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融水县天气预报30天_柳州融水县天气预报
1.6月7-11号桂林的天气怎么样啊
2.气候变暖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3.全球变暖对气候的影响
4.神奇古怪的井潭有哪些?
5.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6.祁连山雪后云海好壮观,为何此生必去祁连山?
6月7-11号桂林的天气怎么样啊
2010年部分产茶省春茶产销情况
时间:2010-05-14来源:马连道茶叶电子交易市场 作者:未知 点击: 22次
2010年部分产茶省春茶产销情况
2010年主要产茶省春茶产销情况
广西:
1.广西受旱灾影响很大,首先,西部产区如凌云县、乐业县、西林县开采推迟,往年3月初开采,今年迟了半个月以上;其次,中东部产区如昭平、三江、融水等县,虽然开采早,但产量低,采第一轮后出芽慢、小。
2.茶青收购价普遍比上年同期上涨20-30%,干茶销售一般上涨30-50%,品牌茶由于利润高,上涨幅度不大,散茶上涨幅度较大。
3.干旱对茶质量影响很大,品质普遍下降。特别是口感苦涩味加重,外形瘦弱。产量也下降40-50%。
4.今后的茶情还是寄希望于雨水,天气难以预测,但夏季是南方的雨季,应该有望好转。
5.最有效的政策支持就是减税,例如过高的增值税赋。
江苏:
今年江苏天气多变,气候异常,气温起伏变化大,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各类灾害性天气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次较多。2月下旬江苏省平均气温为10.0℃,气温异常偏高,较常年偏高5.7℃,为1961年来同期最高值。此时,一些早芽茶树品种开始萌芽,2月24日至3月9日,江苏出现连阴雨雪天气,持续时间14天, 3月上旬气温大幅下降,平均气温为3.0℃,较常年偏低3.3℃,为1961年来同期最低。不仅使大雪前“探头”的嫩芽也因冻害而变枯,使得往年3月初就该发芽的茶树很多还处在“被迫休眠期”,
我省茶树开采期推迟10多天,大部分茶场到3月23日前后才开始开采,可是,25日早上的一场霜冻,又使大部分早芽种冻坏,139基本上全冻坏了,乌牛早也不行,其它的稍晚的品种现在还可以。今年减产已成定局,尤其是高档名优茶减产幅度据保守估计可能达30%左右。
对于今年的冻害,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补救措施,只能等天气好转。
今年有许多茶场采工明显比去年紧张,采摘工本也提高10%以上。据了解,我省大部分茶场的茶叶价格也较去年提高10-20%左右。
重庆:
到目前为止,重庆市因暖冬、倒春寒和干旱等原因导致名优茶减产30%左右,名优茶价格上涨30%-40%左右。但因新茶园投产使部分企业增产,目前旱情已缓解,全市今年春茶预计总体减产10%左右。大宗茶产量和品质预计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价格可能上涨15%左右。
需要政府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解决茶叶采收和加工人力紧缺的问题。
广东:
受3月初霜冻天气影响,2010年广东春茶生产局部受到影响,预计产量减少5000吨左右,品质略有下降,价格上涨20%以上。随着天气的好转和抗灾措施得力,预计后期茶叶生产恢复正常,茶叶销售市场仍将保持旺盛增长。
一、本省受灾程度及损失
3月6日以来,受强冷空气的袭击,我省粤东、粤北地区出现低温霜(冰)冻天气。据部分市县气象局统计分析,此次出现罕见低温,突破历史同期最低气温值。受本次霜冻影响,我省粤东茶区的潮州、梅州,粤北茶区的韶关受灾十分严重,造成较大损失。
1、饶平县:受霜冻影响,茶树损伤严重,整个树冠上层受损基本在50%以上,严重的达到90%至整个冠面。全县茶园总面积6.23万亩,其中受冻面积2.31万亩,严重受冻约占总面积的30%,预计春茶将减产30~40%,经济损失大约5767.5万元。
2、潮安县:凤凰乌岽山茶区,往年乌岽春茶产量在十多万斤左右,今年初步估计高山春茶失收达八成以上。
3、梅州市:梅州是我省第一大产茶市,各市县均有受灾。灾害来临时,正值单丛茶抽芽的时间,估计本茶区单丛春茶失收在六成以上,其他品种发芽相对较迟,估计春茶失收三至四成。全市茶叶受灾面积超过7万亩,全市春茶产量将减产25%左右,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左右。
