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气象日和国际气象节分别是怎么回事?

2.盘点历届的世界气象日主题?

3.五六十年代的冬天有多冷?

4.世界气象组织的发展历史

国际气象日和国际气象节分别是怎么回事?

1991年全球天气_19年天气

“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称“国际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为了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和《国际气象组织公约》生效日(1950年3月23日)而设立的。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国成员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每年的2月10日为国际气象节。在1991年2月10日,在法国巴黎附近的一个叫依西·雷莫里诺(Issy-Les-Moulineaux)的地方举办了第一个国际气象节。

国际气象节的发起人是法国人,在1991年2月10日,

在法国巴黎附近的一个叫依西·雷莫里诺(Issy-Les-Moulineaux)的地方举办了第一个国际气象节,当时有16个国家的25个电视台参加,来自世界各地的气象专家,从参加气象节的电视台中,评出优秀的气象节目、气象**和气象先生。

盘点历届的世界气象日主题?

相信有很多人都知道世界气象日这个传统节日。为了我们的健康着想,也为了能呼吸好的空气。更是为了环保,为了我们的地球。每一年都会有不一样的气象日的主题。而历届的主题你知道多少呢?如果不是很了解,就随小编一起到本文看看吧!

1961年:气象

1962年:气象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贡献

1963年:交通和气象(特别是气象应用于航空)

1964年:气象--经济发展的因素

1965年:国际气象合作

1966年:世界天气监测网

1967年:天气和水

1968年:气象与农业

1969年: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10年:气象教育和训练

11年:气象与人类环境

12年:气象与人类环境

13年:国际气象合作100年

14年:气象与旅游

15年:气象与电讯

16年:天气与粮食

17年:天气与水

18年:未来气象与研究

19年:气象与能源

1980年:人与气候变迁

1981年:世界天气监测网

1982年:空间气象观测

1983年:气象观测员

年:气象增加粮食生产

1985年:气象与公众安全

1986年:气候变迁,干旱和沙漠化

1987年:气象--国际合作的典范

1988年:气象与宣传媒介

1989年:气象为航空服务

1990年:气象和水文部门为减少自然灾害服务

1991年:地球大气

1992年:天气和气候为稳定发展服务

1993年:气象与技术转让

1994年:观测天气与气候

1995年:公众与天气服务

1996年:气象与体育服务

19年:天气与城市水问题

1998年:天气、海洋与人类活动

1999年:天气、气候与健康

2000年:气象服务五十年

2001年:天气、气候和水的志愿者

2002年: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的脆弱性

2003年:关注我们未来的气候

2004年: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

2005年: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

2006年: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

2007年: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

2008年:观测我们的星球,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2009年: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

2010年:世界气象组织——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2011年:人与气象

2012年: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

2013年:气候变化,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 - 庆祝世界天气监视网50周年

2014年: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adxqd/xz/

五六十年代的冬天有多冷?

以南京为例,简要说明当时的寒冷程度。

1、冬季极端最低气温

统计显示,南京在1955年、17年、1991年冬季,最低气温分别达到-14度,-13.1度,-13.1度,历年的极端气温振幅很大,故一年的寒冷无(ye)法(xu)预示来年的寒(wen)冷(nuan)。

1992年以来再也没有出现过低于-10度的严酷天气,最低为2011年的-9.4度。从极端气温来看,近年的寒冷与五六七十年代相比确实是小巫见大巫。

2、寒冷和严寒天数

极端最低气温有可能是由个别寒潮所造成的,故统计寒冷和严寒天数更为严谨。

寒冷日:日最低气温低于0度。

严寒日:日最低气温低于-5度。

60年代~80年代无论是严寒还是寒冷天数频次都较高,90年代冬季偏暖,05年以后寒冷天气又逐渐增多。有的学者认为,除了全球变化(暖)的大趋势外,还有一个小的周期,冷相位的到来抵消了变暖的效应,这是最近若干年冬季变暖趋缓的原因。

