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天天气热,宝宝大量出汗每天给他洗两次澡好吗?为什么?

2.宝宝老是爱出汗,这是咋回事儿?

3.天热的时候宝宝容易“淹脖子”,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4.夏天长了好多热痱子.头部颈部全都是.好难受哦.救救我.

5.容易出汗,流汗比较多,一流汗总是大颗汗珠往下掉,特别是脸上汗水流的比较厉害,是怎么回事?

夏天天气热,宝宝大量出汗每天给他洗两次澡好吗?为什么?

天气热颈部流汗多_天气热颈部流汗多怎么回事

夏天来了,酷暑难耐,宝宝总是汗流浃背,似乎汗流浃背。对于出汗多的宝宝,很多宝妈会一天给孩子洗两三次澡。其实这样不好。原因如下:

1.-3岁宝宝的皮肤表面是一层薄而嫩的弱酸性皮脂层,具有保湿、防止感染和外界刺激的重要作用,是宝宝接触外界环境的第一道屏障。如果夏天经常给宝宝洗澡,或者选择清洁力强的沐浴露,这种珍贵的天然屏障就会被破坏,容易导致皮肤出现各种问题,如干燥、瘙痒、皮疹等。

一般来说,宝宝在第一年一周只需要洗1-3次澡。宝宝皮肤薄,防御能力差。如果经常洗,宝宝的皮肤会变干。两次洗澡之间,每天洗重要部位,如脸、脖子、手、屁股。

2.保持室内通风顺畅。只有经常通风,才能保证空气流通,环境凉爽。皮肤干燥及时排汗。如果不及时擦干汗水,皮肤褶皱可能会引起感染。衣服太多的孩子感觉又热又干,难免会哭。衣服太少的孩子容易感冒。总之,吃亏的是父母。那么如何把握这个度,选择衣服的材质就成了关键。

3.夏天天气热,宝宝出汗多,但不建议宝宝一出汗就洗澡。一般来说,宝宝一天最多洗一次澡。如果在宝宝出汗后马上洗澡,可能会使汗毛孔处于开放状态的宝宝因温差而着凉,进而引发感冒等疾病。

4.宝宝出汗时,家长应及时用软纱布擦干身体,保持全身干燥清洁,然后保持室内通风降温,而不是第一时间帮他洗澡。洗澡解决不了问题,也不利于宝宝的健康。小心点!

5.如果经常出汗,可以用毛巾蘸含沐浴露的温水,擦拭宝宝身体的其他部位。从上到下擦洗,最后把小屁股擦干净。洗澡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清洁颈部、耳后、腋下、肘窝、腹股沟、腿窝等皮肤起皱的部位。

宝宝老是爱出汗,这是咋回事儿?

1、正常情况下的出汗多:

出汗是机体散热的一种方式。天气热会出汗比较多,这是散热的表现,夏天不出汗的宝宝会容易发热。刚睡着2小时之内出汗也是正常的。因为小朋友代谢率比大人快,活动产生的热量会在宝宝安静睡眠时以出汗的形式散发出来,所以是正常的。

2、生病时:发热的疾病往往伴随着出汗。体温高于38.5℃时服用泰诺林、美林等退热药物,也是通过让机体出汗的方式来散热的。

3、缺钙:如果除外以上两种情况后仍然汗多,首先要除外有无缺钙。维生素D缺乏或钙吸收不良时,宝宝神经兴奋性会比较高,容易出汗,尤其是头部,往往伴随着容易激惹、夜哭、枕秃等症状。人体内99%钙集中于骨骼和牙釉质中,以矿物质形式存在;只有约1%的钙分布于各种软组织和体液(包括血液)中。这意味着,通过验血查到的钙只有1%不到。只有骨密度才能直接探测到骨矿含量。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是WHO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俗称“有无缺钙”)的金标准。双能X线吸收法,顾名思义是有射线损害的,所以目前儿保机构一般用超声法对儿童进行定期骨密度检查。超声骨密度仪通过定量测量沿骨骼传播的超声波速,可反映出骨矿含量的多少(有无缺钙)以及骨骼结构的完整性。超声法无创无辐射,是怀孕期间的妈妈都可以做的超声检查,几个月大的小宝宝就可以用超声法骨密度来检测有无缺钙了。

