吸困难,浮于水面,进而大批死亡,防治方法是①放养前用牛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控制放养密度,经常保持水质清新,可预防病发生。②治疗可用0.5ppm硫酸铜和0.2ppm硫酸亚铁合剂(总量浓度为0.7ppm全池泼洒)
2、气泡病
症状是腹部膨胀如球,失去平衡,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抢救则造成死亡,多发生在水温高,池水氮素含量高的水泥池,使蝌蚪气体交换失去平衡,肠内、鳃、皮肤的血管内含有过量气体。防治方法是①最有效是换水,首先将病蝌蚪移入水质清新的水域中暂养1~2天。②高温期间每隔2~3天加注清水一次。③用1~1.5ppm盐
水全池泼洒。
3、水霉病
症状是患病蝌蚪体表水霉菌丝大量繁殖生长,如旧的棉絮状的白毛,常在池边缓慢游动。当引起任何外伤之后,伴随蝌蚪拥挤,水解酶,使伤口难以愈合,使蝌蚪焦燥不安,食欲减退,衰竭死亡,此病以冬末早春流行最盛,防治方法是:①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消毒。②拉网、转运操作尽量仔细,勿使蝌蚪受伤。③用红霉素0.05~
0.01ppm,全池遍洒。④用1.4~3Ppm五倍子全池泼洒。⑤放在二十万分之二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洗30分钟。
4、胃肠炎病
症状是患病蝌蚪,肠胃发炎充血,肛门周围红肿,此病发生快,危害大,常发生在前肢长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发生变化时。防治方法是①放养蝌蚪前对池子用生石灰彻底消毒。②饲养过程,定期(满15-20天)对饵料台及周围和8~10ppln漂白粉消毒。③发病蝌蚪可用0.05~0.1%的食盐水浸洗15—30分钟。
5、出血病
症状是患病蝌蚪腹部尾部有出血或斑块,肛门周围发红,在水面打圈,数分钟后下沉死亡。此病多发生在出后肢的蝌蚪。防治方法是①用1ppm漂白粉全池消毒。②每2万只蝌蚪用120单位青霉素和100万单位链霉素浸泡半小时,效果显著。
(二)、幼蛙与成蛙的病症防治
1、红腿病
症状是患病蛙后肢无力,发抖、腹部和腿部皮肤发红,肌肉呈点状充血,头部伏地,不吃不动,3—5日内死亡,此病危害大,传染快可造成大批死亡,常在养殖密度大,水质条件差的池中发生,防治方法:①定期进行池水消毒,改善水质条件,能有预防效果。②病蛙用10~15%的食盐水抹擦患部可治愈。③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使池水浓度为1.4ppm。④用3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10分钟,然后注射庆大霉素(4万单位)2-4ml,次日再重复治疗一次。⑤用20ppm呋喃唑酮浸洗20~30分钟,均有一定的疗效。
2、胃肠炎病
症状是胃肠鼓气,腹胀。病蛙身体瘫软,无力跳动,常发生在春夏和夏秋之交,容易传染,造成死亡。防治方法:①每日清除残渣,经常洗刷饵料台,勤换水,每星期全池遍洒漂白粉一次,使池水的浓度为1ppm。②病蛙用0.1~0.15%的盐水浸泡15-30分钟,有一定疗效。③人工填喂胃散片2次,每次半片,3-4日可治愈。④可用10-15ppm氯霉素药浴。⑤内服酵母片。⑥在饲料中加2%的氯霉素或其它胃肠抗菌素药物。
3、烂皮病
症状是初期蛙头,背、四肢等处皮肤失去光泽,同时出现白斑,后表皮脱落,腐烂,3/u4天后现白色内皮,7天左右内皮脱落露出红色肌肉,此病蔓延甚快,10天左右池中大部分蛙可同时发病,死亡率极高。该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尤以100克以下的幼蛙发病率较高。防治方法:①饲料要多样化,加强营养。②补充VA,可投喂VA胶囊或鱼肝油。或水产用或禽用多种维生素。
九、石蛙的天敌及其防治
(一)、石蛙卵的天敌,主要有鱼类和水生无脊椎动物,如水蚤、水生昆虫等。此外,蛙、蝌蚪也要吞食蛙卵。在蛙卵孵化池中必须清除上述天敌。
