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原缺氧啥感觉?

2.要去西藏当兵,那里到底怎么样,高原反应很厉害吗?训练强度大吗?求老兵指教。

3.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是为了提高哪些方面能力?

4.人为什么会在西藏这高海拔的地方缺氧?

5.去西藏旅游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缺氧的问题吗?

6.西藏侦察兵5600米高原开展极限训练,需要面临哪些挑战?

7.边防官兵有了室内训练场,这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和帮助?

高原缺氧啥感觉?

西藏天气缺氧高原训练基地_西藏海拔缺氧

缺氧的典型症状有:头昏、头痛、恶心、哎吐、心慌、气促、烦燥、食欲减退、眨眼障碍、乏力等。高原地区的人常见嘴唇青紫和手指甲凹陷均是缺氧的表现。

高原缺氧知多少

西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高原上空气稀薄,氧气较少,使人类的正常呼吸受到较大的影响。

由于空气密度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也就是说,愈到高处,气压愈低。为了便于计算,利用气象学上得出的气压与高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用760毫米水银柱这一平均值代表海平面气压,来算出每一高度上气压对海平面气压的百分比,此百分比就是此高度的含氧量占平原含氧量的百分比。

拉萨市海拔3649米,含氧量占平原的64%,狮泉河海拔4278米,百分比为59%;那曲海拔4507米,百分比为56%。

高原缺氧对身体的影响

高原缺氧对身体的影响高原缺氧对身体的影响高原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 ,其特点是低压、低氧、气候干燥寒冷、风速大、太阳辐射和紫外线照射量明显增大。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杨国愉等日前完成的一项题为“高原缺氧对心理功能的影响及防护”的研究表明 ,在高原环境下 ,随着海拔的升高 ,空气中的氧分压不断降低 ,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缺氧环境中 ,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由于人的神经组织对内外环境变化最为敏感 ,因此在缺氧条件下 ,脑功能损害发生最早 ,损害程度也比较严重 ,且暴露时间越长 ,损害越严重 ,特别是对感觉、记忆、思维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影响显著而持久。

研究人员发现,高原缺氧对人体感觉机能的影响出现较早 ,其中视觉对缺氧最为敏感。在海拔 4300米以上高度时 ,夜间视力明显受损 ,并且这种损害不会因机体的代偿反应或降低海拔高度而有所改善。人体的听觉机能也会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受到影响,大约在海拔5000米左右 ,人的高频范围听力下降 , 5000~ 6000米 ,人的中频和低频范围听力显著减退 ,而且听觉的定向力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这可能也是高原缺氧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此外人体的触觉和痛觉等也会在严重缺氧时逐渐变得迟钝 ,在极端高度时还可能出现错觉和幻觉。

在记忆影响方面 ,由于记忆对缺氧极为敏感 ,在海拔 1800~ 2400米时 ,人的记忆力便开始受到影响 ;5000米左右出现记忆薄弱 ,此时已不能同时记住两件事情了 ;以后随着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记忆损害 ,从记忆的下降到完全丧失记忆能力。研究人员认为 ,记忆损害可能与大脑里面的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变化有关 ,缺氧主要影响短时记忆 ,一般不影响长时记忆。

急性高原缺氧将严重影响人的思维能力。海拔 1500米时 ,人的思维能力开始受到损害 ,表现为新近学会的复杂智力活动能力受到影响 ;3000米时 ,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全面下降 ,其中判断力下降尤为明显 ;4000米时 ,书写字迹拙劣、造句生硬、语法错误 ;超过 7000米时 ,有相当一部分人可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意识丧失。研究人员认为 ,缺氧对思维能力影响的危险性在于 ,主观感觉与客观损害相矛盾。如缺氧已导致个体思维能力显著损害 ,但自己却往往意识不到 ,做错了事也不会察觉 ,还自以为思维和工作能力“正常”。此外 ,急性高原缺氧时还会使人的注意力明显减退 ,在海拔5000米以上时 ,注意力难于集中 ,不能像平时那样集中精力专心做好一件事情。而且 ,随着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注意的范围会变得越来越窄。