4、中医讲的体质虚弱:如果宝宝骨密度正常,那就不是缺钙引起的汗多,而是中医认为的气虚或阴虚导致的出汗多,这是体质问题。如果是白天醒时经常汗出,活动时尤其厉害,则是属于“自汗证”,中医认为是“肺脾气虚”所致。如果是睡则汗出,醒则汗止,则属于“盗汗证”,中医认为是“肺肾阴虚”所致。”可以用中成药来调理体质,但是体质非一天两天形成的,调理体质是需要疗程的,一般至少服药1~3个月再评估效果。所以,如果宝宝没有汗多到经常湿衣被,可以暂时先观察。

天热的时候宝宝容易“淹脖子”,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天热的时候宝宝容易“淹脖子”,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想让宝宝脖子处维护清理干躁,特别是夏天,在宝宝脖子处流汗以后,要用纸巾给小宝宝擦拭,还记得常给新生儿洗澡,常换衣。特别是针对淌口水的小宝宝,更是要频繁更换婴儿口水巾。宝宝脖子处,如淹的算不上比较严重,只要是你维持颈部干躁就可以,用不着给小宝宝使用一些抗菌素等用药治疗。如淹脖子严重时,就要用抗菌素来治。不推荐给小宝宝应用痱子粉,据统计,痱子粉内可能有毒副作用成份,影响到了孩子健康。如擦抹得话,能够擦抹香油或者山茶油,这都是天然成分,也不会对孩子健康有所影响,并且有利于病症修复。

在宝宝淹脖子处,长期用湿毛巾给小宝宝敷,每日敷三到五次,敷完以后,一定要让宝宝脖子擦拭,不适合有水份发生,不然会影响身体健康。清洗之后,还可以在宝宝皮肤皱褶处涂紫草油、红霉素药膏,这一能使病症迅速转好,但是一定要找医生咨询之后再去应用,切忌给小宝宝应用粉末状痱子粉、爽身粉,这个东西会毛孔堵塞,也会引起皮肤起红疙瘩。?

为了防止反反复复,一定要注意维持肌肤舒爽、高温天气勤洗澡、温度比较高的时候可以吹空调、夏季小孩衣服不能穿的过多、给小宝宝挑选比较宽松透气性吸水能力高的棉质衣服、小宝宝用餐情况下提议戴围兜、立即擦下去小宝宝的唾液、宝宝排便后立即更换尿不湿。一定要注意宝宝脖子位置肌肤清洁,每一次洗澡时也要注意清理颈部,特别是皱褶的区域,不必用纸巾给小宝宝清洗,由于掌握不好幅度,可能会让磨擦比较大,使宝宝的皮肤受刺激乃至损害,全用手给小宝宝轻轻地手洗一下就可以了。擦时,并不是抹,反而是蘸,这样就不会磨擦宝宝的皮肤,而且一定要擦拭,如颈部并没有擦拭,宝宝就会一直淹着,状况会引起的。

夏天长了好多热痱子.头部颈部全都是.好难受哦.救救我.

痱子的形成是由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身体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浸渍表皮角质层,致汗腺导管口闭塞,汗腺导管内汗液储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引起刺激,于汗孔处发生和丘疹,发生痱子。也有医家认为:汗孔的闭塞是一种汗孔的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此种感染与热和湿的环境有关。

临床上,痱子分为三种类型:

1、红痱(红色粟粒疹) 是因汗液在表皮内稍深处溢出而成。临床上最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好发于手背、肘窝、颈、胸、背、腹部、妇女乳房下以及小儿头面部、臀部,为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有轻度红晕。皮疹常成批出现,自觉轻微烧灼及刺痒感。皮疹消退后有轻度脱屑。

2、白痱(晶形粟粒疹) 是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溢出而成。常见于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在颈、躯干部发生多数针尖至针头大浅表性小水疱,壁极薄,微亮,内容清,无红晕。无自觉症状,轻擦之后易破,干后有极薄的细小鳞唇。

3、脓痱(脓疤性粟粒疹) 是痱子顶端有针头大浅表性小脓疱。临床上较为少见,常发生于皱襞部位,如四肢屈侧和,小儿头颈部也常见。脓疱内常无菌,或为非致病性球菌,但溃破后可继发感染。