(二)、蝌蚪、幼蛙、成蛙的天敌,主要有鱼、龟、鳖、蛇、鼠、水鸟、蛙等。通过清池、清场、清墙、诱捕等方法可以清除、蛙池的上口应加透气的网盖,可以预防天敌侵袭
蝌蚪游泳是什么天气
春季 最早三月中旬以后蝌蚪会出现
参考资料:
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
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
生长中期(20~50天):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
生长后期(50~78天):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
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1、清整消毒
养鱼前要进行清塘工作,宜在初冬到早春这段时间进行,排干池水,运走淤泥,加宽加固池埂,同时进行药物清塘。鱼种下塘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避免鱼病相互交叉感染。
2、鱼种投放
放养鱼种时间宜早不宜迟,提早放养鱼种是保障丰产的经验之一。南方地屈每年开春后就着手做鱼苗放养的准备工作了。
此时水温还较低,鱼苗的鳞片紧密,拉网、运输都不受易伤,可明显提高成活率。而天气一回暖,鱼就能顺利地适应新的水体环境。需注意的是,早春天气寒冷投入鱼种时,应选择在晴天进行。
3、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与环境因素,饲料条件、鱼种种类和规格等多种因素有关,灵活性很大。池塘条件好的多放、饵肥充足的多放、鱼种规格小的多放、有增氧机和养殖技术水平高的可多放,否则放养密度应稀些。
4、日常管理
经常巡塘,观察池塘中鱼群动态。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观察鱼类有没有浮头的现象,浮头的程度如何。日间可以结合投饵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鱼活动和吃食的情况,在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鱼类易发生严重浮头,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以及时制止严重浮头,防止泛池。
鱼类的饲养技术
常规饲养鱼类的养殖仍成为内陆地区水产养殖的主流,成熟的饲养技术是渔民增收的重要保证。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鱼类的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鱼类的饲养技术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1清塘
池塘最好每年干池1次,干池后挖去过多的淤泥,宜保留底泥20cm左右,尽量把鱼塘改造成能储水1.5~2.5m的深水塘,干池后,使用生石灰100~150kg/667m2发浆全池均匀泼洒进行彻底消毒。
1.2底质改良
对没有条件干池的池塘,可以首先使用“底质净”改良池塘的底质,降低池塘的有毒物,然后1m水深用含量≥90%的强氯精1.5kg/667m2进行彻底的水体消毒,杀灭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
1.3进水
干池消毒的池塘在消毒4d后可以进水,进水时尽量采用尼龙网过滤,防止有害生物带入养殖池塘。如果采用带水清塘,可以根据水的深浅和水质情况适当增减池水。
1.4培育水质
鱼塘注水后要用发醇过的粪便进行水质培育,在天气正常的条件下,需10~14d后才能放苗,即待塘水变绿后,透明度在30~40cm之间,试水后方可放苗。
2苗种的放养
2.1鱼种
苗种规格整齐、健康活泼、顶水能力强、体表和鳃部无明显的寄生虫寄生现象。不要向有暴发性流行病发生过的地区购买苗种。
2.2放养量