研究人员指出 ,高原的特殊环境特点对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影响是明显的。对抗缺氧的最好办法是供氧 ,如对初次进入高原的人配备简易的便携式供氧装置 ,这样有助于将缺氧所致的认知功能下降等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人对缺氧有一个适应过程 ,一般需要 1~ 3个月的时间 ,因此在首次进入高原之前 ,最好有计划地、间歇性地暴露于不同高度的环境中 ,使机体有足够的时间对环境变化进行代偿 ,以此减轻和消除由于缺氧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高原反应应对措施(高营养)

一、高原的环境特点

1. 缺氧

从海平面到10万米的高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均为21%。然而,空气压力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导致空气稀薄,因此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据测算,在海拔4270米高处,氧气压力只有海平面的58%。所以,尽管氧气在大气中的相对比例没有变化,但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绝对量却变小了,由此导致了缺氧。

2. 寒冷

根据气象测定,海拔高度每升高150米,气温会下降1度。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5度。因此,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同一纬度的其它地区更寒冷。

3. 湿度低

高原的湿度较低,使人体排出的水分增加。据测算,高原上每天通过呼吸排出的水分为1.5升,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为2.3升,在不包括出汗的前提下,就达到同一纬度平原地区人体所有体液排出总和的1倍。

4. 阳光辐射强

在海拔3600米高处,宇宙间的电离辐射,紫外线强度和对皮肤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三倍。另外,这些射线通过积雪的反射也非常强烈。据测定,积雪可将90%的紫外线反射回地表面,而草地的反射率仅为9%-17%。换句话说,由于积雪的作用,人体将遭受紫外线的双重辐射。

高原的环境特点确实非同凡响。对此,人体并不是被动地应付,而要根据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对短期的旅游者而言,调整是暂时的,而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则早已形成了适应性变化。让我们看看在高原地区,人们的体内将经受哪些变化。

1. 血液系统

进入高原后2小时,由于缺少氧气,机体开始产生过多的红细胞以适应缺氧环境,血红蛋白每星期升高1.1克,约6星期后,机体血红蛋白将升高至原有水平的1.4倍,即20克左右。这种高血红蛋白症的现象在高原地区很常见,但回到低海拔地区后,高血红蛋白症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并在继续下降3星期后出现轻度贫血。随后血红蛋白水平还会上升至正常。因此,从高原回到低海拔地区后的1个月左右,不宜重返高原,否则,处于贫血状态下的人体更容易得高原病。

2. 呼吸系统

由于氧气压力较低,人体会因缺氧而过度换气,通气。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钟需要250毫升氧气,也即须吸入5升的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人体必须吸入7.5升的空气,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此时,人们会感到呼吸急促,如果加上运动,就更有气不够用的感觉。

不过,在高原上居住有利于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控制,这与治疗支气管哮喘所使用的低压氧舱原理相似,相当于在2000-2500米高地区的压力。高原四季分明,湿度低,空气中臭氧含量高,太阳光辐射强度高等,这些都有利于哮喘病人的康复。事实上,当地居民就很少患有呼吸系统的疾病。

3. 循环系统

由于缺氧,旅游者一般的情绪兴奋和轻微运动都会使心跳加速。初到高原,人体的晨脉(清晨初醒时的脉搏)较海平面水平高20%左右。10天后,晨脉应降至原来水平。所以,通过测量晨脉的变化程度和恢复到原有水平的时间,可以判断人体对高原的适应能力。

高原地区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非常低,当地人血

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也很低。

4. 免疫系统

在高原环境,担当人体免疫重任的T淋巴细胞会受到损害,使机体非常容易遭受细菌感染。

5. 生殖系统

男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精子的数量和活动能力明显减少,而且异常形态的精子增加。但不用担心,这只是暂时的,回到低海拔地区,这种现象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女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痛经和月经失调发病率增加。自发性流产,早产及先天性畸形非常常见,这也是雪域高原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较低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些情况对旅游者不是问题。

三、见识高原病

进入高原地区后,人体会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旅游者逗留时间短,人体调整幅度就有限,所以仍可能出现高原病。以下是识别高原病的要点,记住,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患上了高原病,首先要做的是赶紧上医院。有不少高原病非常凶险,必须及时治疗。