一般来说,痱子最容易长在儿童身上,但有些皮肤娇嫩、肥胖多汗或体质虚弱的成年人也会长痱子。除了脚底、手掌等皮肤较厚的部分外,全身各个部位都会生痱子。预防发生痱子,主要是注意皮肤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容易生痱子的人,洗完澡要擦干,然后涂上一点爽身粉或痱子粉。不要在烈日下嬉戏,饮食不要过饱,少吃糖和高脂肪的食物,这些都可以预防痱子的发生。

痱子新治法

(1) 将10克花椒放入搪瓷缸内,冲入200毫升开水,在小火上煮5~6分钟.煮后待稍凉不烫手时,用药棉蘸花椒水轻擦患处.12小时后,痱子的脓尖一般可收缩干瘪.为巩固疗效,可将剩余的花椒水在小火上温一下,再重新擦洗患处,经这样处理后,痱子即可全部消失.

(2) 用黄瓜切断面,或用捣烂的丝瓜叶涂擦痱子,每天2~3次,几天后可见疗效.

(3) 较重的痱子,可取甘草研末1份,滑石粉2份,扑擦痱子.

(4) 也可取臭梧桐100克,马齿苋200克煎水外洗.

十滴水治痱子

笔者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用十滴水治痒子效果很好。用法如下;先用温于水患处皮肤的汗水和分泌的油脂擦洗干净,然后,挤出数滴十滴水涂于患处,让其自然风干。涂药处的皮肤略有灼热杀痛感,几分钟以后就不那么样,不那么痛了。每日涂抹,两三次即可。两三天就能消炎、消肿、止痒。较为严重者可延长用药。婴幼儿皮肤细嫩,不宜直接擦涂,可将十滴水与温开水按1:10的比例稀释后再用。每天擦涂次数可视其痱子多少而增减。要防止用手指甲抓挠而感染,用棉花棒擦涂为宜另外,也可用洗浴方法防治。方法是每次给小孩洗澡时在温水里加入适量的十滴水(如半小瓶),但要注意只能用清水洗浴,不要使用香皂、浴液等,以保持药力。

生姜汁可治小儿痱子

我儿子1岁9个月,别人介绍用生姜擦头皮可促进小儿头发生长,在擦用中我意外发现生汁可治小儿痱子,而且效果很好。我儿子头上长的痱子,用生姜片擦一次即好。为了验证效果,后来又用生姜片擦他前胸与后背上长的痱子,竟也是一次即好,而且是几个小时之后就消退、消失(睡个午觉之后),并且患处一直未再长痱子。

霜桑叶可治痱子

今年天气闷热,孩子长了痱子。找母亲知道后从江苏老家带来一布袋霜桑叶,说给孩子洗澡,并让我用200克干桑叶、200克绿豆和50克炉甘石共研成粉末。每晚用桑叶熬水洗澡后就涂上一层自制的“痱子粉”。没想到还灵验,只用了四五个晚上,楼里试用的几个孩子都治好了。据母亲说,霜桑叶必须是霜降后摘或霜打落地的,晾干,用布袋子挂在通风处备用。鲜桑叶也可以,但效果稍差些。

治痱子一法

令夏特别热,许多人长了痱子,我的孩子和爱人也长了痱子。朋友介绍了一种方法,很灵。此方法是:长痱子处用清水洗净,用“郁美净儿童霜”(天津日化厂生产的)擦在长痱子处,每日最少2次。有两三天就可以治好了,而且不反复。

藿香正气胶囊消痱子

前些日子,我的小外孙突然全身起了很多痱子,痛疼难忍。我们给他吃了藿香正气胶囊,第二天痱子就全消失了,至今再没生痱子。

马齿苋治痱子

前不久,我女儿后背起了一层痱子,听老人讲,马齿苋能治。于是,我就到野地里来一把,将其煮水,用煮过马齿苋的水擦洗痱子,早晚各一次,在擦第二遍后,痱子开始消退,擦过三遍,痱子消失。马齿苋,叶呈扁椭圆形,紫梗,路边。草地均可找到。

擦西瓜皮治痱子

连续高温,会使很多人尤其孩子的身上长痒子,又痒又痛,很不舒服。可用吃完西瓜的瓜皮擦拭患处,每次擦至微红,一天擦两三次,第二天就见效(不痒了),两天后可结痂。我的小孩6岁了,每年长痱子都是用此法治愈的。

