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间谚语中的气象知识

2.寒天的意思

3.扫花游·西湖寒食赏析

4.周邦彦《琐窗寒·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5.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意思)

民间谚语中的气象知识

《寒食》的意思是什么_寒食少天气的意思

民间谚语中的气象知识如下

一、民间谚语中的气象知识

反映气温变化规律,立春一日,水暖三分惊蛰过,暖和和,蛤蟆唱山歌清明谷雨,冻死老鼠过了寒食冷十天清明寒十,谷雨寒七四月八,冻死鸭。知冷热,测天气,一朝赤膊,三日头缩杜前暖,杜后寒冬暖春寒,冬冷春暖立冬暖,一冬暖。

二、扩展知识

1、气象谚语

是指民间流传的关于预测天气变化的词语。人类在千百年来一直想制造准确的天气预报,天气谚语是劳动人民在历经口述与笔记的历史后总结出的谚语,用来指示明日天气是天朗气清还是风雨飘移。

“正月阴、二月星、三月、四月大雷公,五月雨、六月晴,七月、八月有大风,九月寒霜十月雪,十一、十二寒潮节。”“一雾三晴,重雾三日必大风。”“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这些幽默的韵文是由不同年代不同作者所写,其预测全年气候转变,并以周边的事物预测天气阴晴变化。其虽然并不一定真确,但却提供了较为可信的天气变化预报给人们,让人们可以作出准备。

2、气象谚语适用范围

地球上纬度较适中的地区,大约在北纬或南纬30°至60°,为人类主要活动地带。而在这些地方的天气转变较为明显,并不会长年持续相同的气候,今天是潮湿的晴天,明天可以是寒冷的雷雨天。

气象谚语(10张)虽然世界上有很多人生处于赤道地带,但在很多情况下这地带的气候并不会有明显变化。如撒哈拉沙漠,其终年均是酷热干燥,反之,印度次大陆与西太平洋地带则长年处于雨季,其日间的天气变化较少。

因此中文世界的天气谚语主要适用在纬度适中的地带,因为其有明显的气候变化。但天气谚语于不同地区的适用性亦有可能有所不同,如东虹日头,西虹雨,因为中国大部份地区均处于西风带,如果西方出现彩虹,说明西方已有云雨,不久将会向东移并降水。如果东方出现彩虹,说明云雨带已移走,晴天将至。

寒天的意思

寒天的意思是冷天,冬天;清冷的天空。

寒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害怕:寒心。穷困。

天: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天空。天际。天罡(北斗星)。天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天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气候:天气。天冷。 季节,时节:冬天。

描写寒天的相关例句

1、冷冷的天气,暖暖的祝福,暖暖的心;天冷心不冷,天寒情未寒,祝福依旧在,牵挂也送上,愿你多锻炼,保健康,天冷身体依然棒!

2、天气渐冷气温寒,添衣盖被来保暖;彼此相见相聚难,祝福虽简达心间!祝:保暖防寒平安幸福!

3、去冬来雪花飞,一天更比一天寒,注意保暖加衣服;天南地北路漫漫,山高水长虽难见,祝福问候在心间。愿我的朋友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依然快乐,依然健康,依然潇洒,依然幸福。

4、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5、西伯利亚寒流再侵袭,空气清冷寒风凛冽刮,寒冷冬日赶紧送温馨,愿祝福化作小火炉,温暖你的心!祝寒冷的冬日心境愉快!

扫花游·西湖寒食赏析

《扫花游》,词牌名。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此词咏调名本意,与词牌名实相符。

“冷空”三句,寒食清晨出游西湖所见。言白云在蓝天中飘荡,阴影不时遮暗了湖边的柳色。湖中晨雾涌起,像一扇扇护花的屏障。寒食多雨,“清明时节雨纷纷”可证之。所以词人清晨游湖,天气虽无雨状,却已暗伏雨意。“艳晨”三句,概绘了当时西湖寒食游人踏青的盛况。言游人在春日遇到一个少见的艳阳天,所以在心目中觉得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就从清晨转为晌午。是时,湖面上游船如蚁,笙歌阵阵;岸堤上年青女子摩肩接踵,人群如流,互相争道而行。词人对西湖繁华晴日的描述,是作为伏笔来与下面的雨境狼藉成强烈对比。“骤卷”五句,转写雨中情景。突然间狂风骤起,尘埃翻滚,真是“春天孩儿脸”说变就变,所谓“雨来风领路”,这雨前序曲使游湖女子的秀发散乱,花容失色,纷纷以袖、巾掩面而行。刹时雨点来临,那些豆大的雨点将许多桃花瓣、杏花瓣一一击落在地,任人践踏。这时候,连无知的春燕也停止了呢喃声,似在为这场狂风骤雨发愁,默默地在雨中低翔。西湖春天的特征:桃、杏、燕子等在雨景中的特写镜头,被词人一一摄入。上片刻画了西湖寒食的晴雨景观。