科学搭配养殖鱼类的品种和合理的放养密度是提高养殖效益和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饲料养殖已成为养殖的主流,应该尽量采取80:20的放养模式,即摄食颗粒饲料的养殖鱼类占80%的产量,20%的“服务性鱼类”,如滤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各种混养鱼类的放养量可参照以下公式来计算:
N=W1
W
要根据养殖池塘的条件来决定具体的套养方式,养殖鱼类的搭配要合理。
2.3苗种的消毒、放养
苗种下塘前要对其进行“药浴”,草鱼苗最好打疫苗,以防止和减少“四大病”的发生。具体药浴时,可使用3%的NaCl溶液或10%的K2MnO4溶液进行浸洗10~15min,配制药液时不要使用金属容器,药水应该现配现用。浸泡的时间要灵活掌握,先进行小批量实验,浸泡后不要将鱼苗带药液一同倒入池塘中,而是直接捞取鱼苗放养,以免将在药物浸泡过程中脱落而尚未死亡的病原体放入养殖水体中。放养时为了提高苗种成活率,防止应激性刺激,要求池塘水温与苗种所处的水体的水温基本达到一致后才能将苗种放入池塘中。
3日常管理
3.1巡塘
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1次,观察养殖鱼体的活动,摄食情况及养殖设施是否完好,随时除草去污,保持池塘的环境卫生,及时消除病害。
3.2水质调节
调节好池塘的水质,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30~40mm之间,透明度小于20cm时,水质太肥,此时可换1/3左右的池水或用生石灰10~15kg/667m3发浆全池泼洒;透明度大于40cm时水太瘦,此时可施用经过发酵的粪便100~200kg/667m2或氮磷肥2.0kg/667m2。当水温升高时,施肥的次数可多一些,水温低时则适当减少一些,雨天或闷热天应少施或不施肥,采用80:20的养殖模式的一般不用施肥。
3.3投喂
饲料的投喂,80:20的养鱼模式是以投喂全价颗粒配合饲料为主,选择饲料时要选择知名度高、信誉好,质量稳定的大企业大厂家生产的饲料,不投喂过期变质或已被污染过的饲料或食物。投料要定时、定质、定量、定位投喂,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左右,分早晚两次投喂,要掌握在饱食量70%~80%,即大部分鱼体不再争食为止,投喂10min后检查有无剩料。具体投喂量要视水温、溶解氧、鱼体大小和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3.4增氧
为了防止鱼浮头和泛塘,池塘水面超过2000m2时要配置增氧机,3000~4000m2水面配置1台3kW左右的增氧机。平时早、晚各开机2h,预测可能有缺氧现象发生或实际缺氧与泛塘发生时,开动增氧机同时向池塘充注新水,没有水源充注时可同时向池塘施用增氧剂,以便迅速提高水体的溶解氧达到解救的目的。
4鱼病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从源头抓起,清塘消毒要彻底,把好选择鱼种、操作运输、控制温差与溶解氧、放养密度、搭配比例、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等6个环节。
4.1科学管理、细心观察
坚持每天早、中、晚都巡塘1次,及时清除池底杂物及水面漂浮物,保持池水卫生,发现摄食和活动异常的鱼体要及时捞出检查原因,对症治疗。
4.2食场消毒
养殖池塘要设一个固定食场,视池塘面积大小来确定食场大小。在疾病流行季节,定期在食场周围遍洒消毒药物和杀虫药物,如强氯精、漂白粉、定性二氧化氯、杀虫王、敌百虫等,也可以将这些药物用3~6个布袋分装后挂在食场的周围。一般需要连续挂药3~4d,每20d左右挂药1次。
4.3投喂药饵
在疾病流行的季节,应将一些药物拌在饲料中制成药饵投喂,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如防治流行性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可投喂鱼必康、大蒜素、鱼血康宁、四病克星等药物,投喂药饵一般连用2~3d,每14d左右投喂1次。