3、负积温天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流动较缓的水面的冰层厚度与负积温有很大关系,负积温是指日均气温低于0度的天数的日均气温相加,例如,本周七天的日均气温分别为0,-2,-3,-6,-3,-3,-5,则负积温为-22摄氏度,冰层厚度可以达到4cm~7cm。

负积温达到-100摄氏度,冰层厚度可达到10cm以上,人就可以在冰面上通行。

可见,如今的负积温天数显著下降,河水冻结的概率降低。据我的观察,近年最冷的2011年,死水结冰的厚度达到了4cm左右,其他年份几乎没有连续上冻的出现。

总结,近年的冬季与六七十年代的冬季相比,确实温暖不少,但比92~04年连续的暖冬稍冷,这不仅与全球变化的大背景有关,也与城市化,气候周期有关。

世界气象组织的发展历史

2009 WMO全球大气监测 (GAW)成立20周年

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19年和1990年)基础上召开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

2008 WMO/UNEP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成立20周年

2007 WMO-UNEP的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与美国前副总统,环保人士阿尔.戈尔先生分享诺贝尔和平奖

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印度尼西亚巴厘)通过将于2009年进行的新谈判过程的巴厘路线图,它将形成2012年后国际气候变化协议。

蒙特利尔议定书20周年:WMO荣获蒙特利尔议定书伙伴奖 Protocol Partners Award

由WMO和国际科联共同发起国际极地年 2007-2008

安全和可持续的生活:天气、气候和水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国际会议(西班牙马德里)

2006 WMO温室气体公报问世

WMO北极地区臭氧公报问世

发生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南极臭氧空洞

2005 第一次世界减灾大会 (日本兵库)

审查关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执行情况的国际会议(毛里求斯)

在WMO秘书处设立国际地球观测组秘书处

2003 庆祝布鲁塞尔大会(1853)150 周年

第二次妇女参与气象水文技术会议(日内瓦)

发起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WMO空间和最不发达国家(LDC)(归属技术合作)

2002 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南非约翰内斯堡)

2001 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

2000 世界气象组织五十周年庆典

1999 WMO新总部大楼在日内瓦落成

19 京都会议确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时间表

妇女参与气象水文国际会议(泰国曼谷)

1995 建立气候信息和预测服务(CLIPS)项目

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二次评估报告

WMO新大楼奠基仪式

1993 发起世界水文循环观测系统(WHYCOS)

1992 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巴西里约热内卢)

建立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

国际水和环境大会 (爱尔兰都柏林)

199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间谈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90 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发起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国际减灾十年开始

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次评估报告

1989 建立全球大气监测网以监测大气成分

WMO 和UNEP 启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过程

1988 建立WMO/UNEP 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1987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985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1983 建立WMO 长期规划过程

19 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建立WMO世界气候

18/19 在全球大气研究下的全球天气试验和季风试验

17 WM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间海洋学委员会(IOC)联合建立国际全球综合海洋服务系统

16 WMO开展首次国际全球臭氧状况评估

12 指定WMO的业务水文活动为业务水文

11 建立热带气旋项目,后升格为热带气旋

1963 发起世界天气监视网

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决定将公约生效日期和世界气象组织更名日——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

1957 发起国际地球物理年1957-1958

建立全球臭氧观测系统

1951 WMO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1950 3月23日WMO公约生效 ,国际气象组织也正式更名为世界气象组织

1947 气象局长大会在华盛顿召开大会,通过《世界气象组织公约》,决定成立世界气象组织通过WMO公约

1946年7月,挪威学者海塞贝格博士在巴黎举行的一次国际气象组织的会议上,起草了一份世界气象公约草案,并提议国际气象组织改名为世界气象组织,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1932 发起第二次国际极地年1932-1933

1882 发起第一次国际极地年1882-1883

1873 WMO的前身,国际气象组织(IMO)诞生,总部瑞士日内瓦(维也纳)

1853 第一次国际气象大会(布鲁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