“乘盖”三句承上。“乘盖”,即乘轿。“旗亭”,即市楼,这里引作酒店。可参见王之涣“旗亭画壁”故事。“解佩”,用唐贺知章“金龟换酒”典故。此言由于下雨,因此乘桥游春的人们也纷纷找寻地方避雨。词人在湖旁的酒店里与老朋友不期而遇,于是就解下身上的玉佩换酒待友。“恨春”三句,酒中话题也。词人说:“这场大雨是‘春姑娘’的嫉妒心在作怪,因此下一场大雨不但使游春女子的罗裙湿透,也使其‘金莲’(即双足)沾满了尘埃,弄得她们狼狈不堪,实在可恨。”“恨春”句与上片“愁燕”句相同,都用拟人手法描摹物态,更显生动形象。“酹入”两句,以幻象道之。言眼前的春雨像醇酒般地浇灌在梅树林中,而绵绵不绝的雨点又如泪帘般地遮暗了那远处的梅林。西湖边多梅树,故有此语。词人极富想象,所以能将眼前之雨,忽成醇酒,忽化泪珠,显得变幻莫测,跌宕多姿。“峭寒暮”两句,言春寒临暮更甚,寒风中有人用笛子吹着《陇头曲》渐渐远去。这也是说游湖众人在临暮时渐渐散去的情景。

全词概括出西湖寒食一日游中的天气变化及游人的各种姿态,为后人提供了古代风俗的一些写真材料。

周邦彦《琐窗寒·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琐窗寒·寒食原文: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琐窗寒·寒食翻译及注释

翻译 柳荫深处传出乌鸦的啼鸣,我掀起小帘,站在朱门之内,身穿单衫凝神伫立。半亩大的庭院里开满了桐花,静静地笼罩着庭院,阴雨阵阵更使人愁思万端。雨滴洒落在空落落的台阶上,竟彻夜未停。何时故友相逢与我在西窗下剪烛,谈心。今夜的孤零恰如往昔夜宿楚江之畔,江风吹得灯火昏暗,说不尽少年羁旅的无限凄惨艰难。如今我已年老,时有垂暮之感。春游嬉戏的地方,旅舍酒店烟火不举,正巧是全城禁火过寒食节。酒楼上呼唤美酒的兴致一扫而光,姑且把这段豪情都交付酒徒料理。回想起故乡园中的桃李,必是迎春怒放,那如同美人嘴唇酒窝般的花朵,不知今天是否还挂在树枝?待到我归乡之时,一定还会有残存的花儿,等待着我与宾客举杯痛饮,一洗烦襟。

注释 1剪烛西窗语:借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语,抒发怀乡之情。2百五:指寒食节。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为寒食。3旗亭:指酒楼。4高阳俦侣:西汉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5靥(ye):脸上的酒窝。

琐窗寒·寒食评解

 本篇上片忆旧,下片伤今。题旨终是怀念旧日情人。篇末三句作伤心无奈语,最是可怜。俞平伯《 *** 词释》评论说:「『想东园』以下直贯结尾,一气呵成,自为 *** 之惯技,固一篇之警策也。意谓春光晼晚,尚有残英可陪樽俎,而小唇秀靥则何如耶?著一『否』字,又著一『定』字,在有意无意间。『定』字有『或』、『应』的意思,却较重,亦半虚半实也。」

琐窗寒·寒食句解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暗柳啼鸦」写景,是大勾勒手法。「暗」字有两重意思,一则表明时令,暮春时节,柳丝已由嫩黄转为深绿;二则表明时间,黄昏之际,暮雨将至,远看柳树自然是昏暗一片。此时此刻,鸦、鹊之类的鸟儿自然急飞归巢,还要伴随惊叫之声。接下来,便写人以及人所处的环境。「单衣伫立」,从《西洲曲》中来。《西洲曲》里说「单衫杏子红」,又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是写女子痴情守望情郎归来。这《西洲曲》一样的痴情小女儿,在为谁伫立呢?「小帘朱户」,正与「痴小人家女」相配,秀而明媚。雨来了,种有桐树的半亩小院,便都在烟雨迷濛之中了。「静锁」二字,将整个画面定格下来,好一副春日暮雨图。