4、韶关市:该市最北端的仁化、乳源、乐昌等市县受灾最为严重。由于今年开春气温较高,本区春茶发芽提早,在春茶开采3~4天时灾害降临,灾害影响稍有降低。但受此影响,3月份春茶基本绝收,估计要到4月份才有春茶采摘。春茶减产在30%~40%。估计低档茶叶价格上涨10-20元/市斤,高档茶上涨60-70元/市斤。
二、对于灾害采取的防御和补救措施
灾情发生后,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指派分管主管领导和农业局领导带领相关技术人员深入重灾区,指导群众及时采取切实措施,开展抗灾复产自救工作,力争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深入了解各镇受灾情况,印发《关于做好防寒抗冻工作的紧急通知》和《茶树防寒抗冻技术措施》到茶叶主产镇和茶农手中,开展抗灾复产工作。通过采取送科技下乡、印发宣传资料、派农业专家现场授课等形式,宣传救灾复产技术措施,让群众了解和掌握灾后复产技能和方法,为灾后复产提供技术支撑。此外,农业部门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灾情,争取省农业厅和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盘县天气,帮助重灾区尽快恢复生产,减少损失,当雄天气。
在茶树保护方面,对受灾茶树采取轻修剪的办法,适当增施复合肥或者茶叶专用肥,结合树光叶面来喷施叶面肥,以促进二春茶的萌发,减少损失。
三、后期茶情
1、生产方面:随着天气的好转,我省茶叶生产将逐步恢复正常。
2、销售市场:广东是全国最大的茶叶销区,年贸易量约10~11万吨,其中本省茶叶约5万吨,其他均为外省茶叶。由于多个主产茶省均遭受严重的干旱及霜冻灾害,茶叶减产严重,受此影响,预计我省茶叶销售价格将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但随着市场需求的逐年扩大,以及广州亚运会的带动,预计今年我省茶叶销售市场依然旺盛。
四、春茶生产简况及预测
1、春茶生产简况:粤东地区单丛乌龙茶整体减产达40%以上,绿茶达20%以上;粤北地区绿茶、白茶减产30%以上,其他地区生产正常。预计全省春茶产量减少约20%,春茶特别是单丛茶价格将有较大幅度上涨,春茶整体价格上涨20%以上。
2、预计全年茶叶减产10%,约5000吨。受早春茶品质影响,整体茶叶品质将会略有下降。
五、茶青收购价格对照
从产区主管部门了解到,今年单丛茶茶青收购价上涨达100%以上。岭头单丛:大宗茶茶青去年收购价在5元/斤,今年10元/斤;高档茶茶青去年收购价10-15元/斤,今年达20-25元/斤。凤凰单丛:由于早春茶欠收严重,大宗茶茶青收购价至少在10元/斤以上,而去年约在5元/斤左右,部分受灾严重的优良品种,如乌岽黄枝香单丛,茶青价格上涨达200-300%。
六、需要提供的政策面支持
希望农业及有关部门对受灾地区提供资金和生产物资支持,帮助重灾区尽快恢复生产,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海南:
海南的茶叶最显著的特点是采摘早,每年的元旦前后就有早春茶陆续走上市场。据了解,元旦期间,海南春茶就已经在北京的各大茶店里和市民们见面,深受北京市民的喜欢。
海南有五个生产规模较大的茶场,五指山茶场开采最早,2009年11月底就有新茶上市,许昌天气。据不完全统计,截止3月中旬止,海南各茶场共生产绿茶1600多担,平均销售价格在100元/公斤左右。其中作为海南茶生产企业的代表白沙茶场的白沙绿茶,其品质独特且等级细化明显,部分早春茶价格可卖到4300元/公斤。与同期相比,今年海南的春茶总产量增长8%,总产值增长30%,市场供不应求。
由于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环境,海南茶叶具有鲜明的品质特征和生态优势。特别是海南春茶,期外形细条或卷曲,色泽翠绿,香气高浓,滋味鲜爽,茶叶中茶多酚含量高于普通绿茶,被广大茶人视为茶中珍品,随着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成立,海南茶叶的产销形式会越来越好。
湖北:
湖北入春时期大部地区持续出现连阴雨天气,全省有21个气象台站降雨日数超过历史极值。由于前暖后冷,旱渍急转,茶树发新芽,抗寒能力减弱,我省春茶开园时间较常年有所推迟。
1、目前有无受灾?灾害程度?造成多大损失?