1. 急性高山病

最常发生在进入海拔3300米以上高原的第一、二天,尤其是第一天的起初6-9个小时。

识别要点:头痛,加上以下任一症状:全身疲乏无力,头昏眼花,失眠,恶心和呕吐。

2. 高原肺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原肺水肿死亡率为40%。

识别要点:出现以下情况中两项以上者:休息状态下呼吸困难,咳嗽,虚弱且活动量明显减少,前胸有堵塞感,皮肤苍白且发绀,心率增快。

3. 高山脑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山脑水肿病死率为14%。

识别要点:有急性高山病的症状,无法走直线,出现精神异常。

4. 慢性高原病

指对高原环境已经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出现对高原环境的不适应。

识别要点:乏力,头痛,头晕,发绀,运动时缺乏耐力等。

5. 其它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旅游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500米:在暗处的视力减弱。

1500-1800米:高级思维功能减弱或缺乏。

3300米:简单的算术变得非常困难。

4600米:写字和考虑问题受到影响。

5500米以上:100%的游人会患上咽喉炎和气管炎。

四、进入高原前的准备

1. 从决定去高原旅游的那天起,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无氧锻炼的时间。无氧锻炼指大运动量的剧烈运动,可使机体对缺氧状态产生一定的耐受力。

2. 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在高原地区,呼吸系统非常容易感染,应带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高原卫生条件有限,容易患肠胃炎,可以带上环丙沙星或磺胺类药物。还必须准备利尿剂乙酰唑胺,它是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的主要药物,可以消除阵发性夜间呼吸暂停,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减少晨起时的头痛。服用方法,每天两次,每次125毫克,或每天一次,每次250毫克。在进入高原前24小时开始服用。

3. 高原地区早晚温差可达15-20度,需要带上足够的防寒衣物。

4. 准备好抗紫外线的防护用品。

5. 如果乘飞机直接进入高原地区,在低海拔地区起航前一个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不吃油腻的食物,不喝酒。如果乘汽车或火车进入高原地区,要做好每天的行程计划

要去西藏当兵,那里到底怎么样,高原反应很厉害吗?训练强度大吗?求老兵指教。

条件艰苦,刚去,多少都有反应,时间长了就适应了。

太阳比较毒,没事,男子汉,黑点无所谓。

训练几乎没有强度,因为氧气不足,训练简直就是要人命的感觉。

总的说来,条件苦点,待遇高点,训练不多。

吃点红景天吧。必要的锻炼还是非常需要的,可以增强循环功能。

最好是在进高原前就进行足够的体能锻炼,上去后要轻松些。

躺着也是奉献的地方。去了就明白这句话了。呵呵

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是为了提高哪些方面能力?

高原训练可以增加身体血氧含量,提高运动员心供血能力,使心脏泵血功能加强。特别适合高温下耐力跑,许多优秀运动员通过高原训练法创造出的优异成绩证明了高原训练是有效果的。比如本届欧洲杯小组赛第二场比赛表现非常出色的贝尔,就是通过在高原训练提高心供血能力,通过这样方式一方面可能会有难以预料的情况,一方面却又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提高体能。

据报媒体报道,贝尔以前在皇马的Valdebebas训练基地经常佩戴一个氧气面具,模拟高海拔的环境。贝尔所佩戴的面具能够增加体能,改善球员的呼吸,这对于贝尔在高温条件下速度和力量来说都是关键。

威尔士与土耳其的比赛中,虽然贝尔在点球点把球高高踢飞。但是贝尔全场创造了7次机会,其中有5次是绝对得分机会。就在上半场,贝尔就给拉姆塞喂了三次饼。根据数据统计,这是贝尔为威尔士代表队的第94次出场,送出的第20次助攻,也是他国家队生涯首次单场送出2次助攻。作为31岁的老球员,贝尔在极限时间内可以做成精彩的主攻,跟他一直模拟高温的训练有很大关系。

其次除了贝尔模拟高温训练外,一些俱乐部也有高原模拟环境,比如利物浦新训练基地包括有沙滩足球、沙滩排球、网球和乒乓球的场地。还建造了一个高原训练室,让球员们可以在40度高温、90%的湿度以及低氧水平下训练。所以今年在利物浦效力的各国欧洲国脚大部分都表现得很出色,比如

西班牙:蒂亚戈、阿德里安能给西班牙队的场上局势带来改变,苏格兰罗伯逊在跟英格兰的比赛中表现出色。英格兰亨德森,虽然在小组上没有什么作为,但是在球场外的贡献值还是很大,随着欧洲气温越来越炎热,亨德森是英格兰在淘汰赛最大王牌武器。

人为什么会在西藏这高海拔的地方缺氧?

