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肇庆四会一年四季的天气怎样

2.广东省气象局属于国家垂管单位吗

3.德庆在哪里

4.广东人端午节风俗是怎样的

广州肇庆四会一年四季的天气怎样

广东广宁天气预报15天_广东江门广宁天气

四会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珠江三角洲西北端,西、北、绥三江下游。与清新县、三水区、广宁县和鼎湖区接壤。总面积1257.6平方千米。总人口43.32万人(2010年)。

小雨 16~20℃

当前气温:17℃

湿度:100%

风力:西南风1级

降水概率:55%

气压:1010 hPa

日出:06:34

日落:18:39

紫外线强度:最弱

广东省气象局属于国家垂管单位吗

广东省气象局成立于1958年9月24日。至2002年止,广东省已建成了广州、阳江、梅州、韶关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探测半径为460公里,可以自动形成多达70多种天气产品);有400多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在业务运行;由中国自行研制的曙光3000计算机(峰值浮点运算速度为240亿次)投入业务使用,省新一代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在该计算机环境下运行,水平分辨率14千米,垂直分层31层,预报实效为78小时;接收处理通信卫星从气象卫星地面站实时转发的中国FY-1号和美国NOAA系列极轨气象卫星的云图资料;广东省建成了以卫星通信为主、地面公用数据通信网为辅的气象业务和政务通信体制及高速宽带通信网络,传递分发气象信息;全省市一级的***宽带网也已建设完毕;全省人工值守地面观测站正在逐步改为有线遥测自动站。

省局机关 省局机关内设机构8个:办公室、业务科技处、计划财务处、人事教育处、政策法规处、监察审计处和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省局机关

省局直属单位 省局直属单位9个:广东省气象台(广州中心气象台、广州海洋气象台)、广东省气象信息中心、广东省气候中心(广东省气象档案馆)、广东省大探中心、广东省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广东省防雷中心(广东省防雷设施检测所)、广东省气象学校(广东省气象科技培训中心)、广州气象卫星站和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省局直属单位

副省级市气象局 副省级市气象局2个:广州市气象局、深圳市气象局。

副省级气象局

市(地)气象局 市(地)气象局19个: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佛山、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和珠海市气象局。

市(地)气象局

广州市区级气象局(正处级) 广州市区级气象局(正处级)7个:番禺、花都、海珠、白云、芳村、黄埔、南沙区气象局(台)。

市区级气象局

县(市、区)气象局 县(市、区)气象局69个:增城区、从化区、斗门区、南澳、潮阳区、澄海区、南雄、曲江区、乐昌、翁源、乳源、始兴、仁化、新丰、连平、紫金、龙川、和平、梅县区、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兴宁、惠阳区、惠东、龙门、博罗、陆丰、海丰、台山、新会区、开平、恩平、鹤山、三水区、南海区、顺德区、阳春、阳西、徐闻、雷州、廉江、吴川、遂溪、电白区、信宜、高州、化州、高要、广宁、怀集、四会、封开、德庆、罗定、新兴、郁南、连州、佛岗、英德、阳山、连山、连南、饶平、惠来、揭西、普宁县(市、区)气象局。

县市区气象局

独立观测台站(科级) 独立观测台站(科级)13个:汕头、阳江、韶关、广州番禺、湛江、梅州天气雷达站,上川岛气象观测站,南海农业气象试验站,汕头观象台,广州市气象观测站、清远市气象观测站、阳江市气象观测站,广东省海陵岛海洋气象台(广东省气象科技培训中心海陵岛分中心)。

德庆在哪里

德庆在广东省肇庆市,位于广东省的西北部,东接高要区;西、西北与封开县毗邻;北连怀集县;东北界广宁县;南临西江与云浮市郁南县、云安区隔江相望。

地处北纬23°04′~23°30′、东经111°32′~112°17′之间,北回归线经过县境最北端。县境东西宽72公里。南北长47公里。东距肇庆92公里,距广州200公里,西距广西梧州79公里。总面积2258平方公里。

德庆县辖1个街道,12个镇:德城街道、新圩镇、官圩镇、马圩镇、高良镇、莫村镇、永丰镇、武垄镇、播植镇、凤村镇、九市镇、悦城镇、回龙镇)。县政府驻德城街道德庆大道。

扩展资料

德庆县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辐射强烈,具有热量丰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夏长冬短的气候特点。

春季(3~5月):气温逐渐上升。4月开始,雨量明显增多,雨季汛期开始。时有冷空气南下影响,多雷阵雨。天气多变,时冷时热,风向多偏东,平均风力l~2级。

夏季(6~8月):海洋暖湿空气加强,风向多偏东南。日光充足,天气炎热。台风活动开始,大雨和暴雨日数较多,常伴有短时雷雨大风。易发生山洪内涝,防汛进入重要时候。

秋季(9~11月):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海洋台风及暖湿气流活动减弱,北方冷空气开始活跃,天气渐凉,雨量显著减少,秋高气爽,常易出现“寒露风”和短时秋旱,风向多偏西或西北。

冬季(12~2月):受北方干冷空气控制,天气晴朗,气候干燥,温度降低,常有寒潮侵袭,造成霜冻、干旱,北部偶有结冰。在冷空气影响下2月份常有低温阴雨天气。风向多为北、西北。

由于境内低山区与丘陵区互相交错的地理环境影响,南北气候略有差异。冬季冷空气从北方入侵,受山脉阻挡,在四面环山的丘陵停留较久,西北部气温一般比南部沿江低0.5℃~2℃,低温阴雨过程也比南部多1~2天,寒露风天气比南部明显。

百度百科-德庆

广东人端午节风俗是怎样的

您知道在广东端午节都有哪些特别的风俗吗?扒皇舟、吃艾糍、马拉溜都是什么东东呀?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今天就带您一起去看看广东人端午节风俗吧:

?广东人端午节风俗之一:扒皇舟?