湖北本地新茶尚未完全上市,目前市场上以恩施、宜昌新茶为主,数量不多,价格偏高,襄樊,咸宁、黄岗等地茶园受冻害和干旱影响,春茶头批茶芽冻死冻伤,新茶开园较去年要推迟十天以上,新茶完全上市要到了月底,预计整个春茶将减产,去年一斤鲜叶收购价在28元左右,今年刚开始收购时收购价格涨到了三四十元。
2、对于灾害带来的影响,采取了何种防御和补救措施?
集中人力抢采幼嫩芽叶,以减少冻害损失,向茶园重施了有机肥(饼),茶园灌水降低茶园土温,增加茶园空气湿度,但有些茶园由于没有喷灌设施,山势陡也无法操作等造成茶叶冻伤。春茶减产也成定局。
3、结合本地气象部门的预测情况分析后期茶情?
如果夏季不出现干旱,夏季有望增产5%左右。
4、今年春茶生产简要情况及对全年茶叶产量与品质的预测?
各地在加大产品宣传力度、采取得力措施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不盲目扩大生产,注重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在减产情况下要保证质量,以弥补减产带来的损失,力争做到以质取胜,全面提高茶叶卫生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5、今年与去年茶收购价格等相关数据比照。
收购价比去年将增加8%以上,预计整个春茶将减产15%左右。
6、需要提供何种政策支持?
希望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资金上给予茶农和茶企适当补助,以促进茶农尽快恢复生产和茶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减产不减收;同时,也希望茶叶科技部门及时向茶叶生产者提供防灾减灾技术,尽可能减少损失。
河南:
1、 我市大部分茶叶产区即将进入春茶采摘期,由于受前期低温、霜冻、降雪、大风等天气的影响,今年春茶采摘时间推后十天左右,春茶总产量略有减产。
2、 对于灾害带来的影响,各产茶区都派出技术人员亲临现场,全面对茶园的修剪进行指导。并制订相应的茶园冻害防御和补救措施等应急预案,确保春茶生产顺利进行,把损失降到最低。
3、 根据我市气象部门的预测,未来气温较稳定,雨水充足,茶叶品质不会出现下降。
4、 与去年相比,茶青收购价格将与去年达到持平。因春茶减产,茶叶价格会因为茶叶产量的降低而有所提升。
5、 茶叶生产季节性强,人、财、物投入相对集中,春茶生产期间,各茶叶企业资金都比较紧张,因此希望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山东:
由于2010年年初气温持续偏低,个别地区最低甚至达到零下十八摄氏度,山东省各茶区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影响。总体来看,青岛崂山和胶南茶区受冻影响较弱,日照茶区和莒南茶区这次受冻比较严重。
崂山和胶南茶区由于平时茶园管理比较精细,加之茶园面积小和临靠海洋等因素,茶树基本属于正常越冬,个别茶园受冻主要是冬季管理不到位所致,该地区春茶生产基本不受影响。
日照茶区受灾比较严重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气候原因。从去年入冬以来,气温一直偏低,尤其元旦前后气温一度降至零下十度以下,而且持续时间达半个月左右,二月份又出现倒春寒,元宵节前后降暴雪,气温低达零下十几度,严重超过了茶树正常越冬的温度,是受冻的主要原因;二是茶园管理不到位。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茶园没有进行有效的茶园维护和管理。从入冬前的施肥,茶园铺草保地温等环节上都做的比较欠缺;三是茶农意识不足。从茶农反馈回来的信息上看,很多茶农均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茶树正常越冬问题不大,但当低温天气真正来临时缺乏应对措施。还有茶农效仿心理严重,看到人家怎么样做自己就怎样做,平时接受这方面的知识不够,不知道防冻越冬的重要性,缺乏越冬管理常识。
临沂莒南茶区受冻程度较日照相对轻一些,个别受冻原因基本和日照茶区相似,属于应对措施不够,经验不足。
从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近期温度属正常水平,气温基本维持在零度至十五度之间,属于茶树能承受的正常范围。不需要采取人工手段进行防冻管理。现阶段主要进行的工作是采取灾后积极补救措施。一方面是要做好未受冻茶园的管理工作,进行松土保墒,提升地温,保持土壤水分,促进早发芽;另一方面对受冻茶园要积极维护,该改种的及时改种,该修剪的按照标准修剪,把受灾程度降低到最小值。
从今年的春茶生产形式来看,春茶上市时间比往年正常水平要推迟半月左右,基本到五月中上旬才能开始大规模采叶加工。青岛地区产量和价格基本与往年持平,日照临沂地区由于部分茶园是地温过低引起根部冻死,从而导致茶树整株灭亡,这样在春茶的生产量上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预计会较往年正常水平下降20%左右。产量减少势必会引起春茶价格上涨,从目前情况来看,茶价比同期以往水平高出10%-20%。
从全年的茶叶生产来看,虽然春茶相比往年减少,但是不会影响夏茶和秋茶的产量,而且预计夏秋茶的产量会比往年增多,茶叶质量从受灾后的维护情况来看也不会有很大偏差,但从今年的冻害情况看,茶叶的冻害伤情引起了各地政府的关注与重视,调研后各地都在措施上加大了力度,如补种、新增茶园面积等措施,并开展了基础知识的培训。山东近时期种茶较晚,茶农跟风种茶只看表面,所以欠缺茶园管理知识,该吸取的教训很多。
今春的冻害虽然影响较大,但毕竟在全国的影响较小,仅有的不足三十万亩茶园冻害面积在六、七万亩左右,而且大部分在日照地区。在各地市的重视下,调研后所采取的措施是比较得力的,损失将会努力减少到最小。与此同时,山东省农业厅、发改委也在努力给与资金上的帮助。总而言之,各茶叶有关部门及单位都在尽最大努力让今年的茶叶生产走上正常水平。
相关的主题文章:
2010.05.31 天气 晴
Depression of the day(令人沮丧的一天)
天气多变
晴热高温天气电脑也“中暑” 雷天应拔掉电源线,网线!
最佳的钓鱼时间
雨季遐思
五月一一一习惯了寂寞
今年的樱桃确实挺甜
印度西北部地区近来遭遇百年不遇的高温天气最高气温接近50摄氏度
、 那个
气候变暖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全球升温的后果 1. 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 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水温升高可能会给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
4.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