4.4全池消毒
在疾病高发季节5~8月份,需要定期进行池塘消毒和杀灭寄生虫,如用生石灰、强氯精、漂白粉、定性二氧化氯、二溴海因、硫酸铜、敌百虫、杀虫王等药物,具体用量按产品说明书上的用量使用,先杀虫,后杀菌,杀虫两三天后再杀菌。
4.5鱼病治疗
平时勤巡塘,细心观察,及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取样进行镜检,准确判断病情,对症下药,坚持内服外用相结合。为了保证养殖鱼类的成品鱼质量,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不要使用剧毒和易残留的药物。
5成鱼收捕
养殖鱼类要根据地方食用的规格要求,适时上市,进行轮捕轮放,捕大留小,每次捕鱼销售完毕后都要及时用除虫、杀菌药对整个池塘进行杀虫、消毒处理。
鱼类养殖方法
池塘养鱼
技术条件最基本要通电、通水、通路,池塘面积要求:鱼种塘3~5亩,成鱼塘5~10亩;池塘水深要求≥1.00米,建造池塘以东西为长的长方形池为好,周围没有高大的树木和遮蔽物。养殖多年的鱼塘,每年在放夏花及鱼种前,必须进行修整和清理。具体工作有:排干池水、清除池底杂物,挖去过深淤泥,平整池底、清塘、修补池外、加固堤埂、施放基肥等。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粕、鱼藤精、敌敌畏、氨水等。基肥有人畜粪、青料等。
培育鱼种鱼苗发塘。每年5月上中旬做好发塘前的准备工作。面积以2~4亩为宜,水深保持1~1.5米,用生石灰进行清塘前五天即可注入新水40~50厘米。鱼苗养成夏花每亩放养密度为10~15万尾。鱼苗刚下塘时,食性基本相似,仅能吃食小型浮游动物或精细饲料,所以放养的最初普遍喂黄豆桨,用1.5公斤黄豆磨50公斤豆桨,每天上午8~9时和下午1~2时各喂一次,随磨随喂,每次每亩50公斤桨。一龄鱼种的培育。夏花长到3~5寸规格称为一龄鱼种。鱼种池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1.5~2米,在夏花放养前必须用药物彻底清塘,并在6月底前放养,力争早放养。先放主养鱼,后放配养鱼。放养密度每亩放养800~1200尾,在投饵上掌握做到定位、定时、定质、定量。到十月份大部分鱼种都可长到3.5~4寸规格。
成鱼养殖放养规格为:花、白鲢不小于每斤10尾,鲤、鲫鱼规格在每斤15尾左右,草、鳊鱼仔口在每斤15~25尾之间。过池鱼种规格在每尾250~500克左右。放养密度要以产定量,1米深塘每亩放养500尾,1.2米深塘每亩放养600尾,1.5米深每亩放养750尾,1.7米深每亩放养980尾,2米深每亩放养1150尾。可根据鲢、鳙鱼生活在水域中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中层,鲤、鲫、青、罗非鱼类生活在水域底层等这一规律进行分层混养,发挥水域潜力。投饵施肥。鱼类属变温动物,摄食受温度影响较大。通常掌握中间量多,两头量少的原则,进行定位、定时、定质、定量投喂。冬季干池清塘后,亩施粪肥500公斤左右为基肥,鱼种放养时,只注1米水位,做到浅水放养,肥水下塘。夏秋季节,适量施用化肥,从七月份开始,每月施硫酸铵、钙镁磷肥等1~2次,每亩每次使用化肥5~7.5公斤。
常见鱼病
防治对鱼病应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方法。附表:常见鱼病发病季节,肉眼鉴别治疗药物病名发病季节肉眼鉴别症状治疗药物红菌性肠炎4-10月肛门红肿,严重者轻压腹部有血**粘液流出,肠道发紫发红,腔空。新鱼复一号,鱼服康,肠特灵,磺胺脒细菌性烂鳃4-10月体色发黑,鳃丝腐烂发白,类端软骨外露,鳃上污泥,粘液多,鱼种常有“开天窗”症状。强氯精,新鱼复一号,大黄,鱼服康等赤皮病终年可见以5-9月为基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强氯精,磺胺胍,新鱼复一号。打印病5-10月尾部或腹部两侧出现圆形,卵形红斑,严重者肌肉腐烂成小潭状,骨骼或内脏外露。强氯精,四环素软膏,鱼康,鱼服康。竖鳞病3-5月竖鳞,鳞下聚积透明的液体,鳍附近皮下充血,突眼。强氯精,氯霉素。白头白嘴病5-8月头部和嘴周围呈灰白色。强氯精中华蚤病6-10月肉眼可见鳃丝末端挂着象蝇蛆一样的小虫灭虫灵,CuSO4,敌百虫,FeSO4