在西藏这高海拔的地方缺氧原因是:高原由于海拔高,气压较低,氧气稀薄,人体吸氧量减少,所以会引起缺氧也就是高原反应。

具体解释:

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空气基本都是分布在地球表面,在高原的部分,空气随地势的升高而愈加分布的细薄,又由于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因而空气中氧气都分布在地势比较低的地方(二氧化碳更低),氧气含量减少率,大于空气减少率,使得空气中氧气体积低于21%。

当然,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强的降低也是造成高原反应的主要原因。毕竟,人体内的压强是不变的,而空气压强却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造成人体内外压强不相等,使人呼吸更加困难,这个因素也不可忽略。

高原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氧气含量的减少。因为,产生高原反应的根本原因是人体缺氧,而压强降低则是造成人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压强降低本身并不会产生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预防措施:

1,禁止烟酒、预防感冒、避免过于劳累,可适当提前几天服用一些西洋参、红景天等抗机体缺氧的保健品。

2,不要听信那些进藏前需要作体能锻炼的传闻。也不要相信走青藏线陆路慢慢进西藏会减少高原反应的推理,重要的还是临出发前注意休息别过于劳累。

3,初到西藏时,一定要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作事轻,同时,要尽量地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睡好觉。

4,轻微的高原反应一般会不治自愈,所以,建议轻易不要吸氧,不然容易造成对氧气的依赖。

5,对于要进入较高海拔探险的一些朋友,初到高原时。在没有适应和准备的情况下,不要骤然进入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不可急速行走、跑步、作体力劳动。一周后,才可逐渐增加一定的活动量。

去西藏旅游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缺氧的问题吗?

由于高原上的空气稀薄、含氧量低,因此在高原上旅游,例如去西藏,可能无法长时间解决缺氧的问题,应急吸氧也只是短时间内的解决方法。但是,可以适当降低人体的需氧量,一般在高原上应减少运动量,尤其是剧烈运动;或长时间去适应高原环境,以增加血红蛋白的数量,这可缓解人体的的缺氧情况。

西藏侦察兵5600米高原开展极限训练,需要面临哪些挑战?

西藏侦察兵5600米高原开展极限训练,需要面临体能和技能的极限挑战

近日,西藏军区某合成旅侦察营把官兵拉到海拔5600米的陌生地域,多课目、多要素跨昼夜开展克服冰川、武装泅渡、引导打击、敌后破袭等课目演练,有效检验侦察分队在高海拔地区的“动、侦、打、保”综合作战能力。

这次演练,要求侦察分队所有官兵背负60多斤的装备,全程行军114公里,共历时三天两夜。队员刚出发没多久,就被一道高80多米的自然崖壁挡住了去路。为了按时到达指定地域,指挥员临机决策,果断采取索降的方式通过崖壁。

扩展资料:

夜幕降临,夜间按照方位角行进,漆黑的高原,能见度小,而且缺乏参照物。

记者:连长,我们怎么又原路返回了?

侦察连连长王聪:高原夜间行军,没有参照物,方向走错,所以我组原路返回。

重新确认方向后,经过1个多小时的急行军,前沿侦察分队终于按照时间节点到达指定地域,开设敌后观察哨,并将敌情通报给指挥中心。随后。破袭分队依据打击数据迅速对目标实施打击。

西藏军区某合成旅旅长 张家林: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极端恶劣,对我们开展实战化练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充分利用高原高寒条件模拟实战化环境,从目标获取、监视,到引导打击、敌后破袭,昼夜不间断连续行动,锤炼摔打部队,磨砺侦察分队全天候,全地域作战能力。

边防官兵有了室内训练场,这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和帮助?