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对气候的影响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采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资源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冰川融化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 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97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疾病肆虐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西尼罗病毒、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新冰河期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费自然资源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中,96%的物种灭亡了。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一亿年。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灭的一切”
。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坏却是史无前例的。
1. 生态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暖,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另外,有关环境的极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
2. 政治
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国家“减排”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
3. 气候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4. 海洋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加剧了变暖现象。而海洋总体热容量的减小又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另外,由于海洋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因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
5. 农作物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6. 人体健康
(1)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3)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全球变暖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变暖的条件
地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有关。但日本和丹麦科研人员近日指出,温室气体增加并非导致气候变暖的惟一原因,太阳活动变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信息研究院的伊藤公纪教授制作了一张图表。从图上看,过去200年间地球平均气温和太阳磁场强度的变化曲线基本吻合。伊藤公纪由此推断,太阳活动对气候变暖也有影响,仅用温室气体增加解释气候变暖可能不够全面。
太阳活动对地球气温的影响已被专家们关注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太阳黑子多的时候,太阳活动剧烈。比如史料曾记载,公元17世纪时太阳黑子很少出现,当时的地球气候也相对寒冷。但地面获得的探测信息也显示,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能量变化幅度仅为0.1%,如此微小的变化似乎不足以对气候造成太大影响。
然而,最近国际空间科学界出现了一种假说,认为太阳活动的变化会改变地球上空的云量,“放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从而左右气候变化。提出这种假说的丹麦科学家推测,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可较稳定地使部分大气离子化,使云容易生成,从而吸收太阳的大量辐射,降低地球温度。但是,太阳活动高峰时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能干扰宇宙射线射向地球,使云不易形成,进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目前,丹麦科研人员正在研究与云形成有关的各种因素,以论证上述假说。
也有日本专家提出,虽然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幅度只有0.1%,但他们发现这种能量变化能使地球大气对于太阳紫外线的吸收量变化幅度达到百分之几,这种吸收量的增加会使大气臭氧层温度升高。日本气象研究所第二研究部负责人小寺邦彦表示,臭氧层温度的变化会波及对流层,从而对寒流和季风造成影响,但目前尚不清楚上述机制能对地球气候变暖产生多大影响。为了继续研究这个课题,小寺邦彦等人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已于去年开始工作。
[编辑本段]
全球变暖的原因
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概括以后有以下几点: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
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编辑本段]
全球持续变暖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表示,据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浓度增加很快,使未来100年全球、东亚地区和我国的温度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到20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
“入冬以来罕见大雾天气频发也是暖冬的一个征兆。”罗勇说,大雾天气系“暖冬”造成强冷空气非常弱所致。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敲响警钟,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能源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全球变暖的事实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编辑本段]