生黄瓜汁治痱子

夏天人体由于出汗,有时会引起汗腺发炎,皮肤表面生出很多小红疹,很痒,也就是痱子。用生黄瓜汁或黄瓜片分别贴擦于患处,两三次即可痊愈。此方法尤其适用于小儿。

回答者: 唐子畏 - 大学士 十六级 6-21 20:18

有一种粉吧

回答者:学不够 - 助理 二级 6-26 13:03

痱子的形成是由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身体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浸渍表皮角质层,致汗腺导管口闭塞,汗腺导管内汗液储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引起刺激,于汗孔处发生和丘疹,发生痱子。也有医家认为:汗孔的闭塞是一种汗孔的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此种感染与热和湿的环境有关。

临床上,痱子分为三种类型:

1、红痱(红色粟粒疹) 是因汗液在表皮内稍深处溢出而成。临床上最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好发于手背、肘窝、颈、胸、背、腹部、妇女乳房下以及小儿头面部、臀部,为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有轻度红晕。皮疹常成批出现,自觉轻微烧灼及刺痒感。皮疹消退后有轻度脱屑。

2、白痱(晶形粟粒疹) 是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溢出而成。常见于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在颈、躯干部发生多数针尖至针头大浅表性小水疱,壁极薄,微亮,内容清,无红晕。无自觉症状,轻擦之后易破,干后有极薄的细小鳞唇。

3、脓痱(脓疤性粟粒疹) 是痱子顶端有针头大浅表性小脓疱。临床上较为少见,常发生于皱襞部位,如四肢屈侧和,小儿头颈部也常见。脓疱内常无菌,或为非致病性球菌,但溃破后可继发感染。

一般来说,痱子最容易长在儿童身上,但有些皮肤娇嫩、肥胖多汗或体质虚弱的成年人也会长痱子。除了脚底、手掌等皮肤较厚的部分外,全身各个部位都会生痱子。预防发生痱子,主要是注意皮肤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容易生痱子的人,洗完澡要擦干,然后涂上一点爽身粉或痱子粉。不要在烈日下嬉戏,饮食不要过饱,少吃糖和高脂肪的食物,这些都可以预防痱子的发生。

痱子新治法

(1) 将10克花椒放入搪瓷缸内,冲入200毫升开水,在小火上煮5~6分钟.煮后待稍凉不烫手时,用药棉蘸花椒水轻擦患处.12小时后,痱子的脓尖一般可收缩干瘪.为巩固疗效,可将剩余的花椒水在小火上温一下,再重新擦洗患处,经这样处理后,痱子即可全部消失.

(2) 用黄瓜切断面,或用捣烂的丝瓜叶涂擦痱子,每天2~3次,几天后可见疗效.

(3) 较重的痱子,可取甘草研末1份,滑石粉2份,扑擦痱子.

(4) 也可取臭梧桐100克,马齿苋200克煎水外洗.

十滴水治痱子

笔者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用十滴水治痒子效果很好。用法如下;先用温于水患处皮肤的汗水和分泌的油脂擦洗干净,然后,挤出数滴十滴水涂于患处,让其自然风干。涂药处的皮肤略有灼热杀痛感,几分钟以后就不那么样,不那么痛了。每日涂抹,两三次即可。两三天就能消炎、消肿、止痒。较为严重者可延长用药。婴幼儿皮肤细嫩,不宜直接擦涂,可将十滴水与温开水按1:10的比例稀释后再用。每天擦涂次数可视其痱子多少而增减。要防止用手指甲抓挠而感染,用棉花棒擦涂为宜另外,也可用洗浴方法防治。方法是每次给小孩洗澡时在温水里加入适量的十滴水(如半小瓶),但要注意只能用清水洗浴,不要使用香皂、浴液等,以保持药力。

生姜汁可治小儿痱子

我儿子1岁9个月,别人介绍用生姜擦头皮可促进小儿头发生长,在擦用中我意外发现生汁可治小儿痱子,而且效果很好。我儿子头上长的痱子,用生姜片擦一次即好。为了验证效果,后来又用生姜片擦他前胸与后背上长的痱子,竟也是一次即好,而且是几个小时之后就消退、消失(睡个午觉之后),并且患处一直未再长痱子。

霜桑叶可治痱子

今年天气闷热,孩子长了痱子。找母亲知道后从江苏老家带来一布袋霜桑叶,说给孩子洗澡,并让我用200克干桑叶、200克绿豆和50克炉甘石共研成粉末。每晚用桑叶熬水洗澡后就涂上一层自制的“痱子粉”。没想到还灵验,只用了四五个晚上,楼里试用的几个孩子都治好了。据母亲说,霜桑叶必须是霜降后摘或霜打落地的,晾干,用布袋子挂在通风处备用。鲜桑叶也可以,但效果稍差些。