锚头蚤病终年可见6-11月为基肉眼可见体表上的虫体。敌百虫,灭虫灵鱼虱病终年可见4-8月为基肉眼可见体表上大如指甲,小如米粒大的虫体。敌百虫,灭虫灵指环虫病5-6月鳃粘液多,鳃整片或部分呈苍白色,严重者鳃部显浮肿,鳃盖张开。敌百虫,灭虫灵三代虫病4-5月为基肉眼细看可看见虫体,严重病鱼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粘液膜敌百虫,灭虫灵白点病12-6月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白色小点状囊泡孔雀石,硝酸亚汞斜管虫病12月3-5月皮肤和鳃的表面呈苍白色,或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淡蓝色薄膜CuSO4,FeSO4头槽绦虫病7-12月12-1月肉眼可见到肠道有白色虫体,肠前端膨大似胃,肠皱壁萎缩,吃食减少。
敌百虫做成药饵。粘孢子虫病5-10月寄生于体表和鳃上时,肉眼可见到许多形状和大小不规则、轮廓不大清楚的胞囊。1‰晶体敌百虫浸洗,0.2-0.3ppm敌百虫遍洒舌杯虫病5-6月无明显症状,体较黑CuSO4,FeSO4水霉病终年可见3-5月为基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丛,似旧棉絮。
孔雀石绿,水霉净毛管虫病6-10月鳃丝鲜红,粘液多CuSO4,FeSO4舌状绦虫病5-6月12-1月腹部肿大,剖开可见白色带状虫体。敌百虫泼洒,杀灭虫卵跑马病6-8月鱼围绕塘边集队作长时间游泳,象跑马一样。投喂精饲料,缓解天然饵料不足。萎瘪病终年可见鱼体干瘪,枯瘦,头大尾小,背似刀刃掌握放养密度,投放足够饵料。气泡病6-8月肠道中有气泡或体表、鳍条、鳃丝上附有较多气泡,鱼漂浮于水面,沉不下去。由施肥过量引起,保持水质新鲜,不使浮游植物繁殖过多。
出血病4-10月红鳍红鳃盖,红肌肉型,肠炎型。出血平、鱼血散常用水产用药简介品名规格用量主治疾病鱼复一号100克/包每100公斤每天用25克连续4天草、青鱼肠炎,烂鳃、赤皮。鱼复六号200克/包50公斤鱼每天用50克,连用4天鲫、鳊、鲢细菌性出血病。鱼虾宁500克/包0.7-1.00ppm淡水鱼类出血、烂鳃、赤皮、打印、烂鳍病。
蛙病宁3号100克/包每100公斤蛙每天50克连用4-6天蛙细菌性出血病、肝炎、肠炎、红腿病。蛙病宁240克/包用50公斤蛙每天用80克连用3天蝌蚪、成蛙腹水型肠胃炎、红腿病、烂皮病、流行性肝坏死。富氯100克/包水体消毒:0.1-0.15ppm治疗疾病:0.2ppm杀菌,用于细菌引起的水生动物疾病。
克抖威250克/包50公斤蟹、鱼、虾每天用50克连用7天河蟹抖抖病,水生动物革兰氏阴性细菌病。增氧宝500克/包每亩塘用1公斤防治鱼、虾等缺氧引起的浮头泛塘。孔雀石绿25克/瓶0.1-0.3ppm水生动物由水霉等真菌引起的疾病鳝虫清100克/包50公斤鳝鱼每天30克连用3天。
黄鳝毛细线虫病,棘头虫病,肠炎、打印病。鱼虫克星100ml/瓶1-1.5米深1亩用50毫升。鱼类寄生虫病。
螃蟹宁500克/包1亩1米水深用1000克,半月用一次河蟹纤毛虫病,聚缩虫、累枝虫、间隙虫病。
鱼药介绍灭虫精:是一种高效、广谱、取代晶体敌百虫的新型鱼用灭虫药,具有杀虫活性强、灭虫速度快,对鱼体寄生的中华鳋、锚头鳋、鲺、松藻虫、蠕虫动物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应用于清塘、消毒、杀菌、预防感染效果显著。
用法用量:以水深1米计每亩用50克,使用时将药品溶于少量水中稀释后均匀泼洒。
孔雀石绿:水体消毒药物,主要用于防治水产动物如鱼、虾、鳖、蛙等由水霉等真菌引起的疾病,如鱼的水霉病、鳖的白斑病等。
用法用量:1、浸泡3-5PPM,20-30分钟;2、全池泼洒0.1-0.3PPM。
养鱼的方法和技巧,池塘养鱼技巧?