全球变暖的温度预测
德国研究人员表示,未来全球气温可能会远远高于一些科学家此前所做的预测,如果新的计算机模型关于气候变化所做的预测是正确的话。
据路透社报道,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由各国气象专家组成,研究全球气候趋势)此前预测,到本世纪末,随着二氧化碳的成倍增加,全球气温将升高1.5至4.5℃。但德国美因兹马普化学研究所的迈因拉特?安德烈埃教授及其研究小组的最新测算方法却表明,全球气温上升的最高幅度可达到6℃。
安德烈埃教授表示,这种新的方法是将悬浮微粒、温室气体和生物圈效应统一在一起,改变了以往关于气候变化的预测,即使之从人们可以容忍的程度发展到更迅速变化的危险境地。
安德烈埃教授将温室气体比作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加速器,悬浮微粒的存在则可以减缓气温的上升。悬浮微粒是空气中产生于燃烧、化学制品和烟尘之中的细小微粒。随着新的空气净化调节装置的使用,悬浮微粒的数量将会减少,因而其冷却功效也就随之变小。相反,全球气温却会随之上升。
悬浮微粒只能在大气中停留一周的时间,而温室气体则能停留大约50多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悬浮微粒的冷却作用减少得快,而温室气体减少得慢。这样,在长期的竞赛中,温室气体最终必将战胜悬浮微粒,随之而来的就是灼热的高温天气。
然而,安德烈埃教授也同时承认,这种情况具有高度的科学不确定性,气候的变化也远远超出了经验和科学理解所能达到的范畴。如果他的计算是正确的,21世纪气候的变化就会超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预测。
有资料说,再过七年,全球气候将不可逆转的变暖。
[编辑本段]
全球升温的后果
1. 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
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
,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水温升高可能会给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
4.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
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对气候的影响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采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资源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冰川融化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
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
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97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疾病肆虐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西尼罗病毒、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新冰河期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费自然资源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中,96%的物种灭亡了。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一亿年。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灭的一切” 。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坏却是史无前例的。
1. 生态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暖,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另外,有关环境的极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
2. 政治
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国家“减排”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
3. 气候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4. 海洋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加剧了变暖现象。而海洋总体热容量的减小又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另外,由于海洋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因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
5. 农作物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6. 人体健康
(1)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3)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编辑本段]
如何减缓全球变暖
地球升温使地球在多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其中的一些变化本身也会抑制地球升温的趋势。
其一,地球升温使地球上的部分冰雪消融,全球液态水总量增加。而液态
巨型空中森林
水的比热高于冰雪,因温室效应而增加的热量因为地球上液态水总量增加而未使水的温度显著上升,因温室效应而增加的热量虽然使地球上的岩石、土地等温度显著上升,但由于其与地球上的液态水发生热交换,使整个地球不再显著升温,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温室效应,延缓了地球上冰雪的融化。