翻越5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途经400公里永冻地带穿过多个无人区……

近日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某运输旅出动一百多辆运输车历时5天千里机动赶在元旦前将数千吨大米、面粉、罐头、食用油等驻藏部队急需的冬季后勤保障物资补给到位确保驻藏边防官兵能顺利过冬

千里转运急一批批物资运抵边防部队温暖了边防官兵的寒冬

许多网友留言表示看到这样的新闻,真让人感到高兴!作为家属,很开心看到这样的新闻”

寒冬已至风雪边关的“暖”消息不断传来新式的装备、改善的条件良好的保障让边防官兵在冬日里倍感温暖先进炊事装备落户高原,确保官兵吃上热食早晨7点陆军某边防团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驻训场室外温度计指向-28℃此刻担负伙食保障任务的该团某营炊事班内却温暖如春切菜、和面、煎炸……炊事员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先进的炊事装备落户高原。近年来机关有关部门指导部队与地方政府建立副食品应急筹措保障基地和物流配送体系为确保官兵吃上热食以及改善就餐环境有关部门为高原驻训部队补充配备了一批移动式无源冷藏集装箱、高平一体野战给养器材单元和功能先进的保温板房官兵普遍反映现在食品种类多、能量补得足为练兵备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炊事员从保温板房选取食材。早上9点半热气腾腾的馒头、金黄酥脆的蛋挞、爽滑的“五彩打卤面”等食物

被一一端上餐桌高原官兵坐在舒适的保温板房食堂美美地享用着早餐脸上溢满笑容新型装备和巡逻被装列装边防一线,高效保障暖兵心冬日的雪域高原气温降到零下15℃以下走在某山口的巡逻路上身穿新型边防巡逻服的西藏军区某边防团官兵却有了比往年温暖的巡逻体验“戴着防寒头套、新式手套,穿着羽绒保暖棉衣裤,从头到脚全面武装起来,关键是防风性强,暖和多了。”某边防团下士陈权说

西藏军区边防某团官兵着新式巡逻服巡逻在雪山之巅。新巡逻套装主要包括防寒头套、保暖作训服、轻便防寒保暖作训大衣、羽绒保暖棉衣裤等15个品种从外到里多层次搭配品种多样、体积轻巧深受官兵喜爱与老兵的关注点不同“00后”官兵十分青睐边防巡逻套装中的防眩光眼镜眼镜搭配三种镜片可根据紫外线光照强弱更换既保护眼睛又确保观察效果防强光、防雪盲、防风沙等功能更是刷新了官兵对眼镜的认知“戴上眼镜够酷!还能更好地保护眼睛。”暖胃又暖心!多种方式保障高原官兵热食持续供应“凛冽寒风中,热腾腾的揪片子就着泡饼和卤肉,汤汤水水,吃得真爽快!”12月中旬新疆军区某边防连官兵在高原巡逻途中吃上热食午饭幸福感油然而生针对高原边防一线部队热食供应难题有关部门指导一线部队采取补充单兵自热食品、配备高原保温器材、革新热食保障技术等多种方式保障高原官兵热食持续供应

寒冬时节,新疆喀什军分区克克吐鲁克边防连官兵在巡逻途中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姬文志摄为丰富热食供应的食材生鲜副食冬储冬备不少于12个品种针对驻高原高寒地区部队官兵能量消耗大、水分流失多等问题有关部门组织军地科研机构和食品企业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高原寒区专用单兵战斗口粮、冻干汤料等同时单兵自热食品的包装和加热技术也得到了改善在海拔3000米以上、气温-30℃以下的高原高寒地区保证官兵能够快速有效加热食品某边防团四级军士长张震说“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山尖尖,面条吸溜到肚里,胃里暖暖的,身上热热的!”告别凿冰,高原兵站全天供热水“用上热水,真是太好了!”

12月初西藏军区山南大站日当兵站传来喜讯经数月施工营区一座容量约为10吨的水塔修建完毕解决了官兵的用水难题日当兵站驻地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藏地荒原常年平均风力达7级每年冬储冬备官兵都要提前筹措生活用水气候环境最恶劣的时候生活用水只能依靠凿冰、化冰来解决年初上级党委深入沿线兵站调研围绕用电、用水、取暖、医疗、吸氧、如厕等“六难”拉单列表针对吃水难题他们专门从内地请来专家和工程队新建了一个水塔水塔里的水直通宿舍长明电接通后,通过电热能设备加热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热水供应此外该大站保障办还在下属兵站修建更加完善的设施设备让边防官兵感受到满满的幸福边关冷,保障暖期待坚守战位的边防官兵们在寒冷冬日里能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