 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夜将残了,雨犹自下个不停。春愁在雨夜滋生,忽然便想起从前也是这样的雨夜,故人相伴西窗之下,剪灯夜话。「故人剪烛西窗语」,自是从唐人李商隐的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来。忽又觉得此情此境,竟与少年漂泊途中所遇到过的江风打灯的雨夜,何其相似。江在南方,故云「楚江」。「瞑宿」,即是夜宿。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

 上片都说从前,过片由「少年」转到「迟暮」,便说到如今了。当下身在何时、何地呢?「店舍无烟」,点明时令是在寒食节。「禁城」,指京城,即汴京。「百五」是唐宋人习惯说法,指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禁火三日,是当时习俗。「旗亭」,即卖酒之市楼。「高阳俦侣」,是说酒友。「高阳」,用的是「高阳酒徒」郦食(yi)其(jī)的典故。高阳,古地名,在今河南杞县西。据《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刘邦引兵过陈留,郦食其前往谒见,通报人说有个儒生来求见,刘邦说,我正忙着夺天下,没有时间见什么儒生。通报人对郦食其说了,郦食其瞠目按剑对通报人说:「去,再去向沛公通报,说我是高阳酒徒,不是什么儒生!」于是郦食其便闯了进去。此处的「付与高阳俦侣」,是说找几个酒友一起喝酒,借酒浇愁。

 想东园、桃李经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想东园、桃李经春」,是用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之三「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的语典。「小唇秀靥」,形容意中人的娇小清秀。「今在否」,是疑问语气,无非是说物是人非。「到归时」,是自计归期。「携樽俎」,是带上酒具。「残英」,即是残花。残英所待之「客」,不是别人,正是词人自己。此「客」字,自「笑问客从何处来」化出。旧日东园,桃李一般的意中人早已不在了。所能知道的,是归去之日,唯有残花相待。虽是残英,然而毕竟曾是旧日桃李。篇末三句,慰藉而复酸辛。

琐窗寒·寒食赏析

 这首词抒发的是词人的羁旅情怀, *** 工羁旅行役之词,人所公认。词作的上片写暮春欲雨之时,由日转夜,从夜雨说到话雨,又从话雨想起昔年楚江暝宿时旅况,羁旅情味,由外及内使人深思。下片叙写寒食及节日思乡之情。寒食禁烟而饮酒,人到老年,回忆往事不胜感慨。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开首三句即点明时间和词人彼时所处环境。薄暮时分,柳色渐渐昏暗,乌鸦盘旋聒噪,词人正站在朱户之中,小帘之后凝神沉思。首三句虽为叙写眼前景况,但仍起著渲染气氛的作用。薄暮时分,天气渐暗,群鸦乱啼,单身一人置身其间,词人的愁思、烦乱心情,即已呼之欲出了。此外「暗」与「啼鸦」也有暗示欲雨的作用。「桐花半亩,静销一庭愁雨」,这两句词人继续叙写他伫立帘后所见之景,同时景中含情,词人的愁绪已经跃然纸上。这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所描写的意境相似。黄昏时节,再加上绵绵不绝的春雨,这种意境描写虽非 *** 所首创,却是古典诗词中描写愁绪时最常用的典型环境。这里词人用一「锁」字使得本为抽像无形的情绪形象化,从而突出了词人此时愁闷难堪的心境。「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这三句是说那滴哒的雨声洒落在空寂的台阶上,使得词人心绪更加烦乱愁闷,直到夜深仍不停息。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不禁思绪联翩,想到何时才能与故人相会。这里化用了李商隐《夜雨寄北》诗意:「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词作至此,愁绪的内含已渐渐明朗、具体化了。歇拍三句:「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这一层词人宕开一笔,由眼前之景转而幻想从前,在变幻境界中感叹风灯零乱,少年羁旅,颇有不胜今昔之感。「楚江」,此当指长江,李白诗有「天门中断楚江开」,杜甫诗有「楚江巫峡半云雨。」「风烛」,此形容人生短暂,老年人如风前之烛。苏轼诗有「过眼百世如风灯」,杜甫诗有「风前春灯乱,江鸿夜雨悬」,所绘即此情景。