其二,地球升温使地球上的绿色植物生长旺盛,其光合作用比地球升温前吸收了更多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主要部分),固定了一部分温室气体,使这部分温室气体不再阻止地球上的热量向外辐射,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温室效应。
地球升温使地球上液态水总量增加,绿色植物吸收更多温室气体,反过来延缓了地球升温的趋势,有利于达到均衡。当然,随着地球升温趋势的缓解,地球上液态水增量和被吸收的主要温室气体增量越来越小,如果不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地球又会升温,在地球上引起新一轮的液态水总量增加和绿色植物生长峰值,再次延缓地球升温的趋势。所以,在不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情况下,上述均衡会交替地形成和打破,如此循环使地球气温较之以前发生更大的波动,而不是单调递增;而如果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或将排放的温室气体固定,可平复地球气温的波动。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围绕地球建立一个由小微粒或太空飞船组成的人工太空环,遮蔽热带阳光,调节地球温度。
不过,一些反对者认为,这种想法肯定会有一些副作用,一个能够对太阳光进行有效散射的粒子带将会使我们的每个夜空都变成和满月时一样明亮;而且这一计划的预算将高得惊人,可能达到6万亿到200万亿美元,就连全球资金最为充足的科研机构美国航空航天局也无法承担,如果把散射粒子改为太空飞船的话,预算额可能会少一些,估计能降到5000亿美元左右。
地球诞生以来,大气温度曾经几度升降,太阳辐射、云层遮蔽和温室气体等各种因素都曾经或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气候。如果给地球围上一个粒子或飞船组成的“腰带”的话,赤道上空就会出现一个阴影,要部署这些粒子,就必须使用一些专门的控制飞船,像牧羊犬一样照看粒子群。
过去的一个世纪,地球温度明显上升,未来一百年间这一趋势还会继续下去,很多研究都证实地球气温将在未来几个世纪里提高1到20华氏度,海平面明显上升,一些海滨城市将不复存在。有科学家指出,减少太阳光照射,地球温度就会降低,而一些地面或太空系统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的。不过,有科学家指出,人们目前还无法计算出地球到底能吸收多少阳光,又有多少阳光被反射回太空,而这正是实施上述计划的关键一步。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显示,古代农民的活动曾使世界避免进入新冰川期。这一结果说明,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不是新现象,它可能持续了数千年。英国《观察家报》最近援引研究人员的话说,砍倒大树并开垦第一片田地的史前农民使地球大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气温因此逐渐回升。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威谦?拉迪曼说:“要不是早期农业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目前地球气温很可能还是冰川时期的气温。”研究表明,如果没有人类干预,地球会比现在低2℃,蔓延的冰盖和冰川会影响世界很多地区。人类排放的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具有吸收红外线辐射的功能,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在大气中大量存在,如同一个罩子,把地面上散发的热量阻挡。就像“暖房”一样,造成地表温度的上升。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有一种说法:认为温室效应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是科学家考察了近一百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与气温上升相关性而提出的。认为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能会控制全球气候变暖,防止生态平衡破坏,农业变异,冰川融化等灾害发生。当然,根据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对温室效应和全球候气变暖的相关程度,还在进一步探索。但人们确实已经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和异常,在这方面,科学家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许是防患于未然吧。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大量燃烧煤炭、天然气等产生大量温室气体;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还包括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污染,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世界上的森林主要分为寒带(北方)森林、温带森林和热带森林三类。据专家介绍,今天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大自然经过8000年的进化才逐渐形成的。今天,所有的原始森林都沦为伐木业大规模开采利用的目标。在热带地区,许多现在已荡然无存的森林就是在过去的50年被砍伐一空的。仅1960年至1990年,就有超过4.5亿公顷的热带森林被吞噬,占世界热带森林总面积的20%;还有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在砍伐、农田开垦和矿产开采中退化。
冰川病毒是在第四纪冰川时形成的,因为气候极具严寒,病毒被封冻在冰川里。现在应该还有部分在尚未融化的南北极冰川中,至于这些冰川病毒到底有多大的力量还是个未知数。
1:南极洲:冰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
2:乞力马扎罗山:“雪帽”将在15年内被摘掉。
3:北极冰盖:北极冰山和冰盖正在消融。
4:马尔代夫群岛:由于海平面上升,将在100年内变得无法居住。
5:威尼斯:海水回灌现象威胁着它的存在,据预测,将在本世纪中叶被海水完全淹没。
6:阿拉斯加:冰河萎缩,永冻土解冻。
7:大堡礁:到2050年,95%的活珊瑚礁将被杀死。
8:奥地利基茨比厄尔。
9: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两种珊瑚虫被列入“极危”类。
10:巴塔哥尼亚地区:冰河近年不断出现大面积崩塌的现象。
并且,地球气候已经进入最近1000年来最为温暖的时期.