治痱子一法

令夏特别热,许多人长了痱子,我的孩子和爱人也长了痱子。朋友介绍了一种方法,很灵。此方法是:长痱子处用清水洗净,用“郁美净儿童霜”(天津日化厂生产的)擦在长痱子处,每日最少2次。有两三天就可以治好了,而且不反复。

藿香正气胶囊消痱子

前些日子,我的小外孙突然全身起了很多痱子,痛疼难忍。我们给他吃了藿香正气胶囊,第二天痱子就全消失了,至今再没生痱子。

马齿苋治痱子

前不久,我女儿后背起了一层痱子,听老人讲,马齿苋能治。于是,我就到野地里来一把,将其煮水,用煮过马齿苋的水擦洗痱子,早晚各一次,在擦第二遍后,痱子开始消退,擦过三遍,痱子消失。马齿苋,叶呈扁椭圆形,紫梗,路边。草地均可找到。

擦西瓜皮治痱子

连续高温,会使很多人尤其孩子的身上长痒子,又痒又痛,很不舒服。可用吃完西瓜的瓜皮擦拭患处,每次擦至微红,一天擦两三次,第二天就见效(不痒了),两天后可结痂。我的小孩6岁了,每年长痱子都是用此法治愈的。

生黄瓜汁治痱子

夏天人体由于出汗,有时会引起汗腺发炎,皮肤表面生出很多小红疹,很痒,也就是痱子。用生黄瓜汁或黄瓜片分别贴擦于患处,两三次即可痊愈。此方法尤其适用于小儿。

容易出汗,流汗比较多,一流汗总是大颗汗珠往下掉,特别是脸上汗水流的比较厉害,是怎么回事?

温热性出汗

(thermal sweating),是由外界温度升高而引起的,一般除手掌和足趾以外,全身其他皮肤都可出汗。通过出汗发散热量调节体温。夏天坐着工作,每天的发汗量约为300克;体力劳动时可提高10倍;

精神性发汗

(mental sweating),是由精神兴奋或痛觉刺激等原因所引起,发汗主要见于手掌、足趾和腋窝3个部位。人在精神紧张时手心会出汗,即属于精神性出汗。精神性出汗从加刺激到发汗的潜伏期极短,只有数秒到20秒。所以在紧张、恐惧、兴奋等精神因素影响下,神经冲动从大脑皮质传递到手掌小汗腺部,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升高,导致小汗腺分泌排泄活动短期内迅速增强,即产生手掌精神性出汗。也有学者认为另有精神出汗中枢,常保持有兴奋性,一加刺激后即产生反应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在掌跖处表现最为明显,也可见于手背、头面、颈部、前臂和小腿等处。少数人在高度精神紧张时,甚至会出现汗如雨下,汗流浃背的全身大汗情况。在恒温动物中,山羊和兔都不出汗,猫和狗仅在足趾、牛和猪仅在鼻端出汗。这些不出汗的动物是通过浅促吸呼散热来调节体温的。马、驴、骡几乎全身都出汗;除趾球以外的汗腺都属于顶浆分泌腺;在人类,仅限于腋窝部位有顶浆分泌腺,其他全是外分泌汗腺。动物足跖的出汗,认为在捕捉猎物时可防止滑脱,是生活上的适应现象。温热性发汗的支配神经是交感胆碱能神经纤维,精神性发汗的支配神经则是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出汗中枢随动物而异,有的在脊髓,有的在丘脑下部(温热性出汗)等。人的精神性出汗中枢推测是在大脑皮层。汗液约含0.2%的氯化钠外,还含有K+、丙酮酸、乳酸、糖、肌酸酐和氨等。

味觉性出汗

属于一种生理现象 ,如吃某些刺激性的食物 (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 )后引起的多汗。

运动性出汗

属于一种生理运动,所产生的汗

疗法编辑

“出汗疗法”是祖国医学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医学认为“发热出汗”不仅通经活络、活动全身器官,提高精神和恢复体力,而且具有可以调节神经的功能,扩张周围小血管,改善微循环系统,促进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使内邪随蒸发的汗液排出。

3出汗方式编辑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