提起养鱼的方法和技巧,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池塘养鱼技巧?另外,还有人想问养鱼有什么技巧?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家里养鱼的方法和技巧,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池塘养鱼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1、养鱼的方法和技巧:池塘养鱼技巧?
池塘养鱼技巧:农村鱼塘养鱼技术。
1、彻底清塘消,一次施足底肥。鱼塘前,要疏通注排水渠道,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水深20厘米时,每亩鱼池用公斤生石灰带水消,杀灭虫害、病菌和微生物,再施腐熟的人畜粪公斤作底肥。然后蓄水深2~2.5米,待1周后药性消失再放鱼。
2、增大放养规格,投放“斤两鱼种”。大规格鱼种成活率高,并能保证抽捕出塘的商品规格。因此,放养规格是草鱼~克、鲢鳙鱼~克、鲤鱼50~克。
3、合理搭配混养,实行立体养鱼。为了充分利用水域空间和天然饵料,必须按上、中、下水层立体养殖鲢鳙、罗非鱼等“肥水鱼”和草、鲤、鲂鱼等“吃食鱼”。每亩放养“斤两鱼种”~尾,其中草鱼占40%,鲢鳙占40%,鲤、鲫、鲂、罗非鱼占20%,每亩总放养量达公斤左右。
4、投喂配混饲料,坚持精养细管。根据鱼类的生理、生活需要,采用麦麸、米糠、豆饼面粉、酒糟、矿物质、和鱼药,制成配合饲料投喂,提高饲养的效率。每年每亩投喂公斤。同时,种植黑麦草、苏丹草、打捞细绿萍、浮萍饲养草鱼,每天喂2~3次。5、适时巧施追肥,培养天然饵料。当气温低时,宜突击肥水,培养适宜“肥水鱼”摄食的浮游生物,鲢鳙鱼快速生长。每隔2~3天施一次追肥,每次每亩施腐熟的人畜粪~公斤。夏季气温升高,施农家肥容易泛池,可改施化肥,每隔5~7天施一次,每次每亩施化肥2.5~5公斤。_新手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6、套养规格鱼种,分期捕大留小。科学设计鱼种的放养、套养,间捕次数和数量,实行轮捕轮放,每年分3次捕大留小,可起捕~公斤,做到均衡上市,余下的鱼秋后一并出塘。7月底开始套养6~10厘米的小鱼种,为第二年培养大规格鱼种作准备。
家里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7、轮番泼洒,及时防治鱼病。高温期每隔半个月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或90%晶体~克调浆泼洒,同时在鱼类的浮性饵料台上垂挂或铜、亚铁药篓,进行食场消。草鱼肠炎病流行季节,每公斤草鱼用0.5公斤大蒜头与饵料混合投喂,连喂3~6天,预防草鱼肠炎病。
池塘条件家里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高产池面积一般10亩左右,水深2.5米左右。因高产池内浮游生物和悬浮有机物丰富,光合有效辐射一般很少能透0.5米以下水层,应进行机械增氧或加注溶氧量较多的新水,以改善近底层水的溶氧条件,提高放养量和产量。池塘土质一般为砂质壤土。水质要求微碱性、硬度5~8、透明度30厘米左右、溶氧3~6毫克/升。放养前应清除池内过多的淤泥、修整堤埂和用生石灰等杀灭病虫害。养鱼口诀一三五七。
以上就是与池塘养鱼技巧?相关内容,是
牛蛙蝌蚪会出现断尾,腹部发红是什么病?