水稻生长季节气温异常上升将使收成减少。另外,全球许多地区出现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井枯竭问题,也将对粮食产量构成影响。
冰川病毒是在第四纪冰川时形成的,因为气候极具严寒,病毒被封冻在冰川里。现在应该还有部分在尚未融化的南北极冰川中,至于这些冰川病毒到底有多大的力量还是个未知数。
影响城市供水,供水不足。
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神奇古怪的井潭有哪些?
能预报天气的井
湖南省洞口县竹市镇荷池村有一口长?宽分别为1.5米?深2米的正方形古石井?几百年来,人们饮用井水并没出现异常现象?可是近年来,每逢下大雨的前一天井水就成了棕红色,并有苦涩味,三四个小时后又会恢复原样?每次下雨前都这样,于是这口井被当地人称为“神奇的天气预报井”?
古鼎龙潭奏奇乐
广西融水县风景区之一的“古鼎龙潭”在1985年1月10日清晨6时突然响起锣鼓声?唢呐声,还有木鱼声?这些声音一直持续到当天晚上22时才停下来?
这种奇怪的现象一下子传开了,不到3小时,到古鼎龙潭来听奇乐的人多达7000多?当地老人说,“龙潭奏乐”这一奇异的自然现象曾在1953年秋天出现过一次?
虎啸潭
云南省建水县有“潭多如珠,河多如线”之称?距县城10000米之外的苟街有一个从地层深处迸发出来的喷泉?站在泉水边,只见水柱时起时落,发出令人心惊胆战的声音?传说这是潭底盘踞的黑龙在戏水呻吟?
虽然这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但水底下为何会有苍莽回应的声音,至今仍是一个谜?
五颜六色的水池
在四川省松潘黄龙寺的宝顶山北侧有一条黄龙沟?黄龙沟内有成百上千个彩池,千姿百态,密布全沟?
这些彩池的面积都不太大,但是池内涌起的千万条微波在阳光的折射下,每一条微波就是一条闪射着五颜六色的小彩带,它们铺就了五彩斑斓的池面,使得一池比一池晶莹?美丽?微风吹动,池内的波纹会变成一个个圆形的?菱形的五彩波圈?
到此观看的人都久久不愿离去,但这些彩池形成的原因却没有一个人能猜透?
云南省富源县老厂区押租乡黄草山老寨村边有个小水塘?自1959年至今,天再旱,水塘的水也不会干;雨再多,水也不会溢出塘外?但是,如用铜瓢舀水或在水塘边洗牛羊肉,水就会干?这些现象至今无法解释?