 下片写节日思乡之情。「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词作由上片末尾的少年羁旅,转入叙写迟暮情景,以前之虚幻,转入眼前之说实;前之遥远回荡,此则转入本题。章法大开大合。因寒食禁烟,故曰「无烟」,「禁城百五」,也是寒食节。《荆楚岁时记》:「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寒食禁烟不禁酒,故可去酒楼饮酒。「俦侣」,即伴侣。「高阳」,地名,在河南杞县。《史记》中郦生为高阳酒徒。李白诗有「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这句的意思是说,寒食节中,旗亭饮酒取乐之事,还是让高阳酒徒们去吧。这里用的是侧笔,实际上是叙说自己为愁思所缠绕,没精打,对玩乐毫无兴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对羁旅之愁与思家之情化成了具体的内容,那「东园」此时又是一番桃李争春,明媚春光,而那给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姑娘,如今是否还在?词人描述得越具体,越真切,说明其思念之情越铭心刻骨。此外,用一「否」字,词人的关切之情更显真切。歇拍三句:「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词人归心似箭,未踏归途,心早已设想好归家时的情景。到那时,春意犹在,尚有残花挂在枝头,自己定要好好地款待自己一番。「客」字,表明词人始终未曾忘记自己的游子身份。

 整首词很巧妙地将现实、回忆、设想结合起来,结构天成,含蓄而又细腻,意淡而气厚。周济称赞该词「奇横」(《宋四家词选》),黄蓼园则评:「前阕写宦况凄清。次阕起处,点清寒食。以下引到思家情怀,风情旖旎可想」(《蓼园词评》)。品评颇合实际。

诗词作品: 琐窗寒·寒食 诗词作者: 宋代 周邦彦 诗词归类: 寒食节、羁旅、写雨、思乡

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意思)

寒食节风俗

寒食节风俗是禁火、咏诗、饮食、插柳、踏青、拜祖等。

1、禁火: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认可并参与。

2、咏诗: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咏者甚多。

3、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_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

4、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子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

5、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6、拜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

寒食节的风俗有哪些

寒食节的风俗有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的概括

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础,也是维系民族、家庭团结的道德力量。当今,更是聚民心,凝国魂,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和精神理念。

从唐代宫中寒食节放七日踏青春游,演变为今天的旅游黄金周,由寒食禁火,演变为今天的护林防火,由寒食插柳,演变为今天的全民植树造林,由蹴鞠,演变为今天风靡全球的足球运动,意义可谓深远,不可低估。

寒食节有哪些习俗

1·寒食节饮食习俗

寒食节饮食的东西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粳饭等;寒食节的供:面燕、蛇盘兔、等。饮料有:春酒i、新茶、清泉甘水等。这些大多用来祭食盘兔,寓意盼望国家富强。

2·寒食节插柳习俗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来是怀念介子推所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流传民间也就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插柳是

插柳是一种习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樯”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用来预报天气,古谚语说:“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俗话说:”又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哪,就活到哪里。

插柳有三种含义:一表惜别,在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二表挽留,在李白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三表祝愿,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以此来祝愿客人随遇而安。

3·寒食节踏青郊游习俗

寒食节也叫踏春,这始于唐宋。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了踏青的场景:岁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在花草返青的春季,人们结伴到郊外去踏青。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晋书》记载,每逢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到唐宋最为盛行。

4·寒食节荡秋千习俗

秋千原本在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的游戏项目。据史书记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嬉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秋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那时候的祖先们为了谋生,需要上树摘果实。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抓住藤蔓来回摆动,上树或者跨越沟壑,这就是秋千的雏形。

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它有很古老的叫法,叫千秋,后来为了避忌,改名秋千。古代的秋千是在清明、寒食后才有的,而且仅仅是宫廷贵族们的男女游戏使用的。

寒食节有什么风俗活动

寒食节的风俗:

1、禁火:在寒食节的这一天禁止“火”的出现,包括烟火、生火做饭的火。

2、吃寒食:寒食节吃寒食真的很应景,这是为了纪念古人介子推。寒食即指冷的熟食,由于这一天不能生火,所以人们要提前一天准备熟食备好。

3、祭拜祖先:寒食节缅怀和祭拜祖先是最重要的风俗,这一天很多人都会带着酒、香烛等物品到祖先坟头上香跪拜。

4、户外活动:寒食节也是适合出门郊游的节日,这一天踏青、荡秋千、插柳、拔河等户外活动都是我国古人那流传下来的,非常值得纪念和传承。

寒食节的意义

寒食节是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而设的节日,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从寒食节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介之推的忠君爱国、清明廉洁的政治抱负,以及功成身退不求利益的奉献精神,这是古代社会准则,至今也适用值得大家学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寒食节

寒食节有哪些风俗

寒食节风俗:

禁烟火寒食禁火的风俗在周时就已定型,禁火称之为断火或内火,这是寒食节习俗;重新点火叫做新火,这是清明节习俗。

吃冷食随着禁火风俗而来的,便是吃冷食的习俗。这也是人们称寒食节为冷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