牛蛙蝌蚪会出现断尾,腹部发红是锚头鳋病。
病原体为锚头鳋。主要寄生在蝌蚪胴体与尾交界处的略凹陷部分,虫体头部深深钻人蝌蚪组织中,留在寄主体外部分占身体全长2/5-2/3。寄生部位的肌肉组织常发炎红肿,并溢血而出现红斑,严重时发生溃烂,组织坏死。虫体吸取蝌蚪的血液和体液,1尾5-6厘米的蝌蚪身上寄生3-4个鲤锚头鳋,会很快引起蝌蚪死亡;寄生1-2个时虽不立即死亡,但会使蝌蚪生长停滞。
防治方法:蝌蚪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可以杀灭水中锚头鳋幼虫。治疗用浓度10-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2-2.5小时,每天一次,连续2-3次,虫体在2个星期后陆续死亡,蝌蚪在浸洗时会出现浮头现象,应用清水洗掉鳃上的粘液和沉积的微量二氧化锰,以保证鳃的呼吸正常。也可用浓度为0.5毫克/升的90%敌百虫液全池泼洒,有较好疗效。
蝌蚪管理
1 .经常换注新水 换水的目的是为了调节蝌蚪池水质,增加水中溶氧量,增强新陈代谢水平,促进生长。换注蝌蚪池水要选择晴朗天气,一般于太阳初升后的 7 一 8 时进行。此时换水水温相差小,换水后蝌蚪受日照的时间长,易适应新的水体。换水量一般为蝌蚪池原水量的一半左右。春、夏、秋三季换水,注入新水水温宜比原池水温略低0.5 一 1.0℃ 。若温差超过 3 ℃ ,则应适当调温,使温差少于 3 ℃ 后再换水或降慢换水速度。换水的次数因季节而异,春秋每周进行一次,夏季一周两次,冬季 2 一 3 周换水一次,也可不换水。
2 .保持池水清洁 及时捞除蝌蚪池水面的悬浮杂物和死亡的蝌蚪等;清除食台上的残余饲料,食台最好天天洗刷清洁,并在 1g / m3水浓度的漂白粉药液中或石灰水中浸泡消毒 5 一 10min 再放回原处;经常消毒水体,最好每隔7 一 10 天用 0 . 5 一 1 . 0g / m3 水浓度的漂白粉溶液或 10 一 20g / m3 水浓度的石灰水全池泼洒消毒一次,确保蝌蚪池池水清洁。
3 .及时解救浮头 蝌蚪浮头大多有先兆,如无病的蝌蚪突然减少吃食量;蝌蚪池水突然变黑变混浊,水面、池边气泡和泡沫频生;蝌蚪不再在池水中上下垂直活动或仰口在水面吞食浮性饲料,而是在水面漂浮露头不吃食,焦躁不安不下沉等。蝌蚪浮头轻重程度一般凭肉眼观察可判断。轻浮头无须惊慌,也无须采取解救措施。若天气闷热,下雨,无风或风向山南转北,往往温度高、气压低、有机物耗氧增加,水质容易恶化,水中溶氧逐渐减少,极易发生牛蛙蝌蚪浮头现象。有时在前半夜甚至在傍晚时分或雷阵雨后就出现浮头,此浮头则属重浮头,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解救,立即加注新水,水流最好水平冲撒在木板或芦苇席上再流入蝌蚪池。暂时无法注入新水的蝌蚪池,每公顷可用225 一 625kg 黄泥或 7 . 5 一 15kg 明矾溶液泼洒全池,将池内大量的有机物吸附沉淀于池底,减少有机物的耗氧来维持池中蝌蚪对氧气的要求。
4. 及时促进登陆 牛蛙蝌蚪在前肢长出以后,鳃的呼吸功能逐步退化,肺的结构和功能逐渐完善。此时牛蛙蝌蚪就无法长期生活在水中,而要经常露出水面,登上陆地呼吸空气以维持其生命代谢所需的氧气。在牛蛙蝌蚪这个生理大变态期间,管理上稍一疏忽,就会造成大批死亡。这是牛蛙蝌蚪饲养管理中的危险期,亦称死亡高峰期。为此,在这个阶段,要积极创造条件,及时给予登陆条件让其登陆,一是降低蝌蚪池水位,将蝌蚪池的水深由 70 一 80cm 降至20~30cm,暴露一部分池边滩地和池中土墩供其登陆:二是往蝌蚪池中放一些木板、塑料泡沫板等水上漂浮物,使变态的蝌蚪离水登上木板或泡沫板呼吸空气,以便蝌蚪安全地变态为幼蛙。