黄龙沟彩池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1.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 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气温升高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会渐渐灭绝。
4.许多小岛将会无影无踪
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7..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8.对生产领域的,例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
9.将感染疾病等传染病……病菌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现象,干旱,洪涝,热浪等) ,扩大疫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危害……
对气候的影响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采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资源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3℃,人类也已经无力挽回了,全球将会粮食吃紧。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冰川融化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 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97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疾病肆虐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西尼罗病毒、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新冰河期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大西洋,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从而切断北大西洋暖流。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北大西洋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费自然资源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中,96%的物种灭亡了。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一亿年。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灭的一切” 。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坏却是史无前例的。
生态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迟,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另外,有关环境的极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
政治
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国家“减排”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
气候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海洋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加剧了变暖现象。而海洋总体热容量的减小又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另外,由于海洋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因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
农作物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其三,温度的增加有利于高纬地区喜湿热的农作物提高产量。
生物
全球变暖南极惊现的新物种 南极发现新生物
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南极的两大冰架先后坍塌,一个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的海床显露出来,在此考察的来自14个国家的科学家因此得以发现很多未知的新物种,看看这些奇怪生物的,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例如,类似章鱼、珊瑚和小虾的生物。研究者们把南极海床区域的生物共分类1000个物种。研究者认为全球持续升温导致南极冰架崩解,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
全球科学考察队在经历10周的南极探索期间,利用遥控的工作车对海床的生物首次作了较全面的观测。而在冰架崩解之前,科学家唯一的观测途径则是通过在冰层内钻孔。 南极发现新生物数千年来,南极威德尔海10000平方千米的海床被100米厚的Larsen A冰架和Larsen B冰架覆盖着。而最近几年里,这些冰架开始崩解,因此原来这块世界最原始生态海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物种。
这次科考活动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勘查南极本土的生命形式,以及研究由于冰架崩解后产生的新生物类型。科学家Julian Gutt称,在本次发现中有95%的生物是南极本土的,另外5%的生物是在冰架崩解后新生的。 [3]
人体健康
(1)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
(3)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北极冰山融化将释放有毒化学物质
单一光子无法超越光速的极限 科学家发现,若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北极冰山融化将释放大量被捕获、截留在冰和冷水中的有毒化学物质。研究者警告这些聚集在极地的大量的毒物是未知的,它们的释放将严重危及海洋生物和人类生存环境。这些将渗出的化学物质包括杀虫剂DDT、氯丹等。所有这些都是持续性的有机污染物,或会导致癌症和先天缺陷,此前被北极的冰层和冻水捕获。但挪威和加拿大的科学家在监测1993年和2009年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测量结果时发现,全球变暖正在使这些污染物重获“新生”。研究组成员海利·洪表示:“下一步要查明在北极有多少污染物且以怎样的速度在泄漏。”
祁连山雪后云海好壮观,为何此生必去祁连山?
祁连山水草丰美、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壮美辉煌。在西北高原之上,也能欣赏到雪山林海,因此才会有此生必去祁连山的说法。
从客观意义上讲,祁连山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从自然条件来看,山势陡峭、景色优美而又富于变化。正是因为如此,祁连山这一片绿色才显得格外的耀眼。由于祁连山地处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其植被和环境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祁连山的雪山冰川融水从高山流下形成了冰川资源。而海拔较高的山梁上也有着大量的原始森林,因此祁连山也有着丰富的动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雪山下的河流和湖泊,是最原始的自然景观
祁连山的冰川和雪线以上的山脊上,生长着大片的高山草甸。这片草原上有一望无际的草原,还有成片如童话世界般的湖泊和河流。这些景观构成了祁连山脉众多湖泊和河流的天然景观基底,构成了祁连山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
巍峨雪山,巍峨壮阔。
祁连山,在经历了多年的风沙和干旱之后,现在,已经是一片绿阴万顷,一派生机盎然。站在顶峰,眺望远方,一片葱绿,犹如绿色的海洋。站在山顶极目远眺,祁连山宛如一面巨大的绿色屏障,傲立于祁连山下。
去祁连山游玩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
祁连山是非常不错的旅游景点,在去往祁连山游玩的过程中,必须及时密切关注旅游目的地的天气预报,尽量避免在恶劣天气时出游,去祁连山必须要戴上墨镜涂好防晒霜,在大雪天气长时间对视雪山也容易出现雪盲症。站在青海湖边,满眼望去,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海和碧蓝纯净的湖水,还有远处飘着几朵白云的天空,连成一片,给人以惬意之感,因此才有此生必去七连山的说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