深圳人将划龙船称为“扒皇舟”,据说,广东深圳赛龙舟也在船上设一罗伞,可能源于九龙土瓜湾这个风俗。再后来,扒龙舟从休闲活动,演变成竞赛运动项目,罗伞逆风阻力,才逐渐消逝。

深圳人将划龙船称为“扒龙舟”,而且深港地区还曾有“扒皇舟”的传说。据悉,“扒皇舟”传统源于700多年前。相传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四月,小宋帝赵罡、赵罡当时被元军前截后追,从失守的宋都临安(今杭州),经福建沿海仓皇逃至新安县九龙土瓜湾(今属香港)时,驻跸两个多月,期间恰逢端午节,赵罡端宗王观看了当地龙舟竞赛,兴致之余以护驾有功,御赐黄缎巨型罗伞给乡民。此后每年端午赛龙舟,乡民必奉御赐罗伞置于龙船之中,这种龙船被尊称为“皇舟”。

?广东人端午节风俗之二:挂黄葛藤?

端午节挂黄葛藤却是客家地区的传统习俗。端午节当天,广东梅州客家人便在自家门前挂起黄葛藤,这样的民俗在客家地区延续了千年。在客家人眼中黄葛藤是驱邪之物,与别处将葛藤喻为捆绑鬼怪的“铁链”、“神仙索”不同,其在客家民间传说中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的黄巢有着紧密联系。

?广东人端午节风俗之三:浸龙舟水?

因为龙舟寓意吉祥,同时平日摆在祖宗的祠堂中,因此龙舟滑过的水村民们都认为是“大吉水”,于是另一个习俗应运而生—浸龙舟水。这个习俗名为“浸龙舟水”,寓意驱邪避秽。不光是连滩,“浸龙舟水”是广东很多地方都有的习俗。

当端午强降水来时,江河水位迅速上涨,为扒龙舟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浸龙舟水是流行于广东地区的传统习俗,在广东地区,什么都很讲“意头”的广州人每每此时就会全家走到江边洗龙舟水,有小孩的家庭,家长会让孩子小手小脚都“浸浸”龙舟水,祈求小孩子身体健康,快高长大,驱邪避秽。

?广东人端午节风俗之四:马拉溜?

沙尾还有一个奇特的跟粽子有关的风俗,他们的土话叫“马拉溜”。何谓“马拉溜”呢?“以前我们小时候,大概从五月初一、初二开始吧,早上起来妈妈就用绳子将一个碱水粽子穿起来,然后挂在我们孩子们脖子上,并且叮嘱我们千万不能拿下来。我们就挂着它去上课、去玩。等到初五一到,我们起床后就直接将它剥开吃掉了。”

这种风俗听起来跟某些城市的“鸭蛋络子”有点相似,传说这是辟邪之用。而这种身上挂上香草叶包裹的粽子,则很容易让人想起屈原。诗人身上佩带着用薜荔、菌桂、胡绳等香草编成的装饰物。而“马拉溜”不妨看成是对志洁行廉的三闾大夫的纪念。可惜这种独特的风俗只持续了几年,便无声无息地中断了。

?广东人端午节风俗之五:抢青舟?

赛龙舟开始前,所有队伍都会焚香点烛、放鞭炮,用一头全烧猪拜祭河神。拜祭完后,参加赛龙舟的人吃烧猪,吃完才放龙舟入水,之后会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环节--“抢青”

所谓“抢青”,就是把一根挂着一扎树叶的竹竿放在河中央,参赛的队伍各派出一个人去抢。这是一种求吉祥的仪式。

?广东人端午节风俗之六:打午时水?

端午节在惠州还有本地特色,如“打午时水”、“洗龙舟水”等。“打午时水”就是在端午节当天中午12时到井里打水。

在惠州老百姓心中,这个时候的水最能辟邪,小孩用“午时水”洗澡能祛除痱子带来健康身体,成年人用这样的水洗澡会带来好运。

?广东人端午节风俗之七:回娘家?

广州旧俗在农历五月初二至初五四便有送节之举。年轻“新抱”(媳妇)们,用“全盒”六个或四个,盛以粽子、猪肉、生鸡、鸡蛋、水果、酒等回娘家向长辈贺节。

姑娘和儿童们挂香包,挂包以五色丝线编织,一般均为新媳妇所送,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贤良,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手艺,俗称“新抱手艺”。香包中装有檀香、八角、花椒、琉璜等。

?广东人端午节风俗之八:烧艾条

点艾条是端午时惠州不少家庭的传统保留项目。艾条在惠州又被称为“午时香”,按照惠州习俗,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节当天正午时分,将艾条放置在家里大门、厨房、阳台等地点燃,辟邪驱虫。艾条里包有锯末、硫黄、艾叶、香料等物。

不管到底是哪种风俗,端午节都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端午节是个美好的节日,人们在这既丰富多彩、又并不浓烈的民俗节日气氛中,能够感悟文化的滋养,领悟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