蝌蚪长出四只脚了该怎么养
蝌蚪长出四只脚是生长后期,养殖技巧如下:
1、生长后期(50~78天):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
2、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
3、在管理上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
蛙塘阴雨天养殖注意
连续阴雨天会导致水体溶解氧降低,因为水体中70%的氧气是由水中的浮游植物产生的,阴雨天气,藻类光合作用减弱,水体溶解氧供给必然减少。
另外要注意的是连续阴雨导致藻类及浮游动物死亡,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进一步加剧水体缺氧。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蝌蚪浮头,或附着在水草上,或在蛙池围网边,可以适当补充氧分。
蝌蚪苗怎么养?
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两种孵化方式:孵化池集中孵化和养殖池分池孵化。
集中孵化对场地、水质和技术的要求较高,需要配备增氧设备,并对青苔有足够的控制能力,适用于种苗场。
分池孵化简单易行,即是个别池子爆池,对场地整体的成活率影响不大。但是分池孵化不能很好的了解卵块孵化率,容易造成蝌蚪苗过多或过少,影响密度及养殖效益。
江渔提倡:对于购买卵块或自繁自养的朋友,可收集卵块于孵化池集中孵化,蝌蚪孵化后进行短期培育,再挑选蝌蚪苗分池饲养。在鱼类养殖中,这种集中育苗的方式叫做“标粗”,做到了育养分离,提高苗种成活率,降低前期养殖成本。具体表现优势有四点:①方便水质的统一管理;②清楚地掌握蝌蚪的孵化率与成长情况;③蝌蚪转池时可精确控制每个蛙池的放养密度;④集中育苗具有明显的群体带动效应,蝌蚪苗开口和摄食较为集中,生长速度也较快。
具体的操作方案如下:
1、孵化池修建
在养殖过程中,一般孵化池可以是土池、水泥池和孵化箱等。在实际生产中,养殖朋友可以隔离出几个养殖池作为孵化池,进行全水面孵化。
对于早春苗的孵化,我们建议修建孵化棚进行保温。棚内保持水体交换(喷淋管)、配置合理的增氧机组,防止缺氧等。晴天中午底部的遮盖膜打开保持空气流通,阴雨寒潮天气落下来,定期保持空气流通,棚内不能起雾。
2、孵化池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是必须做到,彻底的清塘消毒可以有效隔绝外来的敌害,包括病原微生物、昆虫及虫卵、野杂鱼等,减少患病和感染的几率,提高养殖成功率。根据新池或者老池用生石灰150-250Kg/亩或者漂白粉20-30kg/亩全水面消毒。静置10-15天,换水后才能放入卵块。
3、放卵前稳水
稳定的水质是保证孵化率和成活率的关键。放卵前2-3天先用测水试剂盒检测水体pH值,再用解毒活水素和强效解毒灵分别对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的池水进行解毒。详细流程见前面文章《蝌蚪放苗前池水解毒方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